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4193U - 油底壳和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油底壳和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44193U
CN204344193U CN201420802084.6U CN201420802084U CN204344193U CN 204344193 U CN204344193 U CN 204344193U CN 201420802084 U CN201420802084 U CN 201420802084U CN 204344193 U CN204344193 U CN 204344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ump
oil
sump
main oil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020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020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44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44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44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底壳和发动机,该油底壳包括用于装配到发动机缸体上的主油底壳(10),以及形成于该主油底壳(10)外侧的副油底壳(20),所述主油底壳(10)与所述副油底壳(20)相互连通。因此,通过在主油底壳(10)上的外侧形成与该主油底壳(10)相连通的副油底壳(20),可以加大整个油底壳的机油储量,延长机油更换时间,此外增加的副油底壳还具有加强筋的作用,可以提高整个油底壳的刚度,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油底壳和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底壳和包括该油底壳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底壳的主要功用是贮存机油并封闭曲轴箱。汽车工作时,通过机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中吸上来,以一定的压力供给发动机缸体和缸盖润滑,润滑后的机油通过回油道回到油底壳。现有的油底壳由于受整车边界限制,机油储油量小,造成整机更换机油频繁。另外,现有的油底壳多为钢板冲压结构或者为简单的铝合金压铸结构,大平面较多,不能促进机油循环,且油底壳振动噪音高,严重影响乘驾的舒适性,而目前主要通过加强筋来提高刚度,降低振动噪音,过多的加强筋会增加整机的质量,并使得油底壳毛坏铸造困难,容易产生铸造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底壳,该油底壳不仅能够延长机油更换时间,降低换油频率,而且可以降低油底壳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底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油底壳,其中,包括用于装配到发动机缸体上的主油底壳,以及形成于该主油底壳外侧的副油底壳,所述主油底壳与所述副油底壳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副油底壳位于所述主油底壳的第一侧壁的外侧,且该第一侧壁的底部形成有通孔,所述主油底壳和所述副油底壳通过该通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回油道,该回油道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且与所述主油底壳的安装面相平齐,所述回油道的出油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且连通至所述副油底壳。
优选地,所述回油道为多个且相对于所述通孔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主油底壳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主油底壳的底面的横截面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
优选地,所述主油底壳的侧壁的横截面为波浪形。
优选地,所述副油底壳的安装面相对于所述主油底壳的安装面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主油底壳的安装面的外侧形成有多个拆卸凸台,且该多个拆卸凸台低于所述安装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和油底壳,其中,所述油底壳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底壳,其中所述主油底壳安装到所述发动机缸体上,所述副油底壳通过封盖闭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主油底壳上的外侧形成与该主油底壳相连通的副油底壳,可以加大整个油底壳的机油储量,延长机油更换时间,此外增加的副油底壳还具有加强筋的作用,可以提高整个油底壳的刚度,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油底壳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油底壳 11侧壁     111第一侧壁 12通孔
13底面     20副油底壳 30回油道   40拆卸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高度方向”通常是指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定义的,即油底壳位于发动机缸体的底部。“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与外,“前后”是指相对变速器安装法兰的安装位置而言的,具体地,在油底壳长度方向的一个侧壁上集成有变速器安装法兰的一端为后端,与变速器安装法兰相对的另一端为前端。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底壳,其中,该油底壳包括用于装配到发动机缸体上的主油底壳10,以及形成于该主油底壳10外侧的副油底壳20,所述主油底壳10与副油底壳20相互连通。
副油底壳20可以形成在主油底壳10的各个侧壁上,且副油底壳2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换言之,副油底壳20可以形成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和/或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副油底壳20和主油底壳10的连接处可以是全部连通的,也可以仅仅部分连通,例如在主油底壳10和副油底壳20的连接处的底部是相连通的,而连接处的其他位置是隔断的,任何只要适于机油能够从副油底壳20流向主油底壳10的连通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通过在主油底壳10上的外侧形成与该主油底壳10相连通的副油底壳20,可以加大整个油底壳的机油储量,延长机油更换时间,降低换油频率,此外增加的副油底壳还具有加强筋的作用,可以提高整个油底壳的刚度,降低噪音。
为进一步增加油底壳的刚度,降低噪音,如图1所示,该副油底壳20位于该主油底壳10的第一侧壁111的外侧,且该第一侧壁111的底部形成有通孔12,该主油底壳10和该副油底壳20通过该通孔12连通。换言之,由于主油底壳10和副油底壳20的连接处的底部,仅仅通过通孔12进行连通,没有过多地减损第一侧壁111,从而提高了油底壳的刚度,另外当机油量较少时,使得油液依然可以在主油底壳10和副油底壳20之间顺畅流动。
进一步地,为使得缸盖回油顺畅,如图1和图3所示,该第一侧壁111上形成有回油道30,该回油道30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1的内侧且与该主油底壳10的安装面相平齐,该回油道30的出油口位于该第一侧壁111的外侧且连通至该副油底壳20。此处的第一侧壁111包括内侧和外侧两部分,内侧是主油底壳10的侧壁,而外侧是副油底壳20的侧壁,换言之,回油道30从高度方向贯通该第一侧壁111,且回油道30的进油口位于主油底壳10内,出油口位于副油底壳20中。
因此,从缸盖上的回油道流出的机油流至缸体安装面时,可以沿着回油道30流向副油底壳20中,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回油道30的出油口的位置,使其位于机油液面以下,从而使得缸盖回油直接回到油底壳液面以下,消除曲轴箱内压力变化对缸盖回油的影响,即,回油道30为从缸体回油道中流出的机油提供了一个密封通道,避免缸体回油道的底端出口和曲轴箱的空腔相连通,从而不受曲轴箱内压力变化的影响,机油回流稳定、顺畅。此外,由于油底壳具有一定高度,如果机油直接从缸体回油道的底端出口流入至油底壳的底部,容易溅起油雾,或者当发动机倾斜时,机油很容易落入到曲轴上,高速运转的曲轴使得产生更大的油雾,而该种实施方式很好地避免了激起油雾的现象。
进一步地,为促进更多的机油参与循环流动,回油道30为多个且相对于该通孔12对称设置。因此,润滑后的机油可以通过多个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回油道30流入至副油底壳20,并汇集到多个回油道30的中间位置的通孔12处,然后流入主油底壳10中,因此,副油底壳20中储存的机油可以更充分地参与流动,促进机油循环。
为利于空间布置,加大油底壳的机油储量,该第一侧壁111为该主油底壳10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11。因此,相对于布置在副油底壳20沿宽度方向延伸,该种优选的布置方式可以允许副油底壳20具有更大的容腔,以储存更多的机油,从而进一步延长了机油的更换时间。
更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该主油底壳10的底面13的横截面形成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因此,从该通孔12流至主油底壳10中的机油在底面13上有向上运动的流动过程,从而可以过滤掉机油内较大的杂质,避免机油收集器的堵塞,延长机油收集器的使用寿命。此时,整个发动机内的回油路线为:润滑后的机油从缸体回油道,通过回油道30流向副油底壳20,再通过通孔12流至主油底壳10中,然后,通过越过波浪形的底面13到达机油收集器一侧,继续供发动机零部件润滑,如此循环往复。即,能够在油底壳中形成固定的循环路线,促使机油充分参与流动,促进机油的循环,另外,底面13呈波浪形,增大了油底壳的散热面积,促进机油降温,此外,该还提高了主油底壳10的刚度,改善了油底壳的NVH特性。
为提高油底壳的刚度,降低噪音,该主油底壳10的侧壁11的横截面可以波浪形,相对现有的通过加强筋的形式来提高强度,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能够降低油底壳的重量,消除加强筋引起的铸造缺陷。
优选地,如图1所示,该副油底壳20的安装面相对该主油底壳10的安装面向下倾斜设置,因此,一方面利于机油储存在副油底壳20中不易洒出,另一方面方便封盖安装到该副油底壳20中。
进一步地,为便于拆卸油底壳,该主油底壳10的安装面的外侧形成有多个拆卸凸台40,且该多个拆卸凸台40低于该安装面,换言之,缸体的安装面和拆卸凸台40之间存有空隙,因此能够允许拆卸工具插入该空隙中,机械敲击拆卸凸台40,从而防止拆卸时对油底壳造成破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和油底壳,其中该油底壳为上述油底壳,其中,该主油底壳10安装到该发动机缸体上,该副油底壳20通过封盖闭合。因此发动机可以减少换油频率,降低噪音。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配到发动机缸体上的主油底壳(10),以及形成于该主油底壳(10)外侧的副油底壳(20),所述主油底壳(10)与所述副油底壳(20)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底壳(20)位于所述主油底壳(10)的第一侧壁(111)的外侧,且该第一侧壁(111)的底部形成有通孔(12),所述主油底壳(10)和所述副油底壳(20)通过该通孔(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1)上形成有回油道(30),该回油道(30)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1)的内侧且与所述主油底壳(10)的安装面相平齐,所述回油道(30)的出油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1)的外侧且连通至所述副油底壳(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道(30)为多个且相对于所述通孔(12)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1)为所述主油底壳(10)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底壳(10)的底面(13)的横截面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底壳(10)的侧壁(11)的横截面为波浪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底壳(20)的安装面相对于所述主油底壳(10)的安装面向下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底壳(10)的安装面的外侧形成有多个拆卸凸台(40),且该多个拆卸凸台(40)低于所述安装面。
10.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缸体和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其中所述主油底壳(10)安装到所述发动机缸体上,所述副油底壳(20)通过封盖闭合。
CN201420802084.6U 2014-12-17 2014-12-17 油底壳和发动机 Active CN204344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2084.6U CN204344193U (zh) 2014-12-17 2014-12-17 油底壳和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02084.6U CN204344193U (zh) 2014-12-17 2014-12-17 油底壳和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44193U true CN204344193U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27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02084.6U Active CN204344193U (zh) 2014-12-17 2014-12-17 油底壳和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441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3317A (zh) * 2015-07-29 2015-10-2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其油底壳组件
CN106593573A (zh) * 2017-03-02 2017-04-26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置发动机油底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3317A (zh) * 2015-07-29 2015-10-2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其油底壳组件
CN106593573A (zh) * 2017-03-02 2017-04-26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置发动机油底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8022B (zh) 地铁齿轮箱箱体
CN204344193U (zh) 油底壳和发动机
CN204344195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CN103363081B (zh) 齿轮箱及工程机械
CN203547826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加强筋结构
CN205189995U (zh) 发动机油底壳
CN203395158U (zh) 齿轮箱及工程机械
CN204344194U (zh) 油底壳和发动机
CN20184369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
CN104379887B (zh) 用于内燃机的油底壳
CN201953434U (zh) 一种可隔音降噪的发动机油底壳
JP2010151011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バッフルプレート
CN203962087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CN202483677U (zh) 汽车发动机油底壳
CN205013080U (zh) 分体式发动机油底壳
CN203702281U (zh) 油底壳、曲轴箱及车辆
JP6308841B2 (ja) タンクの構造
CN208184809U (zh) 一种新型湿式油底壳
CN204114058U (zh) 一种差速器挡油板
CN202483678U (zh) 汽油机油底壳
CN205654390U (zh) 一种油底壳结构
CN201588705U (zh) 汽车发动机的油底壳
CN203925774U (zh) 一种顶置凸轮轴柴油机的齿轮室
CN208040473U (zh) 油底壳、发动机和车辆
CN212563370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油底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