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0837U - 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和无人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和无人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0837U
CN207000837U CN201720519250.5U CN201720519250U CN207000837U CN 207000837 U CN207000837 U CN 207000837U CN 201720519250 U CN201720519250 U CN 201720519250U CN 207000837 U CN207000837 U CN 207000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plane
retaining wall
gear
landing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192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健航
陈子泰
朱智怀
钟文辉
杜铭临
高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Original Assigne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filed Critical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riority to CN2017205192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0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0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08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包括着陆平台,所述着陆平台包括用于承载无人机的着陆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包括延伸架和缓冲导向件,所述延伸架设置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所述缓冲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延伸架上,且从所述着陆平台向上凸出,所述缓冲导向件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倾斜于所述着陆面,所述缓冲导向件用于通过所述导向面将无人机引导至所述着陆面上的目标区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系统。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可以防止无人机起飞或者降落时与船体产生激烈碰撞。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和无人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和一种包括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的无人机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机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航海领域,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海上救援、海上勘探等。在应用于航海领域时,无人机需要在船上着陆。受水面风浪影响,船体会发生晃动。并且,无人机在起飞和降落时也会受到水面风浪的影响,从而会导致无人机和船体发生冲撞,造成无人机或船体损伤。
因此,如何确保无人机在船上稳定的起飞或稳定地降落在船上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分机收放装置和一种包括该无人机收放装置的无人机系统。利用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可以确保无人机从船上稳定起飞,并稳定地降落在船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包括着陆平台,所述着陆平台包括用于承载无人机的着陆面,其中,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包括延伸架和缓冲导向件,所述延伸架设置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所述缓冲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延伸架上,且从所述着陆平台向上凸出,所述缓冲导向件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倾斜于所述着陆面,所述缓冲导向件用于通过所述导向面将无人机引导至所述着陆面上的目标区域。
优选地,所述延伸架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伸缩导轨和第二伸缩导轨,
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导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伸缩导轨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着陆面上,所述第一推杆能够伸缩,以带动所述第一伸缩导轨伸缩;
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且与所述第一推杆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导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导轨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着陆面上,所述第二推杆能够伸缩,以带动所述第二伸缩导轨伸缩;
所述缓冲导向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导轨和所述第二伸缩导轨上,且所述导向件由柔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着陆面上,且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着陆面上限定出所述目标区域。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后限位挡壁和两个侧限位挡壁,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分别设置在所述后限位挡壁的两侧,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能够闭合,以与所述后限位挡壁共同限定出所述目标区域,且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能够打开,以形成与所述缓冲导向件相对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后限位挡壁为弯曲板,所述后限位挡壁的朝向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为圆心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圆柱面。
优选地,所述侧限位挡壁包括挡壁本体和至少一个凸耳,所述挡壁本体为弯曲板,所述凸耳设置在所述挡壁本体的背离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上,所述挡壁本体的朝向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为圆心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圆柱面;
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两组固定构件,每个所述侧限位挡壁对应一组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固定轴和扭簧,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所述凸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凸耳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轴的直径,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扭簧的一个扭臂相对于所述着陆平台固定设置,所述扭簧的另一个扭臂固定在所述凸耳上,当两个所述扭簧均处于自由状态中时,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处于闭合状态;
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第一牵动件和第二牵动件,所述第一牵动件的一端与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中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一牵动件的另一端与和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中与和所述第一牵动件相连的侧限位挡壁相邻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二牵动件的一端与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中的另一者相连,所述第二牵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中与和所述第二牵动件相连的侧限位挡壁相邻的一者相连,当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伸出时,通过所述第一牵动件和所述第二牵动件带动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打开,并形成通向所述目标区域的入口。
优选地,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缓冲底座,所述缓冲底座设置在所述着陆平台的底面上,且所述缓冲底座用于将所述着陆平台固定在甲板上,所述缓冲底座能够缓冲无人机对所述着陆平台的冲击。
优选地,所述缓冲底座包括六个缓冲杆,六个所述缓冲杆形成为斯图尔特结构,所述缓冲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着陆平台相连,所述缓冲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甲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缓冲底座还包括三个顶固定件和三个底固定件,三个所述顶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每个所述顶固定件与两个所述缓冲杆的一端铰接;每个所述底固定件与两个所述缓冲杆的另一端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系统,所述无人机系统包括无人机和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无人机收放装置。
当无人机降落时,首先降落在缓冲导向件的导向面上,并由沿着所述导向面朝向所述目标区域滑行,直至进入所述目标区域位置。缓冲导向件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无人机降落在该缓冲导向件上相当于实现了软着陆,即便在船体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或者无人机出现急速上升或者急速下降的情况下也不会与该缓冲导向件之间产生激烈碰撞,从而可以防止无人机在降落的过程中受损,同样也可以防止船体受损。
同样地,当无人机起飞时,无人机从着陆平台的着陆平面上起飞,并沿缓冲导向件上升。同样滴,由于缓冲导向件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即便船体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或者无人机出现技术上升或者急速下降的情况下,也不会与缓冲导向件之间产生激烈碰撞,从而可以防止无人机在起飞过程中受损,同样也可以防止船体受损。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人机收放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人机收放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导向件被拆除,并且还示出了限位组件;
图3是侧限位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限位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缓冲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缓冲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缓冲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圆环式无人机辅助着陆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滑块式无人机辅助着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包括着陆平台100,该着陆平台100包括用于承载无人机的着陆面,其中,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延伸组件,该延伸组件包括延伸架和导向件210,所述延伸架设置在着陆平台100上,导向件210设置在所述延伸架上,且从着陆平台100上向凸出。导向件210包括导向面,该导向面倾斜于所述着陆面,所述缓冲导向件用于通过所述导向面将无人机引导至所述着陆面上的目标区域。
当无人机降落时,首先降落在缓冲导向件210的导向面上,并由沿着所述导向面朝向所述目标区域滑行,直至进入所述目标区域位置。缓冲导向件210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无人机降落在该缓冲导向件210上相当于实现了软着陆,即便在船体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或者无人机出现急速上升或者急速下降的情况下也不会与该缓冲导向件210之间产生激烈碰撞,从而可以防止无人机在降落的过程中受损,同样也可以防止船体受损。
同样地,当无人机起飞时,无人机从着陆平台100的着陆平面上起飞,并沿缓冲导向件210上升。同样滴,由于缓冲导向件210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即便船体发生晃动的情况下、或者无人机出现技术上升或者急速下降的情况下,也不会与缓冲导向件210之间产生激烈碰撞,从而可以防止无人机在起飞过程中受损,同样也可以防止船体受损。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如何实现缓冲导向件210的缓冲性能的具体方法并不做特殊的限定。例如,可以利用柔性材料(如纤维织物等)制成缓冲导向件210。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延伸架的具体结构并不做特殊的限定,优选地,在图1和图2所述的具体实方式中,所述延伸架包括第一推杆211、第二推杆212、第一伸缩导轨221和第二伸缩导轨222。
如图所示,第一推杆211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着陆平台100上,第一推杆211的另一端与第一伸缩导轨221的一端铰接,第一伸缩导轨22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着陆面上,第一推杆211能够伸缩,以带动第一伸缩导轨221伸缩。
第二推杆212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着陆平台100上,且与第一推杆211间隔设置,第二推杆212的另一端与第二伸缩导轨222的一端铰接,第二伸缩导轨22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着陆面上,第二推杆212能够伸缩,以带动第二伸缩导轨222伸缩。
缓冲导向件210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导轨和所述第二伸缩导轨上,且所述导向件由柔性材料制成。
具有第一推杆211、第二推杆212、第一伸缩导轨221和第二伸缩导轨222的延伸架便于收纳,当无人机完成着陆或者完成升空后,可以控制第一推杆211、第二推杆212收缩,并带动第一伸缩导轨221和第二伸缩导轨222收缩,导向件210因此折叠,减少延伸架所占空间。当需要再次利用延伸架时,控制第一推杆211、第二推杆212伸出,并带动第一伸缩导轨221和第二伸缩导轨222伸出,并将导向件210展开。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推杆211和第二推杆212均为线性致动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推杆211和第二推杆212可以包括活塞缸。该活塞缸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液压缸。
为了确保无人机能够准确地停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并且确保无人机停留在船上时不会随船体的晃动而离开着陆平台100,优选地,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着陆面上,且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着陆面上限定出所述目标区域。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限位组件300包括后限位挡壁310和两个侧限位挡壁320,两个侧限位挡壁320分别设置在后限位挡壁310的的两侧,两个侧限位挡壁320能够闭合,以与后限位挡壁310共同限定出所述目标区域,且两个侧限位挡壁320能够打开,以形成与所述缓冲导向件相对的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侧限位挡壁320相当于两扇门。当无人机起飞或降落时,两个侧限位挡壁320打开,以形成开口,使得无人机能够顺着缓冲导向件进入所述目标区域。当无人机顺利进入所述目标区域后,两个侧限位挡壁320闭合,以将无人机限定在目标区域中。
当无人机进入目标区域中后,如图2所示,后限位挡壁310可以防止无人机沿Y轴负方向移动;图2中上方的侧限位挡壁320可以防止无人机沿X轴正方向、以及Y轴正方向移动;图2中下方的侧限位挡壁320可以防止无人机沿X轴负方向、以及Y轴正方向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后限位挡壁310的具体结构并没有特殊的限定,在图2中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后限位挡壁310为弯曲板,且该后限位挡壁310的朝向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为圆心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圆柱面。
本实用新型中,对侧限位挡壁320的具体结构也没有特殊的限定,只要该侧限位挡壁320能够与后限位挡壁310共同限定处目标区域、且能够打开、闭合即可。
图2至图4中示出了侧限位挡壁320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中所示,侧限位挡壁320包括挡壁本体321和至少一个凸耳322。所述挡壁本体为弯曲板,凸耳322设置在挡壁本体321的背离目标区域的外表面上,挡壁本体322的朝向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为圆心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圆柱面。优选地,两个挡壁本体321、以及后限位挡壁310能够围成完成圆柱。后限位310的朝向目标区域的表面为二分之一圆柱面,每个挡壁本体321的朝向目标区域的表面均为四分之一圆柱面。这样,可以利用同一个管材来形成后限位挡壁、以及两个侧限位挡壁。
为了实现两个侧限位挡壁320的打开和关闭,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两组固定构件340,每个侧限位挡壁320对应一组固定构件340。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构件340包括固定轴341和扭簧343。固定轴34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凸耳322上设置有通孔,固定轴341穿过凸耳322上的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大于固定轴341的直径。扭簧343套设在固定轴341上。扭簧343的一个扭臂相对于所述着陆平台固定设置,扭簧343的另一个扭臂固定在凸耳322上,当两个扭簧343均处于自由状态中时,两个侧限位挡壁320处于闭合状态。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侧限位挡壁都包括两个凸耳322,且两个凸耳上的通孔同轴设置,固定轴341同时穿过两个凸耳上的通孔。
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第一牵动件(未示出)和第二牵动件(未示出),所述第一牵动件的一端与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中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一牵动件的另一端与和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中与和所述第一牵动件相连的侧限位挡壁相邻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二牵动件的一端与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中的另一者相连,所述第二牵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中与和所述第二牵动件相连的侧限位挡壁相邻的一者相连,当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伸出时,通过所述第一牵动件和所述第二牵动件带动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打开,并形成通向所述目标区域的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利用链条、绳索等制成第一牵动件和第二牵动件。当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伸缩导轨、第二伸缩导轨均处于伸出状态中时,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动件被带动至张紧的状态,从而可以拉动侧限位挡壁绕固定轴341转动,并使得两个侧限位挡壁320均处于图2中的打开状态。当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伸缩导轨、第二伸缩导轨均处于收缩状态中时,第一牵动件和第二牵动件也处于松弛状态,在扭簧恢复至自由状态,从而可以两个侧限位挡壁320恢复至关闭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如何将扭簧的一个扭臂相对于着陆平台固定设置并没有特殊的限制。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固定轴341上设置一个固定卡342,由于固定卡342固定设置在固定轴341上,因此,固定卡342现对于着陆平台固定设置。此时,将扭簧的一个扭臂固定设置在功能卡342上即可。
在图4中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凸耳322与着陆平台之间形成有间隔,将扭簧343设置在该间隔中,然后将扭簧343的一个扭臂固定设置在着陆平台上即可。
为了确保无人机着陆时不会发生激烈碰撞,优选地,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缓冲底座,所述缓冲底座设置在所述着陆平台的底面上,且所述缓冲底座用于将所述着陆平台固定在甲板上,所述缓冲底座能够缓冲无人机对所述着陆平台的冲击。
当无人机着陆时,会对着陆平台造成一定冲击,所述缓冲底座可以缓冲该冲击,从而可以避免无人机因冲击而受损。
在本发明中,对缓冲底座的具体结构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所述缓冲底座可以包括多个弹簧,各个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着陆平台的底面,另一端用于固定在甲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缓冲底座包括六个缓冲杆,六个所述缓冲杆形成为斯图尔特结构,所述缓冲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着陆平台相连,所述缓冲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甲板相连。由于六个缓冲杆形成斯图尔特结构,因此,所述缓冲底座可以以被动的方式缓冲船体晃动,减小船体晃动导致的着陆平台的晃动。
在图5和图6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底座还包括三个顶固定件和三个底固定件,三个所述顶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每个所述顶固定件与两个所述缓冲杆的一端铰接;每个所述底固定件与两个所述缓冲杆的另一端铰接。
下面详细介绍所述的斯图尔特结构:
三个顶固定件包括第一顶固定件411、第二顶固定件412和第三顶固定件413。六个缓冲杆包括第一缓冲杆421、第二缓冲杆422、第三缓冲杆423、第四缓冲杆424、第五缓冲杆425、第六缓冲杆426。三个底固定件包括第一底固定件431、第二底固定件432、第三底固定件433。
第一顶固定件411、第二顶固定件412和第三顶固定件413的连线为第一正三角形。第一底固定件431、第二底固定件432、第三底固定件433的连线为第二正三角形。且第一正三角形和第二正三角形的中心重叠。第一正三角形旋转60°得到第二正三角形。如图6所示,在俯视图中,第一顶固定件411、第二底固定件432、第三顶固定件413、第三底固定件433、第二顶固定件412、第一底固定件431沿顺时针依次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缓冲杆421和第三缓冲杆423的上端与第一顶固定件411铰接,第二缓冲杆422和第四缓冲杆424的上端与第二顶固定件412铰接,第五缓冲杆425和第六缓冲杆426的上端与第三顶固定件413铰接。
第一缓冲杆421和第二缓冲杆422的下端与第一底固定件431铰接。第三缓冲杆423和第五缓冲杆425的下端与第二底固定件432铰接。第四缓冲杆424和第六缓冲杆426的下端与第三底固定件433铰接。
在本发明中,对各个缓冲杆的具体结构也没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各个缓冲杆都可以包括缸体、活塞杆、活塞、压力弹簧以及填充在所述缸体中的液压油。其中,活塞设置在缸体中。活塞杆的一端内固定设置在活塞上,另一端从缸体中伸出。压力弹簧设置在缸体内,且套设在活塞杆以及活塞外部。压力弹簧只有状态下的长度不小于缸体内腔的长度。压力弹簧可以进行双方向的缓冲,当着陆平台侧偏时,六个缓冲杆收到压力和拉力两种力,从而可以有效抵消外力,保持着陆平台的稳定。并且,在缸体中填充液压油可以确保缓冲杆的整体长度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化,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图7中示出了第一缓冲杆421的具体结构,如图所示,第一缓冲杆421包括缸体421a、活塞杆421b、活塞421c和压力弹簧421d以及填充在缸体421a中的液压油(未示出)。其他缓冲杆的结构与第一缓冲杆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系统,所述无人机系统包括无人机和无人机收放装置,其中,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无人机收放装置。
如上文中所述,利用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可以防止无人机升起或降落时与船体产生碰撞,并防止无人机或船体受到损伤。
本实用新型对无人机的着陆机构并没有特殊的限制。既可以适用于具有图8中所示的圆环式无人机辅助着陆结构,又可以适用于图9中所示的滑块式无人机辅助着陆机构。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包括着陆平台,所述着陆平台包括用于承载无人机的着陆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包括延伸架和缓冲导向件,所述延伸架设置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所述缓冲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延伸架上,且从所述着陆平台向上凸出,所述缓冲导向件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倾斜于所述着陆面,所述缓冲导向件用于通过所述导向面将无人机引导至所述着陆面上的目标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架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伸缩导轨和第二伸缩导轨,
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导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伸缩导轨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着陆面上,所述第一推杆能够伸缩,以带动所述第一伸缩导轨伸缩;
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且与所述第一推杆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导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伸缩导轨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着陆面上,所述第二推杆能够伸缩,以带动所述第二伸缩导轨伸缩;
所述缓冲导向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导轨和所述第二伸缩导轨上,且所述导向件由柔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着陆面上,且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着陆面上限定出所述目标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后限位挡壁和两个侧限位挡壁,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分别设置在所述后限位挡壁的两侧,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能够闭合,以与所述后限位挡壁共同限定出所述目标区域,且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能够打开,以形成与所述缓冲导向件相对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挡壁为弯曲板,所述后限位挡壁的朝向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为圆心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圆柱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限位挡壁包括挡壁本体和至少一个凸耳,所述挡壁本体为弯曲板,所述凸耳设置在所述挡壁本体的背离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上,所述挡壁本体的朝向所述目标区域的表面为圆心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圆柱面;
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两组固定构件,每个所述侧限位挡壁对应一组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固定轴和扭簧,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所述凸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凸耳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轴的直径,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扭簧的一个扭臂相对于所述着陆平台固定设置,所述扭簧的另一个扭臂固定在所述凸耳上,当两个所述扭簧均处于自由状态中时,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处于闭合状态;
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第一牵动件和第二牵动件,所述第一牵动件的一端与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中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一牵动件的另一端与和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中与和所述第一牵动件相连的侧限位挡壁相邻的一者相连,所述第二牵动件的一端与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中的另一者相连,所述第二牵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中与和所述第二牵动件相连的侧限位挡壁相邻的一者相连,当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伸出时,通过所述第一牵动件和所述第二牵动件带动两个所述侧限位挡壁打开,并形成通向所述目标区域的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还包括缓冲底座,所述缓冲底座设置在所述着陆平台的底面上,且所述缓冲底座用于将所述着陆平台固定在甲板上,所述缓冲底座能够缓冲无人机对所述着陆平台的冲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底座包括六个缓冲杆,六个所述缓冲杆形成为斯图尔特结构,所述缓冲杆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着陆平台相连,所述缓冲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甲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底座还包括三个顶固定件和三个底固定件,三个所述顶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着陆平台上,每个所述顶固定件与两个所述缓冲杆的一端铰接;每个所述底固定件与两个所述缓冲杆的另一端铰接。
10.一种无人机系统,所述无人机系统包括无人机和无人机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收放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机收放装置。
CN201720519250.5U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和无人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0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9250.5U CN207000837U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和无人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9250.5U CN207000837U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和无人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0837U true CN207000837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4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1925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00837U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和无人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083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911A (zh) * 2019-07-22 2019-11-12 徐州川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回收装置
CN113697102A (zh) * 2020-05-22 2021-11-2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具备下落防止部件的伸缩式线引导器具
CN115348935A (zh) * 2020-01-22 2022-11-15 科氏工程两合公司 具有多个可拆卸区段的着陆区域配置以及这种着陆区域配置的操作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911A (zh) * 2019-07-22 2019-11-12 徐州川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回收装置
CN115348935A (zh) * 2020-01-22 2022-11-15 科氏工程两合公司 具有多个可拆卸区段的着陆区域配置以及这种着陆区域配置的操作方法
US11827378B2 (en) 2020-01-22 2023-11-28 Koch Engineering GmbH & Co. KG Landing zone arrangement with a plurality of removable segment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landing zone arrangement of this kind
CN115348935B (zh) * 2020-01-22 2023-12-15 科氏工程两合公司 具有多个可拆卸区段的着陆区域配置以及这种着陆区域配置的操作方法
CN113697102A (zh) * 2020-05-22 2021-11-2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具备下落防止部件的伸缩式线引导器具
CN113697102B (zh) * 2020-05-22 2024-03-2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具备下落防止部件的伸缩式线引导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00837U (zh) 一种无人机收放装置和无人机系统
WO2015081149A1 (en) Single net capture marine barrier system
CN206813296U (zh) 一种翼展可伸缩的折叠翼
RU2497714C2 (ru) Взлетно-посадоч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с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м силов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105217453B (zh) 冲击载荷缓冲器
CN103058077B (zh) 起重机及其起重臂
CN104443500A (zh) 一种瓶体自动装箱方法及其装箱设备
CN201587791U (zh) 带顶箱机构的集装箱吊具以及具有该集装箱吊具的堆高机
CN103708002A (zh) 潜标滑轮系泊系统
CN104608889B (zh) 一种可移动式快速开合网装置
CN204916127U (zh) 水下机器人的a架收放系统
CN207157986U (zh) 一种料仓破拱装置
CN208921874U (zh) 一种气动冲击震源
CN103818835A (zh) 塔式起重机的内爬顶升装置、控制方法及塔式起重机
US9708033B2 (en) Shock-absorbing assembly for an apparatus at least partially submerged in a body of water,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450972A (zh) 一种有助于飞行器着陆减速或滑行平稳或起飞增力的方法及装置
KR20140049175A (ko) 헬리데크 장치
CN206457226U (zh) 一种市政道路污水井盖自动起盖装置
CN112502020B (zh) 一种配有组合消波装置的防波浮桥模块
CN205311944U (zh) 一种蚊香装箱机
CN208921872U (zh) 一种锁止装置
CN104354915B (zh) 一种用于驮载瓷砖垛的驮载升降装置
CN105438496A (zh) 弹射阻拦装置
CN105508865B (zh) 活塞支架可伸缩的单段式橡胶膜密封干式煤气柜
CN205952690U (zh) 抗震动航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