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7998U - 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57998U
CN207157998U CN201720952432.1U CN201720952432U CN207157998U CN 207157998 U CN207157998 U CN 207157998U CN 201720952432 U CN201720952432 U CN 201720952432U CN 207157998 U CN207157998 U CN 207157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ocking member
force
retaining mechanism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524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勇波
许双龙
范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nyu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524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57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57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57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包括:施力件,其设于所述集装箱的一侧;锁紧件,其设于所述集装箱的另一侧;连接件,其连接于施力件和锁紧件之间,以将施加于施力件上的力传递给锁紧件,控制锁紧件的锁固和释放。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操作方便,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所述集装箱只需释放门部件即可实现自主卸料,侧壁卸料使得卸料口径大,卸料效率高,单人即可实现卸料且无需借助机械,方便快捷,卸料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用于装卸货物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起,集装箱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级联运的国际通用的运输工具。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以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输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集装箱作为国际货运的主要载体,由于其具备运输安全性高,作业简单,包装材料省,装卸效率高,运输成本低,便于自动化管理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地用于空运、航运和陆运结合的多种联合运输方式中,其被认为是海、陆、空运输的重要载体。
散货集装箱是指主要用于装运无包装的固体颗粒状和粉状货物的集装箱。散货集装箱通常除了有箱门外,在顶部还设有装货口。散货集装箱可用于存放大豆、大米、麦芽、面粉、玉米、各种饲料及水泥、化学制品等散装粉状或是粒装货物。使用这种散货集装箱可以节约不菲的包装费用,减轻粉尘对人体和环境的损害,还可提高装卸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散货集装箱在卸载颗粒或其他散装货物时,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同侧,货物的溢出/倾卸有可能危及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此外,大多数散货集装箱均在端部卸料且卸料的过程中均需要倾斜箱体,卸料效率太低,费工费时。因此,期望获得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其能够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可用于集装箱的门部件的锁紧和释放,并且使得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从而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包括:
施力件,其设于所述集装箱的一侧;
锁紧件,其设于所述集装箱的另一侧;
连接件,其连接于施力件和锁紧件之间,以将施加于施力件上的力传递给锁紧件,控制锁紧件的锁固和释放。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工作时,操作者对所述施力件施加力,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力传递给锁紧件,控制锁紧件的锁固和释放。将所述锁紧件与集装箱的门部件配合设置即可通过上述操作相应实现所述门部件的锁紧和释放。通常当锁紧件位于锁固工位时,所述施力件需要被锁定,以防止锁紧件脱离锁固工位。可以为所述施力件配置一锁定件,以通过该锁定件实现所述锁定。所述锁定件的设计原理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基于汽车手刹的锁定原理设计,或者常见的手动操作的搭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中,所述施力件与所述锁紧件分别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从而使得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这样使得操作者释放所述门部件时从开门端溢出/倾卸的货物不会与操作者发生接触,从而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上述集装箱可以是散货集装箱。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中,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施力件分置于所述集装箱相对的两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施力件分置于所述集装箱相对的两侧,这样使得当所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用于集装箱的门部件的锁固和释放时,操作者与开门端距离尽可能远,从而尽可能降低从开门端溢出/倾卸的货物对操作者的影响,例如扬起的粉尘等影响。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施力件也可以分置于所述集装箱相邻的两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中,所述施力件为电气装置;或者所述施力件至少包括绕着铰接座可转动的把手,所述铰接座固定设于集装箱上或设于集装箱外的一固定点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气装置通常包括用于输出力的电气设备例如电机、用于操作者控制输出力的电气操作盒。所述把手为操作者提供力的施加点,所述铰接座为所述施力件提供了一个杠杆传动的支点,从而使得操作省力。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中,所述锁紧件至少包括用于锁固集装箱的门部件的锁扣;所述施力件、锁紧件和连接件被连接为:所述施力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远离所述门部件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释放,所述施力件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靠近所述门部件的方向移动,以锁紧所述门部件;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
上述方案中,通常所述锁扣具有锁固工位,相应地所述门部件具有锁紧位置。所述门部件在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锁扣相应地位于锁固工位,则所述门部件处于锁紧状态,否则所述门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或者可控状态。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中,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杆,其与所述施力件可转动连接;
驱动杆,其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连接;
随动杆,其与所述驱动杆连接;
锁紧件连杆,其与所述随动杆可转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工作时,施加于施力件上的力依次通过所述连接杆、驱动杆、随动杆、锁紧件连杆,最后传递给锁紧件,从而控制锁紧件的锁固和释放。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中,所述驱动杆通过驱动横轴与至少一个随动杆轴传动连接,所述随动杆对应地可转动地连接锁紧件连杆,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对应地可转动连接。
上述方案中,一个驱动杆可通过所述驱动横轴带动多个所述随动杆,继而相应地带动多个所述锁紧件连杆,从而相应地带动多个所述锁扣。这样设置使得当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门部件配合设置时,可以是多个锁扣对应一个门部件,这样可以增加锁扣的数量分担来自门部件的压力,也可以是多个锁扣分别对应多个门部件,这样可以同时控制多个门部件,还可以是这两种方案的组合。当然,一个驱动杆可通过所述驱动横轴带动一个所述随动杆,继而相应地带动一个所述锁紧件连杆,从而相应地带动一个所述锁扣,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之间可转动连接,通常与之相应地所述锁扣与所述门部件固定连接,所述门部件与所述锁紧件和施力件之间为联动关系。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之间也可以是固定连接,通常相应地所述锁扣与所述门部件之间无连接关系,并且当所述门部件在所述锁紧位置时,可以通过操作所述施力件将所述锁扣压在所述门部件上从而使其处于锁紧状态。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在所述锁扣处于锁固状态下,所述驱动杆与随动杆的枢接点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上方。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因此所述施力件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远离所述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释放,所述施力件在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靠近所述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锁紧所述门部件。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在所述锁扣处于锁固状态下,所述驱动杆与随动杆的枢接点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因此所述施力件在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远离所述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释放,所述施力件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靠近所述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锁紧所述门部件。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锁扣在锁固工位时,其处于锁固状态。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中,所述锁扣与所述门部件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常相应地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之间可转动连接,但也不排除由于其它结构改进导致的例外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使用时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从而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进一步地,该集装箱能够提高卸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上设有门部件,所述集装箱具有上述任一集装箱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锁紧或释放所述门部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由于具有上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使得该集装箱使用时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从而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上述集装箱可以是散货集装箱。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中,所述门部件设于集装箱的侧壁下部,所述门部件具有开口侧和与集装箱连接的铰接侧,其中所述开口侧相对于铰接侧朝集装箱箱内倾斜,且所述开口侧相较于铰接侧位于下方。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锁紧件释放时,根据不同的方案,即所述门部件与所述锁紧件和施力件之间是否为联动关系以及是否有外力干预,所述门部件可以处于自由状态或可控状态。当所述门部件处于自由状态时,由于门部件的所述倾斜设置,在重力作用下所述开口侧会有绕着所述铰接侧朝集装箱箱外打开的趋势,此时货物由于重力原因会冲开门部件,从而实现自主卸料,提高卸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当所述门部件处于可控状态时,可以控制所述开口侧的打开程度,从而控制卸料的速度,安全性更高,同时也可以对某些不适合快速卸料的货物进行保护。
上述方案中,门部件设置在侧壁使得所述开口侧的长度可以延伸至整个集装箱侧板长度,或者可以设置多个沿集装箱长度方向排列的门部件,从而扩大有效卸料口径,提高卸料效率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中,所述集装箱的箱底向朝着所述门部件所在的一侧倾斜设置。
上述方案中,由于箱底为倾斜设计,自主卸料时货物由于重力原因会沿着箱底下滑,直至货物完全卸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卸料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通常所述倾斜设置的角度稍大于货物的休止角度,该休止角度通常指卸料过程中一定残留比例的货物在箱底上不再下滑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包括:
(1)所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用于集装箱的门部件的锁紧和释放时,所述门部件的锁紧和释放操作方便。
(2)根据不同方案,所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用于集装箱的门部件的锁紧和释放时,操作人员可以在集装箱的与门部件相对或相邻的一侧控制,从而使得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相应地包括上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此外还包括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只需释放门部件即可实现自主卸料。
(2)侧壁卸料有效扩大了卸料口径,提高卸料效率。
(3)单人即可实现卸料且无需借助机械,方便快捷,卸料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集装箱的锁紧机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集装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集装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集装箱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是该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实施例1
图1和图2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结合参考图5-图8,该实施方式下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包括施力件1、锁紧件2以及连接件3,其中:
锁紧件2设于集装箱上设置卸料门的一侧,施力件1设于与卸料门相对的另一侧,连接件3连接于施力件1和锁紧件2之间,以将施加于施力件 1上的力传递给锁紧件2,控制锁紧件2的锁固和释放。
施力件1包括绕着铰接座11可转动的把手12,铰接座11固定设于集装箱底架5(见图5)上。
锁紧件2包括用于锁固集装箱的作为门部件的卸料门4的锁扣21。施力件1、锁紧件2和连接件3被连接为:施力件1在第一方向A1(在图1中为绕铰链座11的逆时针转动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21朝着远离卸料门4的方向A5运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释放,施力件1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 A1相反)上的转动带动锁扣21朝着靠近卸料门4的方向(与方向A5相反)运动,以锁紧卸料门4。
连接件3包括连接杆31、驱动杆32、随动杆33以及锁紧件连杆34,其中:连接杆31与施力件1可转动连接,驱动杆32与连接杆31可转动连接,随动杆33与驱动杆32轴传动连接,锁紧件连杆34与随动杆33可转动连接。具体地,驱动横轴35在其轴向方向上分布连接两根随动杆33,每根随动杆 33连接一个锁紧件连杆34,每根锁紧件连杆34的另一端连接一个锁扣21。驱动杆32通过驱动横轴35与随动杆33轴传动连接,驱动横轴35与集装箱底架5的上表面通过固定件51轴向固定周向转动连接,随动杆33对应地可转动地连接锁紧件连杆34,锁紧件连杆34与锁扣21对应地可转动连接,与之相应地锁扣21与卸料门4固定连接,卸料门4与锁紧件2和施力件1之间为联动关系。
该实施方式下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工作时:
操作者沿着方向A2对把手12施加力,施力件1在第一方向A1(在图1 中为以铰链座为支点的逆时针转动方向)上转动,该转动带动连接杆31沿着方向A3运动,该运动又带动驱动杆32绕着驱动横轴35的轴心沿着方向A4 转动,该转动又通过驱动横轴35带动随动杆33绕着驱动横轴35的轴心沿着方向A4转动,该转动又带动锁紧件连杆34沿着方向A5移动,该移动最终带动锁扣21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释放。
操作者沿着与方向A2相反的方向对把手12施加力,施力件1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A1相反)上转动,该转动带动连接杆31沿着与方向A3相反的方向移动,该移动又带动驱动杆32绕着驱动横轴35的轴心沿着与方向 A4相反的方向转动,该转动又通过驱动横轴35带动随动杆33绕着驱动横轴 35的轴心沿着与方向A4相反的方向转动,该转动又带动锁紧件连杆34沿着与方向A5相反的方向移动,该移动最终带动锁扣21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锁固。
通过上述操作即可相应实现卸料门4的锁紧和释放。当锁紧件位于锁固工位时,施力件1需要被锁定,以防止锁紧件2脱离锁固工位。因此需要为施力件1配置一锁定件,以通过该锁定件实现锁定。锁定件的设计原理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基于汽车手刹的锁定原理设计,或者常见的手动操作的搭扣结构。
图3和图4分别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在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下的结构。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下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下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基本相同,其中也包括施力件1’、锁紧件2’以及连接件 3’,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之间是固定连接,而所述锁扣与所述门部件之间无连接关系。第一方向A1’定义为以铰链座为支点的顺时针方向,在锁扣21’处于锁固状态下,驱动杆32’与随动杆33’的枢接点F’(即驱动横轴35’的轴心位置)位于连接杆31’的上方。此时,施力件1’在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随动杆33’在逆时针方向A4’上转动,进而带动锁扣21’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A5’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释放,施力件1’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21’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锁紧卸料门。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下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下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基本相同,其中也包括施力件1”、锁紧件2”以及连接件 3”,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是第一方向A1”定义为以铰链座为支点的顺时针方向,在锁扣21”处于锁固状态下,驱动杆32”与随动杆33”的枢接点F”(即驱动横轴35”的轴心位置)位于连接杆31”的下方。此时,施力件1”在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随动杆33”在顺时针方向A4”上转动,进而带动锁扣21”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释放,施力件1”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21”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锁紧卸料门。
实施例4
图5-图8分别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侧面结构、端面结构以及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
如图5-图8所示,该实施方式下的集装箱为散货集装箱,其具有底架5、两个储物仓6(见图8)、设置于两个储物仓6的顶部并且与两个储物仓6一一对应地设置的两个入料口B、卸料门4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该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包括施力件1、锁紧件2以及连接件3,其中:
储物仓6的仓底7设置为底架5的上表面,并且朝散货集装箱设置有卸料门4的一侧向下倾斜,仓底7的倾斜角度大于盛装于散货集装箱内的货物的休止角度。
卸料门4设于散货集装箱的侧壁8下部并位于仓底7的低位侧。
储物仓6横截面的大小自上而下逐步扩大。储物仓6远离卸料门4一侧的仓壁的拱度大于靠近卸料门4一侧的仓壁的拱度。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储物仓6的储物空间是单独隔离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相互连通的。
卸料门4包括并排放置的两个门单元,整体贯穿箱体长度方向C。该两个门单元分别对应两个储物仓6。
卸料门4具有开口侧D和与散货集装箱的侧壁8通过铰链41铰接的铰接侧E,其中开口侧D相对于铰接侧E朝散货集装箱箱内倾斜,开口侧D相较于铰接侧E位于其下方,以使当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处于释放状态时,卸料门4在自重作用和货物重力作用下自动打开。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两套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分别对应卸料门4的两个门单元设置。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只采用一套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对应卸料门4的两个门单元设置,此时驱动横轴35的长度贯穿箱体长度方向C,在其轴向方向上分布连接所有的随动杆33。
该实施方式下的散货集装箱工作时:
卸料时,操作者对施力件1施加第一方向的力,带动连接件3释放锁紧件2,以相应地释放卸料门4,卸料门4自动打开,货物(通常为粒状)从开口侧D与仓底7之间的开口处滑落,从而实现散货集装箱的卸料操作。
卸料完毕后,操作者对施力件1施加第二方向的力,带动连接件3锁固锁紧件2,以相应地锁紧卸料门4,从而实现散货集装箱的装料准备。之后货物从入料口B装入储物仓6,实现散货集装箱的装料。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散货箱,例如,没有储物仓的散货箱,也可以适用于现有技术的集装箱。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所公开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使得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对于本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类似变化和修改,这种类似变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受到该实施方式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力件,其设于所述集装箱的一侧;
锁紧件,其设于所述集装箱的另一侧;
连接件,其连接于施力件和锁紧件之间,以将施加于施力件上的力传递给锁紧件,控制锁紧件的锁固和释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施力件分别置于所述集装箱相对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件为电气装置;或者所述施力件至少包括绕着铰接座可转动的把手,所述铰接座固定设于集装箱上或设于集装箱外的一固定点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至少包括用于锁固集装箱的门部件的锁扣;所述施力件、锁紧件和连接件被连接为:所述施力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释放,所述施力件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锁紧所述门部件;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杆,其与所述施力件可转动连接;
驱动杆,其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连接;
随动杆,其与所述驱动杆连接;
锁紧件连杆,其与所述随动杆可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通过驱动横轴与至少一个随动杆轴传动连接,所述随动杆对应地可转动地连接锁紧件连杆,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对应地可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在所述锁扣处于锁固状态下,所述驱动杆与随动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在所述锁扣处于锁固状态下,所述驱动杆与随动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与所述门部件固定连接。
10.一种集装箱,其上设有门部件,所述集装箱具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锁紧或释放所述门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部件设于集装箱的侧壁下部,所述门部件具有开口侧和与集装箱连接的铰接侧,其中所述开口侧相对于铰接侧朝集装箱箱内倾斜,且所述开口侧相较于铰接侧位于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箱底向朝着所述门部件所在的一侧倾斜设置。
CN201720952432.1U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Active CN207157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2432.1U CN207157998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2432.1U CN207157998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57998U true CN207157998U (zh) 2018-03-30

Family

ID=6171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52432.1U Active CN207157998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57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95522A (en) Bottom dumping bulk container apparatus
CN205045256U (zh) 一种多功能集装箱
CA2648450C (en) Convertible trailer
KR101217098B1 (ko) 호퍼형 일관수송 용기
CA2590327A1 (en) Loading assembly for transport containers
CN207293062U (zh) 一种集装箱
KR101303028B1 (ko) 호퍼형 적재함의 개폐장치
CN104553934A (zh) 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货车
HUE026828T2 (en) Unloading system for unloading large amounts of material from a container, primarily a container
CN207157998U (zh) 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US4580502A (en) Device for unloading a container for bulk materials
KR101398421B1 (ko) 호퍼형 일관수송 용기
JPWO2019229844A1 (ja) 貨物コンテナ、および貨物コンテナの荷役方法
EP1587745A1 (en) Mobile pallet with various locking means
CN201924772U (zh) 货车及货车货箱门
CN103402894A (zh) 具有锁紧装置的倾卸型周转箱
CN211495390U (zh) 一种侧开门集装箱
JP2011168362A (ja) 粉粒体荷卸し装置
CN207842761U (zh) 一种自卸灰罐车
CN209536504U (zh) 折叠爬坡机
KR200468113Y1 (ko) 하부배출구가 형성된 곡물 적재함
CN214421316U (zh) 一种集装箱
KR20160043871A (ko) 호퍼형 화차
CN219567341U (zh) 与集装袋配合使用的翻转装置
CN220904798U (zh) 一种自卸车的分离式货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900, 2-3, 2121 Yang Yang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nyu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900, 2-3, 2121 Yang Yang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gshi Container Management (Shanghai)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900, 2-3, 2121 Yang Yang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nyu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900, 2-3, 2121 Yang Yang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gshi Container Management (Shanghai)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