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86890U -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86890U
CN206086890U CN201620975435.2U CN201620975435U CN206086890U CN 206086890 U CN206086890 U CN 206086890U CN 201620975435 U CN201620975435 U CN 201620975435U CN 206086890 U CN206086890 U CN 206086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ongeron
section bar
front wheel
wheel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54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泽平
甘大利
张立辉
何露明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754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86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86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8689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该底架结构由前轮罩总成、第一截面梁总成、第二截面梁总成及走道面总成组成,前轮罩总成由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及前轮罩落脚空间组成;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上集成有气囊固定支架及减震器固定支架,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的立面上设有轮罩立面封板,轮罩立面封板在气囊位置处设有圆弧形的过渡鼓包。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罩立面封板处设有圆弧形的气囊过渡鼓包、将气囊固定支架与减震器固定支架集成到前轮罩总成上,可以在不改动空气悬挂结构尺寸的前提下,实现走道面宽度800mm,座椅左右对置布置时乘客落脚空间宽180mm的尺寸,此结构解决了城市客车的通过效率和站立空间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客车采用的空气悬挂,由于左右气囊和减震器的间距,限制了整车前轮处的过道宽度。正常情况下的过道宽度一般是在700~850mm,针对低地板型式的前悬挂,过道宽度可以做到850mm,当采用二级踏步结构型式时,由于左右气囊和减震器的间距限制,要实现前轮上左右对置座椅布置时,为实现乘客落脚的足够空间,将严重影响过道宽度,此时过道宽度在650mm左右,影响城市公交乘客的通过效率和站立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该前悬挂底架结构在不改变空气悬挂结构的前提下,可实现二级踏步前轮对称座椅布置时的过道宽度和站立空间最大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该底架结构由前轮罩总成、第一截面梁总成、第二截面梁总成以及走道面总成组成,所述的前轮罩总成由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及前轮罩落脚空间组成;所述的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上集成有气囊固定支架及减震器固定支架,所述的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的立面上设有轮罩立面封板,所述的轮罩立面封板在气囊位置处设有圆弧形的过渡鼓包。
所述走道面总成3的宽度为800mm,所述的落脚空间8的宽度为180mm。
所述的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包括铅垂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结构梁与第二结构梁,所述的第一结构梁由第一纵梁431及设置在第一纵梁431两端的第一斜撑432和第二斜撑433组成,所述的第二结构梁由第二纵梁441及设置在第二纵梁441两端的第三斜撑442和第四斜撑443组成,所述的第一斜撑432、第三斜撑442分别与第一截面梁总成1相连,所述的第二斜撑433、第四斜撑443分别与第二截面梁总成2相连,所述第一纵梁43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二纵梁441两端相连的第一横梁45与第二横梁46,所述第一横梁45与第二横梁46之间还设有连接第一纵梁431与第二纵梁441的第三横梁47,所述的第一结构梁及第二结构梁形成用于安装前悬挂和座椅的框架空间结构。
所述的气囊固定支架5为水平放置的U型支架,所述的气囊固定支架5固定在第三横梁47、第一纵梁431、第二纵梁441形成的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第三横梁47、第一纵梁431、第二纵梁441相连,所述气囊固定支架5的上端面与第一纵梁431、第二纵梁441及第三横梁47的上端面相平齐,所述的气囊固定支架5与气囊上盖板9相连。
所述的减震器固定支架6与第一纵梁431形成整体结构,第一纵梁43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并焊接减震器固定支架6的缺口。
所述第一纵梁431的两端分别向下设有第一立柱48和第二立柱49,所述的第一立柱48与第二立柱49分别与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相连,所述的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分别与第一截面梁总成1、第二截面梁总成2相连。
所述的落脚空间与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的立面以及走道面总成的立面之间形成台阶结构。
所述的第一截面梁总成1和第二截面梁总成2沿车身纵向前后布置,所述的第一截面梁总成1与第二截面梁总成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走道面总成3,所述走道面总成3的两侧分别设有前轮罩总成4。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罩立面封板处设有圆弧形的气囊过渡鼓包、将气囊固定支架与减震器固定支架集成到前轮罩总成上,可以在不改动空气悬挂结构尺寸的前提下,实现走道面宽度800mm,座椅左右对置布置时乘客落脚空间宽180mm的尺寸,此结构解决了城市客车的通过效率和站立空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5所示的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该底架结构由前轮罩总成4、第一截面梁总成1、第二截面梁总成2以及走道面总成3组成,前轮罩总成4在前轮中心处呈左右方向对称设置;
前轮罩总成4由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及前轮罩落脚空间8组成;
上述结构的具体布置结构为:第一截面梁总成1和第二截面梁总成2沿车身纵向前后布置,第一截面梁总成1与第二截面梁总成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走道面总成3,走道面总成3的两侧分别设有前轮罩总成4。
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上集成有气囊固定支架5及减震器固定支架6,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的立面上设有轮罩立面封板7,轮罩立面封板7在气囊位置处设有圆弧形的过渡鼓包71。具体地,即轮罩立面封板7焊接在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的立面上,并在气囊的安装位置设有向外突出的圆弧形过渡鼓包,以适应气囊的安装,上端与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的上表面连接,下端与落脚位置平齐,替代了传统的将轮罩立面往车身中心线位置延伸导致走道面过小的情况,同时克服了传统布置对置座椅时乘客落脚空间狭小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二截面梁总成2由第一连接梁21、第二连接梁22、第三连接梁23、第四连接梁24、第五连接梁25组成,第一截面梁总成1的结构与第二梁面梁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走道面总成3的宽度为800mm,落脚空间8的宽度为180mm。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包括铅垂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结构梁与第二结构梁,第一结构梁由第一纵梁431及设置在第一纵梁431两端的第一斜撑432和第二斜撑433组成,第二结构梁由第二纵梁441及设置在第二纵梁441两端的第三斜撑442和第四斜撑443组成,第一斜撑432、第三斜撑442分别与第一截面梁总成1相连,第二斜撑433、第四斜撑443分别与第二截面梁总成2相连,第一纵梁43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二纵梁441两端相连的第一横梁45与第二横梁46,第一横梁45与第二横梁46之间还设有连接第一纵梁431与第二纵梁441的第三横梁47,第一结构梁43及第二结构梁44形成用于安装前悬挂和座椅的框架空间结构。
进一步的,气囊固定支架5为水平放置的U型支架,气囊固定支架5固定在第三横梁47、第一纵梁431、第二纵梁441形成的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第三横梁47、第一纵梁431、第二纵梁441相连,气囊固定支架5的上端面与第一纵梁431、第二纵梁441及第三横梁47的上端面相平齐,气囊固定支架5与气囊上盖板9相连。气囊固定支架5采用了U型支架的结构,与传统的立柱连接气囊盖板的方式相比,增加了气囊上部的安装空间,降低了前轮罩总成4上平面的高度,利于对置座椅的布置,避免乘客乘坐时双腿过高悬空。
进一步的,减震器固定支架6与第一纵梁431形成整体结构,第一纵梁43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并焊接减震器固定支架6的缺口。即将第一纵梁431割断形成缺口,并将减震器固定支架6焊接在缺口处,以减少减震器固定支架6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第一纵梁431的两端分别向下设有第一立柱48和第二立柱49,第一立柱48与第二立柱49分别与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相连,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分别与第一截面梁总成1、第二截面梁总成2相连。即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通过第一立柱48、第二立柱49与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相连,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焊接于第一截面梁总成1和第二截面梁总成2上,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落脚空间8与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的立面以及走道面总成3的立面之间形成台阶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动空气悬挂结构尺寸的前提下,可实现走道面宽度800mm,采用左右对置式座椅布置时乘客落脚空间宽180mm,此结构解决了城市客车的通过效率和站立空间问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架结构由前轮罩总成(4)、第一截面梁总成(1)、第二截面梁总成(2)以及走道面总成(3)组成,所述的前轮罩总成(4)由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及前轮罩落脚空间(8)组成;所述的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上集成有气囊固定支架(5)及减震器固定支架(6),所述的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的立面上设有轮罩立面封板(7),所述的轮罩立面封板(7)在气囊位置处设有圆弧形的过渡鼓包(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道面总成(3)的宽度为800mm,所述的落脚空间(8)的宽度为1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包括铅垂方向平行布置的第一结构梁与第二结构梁,所述的第一结构梁由第一纵梁(431)及设置在第一纵梁(431)两端的第一斜撑(432)和第二斜撑(433)组成,所述的第二结构梁由第二纵梁(441)及设置在第二纵梁(441)两端的第三斜撑(442)和第四斜撑(443)组成,所述的第一斜撑(432)、第三斜撑(442)分别与第一截面梁总成(1)相连,所述的第二斜撑(433)、第四斜撑(443)分别与第二截面梁总成(2)相连,所述第一纵梁(43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二纵梁(441)两端相连的第一横梁(45)与第二横梁(46),所述第一横梁(45)与第二横梁(46)之间还设有连接第一纵梁(431)与第二纵梁(441)的第三横梁(47),所述的第一结构梁及第二结构梁形成用于安装前悬挂和座椅的框架空间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固定支架(5)为水平放置的U型支架,所述的气囊固定支架(5)固定在第三横梁(47)、第一纵梁(431)、第二纵梁(441)形成的安装空间内且分别与第三横梁(47)、第一纵梁(431)、第二纵梁(441)相连,所述气囊固定支架(5)的上端面与第一纵梁(431)、第二纵梁(441)及第三横梁(47)的上端面相平齐,所述的气囊固定支架(5)与气囊上盖板(9)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固定支架(6)与第一纵梁(431)形成整体结构,第一纵梁(43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并焊接减震器固定支架(6)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431)的两端分别向下设有第一立柱(48)和第二立柱(49),所述的第一立柱(48)与第二立柱(49)分别与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相连,所述的第二前轮罩结构总成(42)分别与第一截面梁总成(1)、第二截面梁总成(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脚空间(8)与第一前轮罩结构总成(41)的立面以及走道面总成(3)的立面之间形成台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截面梁总成(1)和第二截面梁总成(2)沿车身纵向前后布置,所述的第一截面梁总成(1)与第二截面梁总成(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走道面总成(3),所述走道面总成(3)的两侧分别设有前轮罩总成(4)。
CN201620975435.2U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86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5435.2U CN206086890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5435.2U CN206086890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86890U true CN206086890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5435.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86890U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868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8213A (zh) * 2016-08-29 2017-02-22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8213A (zh) * 2016-08-29 2017-02-22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CN106428213B (zh) * 2016-08-29 2018-06-15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2849A (zh) 一种b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CN106428213B (zh)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CN109353299A (zh)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
CN206086890U (zh) 一种空气前悬挂底架结构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104442857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吸能结构
CN205930915U (zh) 一种客车侧围骨架
CN209208684U (zh)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装置
CN107719472B (zh) 一种两段式客车底架及使用该客车底架的客车
CN106347405A (zh)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用防爬器安装座
CN207683632U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车身侧围骨架结构
CN207758880U (zh) 一种车辆及其前围骨架
CN205168749U (zh) 一种三轮车货运车厢
CN204726439U (zh) 一种低地板与高地板的连接过渡结构
CN206871195U (zh) 一种客车后桥段总成支撑机构
CN203698445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
CN206664336U (zh) 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支架和电动汽车
CN207089546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车架总成
CN206141567U (zh)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用防爬器安装座
CN205574051U (zh) 一种客车中部加强梁总成
CN201756083U (zh) 用于矿山地下开采运输的自卸车
CN211417189U (zh) 一种安全性较强的四轮复古赛车
CN205930941U (zh) 一种客车骨架结构
CN101480518A (zh) 一种消防车的后桥翻转踏板
CN215436610U (zh) 一种全承载客车中段车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