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3062U - 一种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3062U
CN207293062U CN201720952293.2U CN201720952293U CN207293062U CN 207293062 U CN207293062 U CN 207293062U CN 201720952293 U CN201720952293 U CN 201720952293U CN 207293062 U CN207293062 U CN 207293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dump gate
locking member
force
apply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522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步云
许双龙
范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nyu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522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3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3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3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其具有入料口、卸料门和卸料门锁紧机构,其中:所述集装箱包括至少一个储物仓,所述储物仓的仓底朝所述集装箱设置有卸料门的一侧向下倾斜,所述仓底的倾斜角度大于盛装于集装箱内的货物的休止角度;所述卸料门设于所述集装箱的侧壁下部并位于所述仓底的低位侧。所述集装箱只需释放卸料门即可实现自主卸料;侧壁卸料使得卸料口径大,卸料效率高;单人即可实现卸料且无需借助机械,方便快捷,卸料成本低;卸料门的锁紧和释放操作方便;根据不同方案,操作人员可以在集装箱的与卸料门相对或相邻的一侧控制,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用于装卸货物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
背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起,集装箱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级联运的国际通用的运输工具。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以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输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集装箱作为国际货运的主要载体,由于其具备运输安全性高,作业简单,包装材料省,装卸效率高,运输成本低,便于自动化管理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地用于空运、航运和陆运结合的多种联合运输方式中,其被认为是海、陆、空运输的重要载体。
集装箱包括散货集装箱,散货集装箱是指主要用于装运无包装的固体颗粒状和粉状货物的集装箱。散货集装箱通常除了有箱门外,在顶部还设有装货口。散货集装箱可用于存放大豆、大米、麦芽、面粉、玉米、各种饲料及水泥、化学制品等散装粉状或是粒装货物。使用这种货柜可以节约不菲的包装费用,减轻粉尘对人体和环境的损害,还可提高装卸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散货集装箱在装载颗粒或其他散装货物时,卸料均需要倾斜箱体,并且大多数均在端部卸料,卸料速度慢,效率太低,费工费时。此外,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同侧,货物的溢出/倾卸有可能危及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期望获得一种集装箱,其能够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其能够增加卸料速度,提高卸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使用时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从而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具有入料口、卸料门和卸料门锁紧机构,其中:
所述集装箱箱包括至少一个储物仓,所述储物仓的仓底朝所述集装箱设置有卸料门的一侧向下倾斜,所述仓底的倾斜角度大于盛装于集装箱内的货物的休止角度;
所述卸料门设于所述集装箱的侧壁下部并位于所述仓底的低位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用于货物尤其是散货的装料和卸料。所述卸料门锁紧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卸料门的锁紧和释放。
所述集装箱装料时,首先进行装料准备,即将所述卸料门锁紧机构置于锁紧工位,以锁紧所述卸料门,此时所述卸料门将所述储物仓的仓底的低位侧封闭。然后进行装料,货物从所述入料口进入所述储物仓。
所述集装箱卸料时,将所述卸料门锁紧机构置于释放工位,以释放所述卸料门,由于所述仓底朝卸料门的一侧向下倾斜,且所述仓底的倾斜角度大于货物的休止角度,因此货物在自身重力和上面货物对下面货物的冲击力共同作用下沿着仓底滑落并从卸料门的开口处冲出,直至货物完全卸空,该过程只需操作卸料门锁紧机构而无需对集装箱倾斜和其它人工干预,从而提升了卸料速度和卸料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通常将所述卸料门锁紧机构设置为操作端和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这样使得操作者释放所述卸料门时从开门端倾卸的货物不会与操作者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从而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所述休止角度指在重力场中,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所受重力和粒子之间摩擦力达到平衡而处于静止状态下测得的最大角。
所述卸料门设于所述集装箱的侧壁下部使得所述卸料门的长度可以很大,或者可以设置多个卸料门,从而使得卸料口径大,卸料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仓的侧壁包括所述集装箱的前端墙、后端墙以及与所述前端墙和后端墙同时连接的两个相对的侧壁。
集装箱的箱内空间为储物仓的仓内空间,也就是说,集装箱的箱内空间就是储物仓的仓内空间。这样,对于外部体积相同的集装箱来说,储物仓的仓内空间等于集装箱箱内空间的集装箱具有更大的盛装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储物仓的侧壁由曲面围设而成,所述曲面远离所述卸料门一侧的拱度大于所述曲面靠近所述卸料门一侧的拱度。
此时,集装箱的箱内空间同样为储物仓的仓内空间。由于仓底朝卸料门一侧向下倾斜,因此相应地将所述曲面远离所述卸料门一侧的仓壁的拱度设计为大于靠近所述卸料门一侧的仓壁的拱度,这样可以准确地保证货物的重心居中,防止装料后的集装箱进行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前端墙、后端墙、侧壁或顶板中的至少一个。
此时,具有前端墙、后端墙、侧壁或顶板中的至少一个的集装箱箱内空间大于储物仓的仓内空间。也就是说,除了集装箱的箱内空间具有储物仓,该储物仓的侧壁为曲面围设而成。
之所以这样设置,储物仓可以盛装需要运输的散货,可以保证货物的重心居中,防止装料的集装箱进行倾斜。另外在储物仓外设置前端墙、后端墙、侧壁或顶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常规标准集装箱进行堆垛和吊运,也可以和标准常规集装箱一样设置在半挂车上进行运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中,所述储物仓横截面的大小自上而下逐步扩大。
储物仓横截面自上而下逐步扩大能达到配合颗粒货物在被装载到储物仓时自然碓落后静止形态,从而将货物约束在该自上而下逐步扩大的空间内,从而保证货物的重心居中,使储物仓在满载时不至于偏心,确保存储和运输的安全。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储物仓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中,所述集装箱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储物仓,所述入料口与所述储物仓对应地设置。
当运输同一种类型的货物时,两个连通的储物仓且如料口与储物仓对应设置时,可以加快装货的速度。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储物仓也可以是相互隔离的,例如,在运输不同类型货物的时候。
其他实施例中,储物仓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中,所述入料口设于储物仓的顶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入料口设于储物仓的顶部有利于充分利用储物仓的空间。
其他实施例中,如料口不设于储物仓的顶部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中,所述卸料门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整个箱体,所述卸料门包括至少一个门单元。
上述方案中,所述卸料门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整个箱体,从而使得卸料口径得以最大化设置,有效提升卸料效率。当所述储物仓为至少一个时,所述至少一个门单元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储物仓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卸料门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不贯穿整个箱体,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中,所述集装箱设有底架,所述仓底被设置为所述底架的上表面。
上述方案中,利用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形成所述仓底。
其他实施方式中,仓底不在底架的上表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中,所述卸料门具有开口侧和与集装箱的侧壁铰接的铰接侧,其中所述开口侧相对于铰接侧朝集装箱箱内倾斜,所述开口侧位于铰接侧下方,以使当卸料门锁紧机构处于释放工位时,所述卸料门自动打开。
上述方案中,当卸料门锁紧机构处于释放工位时,根据不同的方案,即所述卸料门与所述卸料门锁紧机构之间是否为联动关系以及是否有外力干预,所述卸料门可以处于自由状态或可控状态。当所述卸料门处于自由状态时,由于卸料门的所述倾斜设置,货物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倾斜的仓底冲向所述开口侧,卸料门有绕着所述铰接侧朝集装箱箱外打开的趋势,从而实现自主卸料,提高卸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当所述卸料门处于可控状态时,可以控制所述开口侧的打开程度,从而控制卸料的速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效率,但安全性更高,同时也可以对某些不适合快速卸料的货物进行保护。
其他实施例中,开口侧相对于铰接侧朝集装箱箱内不倾斜,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开口侧相对与铰链侧在同一个平面。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中,所述卸料门锁紧机构包括:
锁紧件,其设于集装箱设有卸料门的一侧;
施力件,其设于集装箱的另一侧;
连接件,其连接于施力件和锁紧件之间,以将施加于施力件上的力传递给锁紧件,控制锁紧件的处于锁紧或释放工位。
上述方案中,所述卸料门锁紧机构工作时,操作者对所述施力件施加力,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力传递给锁紧件,控制锁紧件的处于锁紧或释放工位。将所述锁紧件与卸料门配合设置即可通过上述操作相应实现所述卸料门的锁紧和释放。通常当锁紧件位于锁固工位时,所述施力件需要被锁定,以防止锁紧件脱离锁紧工位。可以为所述施力件配置一锁定件,以通过该锁定件实现所述锁定。所述锁定件的设计原理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基于汽车手刹的锁定原理设计,或者常见的手动操作的搭扣结构。
上述方案中,通常所述施力件位于操作端,所述锁紧件位于开门端。所述施力件与所述锁紧件分别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使得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这样使得操作者释放所述卸料门时从开门端倾卸的货物不会与操作者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从而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其他实施例中,集装箱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卸料门锁紧机构,例如现有技术的门锁紧机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中,所述施力件和所述锁紧件分置于集装箱相对的两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施力件分置于所述集装箱相对的两侧,这样使得当所述集装箱的锁紧机构用于集装箱的门部件的锁固和释放时,操作者与开门端距离较远,从而尽可能降低从开门端倾卸的货物对操作者的影响,例如扬起的粉尘等影响。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施力件也可以分置于所述集装箱相邻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中,所述连接件位于储物仓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位于储物仓的下方,从而巧妙地利用了由于仓底倾斜而在储物仓的下方形成的空间,使得整个集装箱的结构更为紧凑、合理。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位于储物仓的其他位置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中,所述施力件为电气装置;或者所述施力件至少包括绕着铰接座可转动的把手,所述铰接座固定设于集装箱上或设于集装箱外的一固定点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气装置通常包括用于输出力的电气设备例如电机、用于操作者控制输出力的电气操作盒。所述把手为操作者提供力的施加点,所述铰接座为所述施力件提供了一个杠杆传动的支点,从而使得操作省力。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中,所述锁紧件至少包括用于开启或锁紧卸料门的锁扣;所述施力件、锁紧件和连接件被设置为:所述施力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释放,所述施力件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锁紧;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施力件绕所述施力件的转动支点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上述方案中,通常所述锁扣具有锁固工位,相应地所述卸料门具有锁紧位置。所述卸料门在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锁扣相应地位于锁固工位,则所述卸料门处于锁紧状态,否则所述卸料门处于自由状态或者可控状态。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中,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杆,其与所述施力件可转动连接;
驱动杆,其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连接;
随动杆,其与所述驱动杆连接;
锁紧件连杆,其与所述随动杆可转动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工作时,施加于施力件上的力依次通过所述连接杆、驱动杆、随动杆、锁紧件连杆,最后传递给锁紧件,从而控制锁紧件的锁紧和释放。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连接件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中,所述驱动杆通过驱动横轴与至少一个随动杆轴传动连接,所述随动杆对应地可转动地连接锁紧件连杆,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对应地可转动连接。
上述方案中,一个驱动杆可通过所述驱动横轴带动多个所述随动杆,继而相应地带动多个所述锁紧件连杆,从而相应地带动多个所述锁扣。这样设置使得当所述锁紧件与所述卸料门配合设置时,可以是多个锁扣对应一个卸料门,这样可以增加锁扣的数量分担来自卸料门的压力,也可以是多个锁扣分别对应多个卸料门,这样可以同时控制多个卸料门,还可以是这两种方案的组合。当然,一个驱动杆可通过所述驱动横轴带动一个所述随动杆,继而相应地带动一个所述锁紧件连杆,从而相应地带动一个所述锁扣,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方案中,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之间可转动连接,通常与之相应地所述锁扣与所述卸料门固定连接,所述卸料门与所述锁紧件和施力件之间为联动关系。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之间也可以是固定连接,通常相应地所述锁扣与所述卸料门之间无固接关系,并且当所述卸料门在所述锁紧位置时,可以通过操作所述施力件将所述锁扣压在所述卸料门上从而使其处于锁紧状态。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在所述锁扣处于锁固状态下,所述驱动杆与随动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在所述锁扣处于锁固状态下,所述驱动杆与随动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下方。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所述施力件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释放,所述施力件在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锁紧。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所述施力件在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释放,所述施力件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锁紧。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锁扣在锁固工位时,其处于锁固状态。
更进一步地,上述集装箱中,所述锁扣与所述卸料门为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常相应地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之间可转动连接,但也不排除由于其它结构改进导致的例外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包括:
(1)只需释放卸料门即可实现自主卸料。
(2)侧壁卸料使得卸料口径大,卸料效率高。
(3)单人即可实现卸料且无需借助机械,方便快捷,卸料成本低。
(4)卸料门的锁紧和释放操作方便。
(5)根据不同方案,操作人员可以在集装箱的与卸料门相对或相邻的一侧控制,从而使得操作者与开门端位于集装箱的不同侧,有效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6)储物仓的侧面由曲面围成,所述曲面远离所述卸料门一侧的仓壁的拱度设计为大于靠近所述卸料门一侧的仓壁的拱度,这样可以准确地保证货物的重心居中,防止装料后的集装箱进行倾斜。
(7)既有上述形状的储物仓,并在在该储物仓之外设置有前端墙、后端墙、侧壁或顶板中的至少一个的集装箱,可以保证货物的重心居中,防止装料的集装箱进行倾斜。另外,可以与常规标准集装箱进行堆垛和吊运,也可以和标准常规集装箱一样设置在半挂车上进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集装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集装箱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集装箱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卸料门锁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卸料门锁紧机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卸料门锁紧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卸料门锁紧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是该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实施例1
图1-图4分别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侧面结构、端面结构以及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
如图1-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下的集装箱为散货集装箱,其具有底架5、前端墙、后端墙、与所述前端墙和后端墙同时连接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两个储物仓6(见图4)、设置于两个储物仓6的顶部并且与两个储物仓6一一对应地设置的两个入料口B、卸料门4和卸料门锁紧机构,该卸料门锁紧机构包括施力件1、锁紧件2以及连接件3,其中:
集装箱的内部体积由前端墙、后端墙、与所述前端墙和后端墙同时连接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底架的上表面构成。储物仓6的仓底7设置在底架5的上方,仓底7与底架5的上表面为同一表面,但是,比底架的上表面面积小。本实施例中,集装箱的内部体积大于储物仓的体积。仓底7朝集装箱设置有卸料门4的一侧向下倾斜,仓底7的倾斜角度大于盛装于集装箱内的货物的休止角度。
其他实施例中,仓底7也可以设置在底架5的上表面上。
其他实施例中,储物仓6的外部可以设置前端墙、后端墙、侧壁、顶板中的至少一个。
卸料门4设于集装箱的侧壁8下部并位于仓底7的低位侧。
储物仓6横截面的大小自上而下逐步扩大。储物仓6的侧壁由曲面围设而成,所述曲面远离卸料门4一侧的仓壁的拱度大于靠近卸料门4一侧的仓壁的拱度。本实施例中,储物仓类似蒙古包形状。纵向截面(被与集装箱前端墙平行的面所切)的侧壁轮廓线为曲线,该曲线远离卸料门4一侧的仓壁的拱度(曲度)大于靠近卸料门4一侧的仓壁的曲度(拱度)。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储物仓6的储物空间是单独隔离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相互连通的。其他实施例中,对储物仓的个数不受限制。
卸料门4包括并排放置的两个门单元,整体贯穿箱体长度方向C。该两个门单元分别对应两个储物仓6。
卸料门4具有开口侧D和与集装箱的侧壁8通过铰链41铰接的铰接侧E,其中开口侧D相对于铰接侧E朝集装箱箱内倾斜。开口侧D所在平面向箱内倾斜,与卸料门4开启后的自然状态下所在的竖直平面形成夹角,这样在卸料时物料更容易倾倒出来。除此之外,在对箱内进行清洁时也能使卸料门4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即便水流的冲力不够也能很快的被排出箱体外。开口侧D相较于铰接侧E位于其下方,以使当卸料门锁紧机构处于释放工位时,卸料门4在自重作用和货物重力作用下自动打开。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两套卸料门锁紧机构分别对应卸料门4的两个门单元设置。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只采用一套卸料门锁紧机构对应卸料门4的两个门单元设置,此时驱动横轴35的长度贯穿箱体长度方向C,在其轴向方向上分布连接所有的随动杆33。
该实施方式下的集装箱工作时:
卸料时,操作者对施力件1施加第一方向的力,带动连接件3释放锁紧件2,以相应地释放卸料门4,卸料门4自动打开,货物(通常为粒状)从开口侧D与仓底7之间的开口处滑落,从而实现集装箱的卸料操作。
装料时,操作者首先对施力件1施加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力,带动连接件3锁固锁紧件2,以相应地锁紧卸料门4,从而实现集装箱的装料准备。之后货物从入料口B装入储物仓6,实现集装箱的装料。
图5和图6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卸料门锁紧机构的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结合参考图1-图4,该卸料门锁紧机构包括施力件1、锁紧件2以及连接件3,其中:
锁紧件2设于集装箱上设有卸料门4的一侧,施力件1设于与集装箱上与卸料门4相对的另一侧,连接件3连接于施力件1和锁紧件2之间,以将施加于施力件1上的力传递给锁紧件2,控制锁紧件2的锁紧和释放。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施力件也可以分置于所述集装箱相邻的两侧。
施力件1包括绕着铰接座11可转动的把手12,铰接座11固定设于集装箱底架5上。其他实施例中,施力件也可以为电气装置。
锁紧件2包括用于开启或锁紧卸料门4的锁扣21。施力件1、锁紧件2和连接件3被连接为:施力件1在第一方向A1(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21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A5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释放,从而允许卸料门4开启。施力件1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A1相反)上的转动带动锁扣21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与方向A5相反)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锁紧,从而锁紧卸料门4。
连接件3包括连接杆31、驱动杆32、随动杆33以及锁紧件连杆34,其中:连接杆31与施力件1可转动连接,驱动杆32与连接杆31可转动连接,随动杆33与驱动杆32轴传动连接,锁紧件连杆34与随动杆33可转动连接。具体地,驱动横轴35在其轴向方向上分布连接两个随动杆33,每个随动杆33连接一个锁紧件连杆34,每个锁紧件连杆34连接一个锁扣21。驱动杆32通过驱动横轴35与随动杆33轴传动连接,驱动横轴35与集装箱底架5的上表面通过固定件51轴向固定周向转动连接,随动杆33对应地可转动地连接锁紧件连杆34,锁紧件连杆34与锁扣21对应地可转动连接,与之相应地锁扣21与卸料门4固定连接,卸料门4与锁紧件2和施力件1之间为联动关系。
该卸料门锁紧机构工作时:
操作者沿着方向A2对把手12施加力,施力件1在第一方向A1(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上转动,该转动带动连接杆31沿着方向A3运动,该运动又带动驱动杆32绕着驱动横轴35的轴心沿着方向A4转动,该转动又通过驱动横轴35带动随动杆33绕着驱动横轴35的轴心沿着方向A4转动,该转动又带动锁紧件连杆34沿着方向A5运动,该运动最终带动锁扣21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运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释放。
操作者沿着与方向A2相反的方向对把手12施加力,施力件1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A1相反)上转动,该转动带动连接杆31沿着与方向A3相反的方向运动,该运动又带动驱动杆32绕着驱动横轴35的轴心沿着与方向A4相反的方向转动,该转动又通过驱动横轴35带动随动杆33绕着驱动横轴35的轴心沿着与方向A4相反的方向转动,该转动又带动锁紧件连杆34沿着与方向A5相反的方向运动,该运动最终带动锁扣21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锁紧。
通过上述操作即可相应实现卸料门4的锁紧和释放。当锁紧件位于锁紧工位时,施力件1需要被锁定,以防止锁紧件2脱离锁固工位。因此需要为施力件1配置一锁定件,以通过该锁定件实现锁定。锁定件的设计原理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基于汽车手刹的锁定原理设计,或者常见的手动操作的搭扣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卸料门位于集装箱的一个侧壁8上。其他实施例中,集装箱的两个侧壁都设置有卸料门,底架朝其两侧的卸料门都同时向下倾斜,形成倒V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施力件也可以分置于所述集装箱相邻的两侧。
当然,为了进一步加快卸料速度,还可以在集装箱的侧壁、前端板和后端板上都设置有卸料门。
实施例2
图7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另一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下卸料门锁紧机构的结构。
如图7所示,该卸料门锁紧机构与上述卸料门锁紧机构基本相同,其中也包括施力件1’、锁紧件2’以及连接件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之间是固定连接,而所述锁扣与所述门部件之间无连接关系。第一方向A1’定义为以铰链座为支点的顺时针方向,在锁扣21’处于锁固状态下,驱动杆32’与随动杆33’的枢接点F’(即驱动横轴35’的轴心位置)位于连接杆31’的上方。此时,施力件1’在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随动杆33’在逆时针方向A4’上转动,进而带动锁扣21’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A5’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释放,施力件1’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21’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锁紧。
实施例3
图8示意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在另一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下卸料门锁紧机构的结构。
如图8所示,该卸料门锁紧机构与上述卸料门锁紧机构基本相同,其中也包括施力件1”、锁紧件2”以及连接件3”,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是第一方向A1”定义为以铰链座为支点的顺时针方向时,在锁扣21”处于锁固状态下,驱动杆32”与随动杆33”的枢接点F”(即驱动横轴35”的轴心位置)位于连接杆31”的下方。此时,施力件1”在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随动杆33”在顺时针方向A4”上转动,进而带动锁扣21”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释放,施力件1”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21”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2”的锁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卸料门锁紧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门锁紧机构。例如,与卸料门同侧且直接设置在卸料门上的锁杆机构。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实施例1中,集装箱内部体积大于储物仓的体积。而本实施例中的储物仓由仓底、集装箱顶部、集装箱侧壁围设而成,这样,储物仓的体积等于集装箱内部体积。其余部分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1。而实施例2和3的锁紧机构也可以替换实施例1中的锁紧机构而直接替代使用,具体参见以上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其结构可参考图1所示,当然图1中的入料口B的数量并不对本实施例做限制作用,其可选择一个或多余两个的数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实施例1中,集装箱内部体积大于储物仓的体积。本实施例中的集装箱内部体积仍然等于储物仓的体积,但是储物仓的形状与实施例1一样,与实施例4不同。即,所述储物仓的侧壁由曲面围设而成,所述曲面远离所述卸料门一侧的拱度大于所述曲面靠近所述卸料门一侧的拱度。另外,该储物仓的外部并没有设置前端墙、后端墙侧壁或顶板中的至少一个。
需要注意的是,所公开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使得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对于本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类似变化和修改,这种类似变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会受到该实施方式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集装箱,其具有入料口、卸料门和卸料门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包括至少一个储物仓,所述储物仓的仓底朝所述集装箱设置有卸料门的一侧向下倾斜,所述仓底的倾斜角度大于盛装于集装箱内的货物的休止角度;
所述卸料门设于所述集装箱的侧壁下部并位于所述仓底的低位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仓的侧壁包括所述集装箱的前端墙、后端墙以及与所述前端墙和后端墙同时连接的两个相对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仓的侧壁由曲面围设而成,所述曲面远离所述卸料门一侧的拱度大于所述曲面靠近所述卸料门一侧的拱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前端墙、后端墙、侧壁或顶板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仓横截面的大小自上而下逐步扩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储物仓,所述入料口与所述储物仓对应地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设于储物仓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整个箱体,所述卸料门包括至少一个门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设有底架,所述仓底被设置为所述底架的上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4,6-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具有开口侧和与集装箱的侧壁铰接的铰接侧,其中所述开口侧相对于铰接侧朝集装箱箱内倾斜,所述开口侧位于铰接侧下方,以使当卸料门锁紧机构处于释放工位时,所述卸料门自动打开。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锁紧机构包括:
锁紧件,其设于集装箱设有卸料门的一侧;
施力件,其设于集装箱的另一侧;
连接件,其连接于施力件和锁紧件之间,以将施加于施力件上的力传递给锁紧件,控制锁紧件的处于锁紧或释放工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件和所述锁紧件分置于集装箱相对的两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位于储物仓的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件为电气装置;或者所述施力件至少包括绕着铰接座可转动的把手,所述铰接座固定设于集装箱上或设于集装箱外的一固定点上。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至少包括用于开启或锁紧卸料门的锁扣;所述施力件、锁紧件和连接件被设置为:所述施力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远离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释放,所述施力件在第二方向上的转动带动锁扣朝着靠近集装箱的方向移动,以实现锁紧件的锁紧;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施力件绕所述施力件的转动支点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连接杆,其与所述施力件可转动连接;
驱动杆,其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连接;
随动杆,其与所述驱动杆连接;
锁紧件连杆,其与所述随动杆可转动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通过驱动横轴与至少一个随动杆轴传动连接,所述随动杆对应地可转动地连接锁紧件连杆,所述锁紧件连杆与锁扣对应地可转动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在所述锁扣处于锁固状态下,所述驱动杆与随动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在所述锁扣处于锁固状态下,所述驱动杆与随动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下方。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与所述卸料门为固 定连接。
CN201720952293.2U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集装箱 Active CN207293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2293.2U CN207293062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52293.2U CN207293062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3062U true CN207293062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4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52293.2U Active CN207293062U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306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1610A (zh) * 2018-12-18 2019-03-26 湖南大学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收料车
CN110171645A (zh) * 2019-05-31 2019-08-27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集装箱
CN111319933A (zh) * 2020-03-20 2020-06-23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建筑固废运输安全防侧翻小车
CN112298834A (zh) * 2019-07-26 2021-02-02 合同会社箱一 集装箱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1610A (zh) * 2018-12-18 2019-03-26 湖南大学 一种黑水虻自动化养殖收料车
CN110171645A (zh) * 2019-05-31 2019-08-27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集装箱
CN112298834A (zh) * 2019-07-26 2021-02-02 合同会社箱一 集装箱
CN112298834B (zh) * 2019-07-26 2022-09-02 合同会社箱一 集装箱
CN111319933A (zh) * 2020-03-20 2020-06-23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建筑固废运输安全防侧翻小车
CN111319933B (zh) * 2020-03-20 2021-05-11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建筑固废运输安全防侧翻小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93062U (zh) 一种集装箱
US4995522A (en) Bottom dumping bulk container apparatus
CN201390486Y (zh) 粮食漏斗运输箱
US9260257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terial transfer
CN205045256U (zh) 一种多功能集装箱
US10486579B2 (en) Lightweight transport, storage and delivery system
US9598235B2 (en) Motor vehicle for collecting and sort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doing same
HUE026828T2 (en) Unloading system for unloading large amounts of material from a container, primarily a container
KR101398421B1 (ko) 호퍼형 일관수송 용기
AU2014100919A4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ainerised bulk Handling to load and discharge dry bulk goods
US20200095058A1 (en) Lightweight transport, storage, and delivery system
US4983089A (en) Mobile silo
CN207157998U (zh) 一种集装箱的锁紧机构及集装箱
CN201924772U (zh) 货车及货车货箱门
CN209796891U (zh) 一种散货物料集装箱高效自动装箱系统
US20160200503A1 (en) Intermodal bulk aggregate container
JP2011168362A (ja) 粉粒体荷卸し装置
WO2021090429A1 (ja) 貨物コンテナの吊具装置
CN207842761U (zh) 一种自卸灰罐车
CN214421316U (zh) 一种集装箱
CN215207435U (zh) 集装箱
JP3491069B2 (ja) ローリー輸送車
CN209905958U (zh) 一种用于装车机器人的卸料料斗
RU2054370C1 (ru) Кузов-емкость для зерна
JP2000281177A (ja) 粉粒体用コンテナとその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900, 2-3, 2121 Yang Yang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nyu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900, 2-3, 2121 Yang Yang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gshi Container Management (Shanghai)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