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7031U - 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27031U CN206427031U CN201621490340.8U CN201621490340U CN206427031U CN 206427031 U CN206427031 U CN 206427031U CN 201621490340 U CN201621490340 U CN 201621490340U CN 206427031 U CN206427031 U CN 2064270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ement
- top plate
- panel
- connector
- side 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顶板和轨道车辆,所述侧顶板包括:面板;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安装在所述面板的背面;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且适于与车体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顶板,将侧顶板的各个部件模块化生产,侧顶板的加工工艺被简化,质量控制更容易,特别是面板的弧度和粗糙度易于保证,可以实现侧顶板的批量化高效生产,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顶板和具有该侧顶板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侧顶板安装于轨道车辆的侧顶部,其背面安装有多种零部件,需要在侧顶板的背面安装与这些零部件对应的安装工位,相关技术中,侧顶板为整体挤压成型,包括弧形面板挤压成型及背面加强筋挤压成型。一方面,由于面板厚度比较薄,对于面板的外观及弧度要求又比较高,该整体挤出成型工艺不易实现侧顶板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由整体挤出成型工艺制造的侧顶板没有预留侧顶板安装工位,包括铰链、支撑架或者气弹簧等的安装工位,使得在侧顶板安装时必须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而焊接时的高温极易使得薄面板扭曲变形,从而影响侧顶板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工工艺简单的侧顶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侧顶板的轨道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顶板,包括:面板;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安装在所述面板的背面;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且适于与车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顶板,将侧顶板的各个部件模块化生产,侧顶板的加工工艺被简化,质量控制更容易,特别是面板的弧度和粗糙度易于保证,可以实现侧顶板的批量化高效生产,且成本低。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侧顶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为C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底面与所述面板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上表面贴合。
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
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面板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开,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
具体地,所述第二加强筋横跨在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铆接在所述面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车体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相连,且通过轴向的垫片与螺栓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设置有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侧顶板。
所述轨道车辆与上述的侧顶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顶板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顶板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
侧顶板10,面板1,第一加强筋2,第二加强筋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垫片6,螺栓7,
喇叭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首先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顶板10。
如图1-图2所示,侧顶板10包括:面板1、加强筋、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
其中,面板1的形状的可以根据轨道车辆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面板1可以为朝向背面弯曲的弧形,且面板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行进)一致,面板1的宽度方向为大体沿上下方向。
加强筋安装在面板1的背面,加强筋可以支撑面板1,增强面板1的强度和刚度,加强筋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安装零部件的安装点。
第一连接件4安装在面板1上,第二连接件5与第一连接件4相连,且第二连接件5适于与车体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顶板10为分体式设计,再将各个零部件组装,这样,便于控制各个模块的质量,提高侧顶板10的制造质量,且加工工艺简单,可以同时生产各个零部件,缩短侧顶板10的生产周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顶板10,将侧顶板10的各个部件模块化生产,侧顶板10的加工工艺被简化,质量控制更容易,特别是面板1的弧度和粗糙度易于保证,可以实现侧顶板10的批量化高效生产,且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加强筋可以与面板1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先用粘胶定位再铆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提高装配的精准性,且可以防止面板1变形,提高面板1的弧度精度。
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2,加强筋可以包括第一加强筋2和第二加强筋3。
其中,第一加强筋2与面板1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第一加强筋2可以为C形,第一加强筋2的底面与面板1的背面贴合。具体地,第一加强筋2的截面为矩形框,且矩形框的一个长边的中部设有缺口,矩形框的另一个长边即为第一加强筋2的底面。第二加强筋3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加强筋2件上,比如第二加强筋3可以通过T型螺栓安装在第一加强筋2上,T型螺栓的头部嵌入第一加强筋2的C形槽内,并通过螺母与第二加强筋3固定连接。
第二加强筋3为C形,且第二加强筋3的底面与第一加强筋2的上表面贴合,具体地,第二加强筋3的截面为矩形框,且矩形框的一个长边的中部设有缺口,矩形框的另一个长边即为第二加强筋3的底面。第一加强筋2与第二加强筋3交错设置,比如第一加强筋2与第二加强筋3垂直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强筋2的C形槽和第二加强筋3的C形槽均可以作为待安装的零部件的安装点,比如气弹簧、噪音检测器、喇叭4040等零部件可以通过各自的安装支架与T形螺栓配合,并安装在C形槽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加强筋2可以沿面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加强筋3与第一加强筋2垂直,第一加强筋2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2沿面板1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开,第二加强筋3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3沿面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第二加强筋3横跨在多个第一加强筋2上。这样,面板1的各个方向的强度和刚度支撑足够,且面板1的背面的安装点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铆接在面板1的背面,以防止面板1变形,第二连接件5适于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车体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可以铰接相连,以便于侧顶板10的开合。
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通过轴向的垫片6与螺栓7定位,第一连接件4的两端均具有螺纹孔,第一连接件4两端的螺纹孔可以有多种成型方式,比如两个螺纹孔可以为盲孔,或者先在第一连接件4上设置贯穿的通孔,再在通孔的两端设置螺纹孔。垫片31和螺栓32可以均为两个,每个垫片31和每个螺栓32形成为一组且与一个螺纹孔12b对应,垫片6止抵第一连接件4的端部,螺栓7贯穿垫片6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的轴向限位,这样第一连接件4与第二连接件5的拆卸和安装更为方便。垫片6与第二连接件5间隔开,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4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连接件5的轴向长度,这样可以防止垫片6与第二连接件5摩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侧顶板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可以为单轨列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轨道车辆的侧顶板10加工工艺被简化,质量控制更容易,特别是面板1的弧度和粗糙度易于保证,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侧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安装在所述面板的背面;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面板上;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且适于与车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
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粘结定位且铆接固定;
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筋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为C形,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底面与所述面板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上表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面板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开,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面板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横跨在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铆接在所述面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车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相连,且通过轴向的垫片与螺栓定位。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顶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90340.8U CN206427031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90340.8U CN206427031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27031U true CN206427031U (zh) | 2017-08-22 |
Family
ID=59586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90340.8U Active CN206427031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2703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050301A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近畿車輌株式会社 | カモ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する鉄道車両構体 |
CN112031570A (zh) * | 2020-08-26 | 2020-12-04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客车客室侧顶开闭机构 |
CN112441039A (zh) * | 2019-08-27 | 2021-03-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21490340.8U patent/CN2064270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050301A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近畿車輌株式会社 | カモ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する鉄道車両構体 |
CN112441039A (zh) * | 2019-08-27 | 2021-03-0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
CN112031570A (zh) * | 2020-08-26 | 2020-12-04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客车客室侧顶开闭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27031U (zh) | 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 |
CN203111184U (zh) | 车内中顶板系统及车厢 | |
CN202641396U (zh) | 一种新型汽车仪表板管梁结构 | |
CN205706896U (zh) |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 |
CN208813208U (zh) | 用于轨道车辆车体侧墙扶手的扶手固定装置及轨道车辆 | |
US10065684B2 (en) | Roof device | |
CN203974574U (zh) | 一种带导向支撑的仪表板加强板 | |
CN206317777U (zh) | 电池安装装置和车辆 | |
CN103863405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门铰链托架 | |
CN107585215B (zh) | 一种翼子板系统及设有该翼子板系统的车辆 | |
WO2018161700A1 (zh) | 电动汽车的顶盖安装组件 | |
CN206031023U (zh) | 后视镜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3974572U (zh) |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总成 | |
CN105984313A (zh) | 一种尾门气弹簧支架及气弹簧安装结构 | |
CN203472478U (zh) | 天窗安装加强板及汽车 | |
CN203805796U (zh) |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 | |
CN203094186U (zh) | 客车车架横梁 | |
CN204399287U (zh) | 一种一体式电动车装置 | |
CN202935451U (zh) | 一种带有铰链安装底板的客车后仓门 | |
CN107117098A (zh) | 一种前顶灯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 |
CN203358513U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安装支架 | |
CN206427030U (zh) | 侧顶板和轨道车辆 | |
CN207487926U (zh) | 一种重卡仪表振动试验工装 | |
CN203186272U (zh) | 一种车门下防撞杆加固板结构 | |
CN205086795U (zh) | 一种重型汽车上车用脚踏板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