CN207388919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88919U
CN207388919U CN201721089096.9U CN201721089096U CN207388919U CN 207388919 U CN207388919 U CN 207388919U CN 201721089096 U CN201721089096 U CN 201721089096U CN 207388919 U CN207388919 U CN 207388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ehicle
line mechanism
vehicle according
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890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殿宇
刘振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890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88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88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88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充电线机构。其中,所述车辆本体的侧围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处设置有可开闭所述充电口的充电门,所述充电线机构设置在所述侧围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充电口处,所述充电线机构包括:可伸出和缩回所述充电口的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电池包电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不仅充电时操作方便,而且具备了充电线机构的防盗功能。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充电插口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充电汽车的充电装置,一般需要在充电口以及充电桩上进行两次的插拔操作,并且充电线还需要整理,费事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固定充电线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充电线机构。其中,所述车辆本体的侧围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处设置有可开闭所述充电口的充电门,所述充电线机构设置在所述侧围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充电口处,所述充电线机构包括:可伸出和缩回所述充电口的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电池包电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不仅充电时操作方便,而且具备了充电线机构的防盗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线机构还具有绕线部,所述充电线缠绕在所述绕线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部包括:两个端板和绕线轴。其中,两个所述端板间隔开,所述绕线轴连接在两个所述端板之间,所述充电线缠绕在所述绕线轴上且由两个所述端板夹持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机构还具有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侧围的内表面上,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具体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支架,所述端板和所述绕线轴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线机构还包括:充电接头固定部,所述充电接头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充电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头固定部与所述充电接头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头固定部为金属弹片。
具体地,所述金属弹片上设置有卡接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为纯电动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充电线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车辆本体110,充电门111,充电线机构120120,充电线121,充电接头121a,绕线部122,端板122a,绕线轴122b,基座123,支架123a,充电线接头固定部124,卡接槽124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至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车辆本体110和充电线机构120。其中,车辆本体110的侧围上设置有充电口(图中未示出),充电口处设置有可开闭充电口的充电门111。例如,图1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在车辆100侧围上传统车辆的油箱加油口区域设置有充电门111,打开充电门111,充电门111内部设置有充电线机构120。
充电线机构120设置在侧围的内表面上且位于充电口处,充电线机构120包括:可伸出和缩回充电口的充电线121,充电线121的一端与车辆100的电池包电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头121a。例如,在图2的示意图中示出了充电线机构120的示意图。
参照图2所示,在充电时,首先打开充电门111,在充电线机构120上取下充电线121,拉动充电线121直至充电线121的长度足够使充电接头121a连接到充电桩(图中未示出),将充电接头121a插接到充电桩上,进而进行车辆100的充电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充电线121的一端在充电门111内与车辆100的电池包固定电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头121a。由此,不仅使充电时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具备了充电线机构120的防盗功能。
简言之,本实施例的车辆100具有的充电线机构120,充电时操作方便。
如图2所示,充电线机构120还具有绕线部122,充电线121缠绕在绕线部122上。这样,充电线机构120的绕线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合理利用了车辆100内部的空间,使车辆100整体外观简洁。
进一步地,绕线部122包括:两个端板122a和绕线轴122b。其中,两个端板122a间隔开,绕线轴122b连接在两个端板122a之间,充电线121缠绕在绕线轴122b上且由两个端板122a夹持限位。
具体地,绕线轴122b的两端连接有端板122a,绕线轴122b可枢转。这样,可枢转的绕线轴122b使操作充电线121缠绕在绕线部122上时,更加简单,而两个端板122a可以限位充电线121,防止充电线121散乱。由此,充电线机构120工作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充电线机构120还具有基座123,基座123固定在侧围的内表面上,端板122a设置在基座123上。侧围内表面上形成有基座123,在基座123的上端连接有端板122a,进而基座123对绕线部122进行固定。这样,提高了充电线机构12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基座123上设置有支架123a,端板122a和绕线轴122b连接在支架123a上。具体地,在支架123a远离基座123的上端设置有通孔,用来可枢转的连接绕线轴122b。这样,绕线部122与基座123的连接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充电线机构120还包括:充电接头固定部124,电接头固定部124用于固定充电接头121a。由此,防止充电接头121a在充电门111里晃动造成噪声,影响乘车舒适性,也就是说,电接头固定部124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乘车舒适性。
参照图2所示,电接头固定部124为金属弹片,电接头固定部124与充电接头121a卡接固定,金属弹片上设置有卡接槽124a。金属弹片为冲压件,焊接在端板122a外表面上,卡接槽124a与充电接头121a过盈配合,进而将充电接头121a卡接在卡接槽124a上,金属弹片加工简单,成本低,所形成的电接头固定部124工作性能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辆100为纯电动车辆1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的侧围上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处设置有可开闭所述充电口的充电门;
充电线机构,所述充电线机构设置在所述侧围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充电口处,所述充电线机构包括:可伸出和缩回所述充电口的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车辆的电池包电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机构还包括:
绕线部,所述充电线缠绕在所述绕线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包括:
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间隔开;
绕线轴,所述绕线轴连接在两个所述端板之间,所述充电线缠绕在所述绕线轴上且由两个所述端板夹持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机构还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侧围的内表面上,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支架,所述端板和所述绕线轴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机构还包括:充电接头固定部,所述充电接头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充电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固定部与所述充电接头卡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固定部为金属弹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上设置有卡接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纯电动车辆。
CN201721089096.9U 2017-08-28 2017-08-28 车辆 Active CN207388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9096.9U CN207388919U (zh) 2017-08-28 2017-08-28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9096.9U CN207388919U (zh) 2017-08-28 2017-08-28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88919U true CN207388919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41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89096.9U Active CN207388919U (zh) 2017-08-28 2017-08-28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88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2476B (zh) 电动车辆充电器
CN10870593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932073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线固定装置
CN208093683U (zh) 电池包和车辆
DE102018127356A1 (de) Kabelführungsbaugruppe und verfahren
CN207388919U (zh) 车辆
CN108357365B (zh) 梳齿交换式立体车库充电装置
CN107785528A (zh) 一种铅酸电池内化成加酸壶及运用该加酸壶的充放电系统
CN211252314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CN20940170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箱
CN205989677U (zh) 一种充电枪连接结构及充电装置
CN20935126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放电装置
CN201041891Y (zh) 一种用电装置的收线机构
CN210640513U (zh) 一种组合式供电柜
CN208848965U (zh) 一种车载电池
CN206727137U (zh) 一种锂电池用的连接结构
CN208344091U (zh) 汽车储物箱与汽车
CN220874247U (zh) 充电器
CN219351328U (zh) 车载手机充电包
CN216659617U (zh) 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
CN21036334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电池
CN205645540U (zh) 电容器及电风扇
CN108767182A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动力电池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7334297U (zh) 一种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295047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便于固定的耐高压连接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