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5069U - 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85069U
CN206185069U CN201621226236.8U CN201621226236U CN206185069U CN 206185069 U CN206185069 U CN 206185069U CN 201621226236 U CN201621226236 U CN 201621226236U CN 206185069 U CN206185069 U CN 206185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sset
heating
punch
pin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262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君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zhong Automobile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zhong Automobile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zhong Automobile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zhong Automobile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262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85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85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850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包括凸模、凸模筋板、凹模、凹模筋板、加热棒和加热片,凸模筋板与凹模筋板上均设置加热棒和加热片;凸模筋板与凹模筋板均设置为包括多个横向筋板和多个纵向筋板,横向筋板沿纵向依次平行设置,横向筋板的外边缘上均设置若干卡槽,卡槽内设置加热棒,纵向筋板依次与横向筋板垂直相交设置,任意两横向筋板与两纵向筋板相交位置形成空心格;卡槽沿横向筋板的外边缘均匀设置,加热片设置于空心格上靠近成型腔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采用该装置,能够通过两种加热方式实现模具的均匀加热需求,保证了工件的生产质量,避免注入高温流体时巨大温差造成的模具在冷态下的脆性开裂,且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因此,模具被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为保证工件的生产质量,同时避免注入高温流体时巨大温差造成的模具在冷态下的脆性开裂,以致影响产品填充模具能力的问题,在模具进行成型加工前,需对模具进行加热。然而,现有的模具在实际生产加热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对于批量工件的生产加工,目前一般采用将模具置于成型机内进行加热,但是每次仅能实现单只或单类型模具的加热,且该方式使得在加热模具时就需花费3个小时左右,从而导致整个工艺过程延长,降低了生产效率。
2、现有的采用将热的坯料或锻件直接放入模具内加热,以及利用人工通过直径约为50mm的烘枪设备来对锻造模具的型腔进行烘烤的方式,常常只能烘烤到模具的一半,模具的受热不均匀,加热效率低,同时人工烘培需要操作人员长时间举起烘枪,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较低而生产成本较高。
3、利用加热套配合加热棒的加热方式,由于加热棒的散热差,在加热棒与加热套孔配合过松时,使得加热时间延长,而加热棒与加热套孔配合过紧时,易使得加热管与加热套相互融合,最终导致整个加热装置的报废,另外,当单根加热棒损坏时,也会造成模具加热不均匀,影响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通过两种加热方式实现模具的均匀加热需求,以保证工件的生产质量,避免注入高温流体时巨大温差造成的模具在冷态下的脆性开裂,且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包括凸模、凸模筋板、凹模、凹模筋板、加热棒和加热片,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相扣合形成成型腔,且所述凸模的内腔设置所述凸模筋板,所述凹模的内腔设置所述凹模筋板,通过筋板既加强了模具的强度,又能布置所述加热棒和所述加热片以及线束,同时还可辅助实现热量的良好传递,以保证模具整体的加热效果,所述凸模筋板与所述凹模筋板上均设置所述加热棒和所述加热片,当对模具表面温度要求不高时,在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上安装所述加热棒,采用所述加热棒的热传递实现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的加热,当对模具表面温度要求较高时,在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上安装所述加热片,则利用所述加热片的热传递实现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的加热需求;
所述凸模筋板与所述凹模筋板均设置为包括多个横向筋板和多个纵向筋板,所述横向筋板沿纵向依次平行设置,且所述横向筋板的外边缘上均设置若干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所述加热棒,且所述卡槽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加热棒的结构相配合,所述纵向筋板依次与所述横向筋板垂直相交设置,任意两所述横向筋板与两所述纵向筋板相交位置形成空心格,所述横向筋板与所述纵向筋板的结构设置,使得模具的热传导性能更佳;
所述卡槽沿所述横向筋板的外边缘均匀设置,使得所述加热棒能够布置均匀,实现了模具整体的良好受热,所述加热片设置于所述空心格上靠近所述成型腔的一侧,从而保证了直接接触所述成型腔部分的模具体的快速加热,并使其温度始终一致,以提高工件的生产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筋板与所述纵向筋板上均设置若干开孔,所述开孔不仅能够实现线束的布置,也减轻了所述横向筋板与所述纵向筋板的重量,降低能耗,而且由于较好的通透性,孔穴内部强制对流换热以及该结构中的高比表面积使筋板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实现了模具加热过程及工件成型过程中的高效热传递,缩短工艺时间,并使得工作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凸模筋板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凸模的内腔的结构相匹配,从而保证所述凸模的热传递效率更佳,同时不同所述凸模筋板的相应设置,使得该加热装置的适用性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凹模筋板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凹模的内腔的结构相匹配,从而保证所述凹模的热传递效率更佳,同时不同所述凹模筋板的相应设置,使得该加热装置的适用性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片远离模具底面的表面上均布多个加热片接线端子,通过所述加热片接线端子连接外部电源,从而实现所述加热片对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的加热需求,保证工件的成型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棒的两端分别设置加热棒接线端子,由所述加热棒接线端子连接外部电源,从而实现所述加热棒对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的加热需求,保证工件的成型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开孔设置为椭圆形、圆形或矩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筋板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依据所述凸模或者所述凹模的结构而定,从而使得所述空心格上放置的所述加热片更好地实现模具的均匀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凸模筋板与所述凹模筋板均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凸模筋板与所述凹模筋板可采用铸造或者焊接工艺生产成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凸模筋板与凹模筋板上设置的加热棒和加热片,当对模具表面温度要求不高时,在凸模与凹模上安装加热棒,可采用加热棒的热传递实现凸模与凹模的加热,当对模具表面温度要求较高时,在凸模与凹模上安装加热片,则利用加热片的热传递实现凸模与凹模的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保证了模具的均匀加热需求,提高了工件的生产质量,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注入高温流体时巨大温差造成的模具在冷态下的脆性开裂问题。
(2)通过横向筋板与纵向筋板的结构,以及其上的若干开孔,使得模具的热传导性能更佳,而开孔不仅减轻了横向筋板与纵向筋板的重量,降低能耗,而且由于较好的通透性,孔穴内部强制对流换热以及该结构中的高比表面积使筋板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实现了模具加热过程及工件成型过程中的高效热传递,缩短工艺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3)通过卡槽在横向筋板外边缘的均匀设计,同时纵向筋板之间的间距依据凸模或者凹模的结构而定,进一步使得加热棒的布置,以及空心格上放置的加热片的规格均能更好地实现模具整体的均匀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凸模筋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凸模,20-凸模筋板,201-横向筋板,202-纵向筋板,203-卡槽,204-空心格,205-开孔,30-凹模,40-凹模筋板,50-加热棒,501-加热棒接线端子,60-加热片,601-加热片接线端子,70-成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包括凸模10、凸模筋板20、凹模30、凹模筋板40、加热棒50和加热片60,凸模10与凹模30相扣合形成成型腔70,且凸模10的内腔设置凸模筋板20,凹模30的内腔设置凹模筋板40,凸模筋板20与凹模筋板40上均设置加热棒50和加热片60,当对模具表面温度要求不高时,在凸模10与凹模30上安装加热棒50,采用加热棒50的热传递实现凸模10与凹模30的加热,当对模具表面温度要求较高时,在凸模10与凹模30上安装加热片60,则利用加热片60的热传递实现凸模10与凹模30的加热需求。
凸模筋板20与凹模筋板40均设置为包括多个横向筋板201和多个纵向筋板202,横向筋板201沿纵向依次平行设置,且横向筋板201的外边缘上均设置若干卡槽203,卡槽203内设置加热棒50,且卡槽203的结构设置为与加热棒50的结构相配合,纵向筋板202依次与横向筋板201垂直相交设置,任意两横向筋板201与两纵向筋板202相交位置形成空心格204,横向筋板201与纵向筋板202的结构设置,使得模具的热传递性能更佳。
卡槽203沿横向筋板201的外边缘均匀设置,使得加热棒50能够布置均匀,实现了模具整体的良好受热,加热片60设置于空心格204上靠近成型腔70的一侧,从而保证了直接接触成型腔70部分的模具体的快速加热,并使其温度始终一致,以提高工件的生产质量。
横向筋板201与纵向筋板202上均设置若干开孔205,开孔205不仅减轻了横向筋板201与纵向筋板202的重量,降低能耗,而且由于较好的通透性,孔穴内部强制对流换热以及该结构中的高比表面积使筋板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实现了模具加热过程及工件成型过程中的高效热传递,缩短工艺时间,并使得工作效率较高。
凸模筋板20的结构设置为与凸模10的内腔的结构相匹配,从而保证凸模10的热传递效率更佳,同时不同凸模筋板20的相应设置,使得该加热装置的适用性更强。
凹模筋板40的结构设置为与凹模30的内腔的结构相匹配,从而保证凹模30的热传递效率更佳,同时不同凹模筋板40的相应设置,使得该加热装置的适用性更强。
加热片60远离模具底面的表面上均布多个加热片接线端子601,通过加热片接线端子601连接外部电源,从而实现加热片60对凸模10与凹模30的加热需求,保证工件的成型质量。
加热棒50的两端分别设置加热棒接线端子501,由加热棒接线端子501连接外部电源,从而实现加热棒50对凸模10与凹模30的加热需求,保证工件的成型质量。
开孔205设置为椭圆形、圆形或矩形结构。
纵向筋板202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依据凸模10或者凹模30的结构而定,从而使得空心格204上放置的加热片60更好地实现模具的均匀加热。
凸模筋板20与凹模筋板40均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凸模筋板20与凹模筋板40可采用铸造或者焊接工艺生产成型。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能够通过两种加热方式实现模具的均匀加热需求,以保证工件的生产质量,避免注入高温流体时巨大温差造成的模具在冷态下的脆性开裂,且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当需要加热模具时,若对模具表面温度要求不高,则在横向筋板201上的卡槽203中放置加热棒50,由加热棒接线端子501连接外部电源,使加热棒50的热量传递完成对凸模10与凹模30的加热,若对模具表面温度要求较高,则在空心格204上固定加热片60,通过加热片接线端子601连接外部电源,使加热片60由热传递实现凸模10与凹模30的加热需求,该装置两种加热方式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模具的良好加热,使得保证工件生产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包括凸模、凸模筋板、凹模、凹模筋板、加热棒和加热片,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相扣合形成成型腔,且所述凸模的内腔设置所述凸模筋板,所述凹模的内腔设置所述凹模筋板,所述凸模筋板与所述凹模筋板上均设置所述加热棒和所述加热片;
所述凸模筋板与所述凹模筋板均设置为包括多个横向筋板和多个纵向筋板,所述横向筋板沿纵向依次平行设置,且所述横向筋板的外边缘上均设置若干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所述加热棒,且所述卡槽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加热棒的结构相配合,所述纵向筋板依次与所述横向筋板垂直相交设置,任意两所述横向筋板与两所述纵向筋板相交位置形成空心格;
所述卡槽沿所述横向筋板的外边缘均匀设置,所述加热片设置于所述空心格上靠近所述成型腔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筋板与所述纵向筋板上均设置若干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筋板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凸模的内腔的结构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筋板的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凹模的内腔的结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远离模具底面的表面上均布多个加热片接线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的两端分别设置加热棒接线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设置为椭圆形、圆形或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筋板与所述凹模筋板均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1621226236.8U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5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6236.8U CN206185069U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6236.8U CN206185069U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85069U true CN206185069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25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2623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5069U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85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3351B (zh) 中型花键轴叉平锻工艺
CN102118010B (zh) 硅橡胶电缆终端生产模具
CN102764855A (zh) 大型铝合金铸坯预埋不锈钢管道工艺
CN208806142U (zh) 一种同向中间出脚smd电感热压模具
CN206185069U (zh) 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的装置
CN203293332U (zh) 一种加工冷压重组竹的模具
CN203994415U (zh) 一种二次成型模具
CN105252693B (zh) 一种硅胶包覆塑胶件的油压成型方法及活动式模芯
CN207465795U (zh) 一种显示屏盖壳模具
CN207272071U (zh) 一种钻杆接头一模两件锻造模具
CN206405386U (zh) 一种改善射砂排气的砂芯模具
CN202571117U (zh) 钢拉杆端部成型设备
CN107052123B (zh) 一种金属管类零件热态金属气压成型方法
CN212421946U (zh)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CN204470513U (zh) 一种具有窄深筋锻件的热锻模具
CN208118360U (zh) 高压成型模具加热板
CN203356512U (zh) 热模锻生产线连杆锻造制坯工装
CN207547534U (zh) 一种主减速器壳体小砂芯三合一模具
CN207325861U (zh) 一种异形铜棒用于闸阀毛坯热锻模具
CN207682769U (zh) 车灯外壳制造设备用热板模具
CN107283771A (zh) 一种高质量便于冷却定型的注塑模具
CN206106261U (zh) 汽车前保险杠加工模具
CN205309232U (zh) 一种硅铁阳极管的砂芯设备
CN205853291U (zh) 一种汽车线束注塑模具
CN205223635U (zh) 一种臂章定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