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1979U - 支架侧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支架侧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81979U
CN206781979U CN201720393217.2U CN201720393217U CN206781979U CN 206781979 U CN206781979 U CN 206781979U CN 201720393217 U CN201720393217 U CN 201720393217U CN 206781979 U CN206781979 U CN 206781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support beam
support
main support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932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睿
杨钊
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ndes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ndes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ndes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ndes Motorcy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932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81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81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81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摩托车配件领域,公开了一种支架侧板结构,包括三角形状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梁、第二支架梁和横向梁,所述第一支架梁和第二支架梁一端静连接,所述横向梁的两端静连接在第一支架梁、第二支架梁上,所述主支架内固定填充梯形状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支架梁和第二支架梁静连接。本专利意在提供一种加固车身结构,能起到吸振作用,并且使车体美观的侧板结构。

Description

支架侧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一种小巧、便捷的交通工具,这种小型交通工具随处可见。传统的摩托车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操纵机构、车体部分、电器设备,通常摩托车车体部分均采用坚硬、耐支撑的钢架,通过焊接、螺栓、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形成车体主支架结构。这种结构好处在于:(1)加强车身稳定性;(2)对坐垫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3)减轻车身重量。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摩托车车体部分的主支架结构上,大多采用无侧板设置,或者通过一体化的塑料覆盖板,将两侧车身除轮胎下的部位进行部分圈面覆盖,也存在如下缺点:(1)一体化塑料车身散热效果低;(2)塑料车身可拆卸连接在车体框架两侧,不能起到加固作用;(3)一体化覆盖板,成本高,外观过于死板,不美观;(4)侧板安装不合理,可能使得驾驶员的脚部接触到主支架内的部件,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的不足,提供一种使车体美观,加固车身结构,同时能起到吸振作用的支架侧板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支架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三角形状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梁、第二支架梁和横向梁,所述第一支架梁和第二支架梁一端静连接,所述横向梁的两端静连接在第一支架梁、第二支架梁上,所述主支架内固定填充呈梯形状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支架梁和第二支架梁静连接,侧板底边与横向梁静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两根支架梁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横向梁两侧,另一自由端相互固定连接,形成中间没有横截梁的三角形主支架结构;呈梯形状侧板与主支架形结构相匹配,通过侧板两侧边分别与第一、第二支架梁静连接,底边与横向梁静连接,使得梯形的侧板平整的镶嵌设置于主支架结构内,避免了侧板安装后产生歪斜、不平的情况,在侧板受力的时候,侧板每条边所在面受力均匀,防止了部分受力过大而造成的侧板折损;通过将梯形侧板底边与横向梁静连接的设置,使得当侧板底边所在面受力时,加大了受力面积,相对压强减小,这种结构有益之处在于:(1)将力很好的分解到侧边和底边,使得车身受力限度提升,起到了加固车身结构的作用;(2)丰富车身外形元素,起到美观作用;(3)侧板可作为隔离板,将主支架内部零件隔离,避免脚跟部触碰到内部零件所造成的伤害,提升了安全性。
优化方案一:本方案基于上述第一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若干正六边形的孔洞。正六边形在力学上属于不稳定型多边形,当一边受力,会迅速使得六边形孔洞向各个方向变形,同时将力传递至其他不同方向的六边形孔洞,带动其他孔洞变形,从而使得整块侧板在受力过大时,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相对于无孔洞面板来说,其优点在于:(1)起到了吸振作用;(2)加大了主支架内部件的通风散热;(3)不容易产生局部的折损断裂。
优化方案二:本方案基于上述第一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板每条侧边通过焊接与相接触的第一支架梁和第二支架梁固定连接。侧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架梁上,防止了摩托车在行进过程中遇到抖动而使得侧板掉落;在受力的时候,因为侧板每条边均与对应的支架梁焊接固定,使得侧板与主支架形成一个整体,能更好的起到传递应力用。
优化方案三:本方案基于上述第二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梁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螺孔,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在孔洞中。连接块上设置有与侧板孔洞相对应的螺孔,供螺栓精准的插入孔洞和螺孔,最后通过螺母完成锁紧,达到可拆卸设置侧板的效果。相比将螺孔设置于支架梁上,避免了对支架梁整体结构的破坏,螺纹连接的另一个好处在于易于拆卸,更换。
优化方案四:本方案基于上述第一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梁上设有连接块,所述侧板上开有排气管插口。该摩托车油箱与发动机位于主支架前端,排气管从发动机接出,通过贯穿主支架到达摩托车尾部,该开口供排气管插入,避免了排气管设置于侧板外部,减少了占用空间。
优化方案五:本方案基于上述第一方案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板厚度由中部向外边缘处逐渐增加。侧板厚度向外逐渐加厚,侧板安装首先需嵌入主支架内,通过加大侧板各边与支架梁的接触面积,使连接更加稳固,受力时,避免了因挤压而造成边与支架梁脱离连接,同时侧板部分厚度加宽,也加强了侧板整体的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实施例支架侧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支架1、第一支架梁2、第二支架梁3、横向梁4、孔洞5、连接块6、排气管插口7、螺孔8、侧板9、底边10、顶边11。
实施例一:支架侧板结构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主支架1,主支架1分别包括第一支架梁2和第二支架梁3,第一支架梁2与第二支架梁3分别采用耐压、硬度较高的合金材料,在摩托车坐垫下方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卡放坐垫的横向梁4,该横向梁4横向设置,第一支架梁2一端相对于横向梁以一定角度(45度-60度范围内)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侧横向梁4的一端,第二支架梁3同样相对于横向梁在45度-60度范围内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同侧横向梁4的另一端,第一支架梁2和第二支架梁3另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并形成“V”形结构的主支架1,该主支架1内静连接有侧板9。
当第一支架梁2和第二支架梁3与横向梁4分别形成45度角时,主支架1结构呈等腰三角形,此时摩托车主支架1结构最稳定,车身受力更均匀,侧板9可根据主支架结构形状的改变而进行外形的改变。
侧板9采用柔性较好的钢材,侧板9的形状应该与主支架1结构形成的形状相匹配,由于侧板9由内到外采用逐渐延伸加厚的形式,最终,侧板9每条边均形成一定厚度的侧面,这种由薄面形成厚面的设置,加大了侧板9与支架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侧板9固定安装前,将侧板9嵌入主支架1内后,使侧板9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避免了侧板9不稳、滑脱的情况出现。安装时,可同时将整块侧板9嵌入主支架1内,保证侧板9平整后,通过焊接方式将分别第一支架梁2与第二支架梁3所接触的侧边固定连接,同时,将侧板9的底边10与横向梁4固定连接,从而固定好整块侧板。本实施例中,侧板9仅对主支架1结构半覆盖,同样能起到隔离作用。
在摩托车实际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路面不平的影响。侧板9上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正六边形的孔洞5,在物理力学上,六边形属于不稳定的形状,一端受到力,将会使得整个形状变形。也就是说,当车手受力加大的时候,车身的力将会通过横截梁4、第一支架梁2和第二支架梁3将力传递至侧板9上,位于侧板9外侧的孔洞5由于受到压力,会先行变形,每个孔洞5受力均会向各个方向变形,从而将力逐渐传递至位于侧板中心的孔洞5,带动孔洞5一齐变形,此时侧板9便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整体变形,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吸振作用。另外,侧板整体外形为梯形,其底边10长度大于顶边11长度,将侧板底边10和顶边11倒置设置安装与主支架1中,由于底边10与横向梁4连接,其受力往往首先通过底边10传递,加大了底边10与横向梁4接触面积,减小了局部压强,这种结构,将力很好的分解到侧边和顶边11,使得车身受力限度提升,起到了加固车身结构的作用,避免了因为局部受力过大,导致侧板9的折损。同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主支架1内,使得侧板9与主支架1形成一个整体,提升了主支架1支撑能力。在该侧板上开有一个排气管插口7,该摩托车油箱与发动机位于主支架前端,排气管从发动机接出,通过贯穿主支架1到达摩托车尾部,该排气管插口7供排气管插入,避免了排气管设置于侧板9外部,减少了占用空间。
实施例二:参阅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特征部分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侧板9的安装方式和侧板9的覆盖方式。本实施例中,侧板9的设置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说的由内到外采用逐渐延伸加厚的形式,可使用厚度相同的侧板9。基于上述主支架1结构,在横向梁4、第一支架梁2和第二支架梁3两端分别向主支架1内部焊接固定有连接块6,该连接块6上设置有螺孔8,侧板9上布有若干孔洞5,故不需单独设置螺孔8,安装时,在侧板9嵌入主支架1内后,连接块6上的螺孔8应该与孔洞5相对应,以保证螺栓能够顺利贯穿孔洞5与螺孔8,最后通过螺母将螺栓固定,完成整块侧板9的安装固定,采用螺栓、螺母连接达到可拆卸连接,易于侧板9更换。另外可根据不同情况,依照主支架1形状,改变侧板9的外形,从而加大、减小侧板的覆盖面积,达到隔离效果的同时。该侧板9所运用到的摩托车为复古型摩托车,复古型摩托车外形上不同于传统摩托车,其车身两侧用到的覆盖板较少,车内各部件均裸露在外,将该侧板9安装与摩托车主支架1上,无疑丰富了车身外形元素,也起到一定美观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6)

1.支架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三角形状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梁、第二支架梁和横向梁,所述第一支架梁和第二支架梁一端静连接,所述横向梁的两端静连接在第一支架梁、第二支架梁上,所述主支架内固定填充呈梯形状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支架梁和第二支架梁静连接,侧板的底边与横向梁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若干正六边形的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每条侧边通过焊接与相接触的第一支架梁和第二支架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梁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螺孔,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在孔洞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开有排气管插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厚度由中部向外边缘逐渐增加。
CN201720393217.2U 2017-04-14 2017-04-14 支架侧板结构 Active CN206781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93217.2U CN206781979U (zh) 2017-04-14 2017-04-14 支架侧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93217.2U CN206781979U (zh) 2017-04-14 2017-04-14 支架侧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81979U true CN206781979U (zh) 2017-12-22

Family

ID=60708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93217.2U Active CN206781979U (zh) 2017-04-14 2017-04-14 支架侧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819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555A (zh) * 2018-12-14 2019-04-19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车架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555A (zh) * 2018-12-14 2019-04-19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车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81979U (zh) 支架侧板结构
CN203769941U (zh) 支架组件以及用于对非金属支架进行限制压紧的夹子
WO2019128262A1 (zh) 具有电池盒结构的电动自行车车架管
CN207208225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1198328Y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
CN207015220U (zh) 双人座椅外旁侧板
CN201149062Y (zh) 后减震器安装支架
CN106585732A (zh) 翼子板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06691042U (zh)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CN205961414U (zh) 便于安装的扬声器盆架及扬声器
CN20725755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网组合装饰条
CN208411397U (zh) 一种副车架用悬置软垫总成
CN20575285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快充插座安装支架
CN205891010U (zh) 汽车后地板
CN219154593U (zh) 一种中央通道结构、车身地板、车身及车辆
CN218489573U (zh) 一种耐磨防滑脚踏板支撑架铸件
CN205905675U (zh) 一种电动车轮胎
CN207955250U (zh) 车辆前桥组件
CN210132992U (zh) 后驱前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CN205113078U (zh) 座椅扶手、座椅和车辆
CN211423024U (zh) 一种用于水泵上的底座
CN217835802U (zh)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07225334U (zh) 一种驻车手刹支架
CN20779026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压缩机连接支架
CN201777347U (zh) 摩托车脚踏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