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24126U - 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24126U CN206124126U CN201620773025.XU CN201620773025U CN206124126U CN 206124126 U CN206124126 U CN 206124126U CN 201620773025 U CN201620773025 U CN 201620773025U CN 206124126 U CN206124126 U CN 2061241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ld
- impressions
- cylindrical portion
- high accuracy
- injection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下模、顶出装置,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同的上型腔,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型腔相对应的两相同的下型腔,所述左侧上型腔、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上型腔、右侧下型腔通过浇道连通,所述上模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柱,所述下模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导柱相对应的导槽;所述导柱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部、第二矩形部和第三圆柱部,所述导槽包括与第一圆柱部相对应的第一圆柱槽、与第二矩形部相对应的第二矩形槽以及与第三圆柱部相对应的第三圆柱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导柱和导槽,使上模和下模合模时,通过导柱与导槽的高配合度,提升合模的精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注塑成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注塑成型是将热熔态的塑胶材料从模具的注塑口注入到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模腔中,待塑胶材料冷却固化后,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件顶出,以获得成型产品的加工方法。注塑成型的加工方法具有成型成本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件等特点,因此在成型工艺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合模精度高,并且通过调节模内温度,从而提升产品的注塑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下模、顶出装置,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同的上型腔,所述上型腔分为左侧上型腔和右侧上型腔,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型腔相对应的两相同的下型腔,所述下型腔分为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下型腔,所述左侧上型腔、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上型腔、右侧下型腔通过浇道连通,所述上模的两个上型腔之间设置有与浇道连接的注塑口;所述上模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柱,所述下模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导柱相对应的导槽;所述导柱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部、第二矩形部和第三圆柱部,所述导槽包括与第一圆柱部相对应的第一圆柱槽、与第二矩形部相对应的第二矩形槽以及与第三圆柱部相对应的第三圆柱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模内靠近上型腔的位置设置有上空腔,所述下模内靠近下型腔的位置设置有下空腔,所述上空腔和下空腔内均设置有加热块;所述上空腔与上型腔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所述下空腔与下型腔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所述温度探针的设置位置与加热块相对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模具本体设有回收流路和供给流路,回收流路与供给流路之间设有冷却介质循环系统,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包括冷却介质回收装置、制冷装置和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所述下模内部设置有内部循环管,所述内部循环管分别与回收流路以及供给流路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模的下方通过支撑板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顶出装置, 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驱动气缸和顶杆,所述驱动气缸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驱动气缸上驱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贯穿下模一直延伸至浇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杆的顶出端设置有缓冲垫。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圆柱部的直径大于第三圆柱部的直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圆柱部、第二矩形部和第三圆柱部同轴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模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柱,下模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导柱相对应的导槽,导柱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部、第二矩形部和第三圆柱部,导槽包括与第一圆柱部相对应的第一圆柱槽、与第二矩形部相对应的第二矩形槽以及与第三圆柱部相对应的第三圆柱槽,通过这样的设置,使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导柱与导槽的配合度更高,从而提升合模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柱的俯视图。
其中:
上模-1 上空腔-2
温度探针-3 下型腔-4
回收流路-5 供给流路-6
注塑口-7 上型腔-8
缓冲垫-9 下模-10
支撑板-11 冷却介质回收装置-12
制冷装置-13 冷却介质供给装置-14
加热块-15 驱动气缸-16
顶杆-17 固定板-18
下空腔-19 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
导柱-21 导槽-22
第一圆柱部-23 第二矩形部-24
第三圆柱部-25 第一圆柱槽-26
第二矩形槽-27 第三圆柱槽-28
浇道-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上模1、下模10、顶出装置,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同的上型腔8,所述上型腔8分为左侧上型腔和右侧上型腔,所述下模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型腔8相对应的两相同的下型腔4,所述下型腔4分为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下型腔,左侧上型腔、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上型腔、右侧下型腔通过浇道29连通,上模1的两个上型腔8之间设置有与浇道29连接的注塑口7;上模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柱21,下模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导柱21相对应的导槽22;导柱2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部23、第二矩形部24和第三圆柱部25,导槽22包括与第一圆柱部23相对应的第一圆柱槽26、与第二矩形部24相对应的第二矩形槽27以及与第三圆柱部25相对应的第三圆柱槽28。第一圆柱部23的直径大于第三圆柱部25的直径,第一圆柱部23、第二矩形部24和第三圆柱部25同轴心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使上模1和下模10合模时,导柱21与导槽22的配合度更高,从而提升合模的精确度。
上模1内靠近上型腔8的位置设置有上空腔2,下模10内靠近下型腔4的位置设置有下空腔19,上空腔2和下空腔19内均设置有加热块15;上空腔2与上型腔8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3,下空腔19与下型腔4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3;温度探针3的设置位置与加热块15相对应。通过温度探针3,及时显示模内温度并且做好及时的调控,确保模内的受热均匀。
模具本体设有回收流路5和供给流路6,回收流路5与供给流路6之间设有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包括冷却介质回收装置12、制冷装置13和冷却介质供给装置14;下模10内部设置有内部循环管,内部循环管分别与回收流路5以及供给流路6相连通。在完成注塑后,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启动对膜内进行冷却降温。
下模10的下方通过支撑板11连接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上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驱动气缸16和顶杆17,所述驱动气缸16固定在固定板18上,所述驱动气缸16上驱动连接有顶杆17,所述顶杆17贯穿下模10一直延伸至浇道29,顶杆17的顶出端设置有缓冲垫9,使得注塑成型的产品能够在顶杆17的缓冲垫的缓冲作用力下被顶出,防止产品的表面遭到顶杆17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电源启动,上模1和下模10相对运动,导柱21与导槽22插合在一起完成合模,从而形成2个型腔,上空腔2和下空腔19内的加热块15开始对模内进行加热,温度探针3及时探测模内的温度,熔融的塑料从注塑口7射出,通过浇道流入到2型 腔内;完成注塑,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启动对膜内进行冷却降温;开模,驱动气缸16启动,带动顶杆17将产品顶起,再人工取出产品及完成整个注塑流程。
上述实施例仅是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1)、下模(10)、顶出装置,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同的上型腔(8),所述上型腔(8)分为左侧上型腔和右侧上型腔,所述下模(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上型腔(8)相对应的两相同的下型腔(4),所述下型腔(4)分为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下型腔,所述左侧上型腔、左侧下型腔和右侧上型腔、右侧下型腔通过浇道(29)连通,所述上模(1)的两个上型腔(8)之间设置有与浇道(29)连接的注塑口(7);所述上模(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柱(21),所述下模(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导柱(21)相对应的导槽(22);所述导柱(2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部(23)、第二矩形部(24)和第三圆柱部(25),所述导槽(22)包括与第一圆柱部(23)相对应的第一圆柱槽(26)、与第二矩形部(24)相对应的第二矩形槽(27)以及与第三圆柱部(25)相对应的第三圆柱槽(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内靠近上型腔(8)的位置设置有上空腔(2),所述下模(10)内靠近下型腔(4)的位置设置有下空腔(19),所述上空腔(2)和下空腔(19)内均设置有加热块(15);所述上空腔(2)与上型腔(8)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3),所述下空腔(19)与下型腔(4)之间设置有若干温度探针(3);所述温度探针(3)的设置位置与加热块(15)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设有回收流路(5)和供给流路(6),回收流路(5)与供给流路(6)之间设有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系统(20)包括冷却介质回收装置(12)、制冷装置(13)和冷却介质供给装置(14);所述下模(10)内部设置有内部循环管,所述内部循环管分别与回收流路(5)以及供给流路(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0)的下方通过支撑板(11)连接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上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驱动气缸(16)和顶杆(17),所述驱动气缸(16)固定在固定板(18)上,所述驱动气缸(16)上驱动连接有顶杆(17),所述顶杆(17)贯穿下模(10)一直延伸至浇道(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7)的顶出端设置有缓冲垫(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部(23)的直径大于第三圆柱部(25)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部(23)、第二矩形部(24)和第三圆柱部(25)同轴心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73025.XU CN206124126U (zh) | 2016-07-20 | 2016-07-20 | 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773025.XU CN206124126U (zh) | 2016-07-20 | 2016-07-20 | 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24126U true CN206124126U (zh) | 2017-04-26 |
Family
ID=58563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7302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24126U (zh) | 2016-07-20 | 2016-07-20 | 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24126U (zh) |
-
2016
- 2016-07-20 CN CN201620773025.XU patent/CN2061241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42299B (zh) | 汽车蓄电池壳体注塑件精密模具 | |
CN102328404B (zh) | 注射成形方法及注射成形机 | |
CN207432699U (zh) | 一种新型的注塑模具 | |
CN102343644A (zh) | 气体辅助表面微球结构注射成型方法及模具 | |
CN206406384U (zh) | 一种无顶针痕模具 | |
CN104129032A (zh) | 一种顶针顶出的注塑模具 | |
CN202318763U (zh) | 模内贴膜注塑模具 | |
CN206201346U (zh) | 一种自动卸料双件注塑模具 | |
CN206124127U (zh) | 一种带温控的双件注塑料模具体 | |
CN202114867U (zh) | 带有镶件的注塑模具 | |
CN206124126U (zh) | 一种高精度双件注塑模具 | |
CN207954541U (zh) | 一种能够加快注塑产品冷却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09126095U (zh) | 一种用于光学镜片的均匀成型注塑模具 | |
CN207954531U (zh) | 一种侧向分型抽芯注塑模具 | |
CN208392578U (zh) | 一种扩腔型汽车门外把手注塑模具 | |
CN105711040A (zh) | 一种过滤网注塑模具 | |
CN206663652U (zh) | 一种双色包胶注塑模具 | |
CN206011594U (zh) | 一种带滑轨的注塑模具 | |
CN109203373A (zh) | 一种旋转脱模式药瓶注塑模具 | |
CN108081555A (zh) | 一种侧向分型抽芯注塑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8162340A (zh) | 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 |
CN206085535U (zh) | 一种浇口结构改良型的注塑模具 | |
CN206085502U (zh) | 一种带冷却喷嘴的注塑模具 | |
CN208576134U (zh) | 具有弧形结构产品的注塑模具 | |
CN206085501U (zh) | 一种设置有空气阀的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