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85277U - 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85277U
CN206485277U CN201720058747.1U CN201720058747U CN206485277U CN 206485277 U CN206485277 U CN 206485277U CN 201720058747 U CN201720058747 U CN 201720058747U CN 206485277 U CN206485277 U CN 206485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table
articles holding
automobile
lid
tab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587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邦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587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85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85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85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包括:置物台本体,置物台本体具有正面,在汽车用置物台处于使用状态时,正面背离地面;置物台本体的正面上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凹陷部朝置物台本体的正面反向延伸形成收容腔,凹陷部的顶部形成开口;在置物台本体上、且对应每个开口设置有盖体,盖体与置物台本体连接、并覆盖开口。本汽车用置物台,通过设置凹陷部及盖体,并使盖体可以在使用状态开启、而在翻转状态始终覆盖凹陷部的开口,实现了利用凹陷部的收容腔容纳物品的作用,并且,还可在进入翻转状态前利用盖体覆盖凹陷部的开口,从而保证在因开启后备箱车门而带动置物台本体翻转时,防止物品从收容腔内掉落。

Description

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为方便乘客放置物品,现有汽车通常在后排座位后面设置置物台。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在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 Utility Vehicle,简称:SUV型汽车)中的置物台结构为,置物台一端铰接在汽车车体上,另一端通过连杆与后备箱车门相连,当后备箱车门关闭时,置物台处于与地面大致平行的使用状态,当后备箱车门向上翻转打开时,连杆带动置物台沿铰接轴旋转,此时,置物台处于与地面大致垂直的翻转状态。
在上述的活动翻转式的汽车用置物台中,当后备箱车门打开置物台处于翻转状态时,放置在汽车用置物台上的物品易于随着汽车用置物台的翻转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用置物台处于翻转状态时物品掉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置物台,用于汽车,所述汽车用置物台包括:
置物台本体,所述置物台本体具有正面,在所述汽车用置物台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正面背离地面;
所述置物台本体的正面上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朝所述置物台本体的正面反向延伸形成收容腔,所述凹陷部的顶部形成开口;
在所述置物台本体上、且对应每个所述开口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置物台本体连接,并且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盖体可以开启以曝露所述收容腔,而在翻转状态时所述盖体覆盖所述开口。
可选的,所述盖体具有至少一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置物台本体配合,以使所述盖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置物台本体翻转。
可选的,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盖体一侧的舌状弹片,所述舌状弹片向所述盖体外侧延伸;所述置物台本体靠近所述开口处形成有条形槽,所述弹片插设在所述条形槽内,且所述盖体能够以所述舌状弹片与所述条形槽的接触点为支点翻转。
可选的,所述置物台本体包括至少一箱体,所述箱体安装在所述置物台本体的所述开口下方以形成所述凹陷部,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所述收容腔。
可选的,所述箱体顶部形成箱体开口,所述箱体开口外沿形成有多个固定柱,所述置物台本体在所述开口周围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每个所述固定柱插入至对应的所述固定孔中,且与所述置物台本体固定。
可选的,所述置物台为一体成型制成,即所述置物台本体与所述凹陷部为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盖体设有卡合扣,所述置物台本体设有卡合件,所述卡合扣可与所述卡合件配合从而在闭合所述盖体时固锁所述盖体。
可选的,所述卡合扣为具有球形末端的柱体,所述卡合件具有底部为球形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扣与所述卡合槽配合从而将所述盖体固锁在所述置物台本体之上。
可选的,所述盖体在背离所述配合部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方便翻起所述盖体的凸起舌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及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所述置物台本体通过连接部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之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置物台,通过设置凹陷部及盖体,并使盖体可以在使用状态开启、而在翻转状态始终覆盖凹陷部的开口,实现了利用凹陷部的收容腔容纳物品的作用,并且,还可在进入翻转状态前利用盖体覆盖凹陷部的开口,从而保证在因开启后备箱车门而带动置物台本体翻转时,防止物品从收容腔内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置物台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汽车用置物台的底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置物台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汽车用置物台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汽车用置物台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汽车用置物台沿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置物台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汽车用置物台的底视图。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用置物台10,包括:置物台本体110,置物台本体110具有正面,在汽车用置物台10处于使用状态时,正面背离地面;
置物台本体110的正面上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120,凹陷部120朝置物台本体110的正面反向延伸形成收容腔150,凹陷部120的顶部形成开口;
在置物台本体110上、且对应每个开口设置有盖体130,盖体130与置物台本体110连接,并且在使用状态时盖体130可以开启以曝露收容腔150,而在翻转状态时盖体130覆盖开口。
具体地,汽车用置物台10可以包括置物台本体110和用于安装到车体上的安装部;置物台本体110可以通过安装部中的铰接部与车体铰接,并将背离铰接部一侧的连杆连接部与后备箱车门连接,以在开关后备箱车门时可以促使置物台本体110由使用状态转换为翻转状态。其中,置物台本体110的正面可以呈平面状,背离正面的一侧为反面,且在使用状态时,该正面背离地面,也即正面朝上、反面朝向地面,以保证车内人员可以在置物台本体110上放置物品。
具体地,置物台本体110的正面形成有朝下方凹陷的凹陷部120,凹陷部120的顶部即为形成在正面上的开口,凹陷部120内部则围成收容腔150。其中,可选地,汽车用置物台10可以为一体成型制成,例如置物台本体110可以通过板材冲压形成凹陷部120;或者利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木粉板一体成型;其中聚丙烯PP木粉板为:聚丙烯PP粉末和木质粉末复合压制成基板,基板的一面复合聚乙烯薄膜以形成正面,基板的另一面复合无纺布等化纤材料以形成反面。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每个凹陷部120都配合设置有盖体130,每个盖体130的形状可以与对应的凹陷部120开口形状配合,以覆盖住开口。其中盖体130连接在开口旁的置物台本体110上,并使盖体130可以相对置物台本体110翻转或滑动开启,从而露出开口,以供向收容腔内放入物品;而在盖体130覆盖开口后,可以保证盖体130在后备箱带动置物台本体110翻转过程中不会被开启。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置物台10,通过设置凹陷部120及盖体130,并使盖体130可以在使用状态开启、而在翻转状态始终覆盖凹陷部120的开口,实现了利用凹陷部120的收容腔150容纳物品的作用,并且,还可在进入翻转状态前利用盖体130覆盖凹陷部120的开口,从而保证在因开启后备箱车门而带动置物台本体110翻转时,防止物品从收容腔150内掉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汽车用置物台10设置在汽车后排座位的后面或其它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置物台10可以用于SUV型等后备箱长度有限的车型中,有效解决了当汽车用置物台10处于翻转状时物品从收容腔150内的掉落的问题;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置物台10也可以采用固定式与汽车配合以用于其它类型的汽车。例如:在三厢汽车中,汽车用置物台10固定设置设置在后排座位的后面,物品可放置在凹陷部120的收容腔150之内,也可以放置在盖体130和置物台本体110之上,通过设置凹陷部120及盖体130可大大增加汽车用置物台的储物空间。
进一步地,凹陷部120设置为两个,相应地,盖体130也设置为两个。
进一步地,盖体130具有至少一配合部,配合部与置物台本体110配合,以使盖体130能够相对于置物台本体110翻转。
图6为图1中汽车用置物台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请参照图6,具体的,配合部为设置在盖体130一侧的舌状弹片131,舌状弹片131向盖体130外侧延伸;置物台本体110靠近开口处形成有条形槽112,弹片131插设在条形槽112内,且盖体130能够以舌状弹片131与条形槽112的接触点为支点翻转。
需要说明的是,配合部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配合部为铰接轴,置物台本体110上设有与铰接轴配合的铰接槽,通过铰接轴与铰接槽的配合实现盖体130相对于置物台本体110的翻转。
通过设置盖体130与置物台本体110的相对翻转,可方便地实现盖体130的打开与闭合,以曝露收容腔150,进而将向其内的放置物品或由其内将物品取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用置物台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汽车用置物台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可选地,凹陷部120也可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凹陷部120与置物台本体110可采用分体结构,具体地,请参照图3和图4,置物台本体110包括至少一个箱体140,箱体140安装在置物台本体110的开口下方以形成凹陷部120,箱体140的内部形成收容腔150。
具体地,请参照图5所示,箱体140顶部形成箱体开口,箱体开口外沿形成有多个固定柱141,置物台本体110在开口周围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11,每个固定柱141插入至对应的固定孔111中,且与置物台本体110固定。
可选择地,箱体140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材料制成,当固定柱141插入对应的固定孔111后,采用焊接方式将箱体140固定在置物台本体110之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盖体130设有卡合扣132,置物台本体110设有卡合件113,卡合扣132可与卡合件113配合从而在闭合盖体130时固锁盖体130。其中,卡合扣132和卡合件113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只要能实现锁止功能即可。
图7为图1中汽车用置物台沿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请参照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卡合扣132为具有球形末端的柱体,卡合件113具有底部为球形的卡合槽114,卡合扣132与卡合槽114配合从而将盖体130固锁在置物台本体110之上。通过卡合扣132与卡合件113的设置,盖体130闭合时可与置物台本体110锁止,进一步防止盖体130在翻转状态时盖体130被意外打开进而发生物品掉落。
优选地,盖体130在背离配合部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方便翻起盖体130的凸起舌片133。
当卡合扣132与卡合件113卡合时,直接掰动舌片133便可使卡合扣132与卡合槽114分离从而打开盖体130。通过舌片133的设置使盖体130在与置物台本体110锁止时能够打开盖体130,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及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10,置物台本体110通过连接部安装在汽车本体之上。其中,汽车用置物台的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连接部可根据汽车车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结构,例如,当汽车为三厢轿车时,连接部可为螺钉,螺钉将汽车用置物台10固定在车体之上;当汽车为SUV型汽车时,连接部可包括一个连杆,置物台本体110一端与车体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与车体后备箱车门相连从而安装在车体之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用置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置物台包括:
置物台本体,所述置物台本体具有正面,在所述汽车用置物台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正面背离地面;
所述置物台本体的正面上凹陷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朝所述置物台本体的正面反向延伸形成收容腔,所述凹陷部的顶部形成开口;
在所述置物台本体上、且对应每个所述开口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置物台本体连接,并且在使用状态时所述盖体可以开启以曝露所述收容腔,而在翻转状态时所述盖体覆盖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有至少一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置物台本体配合,以使所述盖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置物台本体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盖体一侧的舌状弹片,所述舌状弹片向所述盖体外侧延伸;所述置物台本体靠近所述开口处形成有条形槽,所述弹片插设在所述条形槽内,且所述盖体能够以所述舌状弹片与所述条形槽的接触点为支点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台本体包括至少一箱体,所述箱体安装在所述置物台本体的所述开口下方以形成所述凹陷部,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所述收容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形成箱体开口,所述箱体开口外沿形成有多个固定柱,所述置物台本体在所述开口周围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每个所述固定柱插入至对应的所述固定孔中,且与所述置物台本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台为一体成型制成,即所述置物台本体与所述凹陷部为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卡合扣,所述置物台本体设有卡合件,所述卡合扣与所述卡合件配合以将所述盖体固锁在所述置物台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扣为具有球形末端的柱体,所述卡合件具有底部为球形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扣与所述卡合槽配合从而将所述盖体固锁在所述置物台本体之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在背离所述配合部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方便翻起所述盖体的凸起舌片。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置物台,汽车用置物台的所述置物台本体通过连接部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之上。
CN201720058747.1U 2017-01-17 2017-01-17 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 Active CN206485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58747.1U CN206485277U (zh) 2017-01-17 2017-01-17 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58747.1U CN206485277U (zh) 2017-01-17 2017-01-17 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85277U true CN206485277U (zh) 2017-09-12

Family

ID=59765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58747.1U Active CN206485277U (zh) 2017-01-17 2017-01-17 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85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7727B2 (en) Pocket forming trim panel for a vehicle door and method
US7651148B2 (en) Passenger vehicle trunk structure
US7794007B2 (en) Passenger vehicle rear end structure
ITRM940441A1 (it) "sistema di cappotta ripiegabile nel coperchio del cofano di autoveicoli".
CN107521336A (zh) 加注口盖构造体
CN104411522A (zh) 带尾门的车辆
CN206485277U (zh) 汽车用置物台及汽车
US20090243342A1 (en) Passenger vehicle rear end structure
US20160046335A1 (en) Vehicle luggage compartment structure
CN102574489B (zh) 用于配备至设有开口顶板的车辆顶蓬的顶蓬箱
CN20423634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备箱的多功能储物箱
CN209032484U (zh) 电动吻合器电池仓仓盖的连接结构
CN208978960U (zh) 仪表板和车辆
CN207128771U (zh) 一种具有顶置收纳腔室的车载式行李箱
CN112061036A (zh) 一种重型汽车驾驶室外置储物装置
CN206884897U (zh) 一种车门地图袋结构
CN205737302U (zh) 一种随车工具盒
JP2007090930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205524029U (zh) 一种车内饰护板安全带翻转堵盖总成
JP4938814B2 (ja) 車両用物品収納構造
JP4042240B2 (ja) 自動車のボデー構造
CN211107201U (zh) 一种手套箱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415927U (zh) 一种车箱结构及车辆
JP2001239891A (ja) 車両用ルーフボックス構造
CN208498649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方便维护的车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