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4811U -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4811U
CN206664811U CN201720143500.XU CN201720143500U CN206664811U CN 206664811 U CN206664811 U CN 206664811U CN 201720143500 U CN201720143500 U CN 201720143500U CN 206664811 U CN206664811 U CN 206664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rolls
tricycle
aligning device
elast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435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like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435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4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4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4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设在第一连接件(1)左侧的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的左侧设有至少一根上端与车架(16)连接的支撑弹性杆(3),支撑弹性杆(3)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支撑弹性杆(3)为气支撑弹簧杆,支撑弹性杆(3)包括上端与车架(16)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和在第一连接杆(4)内伸缩的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本实用新型既可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自动回正又可缓冲侧倾速度,确保侧倾稳定性和平顺性,进而提升三轮车整体驾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三轮车的侧倾高度很低,转弯时基本以地面进行侧倾,导致速度稍高时就容易发生侧翻,比较危险,而且转弯对车身骨架的扭转力较大,在一段时间的疲劳损伤下三轮车骨架就会发生变形而报废,驾驶员在转弯时容易发生身体偏移,舒适性差且安全性低,但如果侧倾过快对于行车安全是不利的,尤其是低速侧倾过快更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转弯时容易侧翻、舒适性差缺点,提供了一种转弯不容易侧翻、舒适性好的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设在第一连接件左侧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左侧设有至少一根上端与车架连接的支撑弹性杆,支撑弹性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三轮车转弯侧倾时,通过支撑弹性杆自动回正前车身侧倾的三轮车,也可缓冲前车身侧倾的速度,优化转弯时的车轮受力情况,提升了转弯稳定性;同时通过驾驶员主动性地调节驾驶姿态,让驾驶员更舒适。
作为优选,支撑弹性杆为气支撑弹簧杆,支撑弹性杆包括上端与车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在第一连接杆内伸缩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由于有气撑弹簧杆的阻尼作用,侧倾过快时动能会被压缩的气撑弹簧杆内部摩擦吸收掉,从而起到缓冲侧倾速度的作用。
作为优选,支撑弹性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倾斜设在第二连接件上。由于两个相同的支撑弹性杆初始状态为对称安装,且初始状态就处于压缩状态,且压缩量相同。当前车身侧倾时,由于第二连接件的旋转作用,导致气撑弹簧杆一边被压缩更多,一边被释放压缩,受压缩较多的气弹簧回弹力比压缩较少的气弹簧回弹力要大,从而有一定的力将前车身顶到原始的平衡状态,使两个气弹簧的压缩量一致,最终双方回弹力一样时,前车身刚好回正,因此该结构也起到辅助回正功能,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以及转弯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左端设有与第三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的圆柱段,第一连接件的右端设有与第一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的套管,套管内设有轴承件,圆柱段设在轴承件内,套管与圆柱段通过轴承件相对转动。与传统三轮车相比,当装有此装置的三轮车在转弯时,驾驶员可主动的将身体往转弯的方向倾摆从而带动前车身的侧倾,此时重心下移,行驶更加稳定,同时将前车身的一部分重量转换为转向力,减小车身承受的载荷;同时这个行车姿态让前车身受力均匀,减小骨架所受的扭转力,延长车身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套管的右端内设有环形的卡簧槽和配合设在卡簧槽内的卡簧,卡簧的左端面与轴承件的右端面相抵。卡簧固定轴承件的位置,防止轴承件在套管内左右移动,提高前后车身侧倾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均为连接法兰,第三连接件左端的中部设有圆柱形的凸台,圆柱段设在凸台的中部,凸台的左端面与套管的右端面相抵。第二连接件与前车身通过四个螺栓相连,第三连接件与后车身通过四个螺栓相连,由于三轮车后端两轮着地,平衡不动,前车身便可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通过转轴相对转动实现前车身左右侧倾。
作为优选,圆柱段的左端设有螺纹内孔,第一连接件上设有贯穿于第一连接件与螺纹内孔连接的锁紧螺柱。
作为优选,锁紧螺柱的左端设有与锁紧螺柱一体式结构的螺柱头,螺柱头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有间隙,螺柱头的右端面与第一连接件的左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5~1.5mm。当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三连接件会相对于轴承向后攒动,此时螺栓向后移动压住第一连接件左端面,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将不能旋转,提醒用户此轴承使用寿命已到,需要更换新件,结构简单,保证三轮车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既可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自动回正又可缓冲侧倾速度,确保侧倾稳定性和平顺性,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廉,且提升了侧倾安全性,进而提升三轮车整体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M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支撑弹性杆、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三连接件、7—圆柱段、8—套管、9—轴承件、10—卡簧槽、11—卡簧、12—凸台、13—螺纹内孔、14—锁紧螺柱、15—螺柱头、16—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设在第一连接件1左侧的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为蝶形件,焊接在前车身骨架上,与第一连接件1通过四个螺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2的左侧设有至少一根上端与车架16连接的支撑弹性杆3,支撑弹性杆3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在三轮车转弯侧倾时,通过支撑弹性杆3自动回正前车身侧倾的三轮车,也可缓冲前车身侧倾的速度,优化转弯时的车轮受力情况,提升了转弯稳定性;同时通过驾驶员主动性地调节驾驶姿态,让驾驶员更舒适,支撑弹性杆3为气支撑弹簧杆,支撑弹性杆3包括上端与车架16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和在第一连接杆4内伸缩的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支撑弹性杆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倾斜设在第二连接件2上,当前车身侧倾时,由于第二连接件2的旋转作用,导致气撑弹簧杆3一边被压缩更多,一边被释放压缩,受压缩较多的气弹簧回弹力比压缩较少的气弹簧回弹力要大,从而有一定的力将前车身顶到原始的平衡状态,使两个气弹簧的压缩量一致,最终双方回弹力一样时,前车身刚好回正,因此该装置也起到辅助回正功能,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以及转弯的安全性。
还包括第三连接件6,第三连接件6的左端设有与第三连接件6为一体式结构的圆柱段7,第一连接件1的右端设有与第一连接件1为一体式结构的套管8,套管8内设有轴承件9,圆柱段7设在轴承件9内,套管8与圆柱段7通过轴承件9相对转动,套管8的右端内设有环形的卡簧槽10和配合设在卡簧槽10内的卡簧11,卡簧11的左端面与轴承件9的右端面相抵,三轮车后端两轮着地,平衡不动,前车身便可通过双端旋转轴承实现前车身左右侧倾。
第一连接件1和第三连接件6均为连接法兰,第三连接件6左端的中部设有圆柱形的凸台12,圆柱段7设在凸台12的中部,凸台12的左端面与套管8的右端面相抵,圆柱段7的左端设有螺纹内孔13,第一连接件1上设有贯穿于第一连接件1与螺纹内孔13连接的锁紧螺柱14,锁紧螺柱14的左端设有与锁紧螺柱14一体式结构的螺柱头15,螺柱头15与第一连接件1之间设有间隙,螺柱头15的右端面与第一连接件1的左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mm,当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三连接件会相对于轴承向后攒动,此时螺栓向后移动压住第一连接件左端面,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将不能旋转,提醒用户此轴承使用寿命已到,需要更换新件,结构简单,保证三轮车的安全使用。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提升了侧倾安全性。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8)

1.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设在第一连接件(1)左侧的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的左侧设有至少一根上端与车架(16)连接的支撑弹性杆(3),支撑弹性杆(3)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弹性杆(3)为气支撑弹簧杆,支撑弹性杆(3)包括上端与车架(16)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和在第一连接杆(4)内伸缩的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的下端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弹性杆(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倾斜设在第二连接件(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件(6),第三连接件(6)的左端设有与第三连接件(6)为一体式结构的圆柱段(7),第一连接件(1)的右端设有与第一连接件(1)为一体式结构的套管(8),套管(8)内设有轴承件(9),圆柱段(7)设在轴承件(9)内,套管(8)与圆柱段(7)通过轴承件(9)相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管(8)的右端内设有环形的卡簧槽(10)和配合设在卡簧槽(10)内的卡簧(11),卡簧(11)的左端面与轴承件(9)的右端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1)和第三连接件(6)均为连接法兰,第三连接件(6)左端的中部设有圆柱形的凸台(12),圆柱段(7)设在凸台(12)的中部,凸台(12)的左端面与套管(8)的右端面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圆柱段(7)的左端设有螺纹内孔(13),第一连接件(1)上设有贯穿于第一连接件(1)与螺纹内孔(13)连接的锁紧螺柱(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其特征在于:锁紧螺柱(14)的左端设有与锁紧螺柱(14)一体式结构的螺柱头(15),螺柱头(15)与第一连接件(1)之间设有间隙,螺柱头(15)的右端面与第一连接件(1)的左端面之间的距离在0.5~1.5mm。
CN201720143500.XU 2017-02-17 2017-02-17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Active CN206664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43500.XU CN206664811U (zh) 2017-02-17 2017-02-17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43500.XU CN206664811U (zh) 2017-02-17 2017-02-17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4811U true CN206664811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43500.XU Active CN206664811U (zh) 2017-02-17 2017-02-17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48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5756A (zh) * 2017-06-06 2018-12-14 立渊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多连杆式车辆倾斜回正机构
CN109435980A (zh) * 2018-12-18 2019-03-08 河南帕菲特搬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转弯牵引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5756A (zh) * 2017-06-06 2018-12-14 立渊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多连杆式车辆倾斜回正机构
CN108995756B (zh) * 2017-06-06 2020-06-26 立渊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多连杆式车辆倾斜回正机构
CN109435980A (zh) * 2018-12-18 2019-03-08 河南帕菲特搬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转弯牵引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6801B (zh) 辅助轮轴与悬架组件
US9789412B2 (en) Wheeled riding device
CN206664811U (zh) 三轮车侧倾缓冲回正装置
CN208291404U (zh) 一种带减震的偏摆机构及应用其的偏摆式车辆
CN102083678A (zh) 带有扭转弹簧组件的倾斜导向转向架
CN105799827B (zh) 电动平衡车
CN102303667B (zh) 一种三轮车车架
CN104149913B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两轮车的悬挂减震装置
CN105966188A (zh) 汽车防侧倾离心力滑动阻断式车体自平衡全独立悬架系统
US8888113B2 (en) Air bladder suspension
CN105539640A (zh) 重心前后偏移控速及车座旋转式电动自行车
CN206841112U (zh) 一种低速电动四轮车前承载减震装置
CN213502708U (zh) 一种防倾倒车架总成
CN205499174U (zh) 电动平衡车
CN210822580U (zh) 三轮滑板车
CN101456442B (zh) 具有自动侧倾功能的三轮太阳能车悬架
CN206664804U (zh) 三轮车侧倾旋转装置
CN102529685A (zh) 双轮非对称反向平行悬挂厢式电动车
CN206357952U (zh) 后桥稳定杆及后桥稳定杆总成
CN201338661Y (zh) 减震可侧倾式机动车
CN202130540U (zh) 一种三轮车车架
CN206781990U (zh) 一种把式电动三轮车转向减震装置
CN211364812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电动车
CN214565960U (zh) 电动三轮车上的后轮总成
CN213676299U (zh) 中后桥悬挂装置及自卸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7

Address after: Room 1530, 1036 Shixin South Road, Shushan street,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ilike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No. three road 1297,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District,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719, building 3, 88 Jiangling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ilike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530, 1036 Shinan Road, Shushan street,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ilike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