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55454U - 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 - Google Patents

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55454U
CN206155454U CN201620868133.5U CN201620868133U CN206155454U CN 206155454 U CN206155454 U CN 206155454U CN 201620868133 U CN201620868133 U CN 201620868133U CN 206155454 U CN206155454 U CN 206155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dy
vertical
column
end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681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旭奎
陈永盛
史宝玲
侯亚辉
寇晓阳
宋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681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554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55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554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前端结构,包括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还包括端部立罩板和折弯立墙板,所述端墙柱与所述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端部侧柱与所述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折弯立墙板为L形,且所述折弯立墙板包括竖直延伸段和水平延伸段,所述竖直延伸段的第一竖直侧边与所述端部侧柱连接,所述竖直延伸段的与所述第一竖直侧边相对的第二竖直侧边、所述水平伸出段和所述端墙柱共同围成所述车体侧门,所述端部立罩板盖设在所述水平延伸段与所述车顶所围成的开口上。本实用新型的车外连接附件与铁路界限能够保持较大的距离,避免超限现象。

Description

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
背景技术
铁路客车的车体是车内设备、货物及乘客的重要载体,为实现较大容量的车辆定员和承载能力,车体外形常具有较大的尺寸要求,且车体外形尺寸及车体外部附件不能超出一定的铁路界限。目前,铁路客车大多为传统的筒形车体结构,车体端部与侧墙均为直接相连结构,并在侧墙外设置上车扶手、侧灯架、门上雨檐等设备件,在侧墙两端下部设置上车脚蹬,上述设备件距铁路限界具有一定的安全余量,既保证了行车安全,也提供了舒适的乘车条件。
目前,铁路客车的车体通常可以由侧墙、端墙、底架、车顶四大部位组成,其中各部位外轮廓距铁路限界距离较富裕,便于安装车外连接附件,一般的,附件设置在端墙与侧墙的连接处。图1中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车体在侧门处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车体包括端墙100和侧墙200,端墙100和侧墙200的连接处设置有端墙柱10,在侧墙200上设置有门框柱20,在门框柱20和侧墙立柱40之间可以设置侧门。为了加强侧墙200的结构强度,侧墙200上还设置有侧墙纵向梁30、侧墙立柱40和底架侧梁50,端墙柱10、门框柱20及侧墙立柱40均直接焊于底架侧梁50上方。侧墙200外部距限界约148mm,空间较大,端墙100与侧墙200的连接接口为直角带微圆角形式,侧墙200外可直接安装上车扶手,扶手总宽度约86mm,这样扶手距离铁路界限大概有62mm。
然而,现有技术中,端墙的宽窄尺寸和随着车体两边侧墙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且而车体两边侧墙的距离是固定的,当出现小断面铁路界限时,车外连接附件有可能距离铁路界限过近,甚至超限,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以使车外连接附件与铁路界限保持较大的距离,避免超限现象。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前端结构,包括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均竖直设置在车体的车顶和底架之间,端墙板和侧墙板垂直,端墙柱位于端墙板的侧边边缘,端部侧柱位于侧墙板的朝向端墙板的侧边边缘上,端墙柱和端部侧柱之间具有可设置车外连接附件及车体侧门的间隔,还包括端部立罩板和折弯立墙板,端墙柱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端部侧柱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折弯立墙板为L形,且折弯立墙板包括竖直延伸段和水平延伸段,竖直延伸段的第一竖直侧边与端部侧柱连接,竖直延伸段的与第一竖直侧边相对的第二竖直侧边、水平伸出段和端墙柱共同围成车体侧门,端部立罩板盖设在水平延伸段与车顶所围成的开口上。
可选的,竖直延伸段具有延伸方向与与车体的前进方向相同的第一折弯部和延伸方向与车体的前进方向垂直的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水平延伸段连接,第二折弯部与端部侧柱连接。
可选的,端部立罩板包括水平底板和竖直立板,水平底板的大小与水平延伸段与车顶所围成的开口的大小相匹配,竖直立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竖直立板的第一侧与水平底板的边缘连接,竖直立板的第二侧与车顶连接。
可选的,水平底板为矩形,竖直立板的第一侧与水平底板的两条相邻侧边连接。
可选的,车体前端结构还包括门上横梁,门上横梁和水平延伸段连接,且门上横梁位于水平延伸段的朝向车体中轴线的内侧。
可选的,车体前端结构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折弯部所在的平面平行,连接板位于在第二折弯部与端部侧柱之间。
可选的,车体前端结构还包括端顶槽钢,端顶槽钢的延伸方向与车体前进方向垂直,端顶槽钢设置在竖直立板和端墙板之间。
可选的,折弯立墙板与端墙板之间对接满焊连接,端部立罩板与端墙板、端部立罩板与车顶的端顶板、端部立罩板与折弯立墙板,以及端部立罩板与侧墙板的侧顶边梁之间均为角接满焊连接。
可选的,折弯立墙板的底部和底架之间对接满焊或者搭接满焊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包括如上所述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前端结构具体包括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均竖直设置在车体的车顶和底架之间,端墙板和侧墙板垂直,端墙柱位于端墙板的侧边边缘,端部侧柱位于侧墙板的朝向端墙板的侧边边缘上,端墙柱和端部侧柱之间具有可设置扶手及车体侧门的间隔,还包括端部立罩板和折弯立墙板,端墙柱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端部侧柱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其中,折弯立墙板为L形,且折弯立墙板包括竖直延伸段和水平延伸段,竖直延伸段的第一竖直侧边与端部侧柱连接,竖直延伸段的与第一竖直侧边相对的第二竖直侧边、水平伸出段和端墙柱共同围成车体侧门,端部立罩板盖设在水平延伸段与车顶所围成的开口上。这样车体前端结构的宽度小于车体其他部位的宽度,因而形成的车体前端收口,可使设置在车体前端的车外连接附件均会与铁路界限保持较大的距离,避免超限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中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车体在侧门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弯立墙板的正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弯立墙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端部立罩板的正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端部立罩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顶部的正视焊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底部的侧视焊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底部的焊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车体前端结构具体包括端墙柱2、端部侧柱4、端墙板8和侧墙板9,端墙柱2、端部侧柱4、端墙板8和侧墙板9均竖直设置在车体的车顶和底架之间,端墙板8和侧墙板9垂直,端墙柱2位于端墙板9的侧边边缘,端部侧柱4位于侧墙板9的朝向端墙板8的侧边边缘上,端墙柱2和端部侧柱4之间具有可设置扶手及车体侧门的间隔,还包括端部立罩板5和折弯立墙板6,端墙柱2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端部侧柱4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
其中,折弯立墙板6为L形,且折弯立墙板6包括竖直延伸段61和水平延伸段62,竖直延伸段61的第一竖直侧边与端部侧柱4连接,竖直延伸段61的与第一竖直侧边相对的第二竖直侧边、水平伸出段62和端墙柱2共同围成车体侧门,端部立罩板5盖设在水平延伸段62与车顶所围成的开口上。
具体的,车体前端结构中包括有端墙板8和侧墙板9,端墙板8位于车体前端端部,侧墙板9设置在车体的两侧,以和端墙板8、车体的车顶以及车体的底架共同围成车体的前端结构。端墙柱2竖直设置在端墙板8的侧边边缘,用以连接端墙板8和其它部分,而端部侧柱4位于侧墙板9的朝向端墙板8的一侧的边缘,且端墙柱2和端部侧柱4之间具有一定间隔。这样,端墙柱2和端部侧柱4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足以容纳车体侧门以及车外连接附件的空间。同时,端墙柱2与整个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端部侧柱4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因为端墙柱2设置在端墙板8的侧边边缘,而端部侧柱4位于侧墙板9的边缘,因而端墙板8在垂直于车体前进方向上的宽度也就会小于车体两侧的侧墙板9之间的距离,即车体前端的宽度要小于车体其它部分,例如车体中段的宽度。这样,在端墙柱2和端部侧柱4之间的空间内所设置的车体侧门以及其它车外连接附件,只要其尺寸不超过端墙柱2与端部侧柱4之间距离的大小,即可保证这些车外连接附件均会与铁路界限保持较大的距离,避免超限现象。
而同时,为了保证车体前端结构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车体前端结构还包括有用于封闭端墙柱2与端部侧柱4之间空间的折弯立墙板6和端部立罩板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弯立墙板的正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弯立墙板的侧视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折弯立墙板6为一个L形结构,该L形结构主要可包括竖直延伸段61和水平延伸段62,竖直延伸段61的第一竖直侧边,例如外侧边一般与端部侧柱4连接,而与第一竖直侧边相对的第二竖直侧边和端墙柱2分别形成两条立边,而L形结构的水平伸出段62形成了与两条立边顶端连接的顶边,这三条边共同围成了一个门框结构,即车体的侧门。此外,端部立罩板5盖设在水平延伸段62与车顶所围成的开口上,这样折弯立墙板6和端部立罩板5与端墙板8以及侧墙板9一起将围成了封闭且具有适当收口的车体前端。而车体前端收口的深度和长度尺寸均可根据车辆平面尺寸适当调整,满足不同小尺寸端墙部位的结构需求。
进一步的,因为车体前端结构中,端墙柱2与端部侧柱4距离车体中轴线的距离不一致,所以折弯立墙板6在沿车体内外方向上也具有折弯结构。具体的,折弯立墙板6的竖直延伸段61具有延伸方向与与车体的前进方向相同的第一折弯部611和延伸方向与车体的前进方向垂直的第二折弯部612,第一折弯部611与水平延伸段62连接,第二折弯部612与端部侧柱4连接。这样第一折弯部611与端墙柱2处于和车体中轴线距离相同的一个竖直面上,且第一折弯部611通过延伸方向与车体前进方向垂直的第二折弯部612,与距离车体中轴线较远的端部侧柱4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车体的封闭,且折弯立墙板6的折弯部位朝向车体内侧,不会超过铁路界限。
因为车顶的面积通常较大,因而折弯立墙板6的顶部与车顶之间会形成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即可通过端部立罩板5进行封闭。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端部立罩板的正视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端部立罩板的侧视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端部立罩板5具体可以包括水平底板51和竖直立板52,水平底板51的大小与水平延伸段62与车顶所围成的开口的大小相匹配,竖直立板5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竖直立板52的第一侧与水平底板51的边缘连接,竖直立板52的第二侧与车顶连接。这样端部立罩板5可以实现尺寸较小的折弯立墙板6与面积尺寸较大的车顶之间的封闭连接。因为端部立罩板5和折弯立墙板6之间相互配合连接,所以对应部位的形状均可自由设置或调整,折弯立墙板6底部可根据底架的外形适当调整轮廓形式,实现两者对接或搭接,加强收口区域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因为折弯立墙板6的折弯处为直角,为了与折弯立墙板6与车顶的形状相适应,水平底板为矩形面,竖直立板52的第一侧与水平底板51的两条相邻侧边连接。这样端部立罩板5的内侧可封闭住折弯立墙板6,而外侧与车顶连接。
可选的,为了连接并固定折弯立墙板6与端部立罩板5,车体前端结构还可以包括其他附加结构。例如,车体前端结构可包括门上横梁1,门上横梁1和水平延伸段62连接,且门上横梁1位于水平延伸段62的朝向车体中轴线的内侧。这样可以在门上横梁1处安装车体侧门及各类附件。
可选的,车体前端结构还可以包括有连接板3,连接板3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折弯部612所在的平面平行,连接板3位于在第二折弯部612与端部侧柱4之间。连接板3可以保证折弯立墙板6的结构强度,避免折弯立墙板6受力变形。
可选的,车体前端结构还包括端顶槽钢7,端顶槽钢7的延伸方向与车体前进方向垂直,端顶槽钢7设置在竖直立板52和端墙板8之间。端顶槽钢7可从顶部方向加强折弯立墙板6与端部立罩板5的强度,避免结构受力变形。
具体的,各个组件间可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顶部的正视焊接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底部的侧视焊接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体前端结构底部的焊接示意图。折弯立墙板6与端墙板8之间对接满焊连接,端部立罩板5与端墙板8、端部立罩板5与车顶的端顶板、端部立罩板5与折弯立墙板6,以及端部立罩板5与侧墙板9的侧顶边梁之间均为角接满焊连接。此外,折弯立墙板6的底部和底架之间也可以对接满焊或者搭接满焊连接。这样可结合组件之间的承力情况与组件的结合面积大小而采用不同焊接方式,以保证焊接后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车体前端结构具体包括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均竖直设置在车体的车顶和底架之间,端墙板和侧墙板垂直,端墙柱位于端墙板的侧边边缘,端部侧柱位于侧墙板的朝向端墙板的侧边边缘上,端墙柱和端部侧柱之间具有可设置扶手及车体侧门的间隔,还包括端部立罩板和折弯立墙板,端墙柱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端部侧柱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其中,折弯立墙板为L形,且折弯立墙板包括竖直延伸段和水平延伸段,竖直延伸段的第一竖直侧边与端部侧柱连接,竖直延伸段的与第一竖直侧边相对的第二竖直侧边、水平伸出段和端墙柱共同围成车体侧门,端部立罩板盖设在水平延伸段与车顶所围成的开口上。这样车体前端结构的宽度小于车体其他部位的宽度,因而形成的车体前端收口,可使设置在车体前端的车外连接附件均会与铁路界限保持较大的距离,避免超限现象。
在前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体,其包括有车顶、底架等常规车体组成以及车体前端结构。其中,车体前端结构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均和前述实施例一中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车体包括有车体前端结构,其中车体前端结构具体包括有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均竖直设置在车体的车顶和底架之间,端墙板和侧墙板垂直,端墙柱位于端墙板的侧边边缘,端部侧柱位于侧墙板的朝向端墙板的侧边边缘上,端墙柱和端部侧柱之间具有可设置扶手及车体侧门的间隔,还包括端部立罩板和折弯立墙板,端墙柱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端部侧柱与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折弯立墙板为L形,且折弯立墙板包括竖直延伸段和水平延伸段,竖直延伸段的第一竖直侧边与端部侧柱连接,竖直延伸段的与第一竖直侧边相对的第二竖直侧边、水平伸出段和端墙柱共同围成车体侧门,端部立罩板盖设在水平延伸段与车顶所围成的开口上。这样车体前端结构的宽度小于车体其他部位的宽度,因而形成的车体前端收口,可使设置在车体前端的车外连接附件均会与铁路界限保持较大的距离,避免超限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体前端结构,包括端墙柱、端部侧柱、端墙板和侧墙板,所述端墙柱、所述端部侧柱、所述端墙板和所述侧墙板均竖直设置在所述车体的车顶和底架之间,所述端墙板和所述侧墙板垂直,所述端墙柱位于所述端墙板的侧边边缘,所述端部侧柱位于所述侧墙板的朝向所述端墙板的侧边边缘上,所述端墙柱和所述端部侧柱之间具有可设置车外连接附件及车体侧门的间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部立罩板和折弯立墙板,所述端墙柱与所述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端部侧柱与所述车体中轴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折弯立墙板为L形,且所述折弯立墙板包括竖直延伸段和水平延伸段,所述竖直延伸段的第一竖直侧边与所述端部侧柱连接,所述竖直延伸段的与所述第一竖直侧边相对的第二竖直侧边、所述水平伸出段和所述端墙柱共同围成所述车体侧门,所述端部立罩板盖设在所述水平延伸段与所述车顶所围成的开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延伸段具有延伸方向与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相同的第一折弯部和延伸方向与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垂直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水平延伸段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端部侧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立罩板包括水平底板和竖直立板,所述水平底板的大小与所述水平延伸段与所述车顶所围成的开口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竖直立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竖直立板的第一侧与所述水平底板的边缘连接,所述竖直立板的第二侧与所述车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底板为矩形,所述竖直立板的第一侧与所述水平底板的两条相邻侧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上横梁,所述门上横梁和所述水平延伸段连接,且所述门上横梁位于所述水平延伸段的朝向所述车体中轴线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折弯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端部侧柱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顶槽钢,所述端顶槽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体前进方向垂直,所述端顶槽钢设置在所述竖直立板和所述端墙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立墙板与所述端墙板之间对接满焊连接,所述端部立罩板与所述端墙板、所述端部立罩板与所述车顶的端顶板、所述端部立罩板与所述折弯立墙板,以及所述端部立罩板与所述侧墙板的侧顶边梁之间均为角接满焊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立墙板的底部和所述底架之间对接满焊或者搭接满焊连接。
10.一种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前端结构。
CN201620868133.5U 2016-08-11 2016-08-11 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 Active CN2061554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8133.5U CN206155454U (zh) 2016-08-11 2016-08-11 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8133.5U CN206155454U (zh) 2016-08-11 2016-08-11 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55454U true CN206155454U (zh) 2017-05-10

Family

ID=58649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68133.5U Active CN206155454U (zh) 2016-08-11 2016-08-11 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5545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9884A (zh) * 2018-09-06 2019-01-0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侧墙组件及轨道车辆
CN109131390A (zh) * 2018-09-06 2019-01-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11376933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侧墙的门罩板及列车
WO2022016699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9884A (zh) * 2018-09-06 2019-01-0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侧墙组件及轨道车辆
CN109131390A (zh) * 2018-09-06 2019-01-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09131390B (zh) * 2018-09-06 2020-05-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车体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09109884B (zh) * 2018-09-06 2021-03-16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侧墙组件及轨道车辆
CN111376933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侧墙的门罩板及列车
WO2022016699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55454U (zh) 车体前端结构和车体
CN105329249B (zh) 一种轨道车辆不锈钢车体
CN204296539U (zh) 一种渣土自卸车
CN103802849B (zh) 一种b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CN104369783A (zh) 全铝厢车
CN105197031A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组件
CN105564516A (zh) 清扫车驾驶室及清扫车
CN204915697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组件
CN109305089A (zh) 一种基于皮卡车的系留无人机回收方舱平台
CN211139320U (zh) 一种高速动车组列车车顶结构及具有该车顶结构的列车
CN202038312U (zh) 轨道车辆侧墙立柱结构
CN203497013U (zh) 一种两厢乘用车车身的顶盖后横梁
CN103204185B (zh) 一种货车车厢
CN203497012U (zh)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侧围后支柱里板
CN203958324U (zh) 商用车驾驶室侧围
CN205819202U (zh) 一种车顶与侧墙连接结构及低地板轨道车辆
CN210653084U (zh) 一种动车组隔墙结构
CN209852433U (zh) 一种客车侧围明立柱结构
CN204506899U (zh) 一种顶盖边梁结构及顶盖结构
CN204475519U (zh) 复合板式折叠活动房
CN104512426B (zh) 非金属整体司机室
CN206358223U (zh) 客车车身骨架的结构及客车
CN207633511U (zh) 幕墙阳台
CN207000134U (zh) 一种全景天窗密封系统
CN205292649U (zh) 轨道车辆侧墙上边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