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7843U -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7843U
CN205997843U CN201620825798.8U CN201620825798U CN205997843U CN 205997843 U CN205997843 U CN 205997843U CN 201620825798 U CN201620825798 U CN 201620825798U CN 205997843 U CN205997843 U CN 205997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utomobile
bag
system supporting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57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崇庆
梁韫
王修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zhou Jinheng Car Safet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ENG MOTOR SAFETY SYSTEM CO Ltd JIN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ENG MOTOR SAFETY SYSTEM CO Ltd JINZHOU filed Critical JINHENG MOTOR SAFETY SYSTEM CO Ltd JINZHOU
Priority to CN2016208257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7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7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78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包括两个安全气囊,两个所述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侧面翻滚时起爆在同排座位之间互相支撑。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翻滚时,前排驾、乘人员之间会发生的二次碰撞,而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气囊结构,该结构弥补了现有碰撞安全技术的不足,降低了前排驾、乘人员之间的二次碰撞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一般为三点式安全带,锁扣位置处于汽车中央通道,不管是驾驶员或是乘员,对于向车内方向运动,即向中央通道方向运动时,安全带并不能提供约束保护,驾乘人员的上躯干会发生侧向内偏转,尤其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翻滚时,前排驾、乘人员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常规的气囊,不管是驾驶员侧气囊、乘员侧气囊,还是侧气囊或者帘式气囊,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有支撑件对其进行有效的支撑。这样它们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缓冲作用。同样的为了降低前排驾、乘人员之间的相互碰撞而导致伤害,可以在前排驾、乘人员之间设置一个安全气囊。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角度、不同碰撞力的汽车侧面碰撞或汽车翻滚时,需要在前排驾、乘人员之间设置较大面积同时具有足够支撑力的安全气囊才能达到其保护效果。单一的安全气囊在保护面积增大时由于支撑强度不足会导致展开姿态不稳定,接触后侧偏等问题。不能实现其合理的缓冲作用,达到迅速推动乘员与车体同步的效果。同时针对不同状况的侧面碰撞或翻滚,单一安全气囊的展开姿态不能有效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翻滚时,前排驾、乘人员之间会发生的二次碰撞,而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气囊系统,该系统弥补了现有碰撞安全技术的不足,降低了前排驾、乘人员之间的二次碰撞伤害。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包括两个安全气囊,两个所述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侧面翻滚时起爆在同排座位之间,两个安全气囊互相支撑稳定地在前排驾、乘人员之间展开,两个气囊展开面积大可以有效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员头、颈、肩、胸部,实现其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由于两个气囊展开过程相互支撑,能够有效的支撑在驾驶员和乘员之间,与单一气囊相比提高了气囊的整体支撑强度,可以满足迅速使乘员与车体具有相同速度从而降低伤害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气囊起爆后在竖直方向覆盖驾乘人员的胸骨、颈部及头部区域,在水平方向展开至汽车仪表板前,保证完整的覆盖面积,特别是在正面25%小偏置碰撞的过程中,驾乘人员都向碰撞侧偏转,展开至汽车仪表板前的安全气囊使驾乘人员的头部接触气袋,避免驾乘人员碰撞到仪表板。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气囊设置有外拉带,所述外拉带连接所述安全气囊的根部和前端,所述外拉带的长度小于所述安全气囊平展时根部与前端的距离,使每个安全气囊都呈C型围绕着驾、乘人员展开,全面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外拉带为一条或多条,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的根部和前端之间的任何位置。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安全气囊起爆后所述两个安全气囊的根部之间夹角为75°~135°。有利于两个安全气囊的展开和相互支撑。由于不同车型前排座椅之间的距离不同,根据具体车体空间尺寸调节气囊的展开角度,距离大,展开角度大,距离小,展开角度小。所以两个安全气囊的根部之间夹角将根据具体车型在75°~135°中间选用。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同排座椅中央通道空间上的扶手箱、椅背上、汽车顶棚或汽车仪表板上。
进一步的,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侧面翻滚时,所述两个安全气囊同时起爆。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气囊起爆后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同排座椅之间距离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当汽车发生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碰撞或翻滚时,两个安全气囊同时或先后起爆,两个气袋按一定夹角方向较大面积地展开,并稳定地相互支撑在前排驾、乘人员中间,覆盖驾、乘人员胸骨以上区域。避免驾、乘人员在侧面碰撞或翻滚中相互碰撞,更有效地降低驾、乘人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驾乘人员乘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外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乘客的头部与第二安全气囊前端的碰撞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在25%小偏置碰撞的过程中,安全气囊可以保护头部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第一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内侧视图。
图中:11-第一安全气囊,12-第二安全气囊,111-第一安全气囊根部,112-第一安全气囊前端,121-第二安全气囊根部,122-第二安全气囊前端,131-第一条形气袋,141-第二条形气袋,113-外拉带,21-驾驶员,22-乘客,31-驾驶员座椅,32-乘客座椅,311-驾驶员座椅椅背,321-乘客座椅椅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5所示,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包括第一安全气囊11和第二安全气囊12,第一安全气囊11和第二安全气囊12分别设置在驾驶员座椅椅背311和乘客座椅椅背321上,第一安全气囊11和第二安全气囊12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侧面翻滚时起爆在驾驶员座椅31和乘客座椅32之间互相支撑,第一安全气囊11和第二安全气囊12起爆后在竖直方向大面积覆盖驾驶员21和乘客22的胸骨、颈部及头部区域,在水平方向展开至汽车仪表板前,保证完整的覆盖面积,特别是在正面25%小偏置碰撞的过程中,驾乘人员都向碰撞侧偏转,展开至汽车仪表板前的安全气囊使驾乘人员的头部接触气袋,避免驾乘人员碰撞到仪表板。
如图6所示,为25%小偏置碰撞的过程中,安全气囊可以保护头部角度±30°范围,可见此安全气囊能够避免驾乘人员碰撞到仪表板,使乘驾人员更安全。
如图7和8所示,第一安全气囊11设置有外拉带113,外拉带113连接第一安全气囊根部111和第二安全气囊前端112,外拉带113的长度小于第一安全气囊11平展时第一安全气囊根部111与第二安全气囊前端112的距离,使第一安全气囊11和第二安全气囊12呈C型围绕着驾、乘人员展开,全面进行保护;外拉带113为一条,设置在第一安全气囊根部111和第二安全气囊前端112之间的任何位置;第一安全气囊11和第二安全气囊12起爆后,第一安全气囊根部111和第二安全气囊根部121之间夹角a为90°。
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侧面翻滚时,第一安全气囊11和第二安全气囊12同时起爆;第一安全气囊11和第二安全气囊12在驾驶员座椅31和乘客座椅32之间展开,可保护驾驶员21和乘客22。
实施例2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11和第二安全气囊12设置在驾驶员座椅31和乘客座椅32之间的扶手箱、汽车顶棚或汽车仪表板上。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安全气囊,两个所述安全气囊分别设置在同排座位之间的椅背上,两个所述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侧面翻滚时,起爆在所述同排座位之间相互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全气囊在起爆后呈C型,两个所述安全气囊在竖直方向覆盖驾乘人员的胸骨、颈部及头部区域,在水平方向展开至汽车仪表板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设置有外拉带,所述外拉带连接所述安全气囊的根部和前端,所述外拉带的长度小于所述安全气囊平展时根部与前端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拉带为一条或多条,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的根部和前端之间的任何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全气囊起爆后,两个所述安全气囊的根部之间夹角为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安全气囊未起爆时还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同排座椅的扶手箱、汽车顶棚或汽车仪表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或侧面翻滚时所述两个安全气囊同时起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全气囊起爆后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同排座椅之间距离的一半。
CN201620825798.8U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97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5798.8U CN205997843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5798.8U CN205997843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7843U true CN205997843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02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579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97843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784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4103A (zh) * 2016-08-02 2016-12-07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CN109421647A (zh) * 2017-08-24 2019-03-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
US10407015B2 (en) 2017-06-27 2019-09-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straint system
CN110356354A (zh) * 2019-07-05 2019-10-22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副仪表弹起装置
US10471919B2 (en) 2017-07-21 2019-11-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airbag system
CN113276796A (zh) * 2020-02-19 2021-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4103A (zh) * 2016-08-02 2016-12-07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US10407015B2 (en) 2017-06-27 2019-09-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straint system
US10471919B2 (en) 2017-07-21 2019-11-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airbag system
CN109421647A (zh) * 2017-08-24 2019-03-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
CN109421647B (zh) * 2017-08-24 2022-05-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
CN110356354A (zh) * 2019-07-05 2019-10-22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副仪表弹起装置
CN113276796A (zh) * 2020-02-19 2021-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97843U (zh)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CN106184103B (zh) 一种互为支撑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
US20170008632A1 (en) Aircraft passenger restraint system with three-point seat belt and structural mounted airbag
EP2640601B1 (en) A seat for absorbing a force
WO2015039444A1 (zh) 一种具有正面保护功能的车辆侧气帘装置
CN203651698U (zh) 一种汽车驾驶员正面保护装置
US8528932B2 (en) Deviating airbag
CN104859578B (zh) 安全气囊
CN207000393U (zh) 一种顶置式安全气囊
US20130106080A1 (en) Airbag arrangement for angled aircraft seats
CN203974744U (zh) 具有安全带导向卷收器的可翻转式汽车座椅
CN202283906U (zh) 一种保护后排乘员的汽车安全气囊
CN207128830U (zh) 汽车中部安全气囊
CN202966226U (zh) 汽车座椅侧气囊固定装置
CN105644489B (zh) 一种椅子形安全气囊气袋
CN105946780B (zh) U型安全气囊袋
CN107199983A (zh) 一种安装在顶棚上的正面乘员气囊
CN201998937U (zh) 一种带有侧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
CN104842919B (zh)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004756A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CN105101929A (zh) 包括能量吸收器的轮椅
CN106080484A (zh) 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
CN205589173U (zh) 一种椅子形安全气囊气袋
CN202243318U (zh) 一种侧气囊的安装结构
CN105128807B (zh) 汽车驾驶室内的四肢保护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21007 Ji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ohai, the main street, No. 4, No., No. 16

Patentee after: Jinzhou Jinheng Car Safety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121007 Ji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ohai, the main street, No. 4, No., No. 16

Patentee before: Jinheng Motor Safety System Co., Ltd., Jinzhou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