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19078U - 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19078U
CN205919078U CN201620841038.6U CN201620841038U CN205919078U CN 205919078 U CN205919078 U CN 205919078U CN 201620841038 U CN201620841038 U CN 201620841038U CN 205919078 U CN205919078 U CN 205919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upling
electric machine
rotating shaft
fixed plate
traction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410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明
李君侠
陈健
梁春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tr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410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19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19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19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包括转轴固定环、与联轴节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联轴节外表面配合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中心线与转轴固定环的中心线共线,所述转轴固定环与固定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固定环,套设在转轴上,设置固定板,使得其与联轴节的表面接触,固定,从而使得联轴节与转轴之间没有相对的运动,本实用新型固定稳定,结构简单,方便安装,避免了在故障车退出运营时,联轴节与设备碰撞,造成二次损坏的问题,提高故障修复效率,节省故障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背景技术
牵引电机是列车中提供动能、驱动各动车转向架轮对运转的关键设备,其动能输出方式通过联轴节输送到齿轮箱驱动轮对来实现动能的传输。目前广州地铁线网陆续出现了牵引电机轴承磨损引发电机卡死故障,严重影响到列车的正常运营。为免除这类故障对正线供车运营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车辆设备的安全运行,除了加强对此类故障的预防检修,同时必须具备对正线处理电机轴承卡死故障的处理能力及措施,以确保正线运营秩序。由于联轴节是活动套设在转轴上的,在故障车退出运营时处于分解状态的联轴节容易向下摆动,与设备碰撞,造成设备二次损坏,影响救援线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得联轴节与转轴固定稳定的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包括转轴固定环、与联轴节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联轴节外表面配合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中心线与转轴固定环的中心线共线,所述转轴固定环与固定部通过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为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圆弧状,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连接部为连接转轴固定环与固定板的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固定环包括两相互配合连接的半环,所述半环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安装耳板,所述安装耳板上贯穿有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Y状,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固定环的内径与转轴的外径相等;所述圆弧面的圆弧度与需要固定的联轴节的外表面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与联轴节外壁上的加油口对应,所述固定板通过贯穿所述安装孔与加油口的连接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连接螺栓的螺栓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固定环,套设在转轴上,设置固定板,使得其与联轴节的表面接触,固定,从而使得联轴节与转轴之间没有相对的运动,本实用新型固定稳定,结构简单,方便安装,避免了在故障车退出运营时,联轴节与设备碰撞,造成二次损坏的问题,提高故障修复效率,节省故障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包括转轴固定环1、与联轴节5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联轴节外表面配合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中心线与转轴固定环的中心线共线,所述转轴固定环1与固定部通过连接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为圆弧状,所述连接部为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与转轴固定环1连接;所述固定板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轴固定环1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21。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2为Y状,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21。所述转轴固定环1的内径与转轴6的外径相等;所述固定板2的圆弧度与需要固定的联轴节5的外表面配合;所述安装孔21与联轴节5外壁上的加油口对应。所述固定板2通过连接螺栓22与联轴节5的加油口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连接螺栓22的螺栓孔31。
所述转轴固定环1包括两相互配合连接的半环,所述半环一端通过铰链11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安装耳板12,所述安装耳板12上贯穿有螺栓4。
将转轴固定环1套设在转轴6上,并通过螺栓4锁紧两个半环,将固定板2上的安装孔21与联轴节5上的加油口对应,通过连接螺栓22连接固定,使得联轴节5与转轴6之间固定连接,避免了联轴节5摆动,碰撞到设备而导致第二次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部不局限于固定板,也可以是由两个半环一端铰接形成的固定环,通过螺栓锁紧半环的另一端,使得固定环与联轴节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安装,采用联轴节上原有的结构,无需附加的加工程序,不破坏联轴节的原有结构实现可靠固定,确保了联轴器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提高了故障抢修的效率,节省了成本。
本实施例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固定环、与联轴节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联轴节外表面配合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中心线与转轴固定环的中心线共线,所述转轴固定环与固定部通过连接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圆弧状,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连接部为连接转轴固定环与固定板的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固定环包括两相互配合连接的半环,所述半环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安装耳板,所述安装耳板上贯穿有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Y状,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固定环的内径与转轴的外径相等;
所述圆弧面的圆弧度与需要固定的联轴节的外表面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与联轴节外壁上的加油口对应,所述固定板通过贯穿所述安装孔与加油口的连接螺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连接螺栓的螺栓孔。
CN201620841038.6U 2016-08-03 2016-08-03 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Active CN205919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1038.6U CN205919078U (zh) 2016-08-03 2016-08-03 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41038.6U CN205919078U (zh) 2016-08-03 2016-08-03 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19078U true CN205919078U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41038.6U Active CN205919078U (zh) 2016-08-03 2016-08-03 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19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1218B (zh) 便装式支重轮和履带架
CN205919078U (zh) 一种用于牵引电机联轴节的支撑工装
CN202594145U (zh) 一种防径向窜动的电机用运输防护装置
CN102537209A (zh) 钢丝绳锁紧定位装置及其方法
CN202811890U (zh) 一种应用于机车车辆上的涨套式联轴节
CN206841096U (zh) 球式牵引器
CN207015341U (zh) 轨道车悬挂电机安装防脱装置
KR101044912B1 (ko) 고속열차의 트리포드 고정용 지그
CN203698171U (zh) 电车门控自动接地装置
CN201245157Y (zh) 重力式机车轮缘润滑器
CN211169593U (zh) 一种轮胎式提梁机大车运行机构
CN202147686U (zh) 铁路车辆轮对故障救援车
CN203383176U (zh) 一种吸尘嘴提升自锁装置
CN202326667U (zh) 新型后翻空心通轴
CN202011607U (zh) 一种链斗机拖轮安装结构
CN205820711U (zh) 一种起重端梁
CN204714118U (zh) 一种结构更加合理的翻车机过渡短轨
CN201941799U (zh) 钢丝绳锁紧定位装置
CN2916245Y (zh) 叉头式万向滚珠联轴器
CN206337868U (zh) 一种用于机械式停车设备中横梁、纵梁及提升轴的连接装置
CN214141339U (zh) 轨行车辆非自走行工况时传动轴处理装置
CN201944128U (zh) 一种h型钢调直机承载轴结构
CN210234986U (zh) 一种地铁列车轮对齿轮箱辅助运输装置
CN205293896U (zh) 一种堆垛机用新型车轮装置
CN213111254U (zh) 一种铁路货车制动梁检修地下传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