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45740U - 座椅头枕气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座椅头枕气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45740U
CN207345740U CN201720467060.3U CN201720467060U CN207345740U CN 207345740 U CN207345740 U CN 207345740U CN 201720467060 U CN201720467060 U CN 201720467060U CN 207345740 U CN207345740 U CN 207345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headrest
lock pin
spr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670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世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670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45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45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45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包括:微型单片机、头枕气囊、气体发生装置、以及气囊开启结构;其中,所述头枕内设置有凹槽,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头枕气囊的边缘固定连接至所述凹槽的表面,且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头枕气囊内,所述气囊开启结构安装于所述头枕本体且覆盖所述凹孔的顶端;所述微型单片机内置于所述头枕本体中,所述微型单片机分别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和所述气囊开启结构连接,当发生碰撞时,所述微型单片机启动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所述头枕气囊充气,所述气囊开启结构打开。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在车辆高速撞击时保护乘客的头部在事故中不受意外伤害,安装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车辆。

Description

座椅头枕气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头枕气囊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类的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在中国的人均保有量持续增加,并已走进千家万户,用车安全问题也日益变得重要。座椅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汽车的驾驶安全和驾驶体验感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车辆高速撞击时,汽车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急速弹出,往往导致乘客或者驾驶员由于惯性头部急速撞击向头枕,由于头枕硬度较高,极易造成二次伤害。给驾驶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影响驾驶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头枕气囊系统,用于在车辆高速撞击时保护乘客的头部在事故中不受意外伤害,安装使用方便、产品通用性好适用于各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包括:头枕本体和智能头枕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智能头枕气囊系统包括:微型单片机、头枕气囊、气体发生装置、以及气囊开启结构;其中,所述头枕内设置有凹槽,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头枕气囊的边缘固定连接至所述凹槽的表面,且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头枕气囊内,所述气囊开启结构安装于所述头枕本体且覆盖所述凹孔的顶端;所述微型单片机内置于所述头枕本体中,所述微型单片机分别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和所述气囊开启结构连接,当发生碰撞时,所述微型单片机启动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所述头枕气囊充气,所述气囊开启结构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头枕气囊系统还包括:触发碰撞传感器;其中,所述触发碰撞传感器与所述微型单片机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防护碰撞传感器;其中,所述触发碰撞传感器和所述防护碰撞传感器串联,所述防护碰撞传感器与所述微型单片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碰撞传感器设置在汽车防撞梁上,所述防护碰撞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头枕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开启结构包括:气囊保护罩、以及位于所述气囊保护罩两端的弹簧本体和弹簧滑槽;其中,所述弹簧滑槽设置在所述头枕本体上,所述弹簧本体设置在所述弹簧滑槽中,所述气囊保护罩与所述弹簧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弹簧滑槽远离所述气囊保护罩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开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保护罩两端的锁紧装置,其中,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销、开设在所述头枕本体上的锁销滑槽、锁销复位弹簧和电磁铁;其中,所述电磁铁设置于所述锁销滑槽的底部,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微型单片机连接;所述锁销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电磁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销相连接;所述锁销在所述锁销复位弹簧自然状态下伸出所述头枕本体的表面抵在所述气囊保护罩两端,以锁止所述气囊保护罩;当所述微型单片机控制所述电磁铁工作时,所述锁销在所述电磁铁的吸附作用下压缩所述锁销复位弹簧进入所述锁销滑槽,以解锁所述气囊保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滑槽与所述气囊保护罩嵌套间隙配合,间隙为0.5mm。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滑槽与所述头枕本体的表面具有5°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头枕气囊的外层为气凝胶层恒温材料层,内层为高密度蜂窝状尼龙材质层。
进一步的,所述头枕气囊为U型气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在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由气囊传感器本体中触发碰撞传感器对检测碰撞时加速度的变化并传送给微型单片机,微型单片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后控制气体发生装置产生气体,同时控制气囊开启结构解除锁定状态,从而撑开头枕气囊,能够在车辆高速撞击时保护乘客的头部在事故中不受意外伤害,安装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车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头枕气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实施例的枕气囊系统的细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实施例的头枕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座椅本体;2-头枕本体;3-智能头枕气囊系统;
4头枕气囊;5-气体发生装置;6-弹簧本体;
7-气囊保护罩;8-弹簧滑槽;9-锁紧装置;
10-电源;11-触发碰撞传感器;12-防护碰撞传感器;
13-微型单片机;14-气囊开启结构;15-锁销;
16-锁销滑槽;17-锁销复位弹簧;18-电磁铁;
19-气凝胶层恒温 20-高密度蜂窝状尼
材料层;龙材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说明,放大或者缩小了不同层和区域的尺寸,所以图中所示大小和比例并不一定代表实际尺寸,也不反映尺寸的比例关系。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的头枕气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实施例的枕气囊系统的细节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实施例的头枕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包括:头枕本体2和智能头枕气囊系统3;其中,所述智能头枕气囊系统3包括:微型单片机13、头枕气囊4、气体发生装置5、以及气囊开启结构14;其中,所述头枕本体2内设置有凹槽,所述气体发生装置5安装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头枕气囊4的边缘固定连接至所述凹槽的表面,且所述气体发生装置5设置在所述头枕气囊4内,所述气囊开启结构14安装于所述头枕本体2且覆盖所述凹孔的顶端;所述微型单片机13内置于所述头枕本体2中,所述微型单片机13分别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5和所述气囊开启结构14连接,当发生碰撞时,所述微型单片机13启动所述气体发生装置5为所述头枕气囊4充气,所述气囊开启结构14打开。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头枕气囊系统3设置在头枕本体2上,当车辆发生高速撞击时,微型单片机13根据分析碰撞信号控制气体发生装置5产生气体为头枕气囊4充气,同时气囊开启结构14打开,从而头枕气囊4弹出头枕本体2,以保护用户的颈部在受到巨大冲击力的时候不受到伤害。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智能头枕气囊系统还包括:触发碰撞传感器11;其中,所述触发碰撞传感器11与所述微型单片机13相连。触发碰撞传感器11能够精准的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从而使微型单片机13判断当前是否发生碰撞。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智能头枕气囊系统还可以包括:防护碰撞传感器12;其中,所述触发碰撞传感器11和所述防护碰撞传感器12串联,所述防护碰撞传感器12与所述微型单片机13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触发碰撞传感器11与防护碰撞传感器12串联后与微型单片机13进行连接,触发碰撞传感器11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所述微型单片机13,防护碰撞传感器12,用于防止气囊误爆。微型单片机13用于接收触发碰撞传感器11与防护碰撞传感器12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并根据所检测到的信息,控制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和所述气囊开启机构的开启或者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碰撞传感器11可以设置在汽车防撞梁上,所述防护碰撞传感器12可以设置在所述头枕本体上。将触发碰撞传感器11设置在汽车防撞梁上,以便于触发碰撞传感器11更精准的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防护碰撞传感器12设置在所述头枕本体上,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气囊开启结构14包括:气囊保护罩7、以及位于所述气囊保护罩7两端的弹簧本体6和弹簧滑槽8;其中,所述弹簧滑槽8设置在所述头枕本体2上,所述弹簧本体6设置在所述弹簧滑槽8中,所述气囊保护罩7与所述弹簧本体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本体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弹簧滑槽8远离所述气囊保护罩7的一端。
在实际应用中,当发生高速撞击时,微型单片机13结合触发碰撞传感器11和防护碰撞传感器12发送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微型单片机13将开启信号发送至气体发生装置5,气体发生装置5产生气体撑开头枕气囊4,在爆炸力的作用下,所述气囊保护罩7压迫弹簧本体6,从而弹簧本体6被压缩进入弹簧滑槽8,从而气囊保护罩7沿所述弹簧滑槽8向两端滑去,所述气囊开启机构14打开。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5所示,在图2所示的基础上,所述气囊开启结构1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保护罩7两端的锁紧装置9,其中,所述锁紧装置9包括:锁销15、开设在所述头枕本体2上的锁销滑槽16、锁销复位弹簧17和电磁铁18;其中,所述电磁铁18设置于所述锁销滑槽16的底部,所述电磁铁18与所述微型单片机13连接;所述锁销复位弹簧17一端与所述电磁铁18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销15相连接;所述锁销15在所述锁销复位弹簧17自然状态下伸出所述头枕本体2的表面抵在所述气囊保护罩7两端,以锁止所述气囊保护罩7;当所述微型单片机13控制所述电磁铁18工作时,所述锁销15在所述电磁铁18的吸附作用下压缩所述锁销复位弹簧17进入所述锁销滑槽16,以解锁所述气囊保护罩7。
在实际应用中,在未发生高速撞击的情况下,气囊保护罩7两端的锁紧装置9开启,锁销复位弹簧17自然状态下,锁销15伸出,使气囊保护罩7处于锁死状态。当发生高速撞击时,微型单片机13结合触发碰撞传感器11和防护碰撞传感器12发送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将控制信号传递给气囊保护罩7两端的锁紧装置9,电磁铁18工作,将所述锁销15吸引,使得锁销复位弹簧17压缩,锁销15进入锁销滑槽16,所述气囊保护罩7解除锁定状态,能够在头枕气囊4的冲击力下滑进弹簧滑槽8内,从而头枕气囊4弹出,以保护用户的颈部不受到冲击力的伤害。
具体的,所述弹簧滑槽8与所述气囊保护罩7嵌套间隙配合,间隙为0.5mm。
在实际应用中,当车辆受到高速撞击时,气体发生装置5产生气体撑开头枕气囊4,气囊保护罩7两端的锁紧装置9关闭锁死状态,气囊保护罩7在头枕气囊4的爆炸力作用下,压缩弹簧本体6进入弹簧滑槽8中,弹簧滑槽8与气囊保护罩7中设置有0.5mm的间隙,以便于气囊保护罩7能够顺利的滑进弹簧滑槽8中。
具体的,所述弹簧滑槽8与所述头枕本体2的表面具有5°的夹角。
在实际应用中,弹簧滑槽8与头枕本体2的表面具有5°的夹角,能够使气囊保护罩7在爆炸力作用下滑进弹簧滑槽8时不易被卡住,以便于气囊保护罩7能够顺利的滑进弹簧滑槽8中。可选的,弹簧滑槽8与头枕本体2的表面夹角大小不固定,但不宜过大,以免给用户造成颈部压迫感。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头枕气囊4的外层为气凝胶层恒温材料层19,内层为高密度蜂窝状尼龙材质层20。
在实际应用中,头枕气囊4共分为气凝胶层恒温材料层19和气凝胶层恒温材料层19两部分,头枕气囊4的外层为气凝胶层恒温材料层19,厚度为3mm,气凝胶层恒温材料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透气作用,同时由于材质柔软度较高,在给用户舒适的触感的同时,可以很好的保护乘客在气囊张开时不受意外伤害。头枕气囊4的内层为高密度蜂窝状尼龙材质层20,高密度蜂窝状尼龙材质层具有较大的张力,能够在头枕气囊4张开时保证一定的强度,以保护用户的颈部不受到冲击力的伤害。具体的,气凝胶层恒温材料层19和高密度蜂窝状尼龙材质层20紧密贴合,以保证头枕气囊4在张开时即能达到保护用户颈部的强度,同时也为用户体感的舒适度做出了保障。
此外,所述头枕气囊4为U型气囊。当头枕气囊4充气张开时,形状为U型,能够完美的贴合用户的颈部,使用户在行车过程中受到高速撞击时,颈部不受到冲击力的伤害。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头枕气囊系统所采用的电源10可以为车载电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在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由气囊传感器本体中触发碰撞传感器对检测碰撞时加速度的变化并传送给微型单片机,微型单片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后控制气体发生装置产生气体,同时控制气囊开启结构解除锁定状态,从而撑开头枕气囊,能够在车辆高速撞击时保护乘客的头部在事故中不受意外伤害,安装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车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头枕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本体和智能头枕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智能头枕气囊系统包括:微型单片机、头枕气囊、气体发生装置、以及气囊开启结构;其中,
所述头枕本体内设置有凹槽,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安装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头枕气囊的边缘固定连接至所述凹槽的表面,且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头枕气囊内,所述气囊开启结构安装于所述头枕本体且覆盖凹孔的顶端;
所述微型单片机内置于所述头枕本体中,所述微型单片机分别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和所述气囊开启结构连接,当发生碰撞时,所述微型单片机启动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所述头枕气囊充气,所述气囊开启结构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头枕气囊系统还包括:触发碰撞传感器;其中,
所述触发碰撞传感器与所述微型单片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防护碰撞传感器;其中,
所述触发碰撞传感器和所述防护碰撞传感器串联,所述防护碰撞传感器与所述微型单片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碰撞传感器设置在汽车防撞梁上,所述防护碰撞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头枕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开启结构包括:气囊保护罩、以及位于所述气囊保护罩两端的弹簧本体和弹簧滑槽;其中,
所述弹簧滑槽设置在所述头枕本体上,所述弹簧本体设置在所述弹簧滑槽中,所述气囊保护罩与所述弹簧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弹簧滑槽远离所述气囊保护罩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开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保护罩两端的锁紧装置,其中,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销、开设在所述头枕本体上的锁销滑槽、锁销复位弹簧和电磁铁;其中,
所述电磁铁设置于所述锁销滑槽的底部,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微型单片机连接;所述锁销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电磁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销相连接;
所述锁销在所述锁销复位弹簧自然状态下伸出所述头枕本体的表面抵在所述气囊保护罩两端,以锁止所述气囊保护罩;当所述微型单片机控制所述电磁铁工作时,所述锁销在所述电磁铁的吸附作用下压缩所述锁销复位弹簧进入所述锁销滑槽,以解锁所述气囊保护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滑槽与所述气囊保护罩嵌套间隙配合,间隙为0.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滑槽与所述头枕本体的表面具有5°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气囊的外层为气凝胶层恒温材料层,内层为高密度蜂窝状尼龙材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气囊为U型气囊。
CN201720467060.3U 2017-04-28 2017-04-28 座椅头枕气囊系统 Active CN207345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7060.3U CN207345740U (zh) 2017-04-28 2017-04-28 座椅头枕气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7060.3U CN207345740U (zh) 2017-04-28 2017-04-28 座椅头枕气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45740U true CN207345740U (zh) 2018-05-11

Family

ID=62361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67060.3U Active CN207345740U (zh) 2017-04-28 2017-04-28 座椅头枕气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457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9522A (zh) * 2018-12-17 2020-06-23 李尔公司 电气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9522A (zh) * 2018-12-17 2020-06-23 李尔公司 电气组件
CN111319522B (zh) * 2018-12-17 2022-09-27 李尔公司 电气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9062B2 (en) Head restraint for a passenger of a vehicle
CN104442678A (zh) 整体式乘客安全气囊
CN102582565A (zh) 机动交通工具的安全座椅
CN207345740U (zh) 座椅头枕气囊系统
EP3419864A1 (en) Seat of a commercial or industrial vehicle
CN207089225U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CN207697553U (zh) 儿童汽车座
CN208134148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Maier et al. Evaluation of a novel passive safety concept for motorcycles with combined multi-body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CN105711536A (zh) 一种头枕安全气囊
Mackay A review of the biomechanics of impacts in road accidents
CN106043194A (zh) 弹簧驱动打开的智能安全气囊
CN206528439U (zh) 一种设置有防护气囊保护驾驶员的安全座椅
CN206278055U (zh) 一种防止被方向盘前盖划伤且保护眼睛的安全气囊
CN112009417A (zh) 车辆及其乘员保护系统
CN201597549U (zh) 客车外置安全气囊装置
CN215398306U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Severy et al. Safer seat designs
CN212386375U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CN207683490U (zh) 一种汽车全方位安全座椅系统
Chevalier et al. Air-bag protection of the train driver during a collision
CN210852362U (zh) 车辆后排乘员保护装置及车辆
US20230126971A1 (en) Sleeping bedsheet crash protection system for lie-flat sleeping passenger
CN207416775U (zh) 一种汽车后排安全气囊
CN207697556U (zh) 一种儿童汽车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