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07794U - 车辆的油底壳、油底壳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油底壳、油底壳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07794U CN206707794U CN201720188369.9U CN201720188369U CN206707794U CN 206707794 U CN206707794 U CN 206707794U CN 201720188369 U CN201720188369 U CN 201720188369U CN 206707794 U CN206707794 U CN 2067077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vehicle
- oil storage
- sump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车辆的油底壳、油底壳总成和车辆,所述车辆的油底壳包括形成有容纳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有集油空间的集油壳部、形成有储油空间的储油壳部以及连通所述集油空间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回油通道,所述车辆的油底壳还包括油液调节机构,所述油液调节机构能够将所述集油空间内的油液通过所述回油通道回流至所述储油空间,其中,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集油壳部用于靠近车辆的前侧设置,所述储油壳部用于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的储油壳部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使得车辆在爬坡时,机油集中于储油壳部的储油空间中,在大部分情况下能保障吸油泵能够正常抽吸机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油底壳、油底壳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油底壳是发动机润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发动机润滑提供所需机油,同时密封曲轴箱防止杂质进入发动机内部。
传统中的油底壳由于外形设计、成型工艺等因素的限制,油底壳仅一个端面固定安装,油底壳的刚度较低,增加了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影响整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此外,油底壳的储油槽通常位于车辆的前侧,油底壳后端无任何储油结构,当车辆爬坡时,机油集中于油底壳后端,导致连杆搅油、机油收集器吸不到机油的现象,并进一步导致烧机油或曲轴抱轴等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发动机报废,此外,为满足发动机机油循环需求及发动机机舱内部布置要求,油底壳通常低于整车底盘,使得在车辆上台阶时油底壳容易托底,进而造成油底壳的损坏,导致车辆的越野性能较差。
因此,希望有一种油底壳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油底壳,以提高油底壳的刚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油底壳,所述车辆的油底壳包括形成有容纳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有集油空间的集油壳部、形成有储油空间的储油壳部以及连通所述集油空间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回油通道,所述车辆的油底壳还包括油液调节机构,所述油液调节机构能够将所述集油空间内的油液通过所述回油通道回流至所述储油空间,其中,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集油壳部用于靠近车辆的前侧设置,所述储油壳部用于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储油壳部包括第一壳体和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集油壳部形成为一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集油壳部之间形成有过渡连接部,所述过渡连接部包括:连通所述集油空间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回油孔以及用于连通吸油泵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吸油孔,其中,所述回油孔用作所述回油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壳部形成有用于与吸油泵的进油口连接的吸油泵出油口,其中,所述吸油泵出油口和所述吸油孔相互远离的分别设置于所述集油壳部的两端处,并通过吸油管连接;和/或所述集油壳部形成有用于与发动机缸体的进油口连接的缸体出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油液调节机构形成为:所述集油壳部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储油壳部的上侧,以使得所述集油空间内的油液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回油通道回流至所述储油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于曲轴箱的第一法兰安装面和与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面具有夹角的用于安装于变速器的第二法兰安装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面和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面均形成于所述集油壳部,所述储油壳部邻近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孔形成为自所述集油壳部的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法兰面的腰形孔,且所述回油孔朝向所述集油空间的入口面积大于所述回油孔朝向所述储油空间的出口面积;和/或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交叉设置的加强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的储油壳部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使得车辆在爬坡时,机油集中于储油壳部的储油空间中,避免连杆搅油、机油收集器吸不到油的问题,使得即使油底壳具有一定的倾角在大部分情况下也能保障吸油泵能够正常抽吸机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底壳总成,以能够在车辆爬坡时保障油液供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总成设置有机油收集器、吸油泵和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其中,所述机油收集器安装于所述储油空间内,所述吸油泵安装于所述集油壳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能够在车辆爬坡时保障油液供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集油壳部靠近车辆的前侧设置,所述储油壳部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方式一:所述储油壳部位于所述变速器和所述车辆的前桥之间;
方式二: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储油壳部位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机舱的后侧;
方式三: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所述储油壳部高于所述车辆的底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底壳总成和车辆的油底壳与上述车辆的油底壳具有相似的优点,再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车辆的油底壳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车辆的油底壳的装配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车辆的油底壳的装配状态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集油壳部,11-吸油泵出油口,12-缸体出油口,13-吸油泵安装凸台,14-第一法兰安装面,15-第二法兰安装面,2-储油壳部,21-第一壳体,211-安装法兰面,212-加强筋,213-机油收集器安装凸台,214-液位传感器安装凸台,22-第二壳体,3-变速器,4-前桥,5-过渡连接部,51-吸油孔,52-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油底壳,车辆的油底壳包括形成有容纳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有集油空间的集油壳部1、形成有储油空间的储油壳部2以及连通所述集油空间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回油通道,所述车辆的油底壳还包括油液调节机构,所述油液调节机构能够将所述集油空间内的油液通过所述回油通道回流至所述储油空间,其中,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集油壳部1用于靠近车辆的前侧设置,所述储油壳部2用于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的储油壳部2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使得车辆在爬坡时,机油集中于储油壳部2的储油空间中,避免连杆搅油、机油收集器吸不到油的问题,使得即使油底壳具有一定的倾角在大部分情况下也能保障吸油泵能够正常抽吸机油。
储油壳部2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结构,例如,与集油壳部一体铸造成型等,但是集油壳部1和储油壳部2结构复杂,一体成型难度较大。优选地,储油壳部2包括第一壳体21和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21的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与集油壳部1形成为一体,便于储油壳部2的成型制造,降低油底壳的制造成本。
此外,优选为在集油壳部1和储油壳部2之间设置适当的止挡结构,以阻碍油底壳倾斜时储油壳部2的油液从储油壳部2中流出。参见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体21与集油壳部1之间形成有过渡连接部5,过渡连接部5包括:连通所述集油空间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回油孔52以及用于连通吸油泵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吸油孔51,其中,回油孔52用作所述回油通道,该过渡连接部5能够避免集油空间和储油空间直接连通,在油底壳倾斜时阻挡油液从储油空间回流至集油空间。
从储油空间内抽吸油液的吸油泵可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与储油空间连通,例如,吸油泵的进油口直接与吸油孔51连接等。优选地,集油壳部1形成有用于与吸油泵的进油口连接的吸油泵出油口11,吸油泵的进油口直接与位于集油壳部1的吸油泵出油口11连接即可,便于吸油泵的安装固定。进一步优选地,吸油泵与吸油孔51相互远离的设置,吸油泵出油口11和吸油孔51相互远离,使得延长油液的输送长度,降低油液流速,减少气蚀对吸油泵的影响,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具体设置为吸油泵出油口11和吸油孔51相互远离的分别设置于集油壳部1的两端处,并通过吸油管连接,储油空间内的油液经吸油孔51、吸油管和吸油泵出油口11后进入吸油泵。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2,集油壳部1形成有用于与发动机缸体的进油口连接的缸体出油口12,便于向发动机缸体输送油液。其中,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吸油泵的出油口与缸体出油口12连接,吸油泵经缸体出油口12向发动机泵送油液。
所述油液调节机构的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例如,通过油泵等设备将集油空间内的油液抽吸至储油空间内,但是,这会导致油底壳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优选地,所述油液调节机构形成为:集油壳部1沿竖直方向位于储油壳部2的上侧,以使得所述集油空间内的油液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回油通道回流至所述储油空间,无需额外抽吸油液即可使得油液集中于储油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于曲轴箱的第一法兰安装面14和与第一法兰安装面14具有夹角的用于安装于变速器3的第二法兰安装面15。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具有分别安装于的曲轴箱和变速器上的两个法兰安装面,能够有效提高油底壳的刚度和稳定性,避免油底壳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第一法兰安装面14和第二法兰安装面15之间的夹角可根据车辆上的变速器、曲轴箱的布置方式和实际需要选择任意适当的角度,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2所示,第一法兰安装面14和第二法兰安装面15相互垂直,以进一步提高油底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法兰安装面14和第二法兰安装面15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优选地,第一法兰安装面14和第二法兰安装面15均形成于集油壳部1,使得油底壳结构紧凑,储油壳部2邻近第二法兰安装面15设置,缩短储油壳部2受力时的力矩,提高储油壳部2的刚度,进而提高油底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回油孔52和吸油孔51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优选地,回油孔52形成为自集油壳部1的第一法兰安装面14延伸至第一壳体21的安装法兰面211的腰形孔,且回油孔52朝向所述集油空间的入口面积大于回油孔52朝向所述储油空间的出口面积,即可保障集油空间内的油液能够经回油孔52快速、顺畅的流入储油空间,又能够在油底壳倾斜时减少油液流向集油空间,保障储油空间内有充足的油液。
优选地,第一壳体21的内部形成有交叉设置的加强筋212,该加强筋212能够提高第一壳体21的强度,进而提高储油壳部2的强度,减少储油壳部2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油液晃动,减少油液泡沫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油底壳总成,所述油底壳总成设置有机油收集器、吸油泵和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其中,所述机油收集器安装于所述储油空间内,吸油泵安装于集油壳部1,使得油底壳总成结构紧凑,减小油底壳所需的布置空间,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参见图1所示,在集油壳部1内设置有吸油泵安装凸台13,吸油泵安装凸台13上设置安装孔,以便于吸油泵的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在吸油泵安装凸台13上设置安装卡槽、安装板等安装结构。参见图2,在储油壳部2的第一壳体21内设置有机油收集器安装凸台213,机油收集器安装凸台213上设置安装孔,以便于机油收集器的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在机油收集器安装凸台213上设置安装卡槽、安装板等安装结构。此外,在第一壳体21内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安装凸台214,液位传感器安装凸台214上设置安装孔,以便于液位传感器的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在液位传感器安装凸台214上设置安装卡槽、安装板等安装结构。机油收集器安装于储油空间内可保障在在油底壳任意倾角的情况下机油收集器均能够收集到机油,液位传感器安装于储油空间能够确保实时、准确测量油液液位,且使得油底壳总成的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集油壳部1靠近车辆的前侧设置,所述储油壳部2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车辆爬坡时,发动机需要输出高功率和高扭矩,需要保证充足的机油润滑,储油壳部2在集油壳部1后端,可以保证集油空间内的循环油液快速回到储油空间内,保证机油润滑,并且储油壳部1的相对位置较低,相对靠后设置也能够起到保护储油壳部2的效果,并且,由于油液全部储存在储油壳部2内,即使集油壳部1的壳体出现裂纹等损坏时也不会导致发动机瞬间无润滑油,在集油壳部1有损坏的情况下保障发动机短时间正常运行。
其中,第一法兰安装面14安装于所述车辆的曲轴箱,第二法兰安装面15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变速器3。此外,在具有过渡连接部5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过渡连接部5的阻挡作用减少流道集油壳部1的前端的油液,使得车辆在下坡过程中机油收集器也能够收集到油液,确保油液供给。上述车辆中的油底壳能够保障发动机在车辆处于行驶过程中所遇到绝大部分倾角的状况下都能够吸到油液。
优选地,参见图3和图4所示,储油壳部2位于变速器3和车辆的前桥4之间,前桥4能够阻挡飞石等对储油壳部2的冲击,保护储油壳部2。
优选地,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储油壳部2位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机舱的后侧,降低油底壳托底的概率,对油底壳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地,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储油壳部2高于所述车辆的底盘,减少储油壳部2托底概率,减少路面石块、台阶等对油底壳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油底壳包括形成有容纳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形成有集油空间的集油壳部(1)、形成有储油空间的储油壳部(2)以及连通所述集油空间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回油通道,所述车辆的油底壳还包括油液调节机构,所述油液调节机构能够将所述集油空间内的油液通过所述回油通道回流至所述储油空间,其中,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集油壳部(1)用于靠近车辆的前侧设置,所述储油壳部(2)用于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壳部(2)包括第一壳体(21)和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第二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1)与所述集油壳部(1)形成为一体,所述第一壳体(21)与所述集油壳部(1)之间形成有过渡连接部(5),所述过渡连接部(5)包括:连通所述集油空间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回油孔(52)以及用于连通吸油泵和所述储油空间的吸油孔(51),其中,所述回油孔(52)用作所述回油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壳部(1)形成有用于与吸油泵的进油口连接的吸油泵出油口(11),其中,所述吸油泵出油口(11)和所述吸油孔(51)相互远离的分别设置于所述集油壳部(1)的两端处,并通过吸油管连接;和/或
所述集油壳部(1)形成有用于与发动机缸体的进油口连接的缸体出油口(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调节机构形成为:所述集油壳部(1)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储油壳部(2)的上侧,以使得所述集油空间内的油液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回油通道回流至所述储油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于曲轴箱的第一法兰安装面(14)和与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面(14)具有夹角的用于安装于变速器(3)的第二法兰安装面(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面(14)和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面(15)均形成于所述集油壳部(1),所述储油壳部(2)邻近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面(15)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52)形成为自所述集油壳部(1)的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面(14)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21)的安装法兰面(211)的腰形孔,且所述回油孔(52)朝向所述集油空间的入口面积大于所述回油孔(52)朝向所述储油空间的出口面积;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21)的内部形成有交叉设置的加强筋(212)。
8.一种油底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总成设置有机油收集器、吸油泵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其中,所述机油收集器安装于所述储油空间内,所述吸油泵安装于所述集油壳部(1)。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油底壳,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集油壳部(1)靠近车辆的前侧设置,所述储油壳部(2)靠近车辆的后侧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方式一:所述储油壳部(2)位于所述车辆的变速器(3)和所述车辆的前桥(4)之间;
方式二: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储油壳部(2)位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机舱的后侧;
方式三: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所述储油壳部(2)高于所述车辆的底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88369.9U CN206707794U (zh) | 2017-02-28 | 2017-02-28 | 车辆的油底壳、油底壳总成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88369.9U CN206707794U (zh) | 2017-02-28 | 2017-02-28 | 车辆的油底壳、油底壳总成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07794U true CN206707794U (zh) | 2017-12-05 |
Family
ID=60470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88369.9U Active CN206707794U (zh) | 2017-02-28 | 2017-02-28 | 车辆的油底壳、油底壳总成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077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27950A (zh) * | 2021-08-05 | 2021-09-24 | 山东家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车桥安装在发动机下面的连接结构 |
-
2017
- 2017-02-28 CN CN201720188369.9U patent/CN2067077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27950A (zh) * | 2021-08-05 | 2021-09-24 | 山东家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车桥安装在发动机下面的连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32444B1 (en) | Lubricat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6305342B1 (en) | Lubrica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206707794U (zh) | 车辆的油底壳、油底壳总成和车辆 | |
CN105134326A (zh) | 一种发动机机油泵及其润滑系统 | |
CN108757383A (zh) | 一种内润滑降质心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 |
CN101660436B (zh) | 一种发动机用抗倾斜油底壳 | |
CN107559063A (zh)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 | |
CN203239413U (zh) |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 |
CN106795786B (zh) | 具有分离功能和回流功能的润滑剂引导壳体 | |
CN211777637U (zh) | 通用发动机曲轴箱润滑油路结构 | |
US6786188B1 (en) | Dry-sump lubrication type four-stroke cycle engine | |
CN208587271U (zh) | 一种内润滑降质心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 |
CN201173154Y (zh) | 卧式柴油机冷却进水腔 | |
CN202483677U (zh) | 汽车发动机油底壳 | |
CN112081639A (zh) | 一种满足大倾角工作的油底壳润滑结构 | |
CN211370811U (zh) | 轴承润滑结构及具有轴承润滑结构的单级离心泵 | |
CN204344193U (zh) | 油底壳和发动机 | |
CN201730653U (zh) | 发动机机油外循环装置 | |
CN203702281U (zh) | 油底壳、曲轴箱及车辆 | |
CN104832312B (zh) | 缸体和发动机 | |
JPH0557404B2 (zh) | ||
CN219061795U (zh) | 油底壳、发动机及车辆 | |
JP2000179319A (ja) | 自動車用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 |
CN210889062U (zh) | 一种fsae赛车发动机干式润滑系统装置 | |
CN220979599U (zh) | 一种异型大倾角的油底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