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7293U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7293U
CN206367293U CN201621201751.0U CN201621201751U CN206367293U CN 206367293 U CN206367293 U CN 206367293U CN 201621201751 U CN201621201751 U CN 201621201751U CN 206367293 U CN206367293 U CN 206367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lettering
adhered layer
printer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017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原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7301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0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7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7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一步改善标签的粘贴防止对策的打印机。一种打印机,具备:标签保存部、切断部、以及印字部。标签保存部,保持标签辊,该标签辊是由带状的标签以无背纸方式卷绕而成,该标签在反面具有通过比印字面的感热显色温度低的温度的加热产生活性的粘贴层。切断部,将所述标签从印字面侧和粘贴层侧夹持并切断。印字部,设置在所述切断部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通过热敏头,在所述标签的印字面印字。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在标签上印字后输出的打印机。标签的印字面的反面是粘贴层。这样的打印机中使用的标签中,分为有背纸标签和无背纸标签,都卷绕成辊状,设置在打印机的纸张保存部。有背纸标签是将切割成特定尺寸的标签粘贴在带状的背纸上,卷绕成辊状。无背纸标签是将带状的标签卷绕成辊状,在输出时切断。
有背纸标签在印字输出后背纸成为垃圾,当用户不想产生垃圾时,则使用无背纸标签。
无背纸标签在粘贴层剥离的状态下,进行保存、输送、印字、切断、以及输出。因此,标签有可能粘贴在打印机内部。因此,以往,在打印机的各部,实施了防止标签粘贴的各种对策。但是,万全的对策是很难的,总有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改善防止标签粘贴的对策的打印机。
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具备:标签保存部、切断部、以及印字部。标签保存部,保持标签辊,该标签辊是由带状的标签以无背纸方式卷绕而成,该标签在反面具有通过比印字面的感热显色温度低的温度的加热产生活性的粘贴层;切断部,将所述标签从印字面侧和粘贴层侧夹持并切断;以及印字部,设置在所述切断部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通过热敏头,在所述标签的印字面印字。
通过本实施方式,粘贴层的活性化在输出之前进行,因此,标签的粘贴对策只需要解决压纸辊即可。换言之,不需要对打印机内部的标签通过的各部进行非粘贴加工(使用对于粘贴剂具有非粘贴性的氟树脂等的材料进行涂布等的加工)。
另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具备:标签保存部,保持标签辊,该标签辊是由带状的标签以无背纸方式卷绕而成,该标签的在不感热显色的印字面的反面上具有通过加热至特定温度以上产生活性的粘贴层;切断部,将所述标签从印字面侧和粘贴层侧夹持并切断;印字部,通过油墨保存媒介及印字头在所述标签的印字面上印字;以及加热部,设置在所述印字部及所述切断部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将所述标签加热至使粘贴层产生活性的温度。
通过本实施方式,在印字部的印字后,加热部能够对标签的粘贴层适当加热。所以,即使不进行热敏头的热经历管理,也能够将标签的粘贴层全面地活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的图;
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的图;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印机的一个例子,说明利用热敏头进行印字的热敏打印机。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结构的图。打印机1具备:辊纸保存部2、中继部3、切断部4、及印字部5。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辊纸20使用卷绕了无背纸标签(以下,简称为标签)21的标签辊。标签21是带状的纸(或薄膜状、薄片状的印字媒介),在印字面的反面具有粘贴层。从辊纸20拉出的标签21的印字面朝上,粘贴层朝下。
本实施方式的标签21的粘贴层是由通过加热活性化的(表现出粘贴性)粘贴剂形成。换言之,该粘贴层在通过印字等加热之前,处于不黏或者难黏状态。一般的无背纸标签为了在卷绕状态的粘贴层被印字面覆盖,需要在印字面施加使粘贴层难以粘贴的加工。但是,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标签21不需要上述加工。
关于这样的具有通过加热活性化的粘贴层的标签纸张,例如,在下述的文献中有记载。
Ricoh Technical Report No.31[DECEMBER,2005]149至155页
「不使用剥离纸的热活性型无离型纸标签的开发」
Update on RICOH’s Heat Activated Linerless Technology
久乡智之,稻叶宪彦
辊纸保存部(标签保存部)2以使卷绕中心大致水平的方式保存辊纸20。
如果是通常的辊纸,那么,端面通过粘贴剂变得具有粘性,因此,需要对按压辊纸保存部2的辊纸20的端面的部件实施非粘贴加工。该加工是,例如,通过相对粘贴剂具有非粘贴性的氟树脂等材料,进行涂布等加工。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标签21的粘贴层在不被加热的状态下,不具有粘贴性或者粘贴性弱,因此,辊纸保存部2不需要进行非粘贴加工。
中继部3在辊纸保存部2与切断部4之间,输送标签21。中继部3具备将标签21上下夹持的一对输送辊31。输送辊31的任一方(或两方)被电动机(不图示)旋转驱动。
切断部4具有固定刃41及可动刃42。固定刃41具有朝向标签21的印字面的切刃,设置在标签21的输送路径的上方。可动刃42具有与标签21的粘贴层相对的切刃,在标签21的输送路径的下方,上下可动地设置。通过可动刃42的上下移动,在被可动刃42及固定刃41的各切刃夹持的位置,将标签21切断。
印字部5配置在切断部4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印字部5具备热敏头51及压纸辊52。热敏头51具备多个排列的发热元件,通过控制部(不图示)的控制,使各发热元件发热。
发热元件的发热温度是大概65至90℃。该温度与标签21的显色温度配合。标签21在印字面具有感热显色剂的层。感热显色剂在55至65℃时开始显色,65至90℃时达到最高浓度。另外,形成粘贴层粘贴剂的活性化温度是例如约40至50℃,低于感热显色剂的显色温度。
压纸辊52使热敏头51按压标签21。对压纸辊52实施使标签21的粘贴层难以粘贴的加工。该加工是,例如,硅油含浸加工等。压纸辊52由电动机(不图示)旋转驱动,对标签21赋予输送力。
另外,打印机1将上述各部(辊纸保存部2、中继部3、切断部4、及印字部5)收纳在主体箱(不图示)中。主体箱在印字部5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具备输出口(不图示)。从该输出口,标签21被输出。
这样的结构中,从保存在辊纸保存部2中的辊纸20拉出的标签21在印字部5的上游侧的切断部4被切断后,被输出。由此,切断部4能够切断标签21的粘贴层没有活性化的部分,在切断部4很难发生标签21粘贴的不良状况。
另外,印字范围与所希望的切断位置的距离小于印字部5与切断部4的距离时,打印机1在印字后通过电动机使压纸辊52逆旋转,将标签21反馈,使所希望切断位置配合切断部4。由此,能够应对不希望有很大空白时。
以上,通过本实施方式,粘贴层的活性化在输出之前进行,因此,标签21的粘贴对策只需要解决压纸辊52即可。换言之,不需要对打印机1内部的标签21通过的各部进行非粘贴加工(使用对于粘贴剂具有非粘贴性的氟树脂等的材料进行涂布等的加工)。
(变形例1)
第一实施方式中,印字部5可以在印字面的空白部分,进行标签21上显示的内容以外的印字。上述的空白部分是,例如标签21的端部,换言之切断后成为边的部分的附近等。在空白部分打印例如框线。
由此,能够不损坏标签21的显示内容地增加粘贴层的活性化的面积,因此,能够提高标签21的粘贴力。
另外,本变形例中,例如想要打印框线时,可以不是在标签21的外周部的一周全部打印线。例如,通过在任意一边打印线,提高该边的粘贴力,可以将标签21作为补笺使用。
(变形例2)
第一实施方式中,印字部5与标签21上显示的内容的印字平行,可以在没有印字的部分,可以进行使粘贴层活性化的加热。换言之,在标签21上记录了文字等的同时,在没有记录文字等的部分,仅赋予反面的粘贴层活性化的热量。在进行本处理时,打印机1进行类似于印字的灰阶控制中进行的热敏头51的热经历管理。
由此,可以不损坏标签21的显示内容地,进一步增加粘贴层的活性化的面积,因此,可以提高标签21的粘贴力。
另外,本变形例中,进一步地,限于印字率低(标签21上显示的内容少)时,可以进行上述的处理。由此,标签21的印字率较高,能够得到充分的粘贴性时,则可以不需要热经历管理等处理,提高印字速度。
(第二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的中继部3的位置具备预热部6。预热部6将标签21预热(预先加热、预备加热、弱活性化)至标签21没有达到显色温度并且粘贴剂没有活性化的程度的温度。
预热部6具备:热敏头61和按压辊62。热敏头61加热标签21。热敏头61加热标签21的温度是小于标签21的显色温度,并且小于粘贴剂的活性温度。按压辊62将标签21向热敏头61按压。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印字部5的印字前,预热部6预热标签21,因此,能够减少印字部5的印字时的加热量。换言之,能够将对标签21的印字及粘贴层的活性化(相对上述弱活性化的强活性化)所需的加热量,分担给预热部6和印字部5。因此,能够提高标签21的输出速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敏头61的预热部6的结构要素可以是加热器辊。加热器辊在辊中内置加热器,因此,对与加热器外周面接触的物品进行加热。代替热敏头61,使用加热器辊构成预热部6时,将加热器辊配置在粘贴层侧,将按压辊62配置在印字面侧的方式,从加热效率考虑,是合适的。
(第三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2的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2进一步具有加热部7。加热部7配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印字部5与输出口之间,换言之,配置在印字部5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加热部7将标签21加热至标签21没有达到显色温度但粘贴层活性化的程度的温度。
加热部7具备热敏头71和按压辊72。热敏头71加热标签21。热敏头71加热标签21的温度是小于标签21的显色温度并且大于等于粘贴剂的活性温度。按压辊72使标签21向热敏头71按压。按压辊72上实施了标签21的粘贴层变得难以粘贴的加工。该加工是,例如,硅油含浸加工等。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印字部5的印字后,加热部7能够对标签21的粘贴层适当加热。所以,通过本实施方式,即使不进行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热敏头51的热经历管理,也能够将标签21的粘贴层全面地活性化。
另外,加热部7还可以使标签21的粘贴层无间隙地活性化,或者,加热成网点状或带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敏头61的预热部6的结构要素可以是加热器辊。加热器辊在辊中内置加热器,因此,对与加热器外周面接触的物品进行加热。代替热敏头71,使用加热器辊构成预热部7时,将加热器辊配置在粘贴层侧,将按压辊72配置在印字面侧的方式,从加热效率考虑,是合适的。
然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标签21作为感热纸,但在实施时,不限于此。换言之,标签21的印字面上没有感热显色剂的层,印字部5使用墨带等油墨保存媒介,进行印字。油墨保存媒介是墨带时,第三实施方式中,如果墨带的油墨转印所需温度小于粘贴层的活性温度,那么,不需要印字部5的标签21的粘贴对策。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要旨中的同时,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标签保存部,保持标签辊,该标签辊是由带状的标签以无背纸方式卷绕而成,该标签在反面具有通过比印字面的感热显色温度低的温度的加热产生活性的粘贴层;
切断部,将所述标签从印字面侧和粘贴层侧夹持并切断;以及
印字部,设置在所述切断部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通过热敏头,在所述标签的印字面印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预热部,设置在所述印字部的标签输送方向上游侧,将所述标签以小于粘贴层产生活性的温度加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字部在所述印字面的没有打印所述标签上显示的内容的空白部,进行用于使所述粘贴层活性化的印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字部在所述印字面的没有打印所述标签上显示的内容的空白部,进行用于使所述粘贴层活性化的印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加热部,设置在所述印字部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将所述标签加热至使粘贴层产生活性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加热部,设置在所述印字部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将所述标签加热至使粘贴层产生活性的温度。
7.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标签保存部,保持标签辊,该标签辊是由带状的标签以无背纸方式卷绕而成,该标签的在不感热显色的印字面的反面上具有通过加热至特定温度以上产生活性的粘贴层;
切断部,将所述标签从印字面侧和粘贴层侧夹持并切断;
印字部,通过油墨保存媒介及印字头在所述标签的印字面上印字;以及
加热部,设置在所述印字部及所述切断部的标签输送方向下游侧,将所述标签加热至使粘贴层产生活性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预热部,设置在所述印字部的标签输送方向上游侧,将所述标签以小于粘贴层产生活性的温度加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字部在所述印字面的没有打印所述标签上显示的内容的空白部,进行用于使所述粘贴层活性化的印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字部在所述印字面的没有打印所述标签上显示的内容的空白部,进行用于使所述粘贴层活性化的印字。
CN201621201751.0U 2015-11-19 2016-11-08 打印机 Active CN206367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0168.7U CN207140565U (zh) 2015-11-19 2016-11-08 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6996 2015-11-19
JP2015226996 2015-11-1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0168.7U Division CN207140565U (zh) 2015-11-19 2016-11-08 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7293U true CN206367293U (zh) 2017-08-01

Family

ID=593895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01751.0U Active CN206367293U (zh) 2015-11-19 2016-11-08 打印机
CN201720730168.7U Active CN207140565U (zh) 2015-11-19 2016-11-08 打印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0168.7U Active CN207140565U (zh) 2015-11-19 2016-11-08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63672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2408A (zh) * 2017-09-26 2019-12-17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JP7476621B2 (ja) 2020-03-31 2024-05-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9745B (zh) * 2019-10-18 2020-12-04 宿州青果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打印机
CN112937129A (zh) * 2021-03-18 2021-06-11 南京克宇材料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标签条码智能打印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2408A (zh) * 2017-09-26 2019-12-17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打印机
JP7476621B2 (ja) 2020-03-31 2024-05-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0565U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7293U (zh) 打印机
JP5645106B2 (ja) 熱転写システムまたは熱転写方法、および巻取装置または巻取方法
JP5800230B2 (ja) 熱転写システムおよび熱転写方法、並びに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JP7155755B2 (ja) シート矯正装置、印刷装置
JP63146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94190A (zh) 打印机及打印机控制方法、终端设备
JP6603109B2 (ja) プリンタ
US9610782B2 (en) Drying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drying method
US10363725B2 (en) Card substrate warpage reduction
JP6146656B2 (ja) 熱転写システムまたは熱転写方法
JP562573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20160229201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3387194B2 (ja) 保護膜形成装置及び保護膜形成方法
JP2018533083A (ja) ボイドを備えた粘着パッチ
JP6229934B2 (ja) 熱転写システム、熱転写方法、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JP2013193261A (ja) プラテンローラ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
US20220281706A1 (en) Conveyance device,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6231529A (ja) シュリンクラベルの製造装置
JP2018043445A (ja) 熱転写システム
JP6229407B2 (ja) 熱転写システム、熱転写方法、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JP41582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9142038A (ja) 熱転写システム
JPS61209183A (ja) 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シ−ト走行方法
JP6874088B2 (ja) プリンタ
JP7275974B2 (ja) 熱転写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