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7965U - 板簧压板 - Google Patents

板簧压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7965U
CN207077965U CN201721026618.0U CN201721026618U CN207077965U CN 207077965 U CN207077965 U CN 207077965U CN 201721026618 U CN201721026618 U CN 201721026618U CN 207077965 U CN207077965 U CN 207077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 plate
spring hold
panel spring
reinforcement
ligh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266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旭
陈华涛
董华周
刘亚
徐文新
张照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266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7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7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7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簧压板,板簧压板呈跑道形,所述板簧压板包括本体及设于所述本体两端的圆弧结构,所述本体开设有减重槽,所述圆弧结构与所述本体连接处平滑过渡。在上述板簧压板中,减重槽能够减轻板簧压板的自重。圆弧结构与本体连接处平滑过渡,圆弧结构能够有效分散板簧压板来自U型螺栓的应力。板簧压板在保持轻型结构的同时,能够较好的分散应力,提高板簧压板的强度,避免板簧压板容易损坏,影响整个车辆悬挂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板簧压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作领域,特别是一种板簧压板。
背景技术
半挂车是国内主要的商用车车型。在我国,半挂车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运输市场的“主力军”。随着轻量化的发展,每个零部件都成为减重的考虑对象。而减重的同时能保证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强度需求才是最终的目的。板簧压板为板簧与U型螺栓的连接定位件,为车辆的关键零部件。目前,大部分板簧压板沿用多年前的重型结构,虽然牢固,但重量过重。而对于轻型板簧压板的结构稳定性差、易折断,从而影响半挂车的悬挂系统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板簧压板重量,并保证强度的板簧压板。
一种板簧压板,呈跑道形,所述板簧压板包括本体及设于所述本体两端的圆弧结构,所述本体开设有减重槽,所述圆弧结构与所述本体连接处平滑过渡。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弧结构背向板簧的一侧面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由靠近所述本体的一端向外朝向所述圆弧结构的另一侧面弯折。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弧结构朝向板簧的一侧面的边缘设有倒圆角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固定U型螺栓的螺栓槽,所述螺栓槽对称分布在所述减重槽的两侧。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槽沿所述板簧压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螺栓槽的两端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U型螺栓的弯折部相适配。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重槽的底部开设有减重孔。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重孔为多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减重槽的底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重孔为跑道形,所述减重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板簧压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减重孔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板簧压板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重槽的底部开设有用于避让板簧销轴的过孔,且所述减重槽的底部于所述过孔的周缘设有圆棱边。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重槽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相邻两所述减重孔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且所述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分别沿横纵方向贯穿所述减重槽,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与所述圆棱边相接。
在上述板簧压板中,减重槽能够减轻板簧压板的自重。圆弧结构与本体连接处平滑过渡,圆弧结构能够有效分散板簧压板来自U型螺栓的应力。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板簧压板在保持轻型结构的同时,能够较好的分散应力,提高板簧压板的强度,避免板簧压板容易损坏,影响整个车辆悬挂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板簧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板簧压板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图1所示的板簧压板沿B-B方向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板簧压板;11、本体;12、圆弧结构;121、斜面;122、倒圆角结构;13、减重槽;14、螺栓槽;141、开口部;15、减重孔;16、加强筋;161、第一加强筋;162、第二加强筋;17、过孔;18、圆棱边。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簧压板10。板簧压板10压持于板簧上,用于通过U型螺栓将板簧与车轴固定。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压板10呈跑道形。板簧压板10包括本体11及设于本体11两端的圆弧结构12。本体11开设有减重槽13。本体11为矩形。圆弧结构12与本体11连接处平滑过渡。两个圆弧结构12分别位于本体11的两侧,形成跑道形的板簧压板10。为方便说明,现规定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为板簧压板10的长度方向,即为横向,本体11的宽度方向为板簧压板10的宽度方向,即为纵向。
在上述板簧压板10中,减重槽13能够减轻板簧压板10的自重。圆弧结构12与本体11连接处平滑过渡,圆弧结构12能够有效分散板簧压板10来自U型螺栓的应力。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板簧压板10在保持轻型结构的同时,能够较好的分散应力,提高板簧压板10的强度,避免板簧压板10容易损坏,影响整个车辆悬挂系统的稳定性。
请同时参阅图2,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1的两端开设有螺栓槽14。螺栓槽14对称分布在减重槽13的两侧。螺栓槽14沿本体11的宽度方向延伸,即,螺栓槽14沿板簧压板10的纵向延伸。螺栓槽14用于固定U型螺栓。U型螺栓的一端为开口端,一端为封闭端。U型螺栓的封闭端设有两个弯折部。弯折部使U型螺栓回弯形成U型。U型螺栓的封闭端从板簧压板10的一侧抱箍住板簧,开口端通过紧固螺母与车轴紧固连接。
螺栓槽14的两端设有开口部141。开口部141与U型螺栓的弯折部相适配。开口部141的底部设有弧面,弧面与U型螺栓的弯折部的内侧面能够完全接触。因此,螺栓槽14能够较好的分散U型螺栓对板簧压板10 的压力。
减重槽13的底部开设有减重孔15。并且,减重孔15为多个。多个减重孔15对称分布于减重槽13的底部。具体地,减重孔15为四个。四个减重孔15分为左、右的两组,两组减重孔15关于板簧压板10的纵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每组的两个减重孔15并列排布,且关于板簧压板10的横向中轴线对称分布。
减重孔15为跑道形。减重孔15的长度方向与板簧压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即,减重孔15的长度方向与本体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减重孔15的宽度方向与板簧压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即,减重孔15的宽度方向与本体1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一方面,减重孔15进一步减轻板簧压板10的重量,另一方面,跑道形的减重孔15能够较好的分散减重槽13底部所受到的应力。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减重孔15还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并且,减重孔15还可以为两个或六个等。此处对减重孔15的形状、个数并不做具体限定。
减重槽13的底部设有加强筋16。加强筋16设于相邻两减重孔15之间。加强筋16能够增强减重孔15处的强度,避免减重孔15影响板簧压板10的强度。具体地,加强筋16包括第一加强筋161及第二加强筋162。第一加强筋161与第二加强筋162垂直,且第一加强筋161及第二加强筋162分别沿横纵方向贯穿减重槽13。具体地,第一加强筋161沿板簧压板10的横向延伸,第二加强筋162沿板簧压板10的纵向延伸。
减重槽13的底部开设有用于避让板簧销轴的过孔17,且减重槽13的底部于过孔17的周缘设有圆棱边18。圆棱边18能够增强过孔17处板簧压板10的强度,避免减重槽13的底部在过孔17处发生开裂或损坏。
第一加强筋161沿横向贯穿减重槽13,第二加强筋162沿纵向贯穿减重槽13。则第一加强筋161与第二加强筋162相交于圆棱边18处。第一加强筋161与第二加强筋162均与圆棱边18相接。因此,圆棱边18、第一加强筋161及第二加强筋162相互配合,增强板簧压板10的强度。
请同时参阅图3,圆弧结构12背向板簧的一侧面设有斜面121。斜面121由靠近本体11的一端向外朝向圆弧结构12的另一侧面弯折。斜面121一方面可以减轻圆弧结构12的重量,另一方面斜面121增大圆弧结构12的表面积,并且斜面为光滑平面,使圆弧结构12能够更好的分散应力。
圆弧结构12朝向板簧的一侧面的边缘设有倒圆角结构122。当板簧压板10挤压板簧的时候,板簧发生弹性形变,倒圆角结构122使板簧与板簧压板10之间平滑碰撞,避免应力集中,损坏板簧及板簧压板10。
本实施方式板簧压板10可应用于普通半挂车,也可以应用于轻型半挂车。本实施方式的板簧压板10结构合理,应力分布均匀,重量较轻。板簧、板簧压板及U型螺栓配合定位方便,保证了车辆的强度性能,降低了车辆的自重。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呈跑道形,所述板簧压板包括本体及设于所述本体两端的圆弧结构,所述本体开设有减重槽,所述圆弧结构与所述本体连接处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结构背向板簧的一侧面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由靠近所述本体的一端向外朝向所述圆弧结构的另一侧面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结构朝向板簧的一侧面的边缘设有倒圆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固定U型螺栓的螺栓槽,所述螺栓槽对称分布在所述减重槽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槽沿所述板簧压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螺栓槽的两端设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U型螺栓的弯折部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的底部开设有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重孔对称分布于所述减重槽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为跑道形,所述减重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板簧压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所述减重孔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板簧压板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的底部开设有用于避让板簧销轴的过孔,且所述减重槽的底部于所述过孔的周缘设有圆棱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相邻两所述减重孔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板簧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且所述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分别沿横纵方向贯穿所述减重槽,且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与所述圆棱边相接。
CN201721026618.0U 2017-08-16 2017-08-16 板簧压板 Active CN207077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6618.0U CN207077965U (zh) 2017-08-16 2017-08-16 板簧压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6618.0U CN207077965U (zh) 2017-08-16 2017-08-16 板簧压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7965U true CN207077965U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20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26618.0U Active CN207077965U (zh) 2017-08-16 2017-08-16 板簧压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79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3673A (zh) * 2020-12-25 2021-04-27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压圈以及结构改进的轻量化牵引电机机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3673A (zh) * 2020-12-25 2021-04-27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压圈以及结构改进的轻量化牵引电机机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93849B1 (ko) 차량용 로어암
CN207077965U (zh) 板簧压板
CN209757026U (zh) 一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构件
CN201999008U (zh) 铁路货车车钩钩舌
CN109625100A (zh) 一种车厢底板总成
CN203920908U (zh) 轻型挂车车架纵梁
CN206142226U (zh) 用于物流运输的铝合金箱体
CN205841399U (zh) 一种方钢管连接法兰
CN205311612U (zh) 一种高铁用铝合金型材
CN209381875U (zh) 一种蜂窝板拼接结构及车箱
CN202624376U (zh) 重型车车架横梁
CN202467159U (zh) 一种高强度直角扣件
CN208855499U (zh) 一种蜂窝板拼接结构及车箱
CN205742981U (zh) 一种大型铝模板结构
CN213974242U (zh) 一种扁圆管双边摩托车后起车架
CN201883379U (zh) 装配式钢桥的l型桥面板
CN203430964U (zh) 截面异形车轴
CN216343291U (zh) 一种不易扭曲的u型螺栓
CN210852676U (zh) 车辆栏板及车辆
CN205745998U (zh) 一种铝型材
CN201992000U (zh) 一种带有橡胶防护链的车架翻转链条
CN204641565U (zh) Suv汽车防滑踏板
CN201419959Y (zh) 一种电梯轿厢
CN218505956U (zh) 一种电动物流车车架横梁
CN208058394U (zh) 一种c型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6

Address after: 463000 Central Section of Huajun Avenue, Zhumadian City, Henan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CIMC Vehicle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63000 Central Section of Huajun Avenue, Zhumadian City, Henan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Chinese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 (Group) Co., Ltd.

Patentee before: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