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9511U -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59511U
CN207359511U CN201721295755.4U CN201721295755U CN207359511U CN 207359511 U CN207359511 U CN 207359511U CN 201721295755 U CN201721295755 U CN 201721295755U CN 207359511 U CN207359511 U CN 207359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able
die ontology
mould
cavity
m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57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垒
郝常吉
马少波
尹亚宗
赵杰
凌川顺
陈家彬
徐俊
周闯
顾盟
孙贵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tong Zh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tong Marine Cabl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tong Marine Cabl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tong Marine Cabl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957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59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59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59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所述模具具有同轴连接的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内分别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内部连通;所述光缆的修复段放置在第一型腔内,所述光缆的非修复段放置在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上设有与挤出机出料口连接的注塑口,所述注塑口通过注塑流道与第一型腔连通;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上设有加热区,所述加热区内设有加热器和冷却系统,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上设有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配合挤出机使用,对PE层出现异常情况的光缆进行注塑修复,解决光缆生产中PE层出现的气泡、鼓包和直径偏差等的异常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海底光缆的生产过程中,PE层容易出现气泡、鼓包、直径偏差等异常情况,后续需要对PE层出现的以上异常情况进行修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能够有效应用于光缆PE层的注塑修复,解决光缆生产中PE层出现的气泡、鼓包和直径偏差的异常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同轴连接的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内分别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内部连通;所述光缆的修复段放置在第一型腔内,所述光缆的非修复段放置在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上设有与挤出机出料口连接的注塑口,所述注塑口通过注塑流道与第一型腔连通;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上设有加热区,所述加热区内设有加热器和冷却系统,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上设有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加热区内位于注塑流道的两侧均设有加热孔,所述加热器放置在加热孔内。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进水孔、出水孔和连接进水孔和出水孔的冷却水通道,所述加热区内的进水孔设置在其中一个加热孔的两侧、出水孔设置在另一个加热孔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之间设有分隔区。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位于其轴向延伸方向的两侧均同轴连接有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两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上均设有所述冷却系统,两所述第二模具本体和第一模具本体的连接处均设有所述分隔区。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表面涂覆有特氟龙。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均为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配合挤出机使用,对PE层出现异常情况的光缆进行注塑修复,解决光缆生产中PE层出现的气泡、鼓包和直径偏差等的异常问题;
其二、注塑修复光缆时,通过加热与冷却的平衡来保持型腔内的压力与温度控制,实现PE层料的冷却成型,解决光缆生产中PE层出现的气泡、鼓包和直径偏差等异常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2-第一模具本体,4-第二模具本体,6-第一型腔,8-第二型腔,10-注塑口,12-注塑流道,14-加热孔,16-进水孔,18-出水孔,20-分隔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具有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形成模具整体,可以在上模和下模上分别设计定位孔和定位柱,确保上模和下模合模时的精确对位;可以在下模上设计起模螺纹孔,脱模时辅助起模。
上述模具具有同轴连接的第一模具本体2和第二模具本体4,上述第一模具本体2和第二模具本体4内分别设有第一型腔6和第二型腔8,上述第一型腔6和第二型腔8内部连通;上述光缆的修复段放置在第一型腔6内,上述光缆的非修复段放置在第二型腔8内,非修复段意为光缆PE层没有出现诸于气泡、鼓包和直径偏差等异常问题的光缆段。上述第一模具本体2上设有与挤出机出料口连接的注塑口10,上述注塑口10通过注塑流道12与第一型腔6连通;上述第一模具本体2上设有加热区,上述加热区内设有加热器和冷却系统,上述第二模具本体4上设有冷却系统。
以上结构的模具,使用时,将需要修复的光缆段整体放置在型腔内,其中光缆的修复段放置在第一型腔6内,非修复段放置在第二型腔8内,随后上模和下模合模,启动加热器对模具本体进行加热,加热至既定温度后启动挤出机,挤出机内挤出的PE料进入注塑口10通过注塑流道12进入第一型腔6内,对光缆需要修复的部位进行修复。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计冷却系统和加热器对模具本体进行温度和压力调整,实际使用过程中,调整后第一模具本体2的温度控制在220℃左右,第二模具本体4的温度控制在200℃左右,型腔内的压力正相关于模具本体的温度,保持型腔内的压力和温度,PE料在光缆修复段冷却成型,完成光缆修复段的注塑修复。
根据光缆PE层的实际受损情况,第二模具本体4可以设计一个,也可以设计成对称连接在第一模具本体2轴向两端的两个,两上述第二模具本体上均设有上述冷却系统。第一模具本体2两端均设计冷却系统,保证修复位于中间部位的光缆时,位于中间部位两侧的光缆的不会受损。
具体的,上述加热区内位于注塑流道12的两侧均设有加热孔14,上述加热器放置在加热孔14内,加热器优选为放置在加热孔14内的电加热棒,电加热棒通电后对模具本体进行加热,以此来提高型腔内的温度。
上述冷却系统包括进水孔16、出水孔18和连接进水孔16和出水孔18的冷却水通道,上述加热区内的进水孔16设置在其中一个加热孔14的两侧、出水孔18设置在另一个加热孔14的两侧。以此布置进出水孔和加热孔,能够确保模具本体的受热和冷却的均匀性。
为了确保冷却过程中无漏水现象,上述进水孔16和出水孔18均为螺纹孔。
上述第一模具本体2和第二模具本体4之间设有分隔区20,设计两个第二模具本体4时,两上述第二模具本体4和第一模具本体2的连接处均设有上述分隔区20。分隔区20能够进一步的削弱第一模具本体2模温对第二模具本体4模温的影响,保证修复位于中间部位的光缆时,位于中间部位两侧的光缆的正常部位不会受损。
上述第一型腔6和第二型腔8的型腔表面涂覆有0.5mm的特氟龙,保证注塑后的模具表面不粘连PE料,确保光缆的PE层不受损伤。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同轴连接的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内分别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内部连通;所述光缆的修复段放置在第一型腔内,所述光缆的非修复段放置在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上设有与挤出机出料口连接的注塑口,所述注塑口通过注塑流道与第一型腔连通;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上设有加热区,所述加热区内设有加热器和冷却系统,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上设有冷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内位于注塑流道的两侧均设有加热孔,所述加热器放置在加热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进水孔、出水孔和连接进水孔和出水孔的冷却水通道,所述加热区内的进水孔设置在其中一个加热孔的两侧、出水孔设置在另一个加热孔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之间设有分隔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位于其轴向延伸方向的两侧均同轴连接有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两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上均设有所述冷却系统,两所述第二模具本体和第一模具本体的连接处均设有所述分隔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表面涂覆有特氟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均为螺纹孔。
CN201721295755.4U 2017-10-10 2017-10-10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Active CN207359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5755.4U CN207359511U (zh) 2017-10-10 2017-10-10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5755.4U CN207359511U (zh) 2017-10-10 2017-10-10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59511U true CN207359511U (zh) 2018-05-15

Family

ID=6234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5755.4U Active CN207359511U (zh) 2017-10-10 2017-10-10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595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1549A (zh) * 2017-10-10 2017-12-15 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CN109332992A (zh) * 2018-11-09 2019-02-15 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光缆铜带馈电层的补丁式修补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1549A (zh) * 2017-10-10 2017-12-15 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CN109332992A (zh) * 2018-11-09 2019-02-15 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光缆铜带馈电层的补丁式修补工艺
CN109332992B (zh) * 2018-11-09 2019-08-20 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光缆铜带馈电层的补丁式修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11506U (zh) 可实现快速均匀加热和冷却的模具
CN207359511U (zh)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US20150123323A1 (en) Wind turbine blade seg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wind turbine blade segment
CN107471549A (zh) 用于注塑修复光缆的模具
CN101531040B (zh) 模具
JP2017100434A (ja) 射出成形金型の空冷式スプルーブッシュ
CN107471573A (zh) 一种采用控制型腔表面温度的技术注塑塑胶产品的设备
CN101054258B (zh) 模造玻璃模具
CN206201372U (zh) 注塑成型模具
CN206999523U (zh) 一种咀芯可调节的侧进胶热流道系统
US2468760A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ollow rubber articles
CN106313436A (zh) 高光塑料件的注塑模具及加工方法
CN206406376U (zh) 热流道系统
KR20070000693A (ko) 타이어 가류 금형과 그 제조 방법
CN207564810U (zh) 冷缩电缆附件硫化成型加速装置
CN102990866A (zh) 可更换模面的玻璃钢模具
CN103009572A (zh) 橡胶冷胶道注射硫化模具
CN105500631A (zh) 在末端具有温度控制的侧浇口热浇道
CN103407078A (zh) 风扇叶片成型模具
CN206287471U (zh) 具有油加热功能的热流道系统
CN103522499A (zh) 一种用于制作橡胶产品的模具
CN109501142A (zh) 一种异型工件的注塑成型工艺
CN215242754U (zh) 新型橡胶挤出模具
CN203665887U (zh) 一种用于制作橡胶产品的模具
CN204222207U (zh) 红外定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8

Address after: 310012 Room 608, building 3, No. 16, Zhuant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block,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engtong Zhi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500 No. 8, Tongda Road, Yan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ENGTONG MARINE CABLE SYSTEM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