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62U - 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62U
CN2067662U CN 89218706 CN89218706U CN2067662U CN 2067662 U CN2067662 U CN 2067662U CN 89218706 CN89218706 CN 89218706 CN 89218706 U CN89218706 U CN 89218706U CN 2067662 U CN2067662 U CN 2067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vehicles
overtaking
lead plate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892187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明宪
李茅华
邹治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892187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62U/zh
Publication of CN2067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62U/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它包括集电头、集电杆、集电座、为了实现可超车的目的,它还包括,在集电头的下方安设有超车滑道和位于集电头与超车滑道之间的横梁。横梁可分两部分: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两部分靠铰链轴连接并通过弹簧可上下摆动,横梁的一端被固定在集电杆的上方,超车时,后车的集电头通过前车滑道而完成的,这就避免前车行驶缓慢或出现故障,后车造成积压而影响交通的现象。实现本实用新型方案可提高无轨电车运输效率7-10%。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交通领域。
目前无轨电车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由于前面的电车停车或发生故障,后面的车就会受阻,而不能超越,因此,造成车辆的积压,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为了排除这种故障,现在的作法是用绳子把集电杆一端的集电头从触线上拉下来,这样才能使后面的车辆通过,但这样作很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不改变现有使用的线路,也不用驾驶员作任何特殊操作,后面的无轨电车就能顺利的越过前面的无轨电车,因此,特设计一种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只要每个无轨电车都装上这种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实现超车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只采用一个集电杆〔5〕,再将现有的无轨电车集电杆〔5〕与集电头〔2〕加以改进用横梁〔8〕支持着集电头〔2〕和由前引线板〔1〕、后引线板〔3〕及位于其中间的滑板〔4〕组成的超车滑道,超车是在后面的无轨电车的集电头〔2〕离开触线〔9〕而通过前面的无轨电车的超车滑道来完成的。为了防止超车时前车的集电杆〔5〕及横梁〔8〕与后车的集电杆〔5〕及横梁〔8〕相碰撞,特在集电杆〔5〕上部设计有碰滑轮〔6〕。
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包括集电头〔2〕、集电杆〔5〕、集电座〔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在两个集电头〔2〕的下方各自安设有由前引线板〔1〕,后引线板〔3〕和与其相接的滑板〔4〕所组成的超车滑道,为了支承两个集电头〔2〕和超车滑道,在超车滑道与集电头〔2〕之间安装一个横梁〔8〕,该横梁〔8〕的一端与集电杆〔5〕的上端连接。
集电头〔2〕是由夹板〔10〕、滑块〔11〕、销轴〔12〕和中心轴〔13〕所组成。
超车滑道的前引线板〔1〕是通过销子〔14〕与集电头〔2〕的前端连接,后引线板〔3〕通过销子〔14〕与集电头〔2〕的后端连接,并用弹簧〔15〕拉紧,使其与触线〔9〕保持接触。在集电头〔2〕的下方、即在前引线板〔1〕与后引线板〔3〕之间通过中心轴〔13〕的螺纹连接有滑板〔4〕,该滑板〔4〕用销钉与中心轴〔13〕固定。组成超车滑道的这三块板的下滑面,最好能构成园形弧,以使在超车时,后面的集电头〔2〕能顺利通过而减少发生打火花现象。为了保持超车滑道能使后车顺利通过,前引线板〔1〕在与集电头〔2〕的前端通过销子〔14〕连接后,不加弹簧拉紧而靠重力其一端自然下垂,不工作时,它不与触线相接触。为了增加耐磨性,前、后引线板在与触线〔9〕相接触的端面上可安装有碳块等。为了在超车过程中保持滑道的连接性和灵活性,前引线板〔1〕,后引线板〔3〕和滑板〔4〕在它们的接触处都设计成厚度减薄部分的插板形状,可互相搭接。超车滑道的宽度,以不超过触线的最大直径为好,一般等于触线的直径为宜。为了保证前引线板〔1〕和后引线板〔3〕在工作时能准确的与触线〔9〕相接触而不偏离,其固定有销子〔14〕的一端是安放在由集电头〔2〕上的两块夹板〔10〕所构成的槽内,而这个槽所在中心面与触线〔9〕中心线在车辆运行中始终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为了支持集电头〔2〕与超车滑道,在集电头〔2〕与超车滑道之间,安设有一个横梁〔8〕,其横梁〔8〕的一端与集电杆〔5〕的上端连接。横梁〔8〕是由两部分组成,靠近集电杆〔5〕并与其连接的部分为固定部分,远离集电杆〔5〕的一端为活动部分,两部分通过一个铰链轴〔16〕相连接并带有弹簧〔17〕,这是为了保证无轨电车在运行过程中,两条触线〔9〕出现高低不平时,在弹簧〔17〕的作用下总能与两个集电头〔2〕都保持接触的重要措施之一。当远离集电杆〔5〕的触线〔9〕,相对靠近集电杆〔5〕的触线〔9〕高时,在弹簧〔17〕的作用下,使其横梁〔8〕的活动部分支承集电头〔2〕(同其超车滑道一起)上升一定高度,当远离集电杆〔5〕的触线〔9〕相对靠近集电杆〔5〕的触线〔9〕低时,就会在接触压力作用下,使横梁〔8〕的活动部分由于下降一定高度,而始终保持集电头〔2〕与触线〔9〕的接触。横梁〔8〕上的大滑槽〔18〕和小滑槽〔19〕是分别安装远离集电杆〔5〕的集电头〔2〕和靠近集电杆〔5〕的集电头〔2〕。为了保证在行车过程中,遇到两条触线〔9〕的间距不等的情况下行驶,特在横梁〔8〕每个部分上都设计有滑槽的,这样,可根据两条触线〔9〕间距的不同,集电头〔2〕可通过安放在槽中的中心轴〔13〕在滑槽中的移动,来调节两个集电头〔2〕(包括超车滑道一起)间的距离,使之保持与两触线〔9〕间的距离同步。为了减少摩擦,在滑槽中心轴接触部分可设有滚动装置,也可加油润滑。为了保证横梁〔8〕的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之间的绝缘,横梁〔8〕的活动部分可用绝缘材料制成,也可采用其他绝缘措施。
集电杆〔5〕与已有技术所不同的是,在其上端即与横梁〔8〕连接的一端,装有碰滑轮〔6〕,其作用是为了避免在超车过程中后车的集电杆〔5〕与前车的集电杆〔5〕相碰、碰滑轮〔6〕应以弹性材料制成为好,其外径要大于集电杆〔5〕的外径。它可以是园形,也可以是半园形或其他弧形,可以设计成滚动型,也可以设计成滑动型。可以与集电杆〔5〕固定,也可以与集电杆不固定。集电杆〔5〕是一个管状杆件,有一个内腔,两条触线〔9〕的回路导线都是通过集电杆〔5〕上的电缆孔〔20〕而进入其内腔的。
为了减少无轨电车在偏线距离内行驶时,所引起横梁〔8〕的前后摆动,在横梁〔8〕与集电座〔7〕上连接两根柔性拉线〔26〕,其两条拉线〔26〕的一端固定在集电座〔7〕与集电杆〔5〕连接处〔27〕与无轨电车行驶方向垂直的两侧相对位置〔28〕上,其另一端固定在集电杆〔5〕与横梁〔8〕连接处〔29〕并距离该处〔29〕等距离的横梁〔8〕上,一般固定在该处〔29〕两侧的横梁〔8〕中心线的相对位置〔30〕上,两条柔性拉线〔26〕必须保持拉紧状态,其作用是构成四连杆机构,以保证无轨电车在偏线位置行驶时,横梁〔8〕与触线〔9〕的相对垂直位置基本不变。为了保证此项目的实现,还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机构。
图1a  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1b  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1c  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是由装在集电座〔7〕上的集电杆〔5〕,在集电杆〔5〕的上方安设有碰滑轮〔6〕,顶部与支承集电头〔2〕与超车滑道的横梁〔8〕所组成。超车滑道是由前引线板〔1〕,后引线板〔3〕和在其中间保持与前引线板〔1〕,后引线板〔3〕相接触的滑板〔4〕的组成。横梁是安设在集电头〔2〕与超车滑道之间。工作时,集电头〔2〕和后引线板〔3〕始终保持与触线〔9〕相接触,而前引线板〔1〕,只是当后车超前车时,在后车的集电头与后引线板的作用下,才与触线〔9〕短时接触。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集电头〔2〕和由前引线板〔1〕、后引线板〔3〕及滑板〔4〕所组成超车滑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集电头〔2〕是用两个销子〔14〕将两个夹板〔10〕把滑块〔11〕夹在中间,这个滑块〔11〕带有一个沟槽,触线〔9〕就在由滑块〔11〕和两个夹板〔10〕所构成的这个沟槽内。它们再与中心轴〔13〕通过销轴〔12〕相连接,就可绕销轴〔12〕前后作一定角度的摆动,以适应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前后颠波。中心轴〔13〕的下部带有螺纹结构,以便与其下面的滑板〔4〕连接。在滑板〔4〕与横梁〔8〕之间有垫片〔21〕。前引线板〔1〕和后引线板〔3〕,其一端都是被两个夹板〔10〕夹持在中间,并用销子〔14〕连接,形成由两个夹板〔10〕所构成的槽,前引线板〔1〕和后引线板〔3〕都可各自绕连接它们的销子〔14〕在该槽内摆动。该槽的中心面与触线〔9〕的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以确保在工作时,前、后引线板能与触线〔9〕相接。前引线板〔1〕不工作时,是不与触线〔9〕接触的,而后引线板〔3〕在弹簧〔15〕的作用下,保持与触线〔9〕的接触。
图2b是本实用新型集电头〔2〕和由前引线板〔1〕、后引线板〔3〕及滑板〔4〕所组成的超车滑道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横梁〔8〕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横梁〔8〕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横梁〔8〕分两部分,即固定部分(与集电杆〔5〕相连接的部分)和活动部分(远离集电杆〔5〕的部分),它们中间用一个铰链轴〔16〕连接,在铰链轴〔16〕和弹簧〔17〕的作用下,横梁〔8〕的活动部分可以上下摆动一定的距离,以适应两条触线〔9〕高低不一的差别。其上面的大滑槽〔18〕是安装集电头〔2〕中心轴〔13〕用的。横梁〔8〕的固定部分上面设有小滑槽〔19〕是为安装另一个集电头〔2〕的中心轴〔13〕用的。当运行中两条触线〔9〕间距不等时,可通过中心轴〔13〕在滑槽中的移动来自动调节。为了防止横梁〔8〕的活动部分上升高度太大,在其横梁〔8〕的固定部分上还设有一个挡板〔22〕,它固定连接在横梁〔8〕的固定部分上,也可以作成可调节不同长度的挡板〔22〕,以便对横梁〔8〕的活动部分摆动的高度加以限制。
图4是本实用新型集电杆〔5〕与横梁〔8〕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集电杆〔5〕上部通过支撑螺母〔23〕与压紧螺盖〔24〕同横梁〔8〕连接在一起,再向集电杆〔5〕下方安设有碰滑轮〔6〕,它是在挡环〔25〕的支撑下,可绕集电杆〔5〕自由转动。挡环〔25〕用压紧螺钉〔26〕固定在集电杆〔5〕上,在集电杆〔5〕上还设有电缆孔〔20〕。
图5是柔性拉线四连杆机构作用示意图。两条柔性拉线〔26〕,固定在无轨电车集电杆〔5〕与集电座〔7〕相接处〔27〕并同无轨电车行驶方向垂直的两侧相对位置〔28〕上,其另一端固定在集电杆〔5〕与横梁〔8〕连接处〔29〕两侧的横梁〔8〕中心线相对位置〔30〕上。当无轨电车在正常位置,即C的位置时,两条柔性拉线〔26〕长度是相等的,当在偏线行驶时,即处在D的位置时,两条拉线〔26〕由于两端被固定,故长度也是相等的,相当于四连杆机构,这就能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横梁〔8〕与触线〔9〕的相对垂直位置基本不变。
图6a,图6b,图6c,图6d是本实用新型后车的集电头〔2〕通过前车超车滑道的超车过程不同位置示意图。
下面结合超车过程示意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果前面的无轨电车停留在某处时,后面的无轨电车要继续前进,其集电头〔2〕必须离开触线〔9〕而经由前车的超车滑道通过。图6a是后车的集电头〔2〕已开始进入前车的超车滑道,此时,它首先与前车超车滑道的后引线板〔3〕接触,并沿其滑行,而后车的后引线板〔3〕仍在触线〔9〕上滑行。当后车继续运行时,就达到图6b的位置,即后车的集电头〔2〕正处在前车集电头〔2〕下方的滑板〔4〕上,此时,后车的集电头〔2〕开始与前车的前引线板〔1〕接触,迫使前车的前引线板〔1〕绕固定它的销子〔14〕转动,使其上翘,而后车的后引线板〔3〕正滑动在前车的后引线板〔3〕上,在弹簧〔15〕的作用下,始终保持与前车的后引线板〔3〕相接触。后车再继续前进,就达到图6c的位置,此时,后车的集电头〔2〕已滑移到即将与前车的前引线板〔1〕脱离并又与触线〔9〕相接触,这时,前车的前引线板〔1〕已与触线〔9〕接触,而后车的后引线板〔3〕正滑到前车超车滑道的滑板〔4〕下方,并保持接触。后车继续前进,后车的集电头〔2〕就脱离前车的前引线板〔1〕,而此时,后车的后引线板〔3〕已滑到前车的前引线板〔1〕上,后车再向前进,则后车的后引线板〔3〕就离开了前车的前引线板〔1〕,这时,前车的前引线板〔1〕已由于自重而又回到原来自然下垂的状态。图6d就是已全部实现超车任务的示意图,此时,后车的集电头〔2〕已处在前车集电头〔2〕前方。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有两个集电头和超车滑道,而在另一个触线〔9〕上滑行的集电头〔2〕也如上述过程先后或同时也完成了超车任务。
实现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无轨电车运输效率7-10%。

Claims (7)

1、一种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包括集电头[2]、集电杆[5]、集电座[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a.在集电头[2]下方安设有由前引线板[1]、后引线板[3]、和与其相接的滑板[4]所组成的超车滑道,
b.为支承集电头[2]和超车滑道,在超车滑道与集电头[2]之间安装有横梁[8],该横梁[8]的一端与集电杆[5]上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其特征在于,前引线板〔1〕通过销子〔14〕与集电头〔2〕的前端相连接,后引线板〔3〕通过销子〔14〕与集电头〔2〕的后端相连接,并用弹簧〔15〕拉紧使其与触线〔9〕相接触,在前引线板〔1〕与后引线板〔3〕之间的滑板〔4〕通过集电头〔2〕的中心轴〔13〕被固定在集电头〔2〕的下部,在集电头〔2〕下方安装的由前引线板〔1〕,后引线板〔3〕和滑板〔4〕所组成的超车滑道,其宽度不应大于触线〔9〕的直径,一般以触线的最大直径等宽度为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其特征在于,前引线板〔1〕和后引线板〔3〕的一端,通过销子〔14〕分别被两块夹板〔10〕夹持在中间所形成的沟槽内,该沟槽所在中心面与触线〔9〕中心线保持在一个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其特征在于,支持集电头〔2〕和超车滑道的横梁〔8〕设在集电头〔2〕和超车滑的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其特征在于,横梁〔8〕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固定部分与活动部分,其中间用铰链轴〔16〕连接,并带有弹簧〔17〕,在横梁〔8〕的固定部分上设计有滑槽〔19〕,横梁的活动部分可用绝缘材料制成,其上也设计有滑槽〔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其特征在于两个集电头〔2〕和超车滑道,通过一端被固定在集电杆〔5〕上的横梁〔8〕,用一个集电杆〔5〕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其特征在于,集电杆〔5〕的上方设有由弹性无件制成的凸形碰滑轮〔6〕该碰滑轮〔6〕可以作成园形,也可以作成弧形,可以绕集电杆〔5〕转动,也可以被固定在集电杆〔5〕上。
CN 89218706 1989-10-28 1989-10-28 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 Pending CN2067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9218706 CN2067662U (zh) 1989-10-28 1989-10-28 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9218706 CN2067662U (zh) 1989-10-28 1989-10-28 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62U true CN2067662U (zh) 1990-12-19

Family

ID=4873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9218706 Pending CN2067662U (zh) 1989-10-28 1989-10-28 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5814A (zh) * 2012-02-03 2012-07-11 杨生勇 机(电)动车可超车受电弓装置
CN106608190A (zh) * 2015-10-26 2017-05-03 魏祥华 压簧式单集电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5814A (zh) * 2012-02-03 2012-07-11 杨生勇 机(电)动车可超车受电弓装置
CN106608190A (zh) * 2015-10-26 2017-05-03 魏祥华 压簧式单集电杆
CN106608190B (zh) * 2015-10-26 2020-03-27 魏祥华 压簧式单集电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12028U (zh) 轨道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CN2067662U (zh) 无轨电车可超车的集电器
CN218466211U (zh) 道岔
CN108177529B (zh) 一种受电弓弓头
US2443387A (en) Electrified conveyer
JP3104199B2 (ja) 鉄道車両用集電装置の集電舟
CN115890710A (zh) 一种可自动适应护栏高度的巡检机器人
CN208036008U (zh) 导电轨及具有其的轨道和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
CN215705701U (zh)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EP0195616A2 (en) Sliding plate support structure for current collector
CN200995931Y (zh) 起重机防啃轨车轮
CN217372369U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
CN200957772Y (zh) 一种刚体滑触线顶滑集电器
CN218891737U (zh) 一种受电弓碳滑板的粘接模架
CN216659655U (zh) 防卡滞汇流排定位装置
CN217944922U (zh) 一种分段式结构的受电弓碳滑板
JPS586363B2 (ja) 走行体の集電装置
CN205275032U (zh) 一种用于电镀行车的滑块小车
CN114407666B (zh) 一种利用自重保持接触力的上接触受流器
CN210379661U (zh) 一种安全滑触线线夹
CN212099062U (zh) 一种活动式车辆底盘、底盘总成及车辆
CN211619786U (zh) 一种行车滑触线伸缩节
CN212073749U (zh) 一种接触网用弹性悬挂组件
CN217099738U (zh) 一种接触轨端部弯头结构
CN218084945U (zh) 一种驾驶室的装配移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