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1040B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31040B CN101531040B CN200810300553A CN200810300553A CN101531040B CN 101531040 B CN101531040 B CN 101531040B CN 200810300553 A CN200810300553 A CN 200810300553A CN 200810300553 A CN200810300553 A CN 200810300553A CN 101531040 B CN101531040 B CN 1015310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ld
- module
- heating rod
- cooling duct
- die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模具,其包括模块、冷却道以及加热棒。所述模块设有型腔。所述加热棒为所述模块提供热量。所述冷却道用于吸收所述模块的热量。从所述模块纵向方向上看,所述加热棒和冷却道分别位于所述型腔的两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成型的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加工工件如成型镜片时,热熔的塑料从注射口注入并流入型腔内成型。然而,塑料在注塑过程中会冷却,塑料的冷却会使注射压力增加,融解面更会产生缝隙,缝隙的形成就会影响镜片质量。因此,有必要提高注塑模具内的温度来减少产生缝隙的现象,提高产品质量。但是,如果提高注塑模具的温度,又不利于产品的冷却,从而导致注塑周期变长。
为了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与,又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现有的注塑模具一般都要根据成型的需要维持在一定的适当范围内。所以制作加工工件之前,模具需要临时借助外在温度,使其表、里徐徐加热至适当温度范围内。
现有的加热作法通常是使用电加热的方式,即电加热器在温度到达预设值时,停止供应热量,而等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才继续提供热量,此时间段内会照成模具内部温度之不稳定。另外,使用电加热方式,模具将处于自然对流之冷却形态,更容易使模具温度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稳定加热的模具。
一种模具,其包括模块、冷却道以及加热棒。所述模块设有型腔。所述加热棒为所述模块提供热量。所述冷却道用于吸收所述模块的热量。从所述模块纵向方向上看,所述加热棒和冷却道分别位于所述型腔的两侧。
由于加热棒和冷却道分别位于型腔的两侧,使用加热棒为模具加热时,热量可从型腔的一侧持续地传导至型腔的另一侧,并可通过冷却道从型腔的另一侧吸收多余的热量,从而使模具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进而使制造稳定及提升加工件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模具的分解图。
图2为一较佳实施方式模具的俯视图。
图3为一较佳实施方式模块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模块沿IV-IV方向剖面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模块沿V-V方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及图2,模具100包括模块10、穿设于模块10内的加热棒20以及开设于模块10内的冷却道30。加热棒20为模块10提供热量,而冷却道30吸收模块10多余的热量10以使模块10维持在一定的温度。
模块10呈正方体状,其中部下凹设置有十字型的流道120。从模块10的横向x上分析,模块10可分为成型区12、位于成型区12外侧的加热区14以及位于成型区12内侧的冷却区16。从模块10的纵向z上分析,模块10分为上层11、下层13以及上层11和下层15之间的中层13三层。成型区12、加热区14以及冷却区16分别位于上层11、中层13以及下层15。
成型区12包括四个型腔122,每个型腔位于每个流道120末端并与流道120连通。成型时,通过注塑机将热熔的原料注入流道120,并使原料沿着流道120流入到型腔122成型。
请同时参看图3及图4,加热区14包括环绕着型腔122的外侧设置的四个收容孔140。每个收容孔140为盲孔,其分别开设于模块10的四个侧壁上,且四个收容孔140位于模块10的纵向z上的同一层面上。
请结合参看图5,冷却区16包括冷却道30。模具100还包括与冷却道30连通的进水口32和出水口34。进水口32和出水口34是分别开设于模块10相临两侧壁上的两个穿孔,且互不连通。冷却道30是自进水口32环绕着型腔122向出水口34延伸的环形通道,且冷却道30的中心与模块10的中心同轴设置,可用于供具有较低温度的冷却水流动。其中,冷却水通过进水口34流入冷却道32并通过出水口36流出,从而吸收模块10中多余的热量。
通常,冷却道32是由模块10从其外表面向内开设相互连通的盲孔36而成,故另外需要堵头38伸入盲孔36中以密封冷却道30,从而使得冷却水自进水口32流入冷却道30,并沿着冷却道30从出水口34流出。
加热棒20呈圆柱体状,其为由具有电流通过产生热量特性的材料制成的电热元件。每一电热棒20被设置于一个收容孔140中,并使电热棒20的一末端伸出收容孔140之外以便于与外部电热源(图未示)连接或者便于更换。加热棒20可通过外部电热源加热达到较高的温度,从而为模块10提供热量。
使用时,加热棒20与外部电热源连接以使加热棒20达到较高的温度,从而为模具100加热。同时,为冷却道30提供具有较低温度的冷却水以吸走模具100多余的热量。其中外部加热源的温度和冷却水的温度可根据模具100本身的需要进行设置,并达到外部加热源的温度比冷却水的温度高。
由于加热棒20和冷却道30分别位于型腔122的两侧,使外部加热源通过加热棒20为模具100加热时,热量可从型腔的外侧持续地传导至型腔122的内侧,而当模具100内部的温度过高时,可通过冷却道30中流动的冷却水则可以从内侧将多余的热量吸收,从而使模具100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进而使制造稳定及提升加工件的良率。
Claims (9)
1.一种模具,其包括模块、加热棒以及冷却道,所述模块设有型腔,所述加热棒为所述模块提供热量,所述冷却道用于吸收所述模块的热量,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模块纵向方向上看,所述加热棒和所述冷却道分别位于所述型腔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在纵向方向上分为上层、下层、以及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中层,所述型腔、加热棒、冷却道分别位于所述模块的上、中、下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用于与外部加热源连接,所述冷却道用于供冷却水流动,且所述外部加热源的温度比所述冷却水的温度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外周环绕着所述型腔设有收容孔,所述收容孔用于收容所述加热棒于其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为盲孔,其分别开设于所述模块的四个侧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位于所述模块的同一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收容于所述收容孔时,所述加热棒的末端伸出所述收容孔之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伸出所述收容孔之外的末端用于与所述外部加热源连接,并通过所述外部加热源使所述加热棒达到较高的温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道为环形通道且环绕着所述模块的中心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300553A CN101531040B (zh) | 2008-03-13 | 2008-03-13 | 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300553A CN101531040B (zh) | 2008-03-13 | 2008-03-13 | 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31040A CN101531040A (zh) | 2009-09-16 |
CN101531040B true CN101531040B (zh) | 2012-08-29 |
Family
ID=41102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3005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1040B (zh) | 2008-03-13 | 2008-03-13 | 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310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5268A (zh) * | 2010-06-10 | 2011-12-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灌嘴及采用该灌嘴的射出成型模具 |
CN104786454A (zh) * | 2015-04-20 | 2015-07-22 | 中山市利群精密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模具加温结构 |
CN105618717B (zh) * | 2016-03-24 | 2017-11-03 | 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汇流排制作加热装置 |
CN105790028B (zh) * | 2016-03-24 | 2018-07-03 | 浙江海悦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汇流排制作冷却装置 |
CN108907081A (zh) * | 2018-07-24 | 2018-11-30 | 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熔模铸造蜡模模具以及熔模铸造蜡模的变形控制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58027A1 (en) * | 2000-11-08 | 2004-03-25 | Alexandre Guichard | Moulds for transforming plastic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rel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 |
CN2878025Y (zh) * | 2006-03-15 | 2007-03-14 | 黄荣堂 | 高周波加热模具 |
CN200963890Y (zh) * | 2006-11-10 | 2007-10-24 | 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加热结构的模具 |
-
2008
- 2008-03-13 CN CN200810300553A patent/CN10153104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58027A1 (en) * | 2000-11-08 | 2004-03-25 | Alexandre Guichard | Moulds for transforming plastic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rel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 |
CN2878025Y (zh) * | 2006-03-15 | 2007-03-14 | 黄荣堂 | 高周波加热模具 |
CN200963890Y (zh) * | 2006-11-10 | 2007-10-24 | 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加热结构的模具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平6-297461A 1994.10.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31040A (zh) | 2009-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31040B (zh) | 模具 | |
CN104608331B (zh) | 一种大型pvc塑料管件注塑模热流道碟式浇注装置 | |
CN104174678B (zh) | 扩展型腔大面的对称面与挤压轮轴线垂直的连续挤压机 | |
CN104760230A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05097463U (zh) | 橡胶内冷式流道系统 | |
CN103552222B (zh) | 水射流快速冷却的电热式热循环模具及其冷却方法 | |
CN105799124A (zh) | 一种液态硅胶注射模具冷流道装置 | |
TWI406751B (zh) | Optical par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150021343A1 (en) | Blow molding method, blow mold, and blow-molded container | |
CN208946512U (zh) | 一种汽车塑料配件生产用成型模具 | |
CN205009499U (zh) | 一种能够快速加热和冷却的塑料模具 | |
CN204183829U (zh) | 注塑机的模具模腔调整装置 | |
CN203580057U (zh) | 水射流快速冷却的电热式热循环模具 | |
CN210389971U (zh) | 一种汽车配件用注塑模具 | |
CN106313436A (zh) | 高光塑料件的注塑模具及加工方法 | |
CN103009559A (zh) | 注塑模具 | |
CN105563763A (zh) | 注塑机的模具模腔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 |
CN105172039A (zh) | 一种热流道系统 | |
CN206718514U (zh) | 弧形塑料型材的成型设备 | |
KR20080099756A (ko) | 웰드레스 방식의 사출금형 장치 | |
CN205416234U (zh) | 一种新型热流道系统 | |
CN206446049U (zh) | 鞋跟注塑机 | |
KR101125697B1 (ko) | 사출금형의 급속가열 및 냉각장치 | |
CN217196654U (zh) | 一种易于散热的注塑模具 | |
CN215283288U (zh) | 一种阀体轴孔衬胶成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