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1414U -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31414U
CN206231414U CN201621315698.7U CN201621315698U CN206231414U CN 206231414 U CN206231414 U CN 206231414U CN 201621315698 U CN201621315698 U CN 201621315698U CN 206231414 U CN206231414 U CN 206231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ulated
curved bar
connecting rod
pedestal
articulate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156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培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rle Autom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rle Autom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rle Autom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Mirle Automati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31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3141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3/00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3/00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3/04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means for grappling or securing in place objects to be carri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3/00Grasping, holding, supporting the objects
    • B62B2203/20Grasping, holding, supporting the objects using forks or t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固定一卡匣的台车装置,包含一台车基座、一承载总成以及一固定机构,所述承载总成安装在所述台车基座上并用以承载所述卡匣,所述固定机构包含一滑块、一第一连杆组以及一第二连杆组,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承载总成上,所述第一连杆组连接于所述滑块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组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另一侧,当所述卡匣安装在所述承载总成时,所述卡匣推抵所述第一连杆组与所述第二连杆组的至少其中之一,且所述滑块连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与所述第二连杆组分别卡扣在所述卡匣的侧边。

Description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台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以于剎车时固定所承载的卡匣的台车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薄型化玻璃基材大量地使用在不同的产品上,尤其是显示器面板,于生产制造时,利用台车装置搭配卡匣来输送玻璃基材,于实际应用中,先将玻璃基材装设于卡匣内,再将卡匣连同玻璃基材安装在台车装置上,以便利用台车装置将玻璃基材沿特定的一行进方向输送。然而,当台车装置剎车时,卡匣连同玻璃基材易因惯性而向行进方向倾倒,致使玻璃基材会有撞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以于剎车时固定所承载的卡匣的台车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固定一卡匣的台车装置,所述卡匣具有一长侧边、一第一短侧边及一第二短侧边,所述长侧边连接所述第一短侧边与所述第二短侧边,所述台车装置包含一台车基座、一承载总成以及一固定机构,所述承载总成安装在所述台车基座上并用以承载所述卡匣,所述固定机构包含一滑块、一第一连杆组以及一第二连杆组,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承载总成上,所述第一连杆组连接于所述滑块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杆组具有一第一抵接端及一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二连杆组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连杆组具有一第二抵接端及一第二卡扣结构,其中,当所述卡匣安装在所述承载总成时,所述卡匣的所述长侧边推抵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且所述滑块连动所述第一连杆组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杆组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使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卡扣所述第一短侧边及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卡扣所述第二短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组包含一第一连接杆件、一第一结合杆件、一第一曲杆件以及一第一摇杆件,所述第一连接杆件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一结合杆件具有一第一结合杆端及一第一结合杆枢接部,所述第一结合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杆件,所述第一结合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一结合杆端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之间,所述第一曲杆件具有一第一曲杆端及一第一曲杆枢接部,所述第一曲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一结合杆枢接部,所述第一曲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所述第一抵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曲杆件,所述第一曲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一曲杆端与所述第一抵接端之间,所述第一摇杆件具有一第一摇杆端及一第一摇杆枢接部,所述第一摇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一结合杆端,所述第一摇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杆组包含一第二连接杆件、一第二结合杆件、一第二曲杆件以及一第二摇杆件,所述第二连接杆件具有一第三端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的一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接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二结合杆件具有一第二结合杆端及一第二结合杆枢接部,所述第二结合杆端枢接于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杆件,所述第二结合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二结合杆端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之间,所述第二曲杆件具有一第二曲杆端及一第二曲杆枢接部,所述第二曲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结合杆枢接部,所述第二曲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所述第二抵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曲杆件,所述第二曲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二曲杆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之间,所述第二摇杆件具有一第二摇杆端及一第二摇杆枢接部,所述第二摇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结合杆端,所述第二摇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组包含一第一连接杆件以及一第一曲杆件,所述第一连接杆件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一曲杆件具有一第一曲杆端及一第一曲杆枢接部,所述第一曲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曲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所述第一抵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曲杆件,所述第一曲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一曲杆端与所述第一抵接端之间,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曲杆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杆组包含一第二连接杆件以及一第二曲杆件,所述第二连接杆件具有一第三端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的一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接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二曲杆件具有一第二曲杆端及一第二曲杆枢接部,所述第二曲杆端枢接于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二曲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所述第二抵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曲杆件,所述第二曲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二曲杆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曲杆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承载总成包含一承载台座以及一叉取机构,所述卡匣承载于所述承载台座上,所述叉取机构连接所述台车基座与所述承载台座,所述叉取机构用以将所述承载台座沿一伸出方向移离所述台车基座或用以将所述承载台座沿相反于所述伸出方向的一缩回方向收回于所述台车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叉取机构包含一第一臂以及一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台车基座,所述第二臂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承载台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承载总成包含一承载台座、一叉取机构、一承载基板以及一升降支撑机构,所述卡匣承载于所述承载台座上,所述叉取机构连接所述承载台座,所述叉取机构用以将所述承载台座沿一伸出方向移离或用以将所述承载台座沿相反于所述伸出方向的一缩回方向收回,所述叉取机构安装在所述承载基板上,所述升降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台车基座与所述承载基板,所述升降支撑机构用以将所述承载基板沿一上升方向推升或用以将所述承载基板沿相反于所述上升方向的一下降方向下收,其中所述上升方向垂直于所述伸出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含一第一支撑杆以及一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具有一第一支撑上杆端及一第一支撑下杆端,所述第一支撑上杆端枢接于所述承载基板,所述第一支撑下杆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台车基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杆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具有一第二支撑上杆端及一第二支撑下杆端,所述第二支撑下杆端枢接于所述台车基座,所述第二支撑上杆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基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实施方式,所述叉取机构包含一第一臂以及一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承载基板,所述第二臂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承载台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台车装置包含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的滑块可用以连动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当卡匣安装在承载座承载总成时,第一连杆组的第一抵接端与第二连杆组的第二抵接端可被卡匣的长侧边推抵,进而使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被带动,此时滑块连动第一连杆组的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连杆组的第二卡扣结构,以确保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能同时分别卡扣卡匣的第一短侧边及第二短侧边,借此固定机构便可将卡匣固定于台车基座上,以防止卡匣于台车装置剎车时因惯性而倾倒。有关本实用新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车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车装置处于上升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车装置处于缩回状态的上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车装置处于伸出回状态的上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台车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机构处于释放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机构处于卡扣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固定机构处于释放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固定机构处于卡扣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0、1000' 台车装置
2000 平板构件
1 卡匣
10 长侧边
11 第一短侧边
12 第二短侧边
2 台车基座
3、3' 承载总成
30 承载台座
31 叉取机构
310 第一臂
311 第二臂
32 承载基板
33 升降支撑机构
330 第一支撑杆
3301 第一支撑上杆端
3302 第一支撑下杆端
331 第二支撑杆
3310 第二支撑上杆端
3311 第二支撑下杆端
4、4' 固定机构
40 滑块
41、41' 第一连杆组
410 第一抵接端
411 第一卡扣结构
412 第一连接杆件
4120 第一端
4121 第二端
413 第一结合杆件
4130 第一结合杆端
4131 第一结合杆枢接部
414 第一曲杆件
4140 第一曲杆端
4141 第一曲杆枢接部
415 第一摇杆件
4150 第一摇杆端
4151 第一摇杆枢接部
42、42' 第二连杆组
420 第二抵接端
421 第二卡扣结构
422 第二连接杆件
4220 第三端
4221 第四端
423 第二结合杆件
4230 第二结合杆端
4231 第二结合杆枢接部
424 第二曲杆件
4240 第二曲杆端
4241 第二曲杆枢接部
425 第二摇杆件
4250 第二摇杆端
4251 第二摇杆枢接部
5 桅杆机构
Z1 伸出方向
Z2 缩回方向
Y1 上升方向
Y2 下降方向
X1 行进方向
R1 第一转向
R2 第二转向
A、B、C、D 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台车装置10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台车装置1000可用以固定一卡匣1,其中卡匣1是用以装设并承载一平板构件2000。于此实施例中,平板构件2000可为一薄型化的显示器面板的玻璃基材,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另外,卡匣1具有一长侧边10、一第一短侧边11及一第二短侧边12,长侧边10连接第一短侧边11与第二短侧边12,台车装置1000包含一台车基座2、一承载总成3、以及一固定机构4,台车基座2可在一承载面(例如一地面)上沿一行进方向X1移动,或是台车基座2也可与一轨道配合,以在所述轨道上沿行进方向X1移动,端视实际需求而定,承载总成3安装在台车基座2上并用以承载卡匣1,固定机构4用以固定承载于台车基座2上的卡匣1,借此装设并承载卡匣1内的平板构件2000便可借由台车基座2沿行进方向X1被运输。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车装置1000处于上升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承载总成3包含一承载台座30、一叉取机构31、一承载基板32以及一升降支撑机构33,承载台座30可用以承载卡匣1,于此实施例中,承载台座30可为平板状的一承载平台,可提供一平坦的承载面,使卡匣1能平稳地承载于承载台座30上,叉取机构31连接承载台座30且安装在承载基板32上,升降支撑机构33连接台车基座2与承载基板32。于此实施例中,升降支撑机构33可为一剪刀脚结机构,包含一第一支撑杆330以及一第二支撑杆331,第一支撑杆330具有一第一支撑上杆端3301及一第一支撑下杆端3302,第一支撑上杆端3301枢接于承载基板32,第一支撑下杆端3302可滑动地设置在台车基座2上,第二支撑杆331枢接于第一支撑杆330,第二支撑杆331具有一第二支撑上杆端3310及一第二支撑下杆端3311,第二支撑下杆端3311枢接于台车基座2,第二支撑上杆端3310可滑动地设置在承载基板32上。
当第一支撑下杆端3302相对第一支撑上杆端3301靠近或第二支撑上杆端3310相对第二支撑下杆端3311靠近时,升降支撑机构33便可将承载基板32沿一上升方向Y1由如1图所示的位置推升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反之当第一支撑下杆端3302相对第一支撑上杆端3301远离或第二支撑上杆端3310相对第二支撑下杆端3311远离时,升降支撑机构33便可将承载基板32沿相反于上升方向Y1的一下降方向Y2由如2图所示的位置下收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这样一来,升降支撑机构33便可用以将承载基板32、叉取机构31、承载台座30以及卡匣1连同平板构件2000沿上升方向Y1推升或沿下降方向Y2下收。值得一提的是,台车装置1000可包含有一桅杆机构5,桅杆机构5设置在台车基座2上,桅杆机构5用以辅助升降支撑机构33平稳推升承载基板32、叉取机构31、承载台座30以及卡匣1连同平板构件2000以及用以辅助升降支撑机构33平稳下收承载基板32、叉取机构31、承载台座30以及卡匣1连同平板构件2000。
请参阅图1至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车装置1000处于一缩回状态的上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车装置1000处于一伸出回状态的上视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台车装置1000的叉取机构31可为一青蛙腿机构且包含一第一臂310以及一第二臂311,第一臂310的一端枢接于承载基板32,第二臂311的一端枢接于第一臂310的另一端,且第二臂311的另一端枢接于承载台座30,当第二臂311相对第一臂310展开时,叉取机构31便可将承载台座30沿一伸出方向Z1移离,使承载台座30由如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而伸出于台车基座2,反之当第二臂311相对第一臂310收合时,叉取机构31便可将承载台座30沿相反于伸出方向Z1的一缩回方向Z2收回,使承载台座30由如图4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如图3所示的位置而收合于台车基座2。其中,上升方向Y1可优选为垂直于伸出方向Z1,且下降方向Y2可优选为垂直于缩回方向Z2。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一台车装置1000'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台车装置1000'与上述台车装置1000的主要不同处在于,台车装置1000'的一承载总成3'包含承载基板与升降支撑机构,即台车装置1000'的承载总成3'仅包含承载台座30与叉取机构31,且叉取机构31的第一臂310枢接于台车基座2,而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的组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与作用原理,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图6以及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机构4处于释放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机构4处于卡扣状态的示意图。值得一提的是,为求简洁,图6以及图7省略台车基座2与承载总成3的绘示。如图1、图6以及图7所示,固定机构4包含一滑块40、一第一连杆组41以及一第二连杆组42,滑块40可滑动地安装在承载总成3上。于实际应用中,滑块40可借由一线性滑轨安装在承载总成3上,其中所述线性滑轨的走向平行于上升方向Y1或下降方向Y2,使滑块40能相对承载总成3沿上升方向Y1或沿下降方向Y2滑动。另外,第一连杆组41连接于滑块40的一侧,第一连杆组41具有一第一抵接端410及一第一卡扣结构411,第二连杆组42连接于滑块40的另一侧,第二连杆组42具有一第二抵接端420及一第二卡扣结构421。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组41包含一第一连接杆件412、一第一结合杆件413、一第一曲杆件414以及一第一摇杆件415,第一连接杆件412具有一第一端4120及相对第一端4120的一第二端4121,第一端枢4120接于滑块40,第一结合杆件413具有一第一结合杆端4130及一第一结合杆枢接部4131,第一结合杆端4131枢接于第二端4121,第一卡扣结构411设置在第一结合杆件413,且第一结合杆枢接部4131介于第一结合杆端4130与第一卡扣结构411之间,第一曲杆件414具有一第一曲杆端4140及一第一曲杆枢接部4141,第一曲杆端4140枢接于第一结合杆枢接部4131,第一曲杆枢接部4141枢接于承载总成3,第一抵接端410设置在第一曲杆件414,且第一曲杆枢接部4141介于第一曲杆端4140与第一抵接端410之间,第一摇杆件415具有一第一摇杆端4150及一第一摇杆枢接部4151,第一摇杆端4150枢接于第一结合杆端4130,第一摇杆枢接部4151枢接于承载总成3。
相似地,第二连杆组42包含一第二连接杆件422、一第二结合杆件423、一第二曲杆件424以及一第二摇杆件425,第二连接杆件422具有一第三端4220及相对第三端4220的一第四端4221,第三端4220枢接于滑块40,第二结合杆件423具有一第二结合杆端4230及一第二结合杆枢接部4231,第二结合杆端4230枢接于第四端4221,第二卡扣结构421设置在第二结合杆件423,第二结合杆枢接部4231介于第二结合杆端4230与第二卡扣结构421之间,第二曲杆件424具有一第二曲杆端4240及一第二曲杆枢接部4241,第二曲杆端4240枢接于第二结合杆枢接部4231,第二曲杆枢接部4241枢接于承载总成3,第二抵接端420设置在第二曲杆件424,第二曲杆枢接部4241介于第二曲杆端4240与第二抵接端420之间,第二摇杆件425具有一第二摇杆端4250及一第二摇杆枢接部4251,第二摇杆端4250枢接于第二结合杆端4230,第二摇杆枢接部4251枢接于承载总成3。
当卡匣1连同平板构件2000安装在承载总成3上时,卡匣1的长侧边10可推抵第一连杆组41的第一抵接端410与第二连杆组42的第二抵接端420的至少其中之一,于此实施例中,卡匣1的长侧边10可同时抵接第一抵接端410与第二抵接端420。当卡匣1的长侧边10抵接第一连杆组41的第一抵接端410时,第一曲杆件414可相对第一曲杆枢接部4141沿一第一转向R1枢转,以将第一卡扣结构411由如图6所示的位置带动至如图7所示的位置,以卡合卡匣1的第一短侧边11;另一方面,当卡匣1的长侧边10抵接第二连杆组42的第二抵接端420时,第二曲杆件424可相对第二曲杆枢接部4241沿相反于第一转向R1的一第二转向R2枢转,以将第二卡扣结构421由如图6所示的位置带动至如图7所示的位置,以卡合卡匣1的第二短侧边12。这样一来,固定机构4便能同时固定卡匣1的第一短侧边11与第二短侧边12,进而将卡匣1固定于台车基座2上,以防止卡匣1于台车装置1000剎车时因惯性而倾倒。
值得一提的是,当第一曲杆件414沿第一转向R1枢转时或当第二曲杆件424沿第二转向R2枢转时,第一曲杆件414可通过第一结合杆件413带动第一摇杆件415相对第一摇杆枢接部4151沿第一转向R1枢转以及带动第一连接杆件412沿相反于第一转向R1的一第二转向R2枢转,且第二曲杆件424可通过第二结合杆件423带动第二摇杆件425相对第二摇杆枢接部4251沿第二转向R2枢转以及带动第二连接杆件422沿第一转向R1枢转,以同时带动滑块40沿上升方向Y1移动。换句话说,滑块40可用以连动第一连杆组41与第二连杆组42,使第一卡扣结构411与第二卡扣结构421能于第一连杆组41的第一抵接端410与第二连杆组42的第二抵接端420的至少其中之一被卡匣1的长侧边10推抵时同时作动,进而使第一连杆组41的第一卡扣结构411与第二连杆组42的第二卡扣结构421能同时卡扣卡匣1的第一短侧边11与第二短侧边12。
于实际应用中,如图3以及图7所示,当卡匣1连同平板构件2000组装至承载台座30上时,固定机构4的第一连杆组41与第二连杆组42是通过滑块40同时固定卡匣1的第一短侧边11与第二短侧边12,因此当台车装置1000于沿图3以及图7所示的行进方向X1行进的过程中煞车时,卡匣1的第二短侧边12上的边角C、D是因惯性力的作用而有以卡匣1的第一短侧边11上的边角A、B为枢点旋转的倾向,此时固定机构4不仅可利用第二连杆组42卡合第二短侧边12,且由于使卡匣1的第一短侧边11于煞车时并未离开承载台座30,即固定机构4的第一连杆组41于上述的煞车过程中并不会离开如图7所示的位置,此时固定机构4的滑块40还可起到连动第一连杆组41与第二连杆组42的作用,使第一连杆组41通过滑块40迫使第二连杆组42维持于如图7所示的位置,以达到加强将卡匣1固定于台车基座2上的功效。
同理,当台车装置1000于相反于行进方向X1的方向行进的过程中煞车时,卡匣1的卡匣1的第一短侧边11上的边角A、B是因惯性力的作用而有以第二短侧边12上的边角C、D为枢点旋转的倾向,此时固定机构4不仅可利用第一连杆组41卡合第一短侧边11,且由于使卡匣1的第二短侧边12于煞车时并未离开承载台座30,此时固定机构4的滑块40还可起到连动第一连杆组41与第二连杆组42的作用,使第二连杆组42通过滑块40迫使第一连杆组41维持于如图7所示的位置。
除此之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4可借由滑块40连动第一连杆组41与第二连杆组42,因此当使用者欲将卡匣1连同平板构件2000脱离台车装置1000时,可将滑块40沿下降方向Y2移动,使滑块40同时带动第一连杆组41的第一卡扣结构411以及第二连杆组42的第二卡扣结构421同时脱离卡匣1的第一短侧边11与第二短侧边12。换句话说,在卡匣1因惯性力而呈倾倒状况与正常取放状况的最大差异在于,利用滑块40连动第一连杆组41与第二连杆组42,使卡匣1的边角A、B、C、D四点同时脱离则为正常状况,而当卡匣1因惯性力而呈倾倒状况时,则边角A、B或者边角C、D两者其中之一会有先脱离承载台座30的倾向,而此时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4便可确保第一连杆组41与第二连杆组42共同卡合卡匣1的第一短侧边11与第二短侧边12,进而达到防止倾倒的作用。
请参阅图8以及图9,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一固定机构4'处于释放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固定机构4'处于卡扣状态的示意图。值得一提的是,为求简洁,图8以及图9省略台车基座2与承载总成3的绘示。如图8以及图9所示,固定机构4'的一第一连杆组41'包含一第一连接杆件412以及一第一曲杆件414,第一连接杆件412具有一第一端4120及相对第一端4120的一第二端4121,第一端4120枢接于滑块40,第一曲杆件414具有一第一曲杆端4140及一第一曲杆枢接部4141,第一曲杆端4140枢接于第二端4121,第一曲杆枢接部4141枢接于承载总成3,第一抵接端410设置在第一曲杆件414,第一曲杆枢接部4141介于第一曲杆端4140与第一抵接端410之间,第一卡扣结构411设置在第一曲杆件414。
另外,固定机构4'的一第二连杆组42'包含一第二连接杆件422以及一第二曲杆件424,第二连接杆件422具有一第三端4220及相对第三端4220的一第四端4221,第三端4220枢接于滑块40,第二曲杆件424具有一第二曲杆端4240及一第二曲杆枢接部4241,第二曲杆端4240枢接于第四端4221,第二曲杆枢接部4241枢接于承载总成3,第二抵接端420设置在第二曲杆件424,第二曲杆枢接部4241介于第二曲杆端4240与第二抵接端420之间,第二卡扣结构421设置在第二曲杆件424。而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的组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与作用原理,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台车装置包含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的滑块可用以连动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当卡匣安装在承载座承载总成时,第一连杆组的第一抵接端与第二连杆组的第二抵接端可被卡匣的长侧边推抵,进而使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被带动,此时滑块连动第一连杆组的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连杆组的第二卡扣结构,以确保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能同时分别卡扣卡匣的第一短侧边及第二短侧边,借此固定机构便可将卡匣固定于台车基座上,以防止卡匣于台车装置剎车时因惯性而倾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固定一卡匣的台车装置,所述卡匣具有一长侧边、一第一短侧边及一第二短侧边,所述长侧边连接所述第一短侧边与所述第二短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装置包含:
一台车基座;
一承载总成,安装在所述台车基座上并用以承载所述卡匣;以及
一固定机构,包含:
一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承载总成上;
一第一连杆组,连接于所述滑块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杆组具有一第一抵接端及一第一卡扣结构;以及
一第二连杆组,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连杆组具有一第二抵接端及一第二卡扣结构;
其中,当所述卡匣安装在所述承载总成时,所述卡匣的所述长侧边推抵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且所述滑块连动所述第一连杆组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杆组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使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卡扣所述第一短侧边及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卡扣所述第二短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包含:
一第一连接杆件,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于所述滑块;
一第一结合杆件,具有一第一结合杆端及一第一结合杆枢接部,所述第一结合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结合杆件,所述第一结合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一结合杆端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之间;
一第一曲杆件,具有一第一曲杆端及一第一曲杆枢接部,所述第一曲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一结合杆枢接部,所述第一曲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所述第一抵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曲杆件,所述第一曲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一曲杆端与所述第一抵接端之间;以及
一第一摇杆件,具有一第一摇杆端及一第一摇杆枢接部,所述第一摇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一结合杆端,所述第一摇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组包含:
一第二连接杆件,具有一第三端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的一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接于所述滑块;
一第二结合杆件,具有一第二结合杆端及一第二结合杆枢接部,所述第二结合杆端枢接于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结合杆件,所述第二结合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二结合杆端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之间;
一第二曲杆件,具有一第二曲杆端及一第二曲杆枢接部,所述第二曲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结合杆枢接部,所述第二曲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所述第二抵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曲杆件,所述第二曲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二曲杆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摇杆件,具有一第二摇杆端及一第二摇杆枢接部,所述第二摇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结合杆端,所述第二摇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包含:
一第一连接杆件,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对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接于所述滑块;以及
一第一曲杆件,具有一第一曲杆端及一第一曲杆枢接部,所述第一曲杆端枢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曲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所述第一抵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曲杆件,所述第一曲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一曲杆端与所述第一抵接端之间,所述第一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曲杆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组包含:
一第二连接杆件,具有一第三端及相对所述第三端的一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接于所述滑块;以及
一第二曲杆件,具有一第二曲杆端及一第二曲杆枢接部,所述第二曲杆端枢接于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二曲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承载总成,所述第二抵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曲杆件,所述第二曲杆枢接部介于所述第二曲杆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曲杆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总成包含:
一承载台座,其中所述卡匣承载于所述承载台座上;以及
一叉取机构,连接所述台车基座与所述承载台座,所述叉取机构用以将所述承载台座沿一伸出方向移离所述台车基座或用以将所述承载台座沿相反于所述伸出方向的一缩回方向收回于所述台车基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取机构包含:
一第一臂,其一端枢接于所述台车基座;以及
一第二臂,其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承载台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总成包含:
一承载台座,其中所述卡匣承载于所述承载台座上;
一叉取机构,连接所述承载台座,所述叉取机构用以将所述承载台座沿一伸出方向移离或用以将所述承载台座沿相反于所述伸出方向的一缩回方向收回;
一承载基板,其中所述叉取机构安装在所述承载基板上;以及
一升降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台车基座与所述承载基板,所述升降支撑机构用以将所述承载基板沿一上升方向推升或用以将所述承载基板沿相反于所述上升方向的一下降方向下收,其中所述上升方向垂直于所述伸出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含:
一第一支撑杆,具有一第一支撑上杆端及一第一支撑下杆端,所述第一支撑上杆端枢接于所述承载基板,所述第一支撑下杆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台车基座上;以及
一第二支撑杆,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具有一第二支撑上杆端及一第二支撑下杆端,所述第二支撑下杆端枢接于所述台车基座,所述第二支撑上杆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基板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台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取机构包含:
一第一臂,其一端枢接于所述承载基板;以及
一第二臂,其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承载台座。
CN201621315698.7U 2016-11-16 2016-12-02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314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7380 2016-11-16
TW105137380A TWI588046B (zh) 2016-11-16 2016-11-16 可固定卡匣的台車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31414U true CN206231414U (zh) 2017-06-09

Family

ID=5897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9677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68852B (zh) 2016-11-16 2016-12-02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CN201621315698.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31414U (zh) 2016-11-16 2016-12-02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9677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68852B (zh) 2016-11-16 2016-12-02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8068852B (zh)
TW (1) TWI5880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8852A (zh) * 2016-11-16 2018-05-25 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3246B2 (ja) * 2003-05-19 2008-11-19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体搬送具
TWI295660B (en) * 2005-03-29 2008-04-11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 Truck for carrying wafers
JP5218000B2 (ja) * 2008-12-12 2013-06-19 株式会社Ihi 基板保管供給システム
TWM362146U (en) * 2009-03-18 2009-08-01 Han Tai Technology Co Ltd Assembly carriage
CN202463861U (zh) * 2012-01-31 2012-10-03 安徽省电力公司芜湖供电公司 金属铠装开关转运小车
TWM508784U (zh) * 2014-09-26 2015-09-11 Mirle Automation Corp 升降台裝置
CN104400376B (zh) * 2014-10-30 2017-07-21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运输及更换工件的装置
TWI588046B (zh) * 2016-11-16 2017-06-21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可固定卡匣的台車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8852A (zh) * 2016-11-16 2018-05-25 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CN108068852B (zh) * 2016-11-16 2020-04-14 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8852B (zh) 2020-04-14
TW201819230A (zh) 2018-06-01
CN108068852A (zh) 2018-05-25
TWI588046B (zh) 201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1681B (zh) 零件安装装置及方法
JP4289502B2 (ja) 搬送補助装置およびこの搬送補助装置を備えた搬送装置
CN109843751A (zh) 高架输送车以及输送系统
US20070048117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and lifting objects with a lifting fork
CN206126145U (zh) 一种柔性涂装总装滑橇转接线
CN206231414U (zh) 可固定卡匣的台车装置
JP2015048194A (ja) 搬送装置
CN106395218B (zh) 货架单元、货架、货物分拣系统和货物分拣方法
JP5966588B2 (ja) カゴ台車用移載装置
CN110817741A (zh) 一种商品批发用货物搬运车
CN207973240U (zh) 用于堆垛式物料的送料小车
JPS6010961Y2 (ja) 長尺物搬送装置
CN207464579U (zh) 一种定位小车
CN207361294U (zh) 一种托盘升降装置
CN207536709U (zh) 定位归正装置
CN202400612U (zh) 可全方位移载的输送系统
CN212289962U (zh) 一种可固定物体的小推车
CN220766410U (zh) 一种可多向送料的rgv小车
CN109879212A (zh) 叉车
CN108143095A (zh) 升降工作桌
CN220502614U (zh) 一种物流高空作业台
JP2015040126A (ja) 物品移載装置及び搬送設備
TWM537308U (zh) 可固定卡匣的台車裝置
CN208932458U (zh) 联动式重载全协调装卸作业平台
CN212711232U (zh) 用于物流小车的货物承托装置、物流小车及无人配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4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