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3770U - 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53770U CN205953770U CN201620821432.3U CN201620821432U CN205953770U CN 205953770 U CN205953770 U CN 205953770U CN 201620821432 U CN201620821432 U CN 201620821432U CN 205953770 U CN205953770 U CN 2059537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cage
- tank
- tea
- ployphenols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集水井、初级沉淀池、微电解系统、絮凝沉淀系统、调节池、UASB反应器、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第一斜管沉淀池、中间水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清水池,采用本实用新型格栅井首先拦截污水中的大粒径悬浮物和漂浮物,初沉池进一步将废水中的大颗粒物及沙粒等杂质分离出来,微电解系统使污水中的多环大分子芳香类化合物将被大量去除,然后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及无机颗粒物在沉淀絮凝系统中反应沉淀,然后再利用UASB反应器和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去除了污水中大部分污染物,接着经第一斜管沉淀池沉淀后泥水分离,并经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水中残留的微细悬浮物,即可达标排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保健饮料,其有助于健康的观念已广泛备人们所接受。茶叶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其中对身体健康最有益的物质是具有很强抗氧化能力的茶多酚(TP)。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所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茶多酚不但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还具有搞笑的抗衰老、抗辐射、消除人体过剩的自由基、去脂减肥、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抑制肿瘤等多种保健和药理功能,在食品工业、医药行业和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工业生产上茶叶提取茶多酚后的废水中不但仍含有部分茶多酚,还含有茶多糖、茶氨酸、茶蛋白、胶体等多种物质,其有机物浓度高、色度大、多环大分子芳香类化合物含量高,茶多酚对微生物有抑制甚至杀灭作用,其抑菌能力与其浓度呈正比,且与立体结构有关。
现有技术缺点:直接采用生化法处理茶多酚废水不但难度大、费用昂贵,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物化与生化协同处理方式,无污泥膨胀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 次连接的格栅井、集水井、初级沉淀池、微电解系统、絮凝沉淀系统、调节池、UASB反应器、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第一斜管沉淀池、中间水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清水池。采用本技术方案格栅井首先拦截污水中的大粒径悬浮物和漂浮物,初沉池进一步将废水中的大颗粒物及沙粒等杂质通过重力作用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然后污水进入微电解系统,污水中的多环大分子芳香类化合物将被大量去除,部分有机物得到降解,可生化性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废水的冲击负荷,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及无机颗粒物在沉淀絮凝系统中反应沉淀,然后再利用UASB反应器和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去除了污水中大部分污染物,接着经第一斜管沉淀池沉淀后泥水分离,并经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水中残留的微细悬浮物,即可达标排放。
作为优选:上述微电解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调酸池和微电解池,所述调酸池的入水口与所述初级沉淀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微电解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絮凝沉淀系统连通,所述调酸池连通有酸药剂箱。采用此方案将废水的pH调节至最佳状况后,提升进入微电解池,经微电解池处理后,污水中的多环大分子芳香类化合物将被大量去除,部分有机物得到降解,可生化性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废水的冲击负荷。
上述絮凝沉淀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絮凝反应池和第二斜管沉淀池,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入水口与所述微电解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斜管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分别连接有碱药剂箱和PAM加药箱。采用本方案在絮凝反应池中投入絮凝剂和碱,絮凝剂与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及无机颗粒物反应沉淀,然后在第二斜管沉淀池中将沉淀,实现水、泥分离。
上述第二斜管沉淀池、UASB反应器、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和所述第 一斜管沉淀池连接有同一个污泥浓缩池。采用此方案第一、二斜管沉淀池、UASB反应器和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内产生的污泥被统一排放至污泥浓缩池,经浓缩处理后再排出处理。
上述污泥浓缩池连接有压滤机,所述压滤机脱出的水通过管道回流至所述调节池。采用此方案污泥池内的污泥经压滤后外运处置。
上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设有滤池曝气管,该滤池曝气管连接有曝气鼓风设备。采用本方案曝气鼓风设备可对池内的污水进行充分曝气处理,提升污水的氧含量,促进生物处理的效率。
上述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包括反应槽,所述反应槽内设有水平转轴,该水平转轴上轴向依次安装有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三组分光催化—生化转笼反应装置和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其中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靠近所述反应槽的进水端,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靠近所述反应槽的出水端,所述水平转轴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反应槽上设有光源。采用本方案污水流经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时,污水中不易生物降解、生物降解速度慢的有机物、以及部分有毒物质得到降解;经过光催化反应降解的污水流经三组分光催化—生化转笼反应装置,生物催化发挥作用,降解有机物,同时残留的不易生物降解、生物降解速度慢的有机物、以及部分有毒物质通过光催化继续得到降解;污水最后流经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水中残留的有机物得到彻底降解。
上述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包括第一转笼本体,该第一转笼本体内填设有光催化剂;所述三组分光催化—生化转笼反应装置包括第二转笼本体,该第二转笼本体通过三块隔板分割为三个扇形填料区,三个所述扇形填料区内分别设有光催化剂、活性生物填料和微生物膜填料;所述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包括第三转笼本体,该第三转笼本体通过一个隔板分割成两个半圆填料区, 两个所述半圆填料区内分别填设有活性生物填料和微生物膜填料。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光催化降解污水中不易生物降解、生物降解速度慢的有机物、以及部分有毒物质,并通过生物降解提高污水的COD和色度的去除率。
上述光源为高压汞灯,该高压汞灯环设在所述反应槽槽壁上边缘内侧,所述光催化剂为TiO2颗粒,所述活性生物填料为APG活性生物颗粒,所述微生物膜填料为BioMTM微生物膜颗粒。采用本设计汞灯光催化剂提供充足的反应光源,生物活性颗粒和微生物膜颗粒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空间。
上述第一转笼本体、第二转笼本体和第三转笼本体均呈两端封闭的筛筒状,在所述反应槽的进水端设有进水管,在所述反应槽的出水端设有出水管,在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止水阀,所述进水管进水端与转筒筛的出水端连接。采用本设计笼体均采用筛筒状结构有利于保持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防止TiO2颗粒、APG活性生物填料、BioMTM微生物膜填料漏出,又可使污水与TiO2颗粒、APG活性生物颗粒、BioMTM微生物膜颗粒充分接触,进出水管及设置止水阀便于控制污水的流入、流出和反应器的启停。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格栅井首先拦截污水中的大粒径悬浮物和漂浮物,初沉池进一步将废水中的大颗粒物及沙粒等杂质通过重力作用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然后污水进入微电解系统,污水中的多环大分子芳香类化合物将被大量去除,部分有机物得到降解,可生化性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废水的冲击负荷,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及无机颗粒物在沉淀絮凝系统中反应沉淀,然后再利用UASB反应器和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去除了污水中大部分污染物,接着经第一斜管沉淀池沉淀后泥水分离,并经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水中残留的微细悬浮物,即可达标排放,同时第一、二斜管沉淀池、UASB反应器和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内产生的污泥被统一排放至污泥浓缩池,经浓缩处理 后再外运处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为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三组分光催化—生化转笼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1、集水井2、初级沉淀池3、微电解系统4、絮凝沉淀系统5、调节池6、UASB反应器7、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8、第一斜管沉淀池9、中间水池10、曝气生物滤池11和清水池12,所述第二斜管沉淀池5b、UASB反应器7、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8和所述第一斜管沉淀池9连接有同一个污泥浓缩池13,所述污泥浓缩池13连接有压滤机14,所述压滤机14为带式压滤机,所述压滤机14脱出的水通过管道回流至所述调节池6。
所述微电解系统4包括相互连接的调酸池4a和微电解池4b,所述调酸池4a和微电解池4b之间设有第一提升泵14,所述调酸池4a的入水口与所述初级沉淀池3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提升泵14的入水口与所述调酸池4a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提升泵14的出水口与所述微电解池4b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微电解池4b的出水口与所述絮凝沉系统5连通,所述调酸池4a连通有酸药剂箱15。
所述絮凝沉淀系统5包括相互连接的絮凝反应池5a和第二斜管沉淀池5b,所述絮凝反应池5a的入水口与所述微电解池4b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斜管沉淀池5b的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池6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5a分别连接有碱药剂箱16和PAM加药箱17。
所述UASB反应器7连接有营养液箱13,经所述UASB反应器7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引入沼气池供居民使用,所述调节池6和所述UASB反应器7之间设有第二提升泵18,该第二提升泵18的入水口与所述调节池6的出水口连接,该第二提升泵18的出水口与所述UASB反应器7的入水口连接,所述中间池10和所述曝气生物滤池11之间设有第三提升泵19,该第三提升泵19的入水口与所述中间池10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提升泵19的出水口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11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11的底部设有滤池曝气管,该滤池曝气管连接有曝气鼓风设备20,所述曝气鼓风设备20为鼓风机。
所述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8包括反应槽801,所述反应槽801内设有水平转轴805,该水平转轴805上轴向依次安装有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802、三组分光催化—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3和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4,其中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802靠近所述反应槽801的进水端,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4靠近所述反应槽801的出水端,所述水平转轴805连接有驱动装置806,所述反应槽801上设有光源,所述光源为高压汞灯811,该高压汞灯811环设在所述反应槽801槽壁上边缘内侧,所述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802包括第一转笼本体802a,该第一转笼本体802a内填设有光催化剂,所述三组分光催化—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3包括第二转笼本体803a,该第二转笼本体803a通过三块隔板分割为三个扇形填料区,三个所述扇形填料区内分别设有光催化剂、活性生物填料和微生物膜填料,所述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4包括第三转笼本体804a,该第三转笼本体804a通过一个隔板分割成两个半圆填 料区,两个所述半圆填料区内分别填设有活性生物填料和微生物膜填料,所述光催化剂为TiO2颗粒,,所述活性生物填料为APG活性生物颗粒,所述微生物膜填料为BioMTM微生物膜颗粒。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所述反应槽801的进水端设有进水管807,在所述反应槽801的出水端设有出水管808,在所述进水管807和出水管808上分别设置有止水阀809,所述进水管807进水端与转筒筛810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802,三组分光催化—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3和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4在所述水平转轴802上等间距分布,所述水平转轴805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所述反应槽801上,所述水平转轴805的一端穿出所述反应槽801后与所述驱动装置806连接,所述驱动装置806包括调速设备806a和动力设备806b,该动力设备806b的输出轴与调速设备806a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调速设备806a与所述水平转轴805的伸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转笼本体802a、第二转笼本体803a和第三转笼本体804a均呈两端封闭的筛筒状,该筛筒的筛网目数为60目,所述第一转笼本体802a、第二转笼本体803a和第三转笼本体804a均分别有35-40%的面积浸润在水体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井(1)、集水井(2)、初级沉淀池(3)、微电解系统(4)、絮凝沉淀系统(5)、调节池(6)、UASB反应器(7)、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8)、第一斜管沉淀池(9)、中间水池(10)、曝气生物滤池(11)和清水池(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系统(4)包括相互连接的调酸池(4a)和微电解池(4b),所述调酸池(4a)的入水口与所述初级沉淀池(3)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微电解池(4b)的出水口与所述絮凝沉系统(5)连通,所述调酸池(4a)连通有酸药剂箱(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系统(5)包括相互连接的絮凝反应池(5a)和第二斜管沉淀池(5b),所述絮凝反应池(5a)的入水口与所述微电解池(4b)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斜管沉淀池(5b)的出水口与所述调节池(6)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絮凝反应池(5a)分别连接有碱药剂箱(16)和PAM加药箱(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管沉淀池(5b)、UASB反应器(7)、转笼式光催化-生化反应器(8)和所述第一斜管沉淀池(9)连接有同一个污泥浓缩池(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池(13)连接有压滤机(14),所述压滤机(14)脱出的水通过管道回流至所述调节池(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11)的底部设有滤池曝气管,该滤池曝气管连接有曝气鼓风设备(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笼式 光催化-生化反应器(8)包括反应槽(801),所述反应槽(801)内设有水平转轴(805),该水平转轴(805)上轴向依次安装有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802)、三组分光催化—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3)和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4),其中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802)靠近所述反应槽(801)的进水端,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4)靠近所述反应槽(801)的出水端,所述水平转轴(805)连接有驱动装置(806),所述反应槽(801)上设有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组分光催化转笼反应装置(802)包括第一转笼本体(802a),该第一转笼本体(802a)内填设有光催化剂;
所述三组分光催化—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3)包括第二转笼本体(803a),该第二转笼本体(803a)通过三块隔板分割为三个扇形填料区,三个所述扇形填料区内分别设有光催化剂、活性生物填料和微生物膜填料;
所述双组分生化转笼反应装置(804)包括第三转笼本体(804a),该第三转笼本体(804a)通过一个隔板分割成两个半圆填料区,两个所述半圆填料区内分别填设有活性生物填料和微生物膜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高压汞灯(811),该高压汞灯(811)环设在所述反应槽(801)槽壁上边缘内侧,所述光催化剂为TiO2颗粒,所述活性生物填料为APG活性生物颗粒,所述微生物膜填料为BioMTM微生物膜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笼本体(802a)、第二转笼本体(803a)和第三转笼本体(804a)均呈两端封闭的筛筒状,在所述反应槽(801)的进水端设有进水管(807),在所述反应槽(801)的出水端设有出水管(808),在所述进水管(807)和出水管(808)上分别设置有止水阀(809),所述进水管(807)进水端与转筒筛(810)的出 水端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21432.3U CN205953770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21432.3U CN205953770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53770U true CN205953770U (zh) | 2017-02-15 |
Family
ID=57972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82143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3770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5377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78388A (zh) * | 2017-12-30 | 2018-06-19 | 浙江工业大学 | 电芬顿耦合混凝沉淀提高茶多酚提取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 |
CN108190997A (zh) * | 2017-12-08 | 2018-06-22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光电芬顿预处理茶多酚制药废水的强化控制方法 |
CN114516708A (zh) * | 2022-03-14 | 2022-05-20 | 西藏电建成勘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高原农牧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
2016
- 2016-07-29 CN CN201620821432.3U patent/CN2059537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90997A (zh) * | 2017-12-08 | 2018-06-22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光电芬顿预处理茶多酚制药废水的强化控制方法 |
CN108178388A (zh) * | 2017-12-30 | 2018-06-19 | 浙江工业大学 | 电芬顿耦合混凝沉淀提高茶多酚提取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 |
CN114516708A (zh) * | 2022-03-14 | 2022-05-20 | 西藏电建成勘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高原农牧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1123B (zh) |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 |
CN105036487B (zh) |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9761455A (zh) | 一种合成及发酵类制药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 | |
CN213112948U (zh) | 一种一体化循环养殖系统 | |
CN101074141A (zh) | 低浓度有机废水再生回用工艺 | |
CN104150698A (zh) | 一种m型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4743745B (zh) | 一种大蒜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 |
CN205953770U (zh) | 茶多酚废水处理系统 | |
CN102964010B (zh) | 一种生物难降解污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 |
CN201400630Y (zh) | 化纤废水处理系统 | |
CN106336078A (zh) | 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4193083B (zh) | 一种污水三级过滤的组合装置和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6051804U (zh) | 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 |
CN104193082A (zh) | 一种餐厨垃圾废水的快速处理装置和方法 | |
CN208649040U (zh) | 一种高浓度抗生素有机废水专有处理装置 | |
CN209242868U (zh) | 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组合系统 | |
CN208829505U (zh) | 精细化工废水经mvr蒸馏后的后处理系统 | |
CN201746428U (zh) | 一种高浓度生化制药废水的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回用装置 | |
CN208561849U (zh) | 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式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2807299A (zh) | 一种二甲醚生产废水处理与回用的方法及专用装置 | |
CN207091248U (zh) | 一种中药制备中的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7121472U (zh) | 一种内循环厌氧好氧一体污水处理反应器装置 | |
CN109320029A (zh) | 白酒生产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204588953U (zh) | 用于煤化工油品合成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0764835U (zh) | 一种去除水中抗生素的催化mbr反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