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70200U - 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及具有它的旋转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及具有它的旋转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70200U
CN206770200U CN201720617372.8U CN201720617372U CN206770200U CN 206770200 U CN206770200 U CN 206770200U CN 201720617372 U CN201720617372 U CN 201720617372U CN 206770200 U CN206770200 U CN 206770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reathing
hole
compressor
cylind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73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亚运
曹红军
曹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173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70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70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70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及具有它的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气缸结构包括:压缩缸体和冷媒导管,压缩缸体上具有滑片槽和吸气通孔;冷媒导管插接到吸气通孔内;其中,吸气通孔的内表面上与冷媒导管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由于设置了凹槽,将吸气通孔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与冷媒导管的外表面间隔开,同时将吸气通孔的内表面的另一部分与冷媒导管的外表面接触,可以有效地降低冷媒导管与压缩缸体之间的导热率。

Description

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及具有它的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动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和具有该气缸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旋转式压缩机和典型的压缩机缸体中,压缩机的气缸一般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冷媒导管与气缸紧密接触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而冷媒导管内冷媒温度相比气缸较低,则导致热量从气缸经过传递给冷媒,造成冷媒温度升高,从而引起吸气过热,最终导致压缩机的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可以减小气缸与冷媒导管之间的导热,减小吸气过热度,提高压缩机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气缸结构的旋转式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包括:压缩缸体和冷媒导管,所述压缩缸体上具有滑片槽和吸气通孔;所述冷媒导管插接到所述吸气通孔内;其中,所述吸气通孔的内表面上与所述冷媒导管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由于设置了凹槽,将吸气通孔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与冷媒导管的外表面间隔开,同时将吸气通孔的内表面的另一部分与冷媒导管的外表面接触,可以有效地降低冷媒导管与压缩缸体之间的导热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h满足:h≤0.25×(H-D),其中,H为压缩缸体的高度,D为吸气通孔的最大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呈环绕所述吸气通孔轴线的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导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凹槽构成密封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空间内留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空间内填充有隔热介质,所述隔热介质充满所述密封空间或填充所述密封空间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喷涂有隔热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导管插接到所述吸气通孔内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吸气通孔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导管为铜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前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A所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缸体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缸体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压缩机100,压缩缸体1,冷媒导管2,滑片槽101,吸气通孔102,凹槽103,凹槽103的深度h,压缩缸体1的高度H,吸气通孔102的最大直径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所示,为旋转式压缩机的内部构造图。压缩机的气缸一般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冷媒导管一般由铜制作而成,两者紧密接触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而冷媒导管内冷媒温度相比气缸较低,则导致热量从气缸经过传递给冷媒,造成冷媒温度升高,从而引起吸气过热,最终导致压缩机的性能下降。因此,通过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优化改进,抑制从气缸向冷媒的传热量,减小吸气过热度,达到提高压缩机性能,是从事压缩机相关研究人员需要攻克的课题。
下面结合附图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压缩缸体1的吸气通孔102的内表面上设置凹槽103,从而通过凹槽103将冷媒导管2的一部分与吸气通孔102的表面隔开,实现降低导热率的目的。
结合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00的气缸结构,包括:压缩缸体1和冷媒导管2。
具体而言,压缩缸体1上具有滑片槽101和吸气通孔102,其中,吸气通孔102用于连接储液器或其它元器件,可以将可以通过吸气通孔102将冷媒通入到压缩缸体1内。冷媒导管2插接到吸气通孔102内,冷媒通过冷媒导管2通入到压缩缸体1内。其中,吸气通孔102的内表面上与冷媒导管2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03。通过凹槽103,将吸气通孔102内表面的一部分与冷媒导管2的外表面间隔开,从而降低冷媒导管2与压缩缸体1之间的导热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00的气缸结构,由于设置了凹槽103,将吸气通孔102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与冷媒导管2的外表面间隔开,同时将吸气通孔102的内表面的另一部分与冷媒导管2的外表面接触,可以有效地降低冷媒导管2与压缩缸体1之间的导热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压缩机100的气缸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如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凹槽103的深度h满足:h≤0.25×(H-D),其中,H为压缩缸体1的高度,D为吸气通孔102的最大直径。换句话说,凹槽103的深度不大于吸气通孔102壁厚的一半,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冷媒导管2与压缩缸体1之间的导热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对吸气通孔102的孔壁强度的影响,在保证孔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导热率。
进一步地,凹槽103呈环绕吸气通孔102轴线的环形。进一步地降低导热率。
另外,凹槽103可以包括沿吸气通孔102的径向间隔的多个。
优选地,冷媒导管2的外表面与凹槽103构成密封空间。保证冷媒导管2与吸气通孔102内表面的密封性能,而且封闭的空间可以起到进一步地降低导热率的作用。
另外,该密封空间内可以留空,也可以填充隔热介质,隔热介质可以充满该密封空间,也可以为填充该密封空间的一部分。另外,在设置了多个密封空间时,可以在一部分密封空间内填充(或充满)隔热介质,而在另一部分密封空间内留空(或部分填充隔热介质)。
优选地,凹槽103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喷涂有隔热层。通过设置隔热层,可以起到进一步地降低导热率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减小隔热层影响吸气通孔102与冷媒导管2之间的密封。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媒导管2插接到吸气通孔102内部分的外表面与吸气通孔102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保证冷媒导管2与吸气通孔102的内表面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冷媒导管2为金属导管,优选地冷媒导管2为铜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100气缸结构,适用于转子式压缩机100。气缸结构包括压缩缸体1、滑片槽101及吸气通孔102,吸气通孔102与压缩缸体1连通,吸气通孔102内与通冷媒的铜管紧密接触。其中:吸气通孔102内与铜管接触的表面设有凹槽103,凹槽103内设有隔热装置或留空。因此,本实用新型将隔热装置嵌套在气缸吸气通孔102内表面,减小铜管外壁面与气缸吸气通孔102的接触面积,增大气缸向铜管内冷媒热传递的热阻,从而抑制气缸向冷媒的热传递过程,减小吸气过热度,进而提高压缩机100的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100,包括前述的压缩机100的气缸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压缩机100气缸结构,特别是适用于回转式压缩机100的气缸结构,利用气缸吸气通孔102与通冷媒的铜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化,使得气缸与铜管的接触热阻增大,从而降低气缸向冷媒的热量传递,减少传统的压缩机100缸体热传导导致的冷媒吸气过热,从而达到提升压缩机100的性能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缸体,所述压缩缸体上具有滑片槽和吸气通孔;
冷媒导管,所述冷媒导管插接到所述吸气通孔内;
其中,所述吸气通孔的内表面上与所述冷媒导管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h满足:h≤0.25×(H-D),其中,H为压缩缸体的高度,D为吸气通孔的最大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环绕所述吸气通孔轴线的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导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凹槽构成密封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空间内留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空间内填充有隔热介质,所述隔热介质充满所述密封空间或填充所述密封空间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喷涂有隔热层。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导管插接到所述吸气通孔内部分的外表面与所述吸气通孔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导管为铜管。
10.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的气缸结构。
CN201720617372.8U 2017-05-27 2017-05-27 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及具有它的旋转式压缩机 Active CN206770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7372.8U CN206770200U (zh) 2017-05-27 2017-05-27 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及具有它的旋转式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7372.8U CN206770200U (zh) 2017-05-27 2017-05-27 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及具有它的旋转式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70200U true CN206770200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3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7372.8U Active CN206770200U (zh) 2017-05-27 2017-05-27 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及具有它的旋转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70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79793U (zh) 一种防冻输水管
CN105221435B (zh) 压缩机组件
CN206770200U (zh) 压缩机的气缸结构及具有它的旋转式压缩机
CN207437369U (zh) 一种泵体组件及压缩机
CN108730189A (zh) 吸气管组、压缩机及压缩机的吸气管组的安装方法
CN105387664B (zh) 一种气动/弹性双重压紧内置阀冷媒真空加注枪
CN204436792U (zh) 压缩机组件
CN103292529B (zh) 一种空调用气液分离器
CN2876678Y (zh) 热泵热水器的换热器
CN202110918U (zh) 大功率变压器散热用换热器
CN205858620U (zh) 压缩机的吸气管组件、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103334985B (zh) 一种液压油降温油箱
CN203323462U (zh) 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回热器
CN213144702U (zh) 一种气缸与储液器的管道连接结构
CN204729267U (zh) 压缩机
CN208535340U (zh) 一种内沟槽铜管
CN207147000U (zh) 一种减震稳流回气管总成
CN203130522U (zh) 密闭型压缩机
CN207006934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装置
CN207393935U (zh) 一种斯特林机活塞连接结构
CN206847454U (zh) 一种螺旋高效换热管
CN2859234Y (zh) 灶具燃烧器的炉头
CN201034425Y (zh) 双壁套管换热器
CN203146327U (zh) 涡旋压缩机
CN205332525U (zh) 一种内盘管承压式热泵热水储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