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43324U - 绞车排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绞车排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43324U
CN207243324U CN201721166303.6U CN201721166303U CN207243324U CN 207243324 U CN207243324 U CN 207243324U CN 201721166303 U CN201721166303 U CN 201721166303U CN 207243324 U CN207243324 U CN 207243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wire rope
winch
roller
stee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63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龙
薛永
李北海
吴永军
王要光
曹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ong Coal Min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ong Coal Min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ong Coal Min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ong Coal Min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663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43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43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433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绞车排绳装置,属于大型绞车运行时的配套排绳装置,包括工字框架、支柱、滚轮与封闭板,2根支柱焊接于工字框架上,并通过3根圆杆相连接,滚轮穿过中间圆杆,封闭板位于滚轮两侧;在支柱上两侧分别焊接有托辊和丝杠螺母,托辊用于保护材料设备,丝杠用于控制钢丝绳,使强制规范排绳;并通过增加固定装置将排绳装置固定于绞车上。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现用绞车排绳器存在的多种技术问题,实现了对钢丝绳的封闭和保护,也避免了因钢丝绳脱圈、人力排绳等情况造成的危险,保证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克服了地锚稳固的局限性,安装方式更加简单方便,节约了人力、物力。

Description

绞车排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车的绳索收放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绞车排绳装置,适用于大型机械调度绞车进行强制规范排绳。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运输过程中,绞车是通过自身滚筒转动来控制钢丝绳的收放以达到牵引车辆的目的。由于井下运输距离较长,滚筒容绳量往往需要达到几百米,然而绞车滚筒的直径和宽度都较小,导致钢丝绳在滚筒上要缠绕很多层。但由于受井下工作环境限制,巷道空间有限,绞车的稳设位置大部分达不到对中的要求,导致绞车位置与提升中心线偏差大,钢丝绳入绳角太大,以至出现不能正常排绳的现象,有时由于受到被拉车辆的力量控制,钢丝绳只往滚筒的一边缠绕,严重时钢丝绳会跳出滚筒,引发人身伤亡事故等等。这样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的过程中就无法按照预期,整齐、紧密地排列在滚筒上,反而容易出现乱绳现象。如果钢丝绳在滚筒上杂乱无章地缠绕,排绳混乱,则钢丝绳容易被压扁,挤出,造成压绳、挤绳现象,加快钢丝绳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而钢丝绳排列不整齐,堆挤严重,堆挤高度超过滚筒边高时,钢丝绳将会滑出滚筒外,容易造成断绳现象;同时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钢丝绳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产生硬化和变形。钢丝绳时松时紧,会出现钢丝绳脱圈对绞车的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等等。而员工在绞车出绳侧利用工具进行排绳存在着很大的危险,严重影响着员工的人身安全,故井下严禁员工利用工具进行人力排绳。在使用绞车运输过程中,既要控制好钢丝绳的运行方式,达到钢丝绳在绞车滚筒上紧密、有序地排列的目的;又要避免人工排绳现象的出现,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故绞车排绳器就成为必要的辅助工具。我矿井下现在普遍使用的绞车排绳器仅用工字钢焊接成框架,如图6所示,并在框架上安装轴和滚轮对绞车钢丝绳进行排绳。因现用绞车排绳器结构简单,在井下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1.现用绞车排绳器没有钢丝绳的封闭装置。滚轮仅通过自身的凹槽将钢丝绳嵌入其中,而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绞车位置与提升中心线偏差大,钢丝绳入绳角太大,导致其非常容易从滚轮上脱落。
2.现用绞车排绳器没有钢丝绳和排绳器的保护装置。因绞车钢丝绳容易从现用绞车排绳器的滚轮上脱落,而脱落后的钢丝绳与排绳器的轴和框架直接发生摩擦,造成钢丝绳和排绳器框架均磨损严重,对材料、设备造成很大破坏。
3.现用绞车排绳器没有控制滚轮的装置。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滚轮不能通过人工或其他方式控制进行动作,故滚轮对于钢丝绳的运行方向和角度均没有控制作用,反而钢丝绳由于在运输过程中,受力较大,对滚轮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排绳器不能通过滚轮进行强制规范排绳,也就达不到排绳器的最初使用目的。
4.现用绞车排绳器均需要通过地锚稳固,在稳设排绳器过程中,需要至少4人打眼,不仅费时、费工、费力,而且受井下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稳设效果不理想。
5.现用绞车排绳器数量较多,更换绞车排绳器需花费大量资金,同时,对原有设备造成很大的浪费,达不到节支降耗的目的。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排绳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用绞车排绳器缺少封闭装置、保护装置、控制装置和固定装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现有绞车排绳器的改进的绞车排绳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绞车排绳装置,包括工字框架,所述工字框架上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柱,每个支柱上等间距设有3个通孔,相应通孔间固定安装有圆杆;中间圆杆上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两侧各设有一块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上部外套于顶部圆杆,两个封闭板之间通过套管、螺栓及螺母相连接;其中一个支柱的一侧焊接有一个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内穿插有丝杠,所述丝杠穿过两个封闭板的下部、并在其穿过封闭板的两侧及中间各装设有一个螺母。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绞车排绳器的基础上加工改进完成的,原有的绞车排绳器是在工字框架上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柱后,支柱上等距离穿插有3根圆杆,在中间的圆杆中部安装滚轮,但是此种排绳器存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很多问题,因此对其进行了改进,首先由于缺少封闭装置,因此在滚轮两侧增加了两块封闭板,封闭板穿过顶部圆杆后将滚轮夹住,并通过螺栓和套管将两块封闭板固定连接;之后由于滚轮缺少控制装置,因此在封闭板下部预留下可穿过的通孔,运用一根丝杠来控制;为了使丝杠稳定,在其中一个支柱上焊接一个丝杠螺母,用与其配套的丝杠穿过丝杠螺母,再穿过封闭板上预留的通孔,在丝杠穿过封闭板的每一侧均安装有螺母,以达到固定封闭板位置的作用,利用手动操作丝杠旋转带动封闭装置共同运动,从而达到控制滚轮的运行方向的目的,实现强制规范排绳。具体操作为:将钢丝绳置于封闭板内部的滚轮和顶部圆杆之间,通过手动摇动丝杠,带动封闭板共同左右移动,控制滚轮的运行方向,使钢丝绳跟随封闭板和滚轮左右有序排绳。
优选的,由于缺少对钢丝绳和排绳器的保护装置,因此使用托辊对其进行保护,在两个支柱位于丝杠螺母背面的同侧上下部位分别设有托辊固定架,使用尺寸相符的托辊置于托辊固定架上安装固定,用来保护钢丝绳及绞车排绳器,减少钢丝绳与绞车排绳器之间的磨损。优选的,托辊固定架包括U形卡槽,U形卡槽焊接于支柱上,在U形卡槽的U形口处设有挡板,挡板通过螺栓与U形卡槽连接为一体。具体操作为,将托辊放入U形卡槽内后,将挡板置于U形口上,应用螺栓将其与U形卡槽连接为一体,将托辊卡于U形卡槽内。
优选的,由于改进前的排绳器固定较麻烦,因此将改进后的排绳装置与绞车连接为一体,在工字框架上位于丝杠一侧的端部横向焊接连接钢板A,在现有绞车底座上横向焊接有连接钢板B,在连接钢板A上打若干螺栓孔,在连接钢板B上对应打相同数量的螺栓孔,最后连接钢板A与连接钢板B用螺栓通过打好的螺栓孔固定连接,使得该排绳装置与绞车连接为一体,节省了固定操作。
绞车安全排绳装置研制应用成功,不仅解决了现用绞车排绳器存在的多种技术问题,实现了对钢丝绳的封闭和保护,避免了因钢丝绳脱圈、人力排绳等情况造成的危险,保证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同时减少了钢丝绳与排绳器框架的磨损,延长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通过手动操作,实现了对绞车钢丝绳的强制规范排绳;克服了地锚稳固的局限性,安装方式更加简单方便,节约了人力、物力;并且避免了现有绞车排绳器的大量淘汰和更换其他绞车排绳器,节约了大量资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绞车底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绞车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托辊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字框架,2-支柱,3-圆杆,4-滚轮,5-封闭板,6-托辊,7-托辊固定架,8-丝杠,9-连接钢板A,10-螺栓,11-绞车底座,12-连接钢板B,13-螺母,14-U形卡槽,1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绞车排绳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工字框架1,所述工字框架1上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柱2,每个支柱2上等间距设有3个通孔,相应通孔间固定安装有圆杆3;中间圆杆3上安装有滚轮4,所述滚轮4两侧各设有一块封闭板5,所述封闭板5上部外套于顶部圆杆3,两个封闭板5之间通过套管、螺栓10及螺母相连接;其中一个支柱2的一侧焊接有一个丝杠螺母13,所述丝杠螺母13内穿插有丝杠8,所述丝杠8穿过两个封闭板5的下部、并在其穿过封闭板5的两侧及中间各装设有一个螺母。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优选的保护装置,两个支柱2位于丝杠螺母13背面的同侧上下部位分别设有托辊固定架7,每个支柱2的上下托辊固定架7之间安装有托辊6;托辊固定架7如图5所示,采用了U形卡槽14,U形卡槽14焊接于支柱2上,U形卡槽14的U形口上设有挡板15,挡板15通过螺栓与U形卡槽14连接。本实施例还采用优选固定方案,在工字框架1上位于丝杠8一侧的端部横向焊接连接钢板A9,现有绞车底座11上横向焊接有连接钢板B12,所述连接钢板A9与连接钢板B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钢板A9和连接钢板B12均采用厚度为20mm的钢板,并在二者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若干φ20的螺栓孔,在两块连接钢板上分别打两排(一排3个,共6个),如图3、图4所示,用6条M20×60的螺栓将两块钢板通过打好的螺栓孔连接固定;同时封闭板5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并用两条M20×80的螺栓和对应尺寸的套管将两块封闭板5相连接。
本实施例具体操作为:在固定绞车排绳装置过程中,连接钢板A9焊接于工字框架1上,连接钢板B12焊接于绞车底座11上,通过连接钢板A9和连接钢板B12上的螺栓孔,应用6个螺栓将二者固定牢固,如图4所示。在绞车钢丝绳运行过程中,钢丝绳置于封闭板5内部的滚轮4和顶部圆杆3之间,通过手动摇动丝杠8,带动封闭板5沿圆杆左右运动,从而控制滚轮4的运行方向;托辊6用于保护钢丝绳及排绳装置,避免了钢丝绳与框架直接发生摩擦。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绞车排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框架(1),所述工字框架(1)上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柱(2),每个支柱(2)上等间距设有3个通孔,相应通孔间固定安装有圆杆(3);中间圆杆(3)上安装有滚轮(4),所述滚轮(4)两侧各设有一块封闭板(5),所述封闭板(5)上部外套于顶部圆杆(3),两个封闭板(5)之间通过套管、螺栓(10)及螺母相连接;其中一个支柱(2)的一侧焊接有一个丝杠螺母(13),所述丝杠螺母(13)内穿插有丝杠(8),所述丝杠(8)穿过两个封闭板(5)的下部、并在其穿过封闭板(5)的两侧及中间各装设有一个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排绳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柱(2)位于丝杠螺母(13)背面的同侧上下部位分别设有托辊固定架(7),每个支柱(2)的上下托辊固定架(7)之间安装有托辊(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车排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固定架(7)包括U形卡槽(14),所述U形卡槽(14)焊接于支柱(2)上,所述U形卡槽(14)的U形口上设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通过螺栓与U形卡槽(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排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框架(1)上位于丝杠(8)一侧的端部横向焊接连接钢板A(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排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板(5)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车排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板A(9)采用厚度为20mm的钢板,并在其中部设有若干φ20的螺栓孔。
CN201721166303.6U 2017-09-13 2017-09-13 绞车排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43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6303.6U CN207243324U (zh) 2017-09-13 2017-09-13 绞车排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6303.6U CN207243324U (zh) 2017-09-13 2017-09-13 绞车排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43324U true CN207243324U (zh) 2018-04-17

Family

ID=61888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630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43324U (zh) 2017-09-13 2017-09-13 绞车排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433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1614B (zh) 一种用于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887704B (zh) 一种预应力钢丝绳抗剪加固混凝土箱梁及其加固方法
CN207243324U (zh) 绞车排绳装置
CN201649654U (zh)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卸料平台
CN202670961U (zh) 大型立柱柱外施工平台装置
CN206111215U (zh) 一种用于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支护结构
CN202544879U (zh) 一种高强度巷道支护装置
CN201924941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管片吊装的装置
CN213449540U (zh) 一种抽屉式卸料平台施工装置
CN210797285U (zh) 一种兼作墩柱模板及预应力支撑的两用装置
CN102842869A (zh) 一种快速更换架空地线或导线的方法
CN203832507U (zh) 柔性挡车拦升降装置
CN209652920U (zh) 采用可回收锚索的钢筋笼、基坑围护桩
CN103708370B (zh) 矿用斜巷风动升降式托绳装置
CN203439948U (zh) 索道龙门起吊架
CN204110064U (zh) 一种矿用安全柔性挡车器
CN203922604U (zh) 地铁铺轨门吊拆装及运输用旋转升降机
CN207313007U (zh) 一种斜井运输小车牵引系统的滑轮布置形式
CN105384112B (zh) 绞车维修工装
CN203127977U (zh) 压绳装置
CN104085823B (zh) 地铁铺轨门吊拆装及运输用旋转升降机
CN204780429U (zh) 专用于造粒塔柔性滑模提带措施梁的钢丝绳
CN205873704U (zh) 一种龙门吊防倾覆装置
CN216583764U (zh) 一种钢筋骨架整体吊装辅助装置
CN204627012U (zh) 一种用于无外脚手架建筑的工具式悬挑防护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