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9404U - 车辆方向盘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方向盘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89404U
CN207089404U CN201720799538.2U CN201720799538U CN207089404U CN 207089404 U CN207089404 U CN 207089404U CN 201720799538 U CN201720799538 U CN 201720799538U CN 207089404 U CN207089404 U CN 207089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s
elastic component
steering wheel
vehicle
sp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995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成
郗耀辉
姬广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995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89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89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89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方向盘和车辆,所述车辆方向盘包括:轮缘;上轮辐,所述上轮辐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上轮辐设置在所述轮缘的下方;下轮辐,所述下轮辐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下轮辐与多个所述上轮辐一一对应;轮毂,所述轮毂设置在多个所述下轮辐的下端;其中所述上轮辐与对应的所述下轮辐之间设置有压溃吸能装置以在所述上轮辐和所述下轮辐发生相对运动时吸收冲击能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方向盘可以吸收冲击能量,降低冲击能量对驾驶人员的冲击,更好地保护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车辆方向盘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方向盘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汽车交通事故也不断发生,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碰撞造成的乘员损伤占据首位。目前的车辆中,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方向盘很容易对乘员的胸部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方向盘,该车辆方向盘可以吸收冲击能量,降低冲击能量对驾驶人员的冲击,更好地保护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辆方向盘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方向盘,包括:轮缘;上轮辐,所述上轮辐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上轮辐设置在所述轮缘的下方;下轮辐,所述下轮辐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下轮辐与多个所述上轮辐一一对应;轮毂,所述轮毂设置在多个所述下轮辐的下端;其中所述上轮辐与对应的所述下轮辐之间设置有压溃吸能装置以在所述上轮辐和所述下轮辐发生相对运动时吸收冲击能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方向盘,通过在上轮辐和下轮辐之间设置压溃吸能装置,使得车辆在发生碰撞后,压溃吸能装置可以吸收方向盘上的冲击能量,降低冲击能量对驾驶人员的冲击,更好地保护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溃吸能装置包括:一级压溃吸能装置和二级压溃吸能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轮辐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上轮辐的下端伸入到所述下轮辐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级压溃吸能装置包括:卡槽、卡扣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卡槽形成在所述下轮辐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所述上轮辐的下端适于挤压所述卡扣以使所述卡扣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进入到所述卡槽,实现一级压溃吸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扣上形成有楔形面,所述上轮辐的下端向下移动且与所述楔形面配合以将所述卡扣挤压进所述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自然状态下,所述楔形面与所述下轮辐的内侧壁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上轮辐的下端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级压溃吸能装置包括:挡板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下轮辐的内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下轮辐和所述挡板,所述上轮辐的下端适于与所述挡板配合以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400N/mm-600N/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2500N/mm-3500N/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可以包括上述的车辆方向盘,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车辆方向盘,因此该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可以更好地保护驾驶人员,减少驾驶人员受到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方向盘的一级压溃吸能装置工作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方向盘的二级压溃吸能装置工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车辆方向盘100,轮缘110,上轮辐120,下轮辐130,轮毂140,卡槽151,卡扣152,第一弹性件153,挡板161,第二弹性件1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方向盘10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方向盘100可以包括轮缘110、上轮辐120、下轮辐130和轮毂140。
其中,轮缘110设置在上轮辐120的上端,乘客可以直接握住轮缘110来转动方向盘100。上轮辐120为多个且多个上轮辐120设置在轮缘110的下端,下轮辐130为多个且多个下轮辐130与多个上轮辐120一一对应。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上轮辐120和下轮辐130的数量均为三个。
轮毂140设置在多个下轮辐130的下端,其中上轮辐120与对应的下轮辐130之间设置有压溃吸能装置,在上轮辐120与下轮辐130发生相对运动时,压溃吸能装置可以吸收冲击能量,降低方向盘100对驾驶人员胸部的冲击,可以更好地对驾驶人员的胸部进行保护。
压溃吸能装置可以为多级,例如压溃吸能装置可以包括两级吸能装置或三级吸能装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对压溃吸能装置的数量进行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方向盘100,通过在上轮辐120和下轮辐130之间设置压溃吸能装置,使得车辆在发生碰撞后,压溃吸能装置可以吸收方向盘100上的冲击能量,降低冲击能量对驾驶人员的冲击,更好地保护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溃吸能装置包括一级压溃吸能装置和二级压溃吸能装置。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吸能装置包括两级吸能装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是对吸能装置的级数进行限定,只要保证吸能装置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即可。
进一步地,下轮辐130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上轮辐120的下端伸入到下轮辐130的内部。由此,上轮辐120和下轮辐130可以配合更加稳定,避免上轮辐120和下轮辐130在周向上发生相对运动。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一级压溃吸能装置包括卡槽151、卡扣152和第一弹性件153,卡槽151形成在下轮辐130的侧壁上,第一弹性件153连接卡扣152和卡槽151,上轮辐120的下端适于挤压卡扣152以使卡扣152克服第一弹性件153的弹力进入到卡槽151,实现一级压溃吸能。
卡槽151可以形成在下轮辐130的内侧壁上,卡扣152通过第一弹性件153与卡槽151的壁面相连,当上轮辐120的下端挤压卡扣152时,上轮辐120的下端可以克服第一弹性件153的弹力以将卡扣152挤进卡槽151,使得上轮辐120可以在下轮辐130的内部继续向下移动。
卡扣152挤压第一弹性件153的过程即为一级压溃吸能装置的吸能过程,一级压溃吸能装置可以吸收方向盘100上的部分冲击能量,从而有效降低方向盘对驾驶人员的冲击,有效保护了驾驶人员。
具体地,卡扣152上形成有楔形面,上轮辐120的下端向下移动且与楔形面配合以将卡扣152挤压进卡槽151。楔形面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靠近下轮辐130的侧壁。在上轮辐12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楔形面的存在,卡扣152会克服第一弹性件153的弹力逐渐进入到卡槽151中。
在第一弹性件153为自然状态下,即卡扣152没有受到上轮辐120的挤压时,楔形面与下轮辐130的内表面的最大距离小于上轮辐120的宽度。因此在常态下,卡扣152会将上轮辐120卡住,起到约束上轮辐120的作用,避免上轮辐120与下轮辐130发生相对移动;当车辆收到冲击时,上轮辐120才会克服第一弹性件153的弹性力将卡扣152挤进卡槽1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二级压溃吸能装置包括挡板161和第二弹性件162,挡板161和第二弹性件162设置在下轮辐130的内部,第二弹性件162连接下轮辐130和挡板161,上轮辐120的下端适于与挡板161配合以压缩第二弹性件162。
在上轮辐120突破一级压溃吸能装置后,会继续向下移动并挤压挡板161,挡板161克服第二弹性件162的弹力向下移动。在上轮辐120压缩第二弹性件162的过程中,二级压溃吸能装置吸收冲击能量,减少冲击能量对驾驶人员的冲击,有效保护驾驶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53为弹簧,第一弹性件153的弹性系数为400N/mm-600N/mm。第二弹性件162为弹簧,第二弹性件162的弹性系数为2500N/mm-3500N/mm。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153相较于第二弹性件162更容易被压缩,由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弹性件153可以较快速地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避免冲击能量直接对驾驶人员的胸部造成冲击,起到快速缓冲的作用,然后可以由二级压溃吸能装置对剩余的冲击能量进行吸收。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辆方向盘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车辆方向盘100,因此该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可以更好地保护驾驶人员,减少驾驶人员受到的伤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方向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缘;
上轮辐,所述上轮辐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上轮辐设置在所述轮缘的下方;
下轮辐,所述下轮辐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下轮辐与多个所述上轮辐一一对应;
轮毂,所述轮毂设置在多个所述下轮辐的下端;其中所述上轮辐与对应的所述下轮辐之间设置有压溃吸能装置以在所述上轮辐和所述下轮辐发生相对运动时吸收冲击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吸能装置包括:一级压溃吸能装置和二级压溃吸能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轮辐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上轮辐的下端伸入到所述下轮辐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压溃吸能装置包括:卡槽、卡扣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卡槽形成在所述下轮辐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所述上轮辐的下端适于挤压所述卡扣以使所述卡扣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进入到所述卡槽,实现一级压溃吸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上形成有楔形面,所述上轮辐的下端向下移动且与所述楔形面配合以将所述卡扣挤压进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方向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自然状态下,所述楔形面与所述下轮辐的内侧壁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上轮辐的下端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压溃吸能装置包括:挡板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下轮辐的内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下轮辐和所述挡板,所述上轮辐的下端适于与所述挡板配合以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400N/mm-600N/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2500N/mm-3500N/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方向盘。
CN201720799538.2U 2017-07-04 2017-07-04 车辆方向盘和车辆 Active CN207089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9538.2U CN207089404U (zh) 2017-07-04 2017-07-04 车辆方向盘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9538.2U CN207089404U (zh) 2017-07-04 2017-07-04 车辆方向盘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89404U true CN207089404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55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99538.2U Active CN207089404U (zh) 2017-07-04 2017-07-04 车辆方向盘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894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3710A (zh) * 2018-09-26 2019-01-25 盐城同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汽车方向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3710A (zh) * 2018-09-26 2019-01-25 盐城同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汽车方向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1983B2 (ja) 車体の後部に搭載される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保護構造
CN104973002B (zh)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CN106394685A (zh) 电动汽车底盘总成防撞系统
EP2842815B1 (en)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and safety vehicle having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CN105882588A (zh) 分离式汽车
CN103407494A (zh) 用于车架的纵梁
CN108216373A (zh) 适应小重叠碰撞的车身加强结构
CN207089404U (zh) 车辆方向盘和车辆
US76950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hared crumple zone
CN106240642B (zh) 一种车架和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CN102303577B (zh) 机动车防撞发明联动装置
CN202827763U (zh) 一种乘用车b柱结构
CN2892617Y (zh) 具有保护装置的汽车方向盘
CN205916178U (zh) 一种转向柱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CN102019893A (zh) 一种车辆前保系统
CN101920670A (zh) 一种用于车辆乘员安全的保护装置
CN206654019U (zh) 一种套筒螺纹式碰撞吸能装置
CN202337280U (zh) 一种机动车安全方向盘
CN110154958A (zh) 一种可拆装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210822440U (zh) 一种溃缩式汽车转向装置
CN201849431U (zh) 货车车尾缓冲垫
CN206255072U (zh) 车架和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CN208134272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06654016U (zh) 一种小孔阻尼式碰撞吸能装置
CN202345651U (zh) 机动车防撞保护联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