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1260U - 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11260U
CN205811260U CN201620642063.1U CN201620642063U CN205811260U CN 205811260 U CN205811260 U CN 205811260U CN 201620642063 U CN201620642063 U CN 201620642063U CN 205811260 U CN205811260 U CN 205811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arrier
cylinder
jaw
st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420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WI-TE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WI-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WI-TE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WI-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420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11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11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1126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属于汽车电子芯片设备领域,包括一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导线传动校直机构、载具传送机构和放线总成,所述放线总成将导线经导线传动校直机构安装在位于载具传送机构上的电子芯片中。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无需采用人力,导线自动完成剪切放线,导线长度可以根据不同产品需要进行自动调整,每放置一根导线约耗时2s,放置一个6导线产品仅需12s,而相同产品的导线放置需要3人,每放置一根导线约耗时4.5s,节省人力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生产的电子芯片产品一致性高。

Description

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导线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属于汽车电子芯片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带导线引脚的汽车电子芯片,例如汽车电子芯片等产品在生产时,需将导线放置在陶瓷基板或PCB板上,然后将导线焊接固定在陶瓷基板或PCB板上。以往采用人工放导线,需3个工人协同配合,工人每放置一根导线约耗时4.5s,以每个电子芯片有6个导线为例,人工耗时约为27s才能完成一个电子芯片的导线放置、安装。该种方式,浪费人力成本,耗时严重;另外,人工操作,易出现错放、漏放等质量误差,导致产品一致性差,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无需工人操作,自动完成放线,效率高,且生产的电子芯片产品一致性高,质量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包括一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导线传动校直机构、载具传送机构和放线总成,所述放线总成将导线经导线传动校直机构安装在位于载具传送机构上的电子芯片中;
所述放线总成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放线单元,每个放线单元均包括支腿、导线夹爪、夹爪气缸和连轴器、及用于配合调节导线角度的四轴,所述四轴包括R轴、Z轴、X轴和Y轴,所述支腿设置在放线单元底部,所述导线夹爪、夹爪气缸和连轴器同轴设置且设置在四轴相交处,所述导线夹爪设置在夹爪气缸一侧,所述夹爪气缸设置在连轴器下端,所述连轴器设置在R轴下端,所述四轴用于调节导线安装角度,夹爪气缸驱动导线夹爪夹住导线,将经四轴调节好角度的导线与电子芯片贴合;
所述导线传动校直机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校直单元,各校直单元均包括切导线下刀模、切导线上刀模、导线传动校直轮和导线长度控制装置,所述导线长度控制装置设置在导线传动校直轮的一侧,所述切导线上、下刀模设置在导线传动校直轮的前端,所述放线总成中的导线进入导线传动校直轮输送至导线长度控制装置,导线传动校直轮转动将导线送至切导线下刀模与切导线上刀模之间,上、下刀模配合将设定长度导线切断;
所述载具传送机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载具传送单元,各载具传送单元分别包括载具夹紧气缸、传送带、轨道宽度调节装置、阻挡气缸、载具顶起装置、载具固定装置和载具,所述传送带有两条,载具设置在两条传送带之间,所述载具夹紧气缸设置在一条传送带的一侧,阻挡气缸设置在同侧传送带的上端,所述载具固定装置设置在另一条传送带上,所述轨道宽度调节装置设置在载具传送单元端部用于调节两传送带间距,所述电子芯片放置在载具上,载具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载具沿传送带传送至设定位置,所述阻挡气缸升起阻挡载具,所述载具顶起装置将载具固定装置顶起,通过载具夹紧气缸控制载具固定装置将载具夹紧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平台的底部四角设有滚轮和支撑垫,所述支撑垫的高度大于滚轮,所述支撑垫通过螺栓活动安装在安装平台底部。
作为改进,还包括用于安装该自动放导线设备的密封柜,所述密封柜上设有用于开闭柜门的把手,密封柜的上端设有控制按钮及警示灯。
作为改进,所述放线总成包括六个支腿,每一放线单元各包括两个独立支腿,两放线单元间设有两个共用支腿。
作为改进,所述载具传送机构上设有一安装件,所述载具传送机构通过安装件固定在安装平台上。
作为改进,所述导线传动校直机构上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导线传动校直机构通过固定件紧固在所述载具传送机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无需采用人力,导线自动完成剪切放线,导线长度可以根据不同产品需要进行自动调整,每放置一根导线约耗时2s,放置一个6导线产品仅需12s,而相同产品的导线放置需要3人,每放置一根导线约耗时4.5s,节省人力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生产的电子芯片产品一致性高;另外设备带有自动检测错放漏放的报警功能,降低出现导线漏放错放的现象,提升了产品质量使产品性能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线传动校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载具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平台,11、支撑垫,12、滚轮,2、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1、切导线下刀模,22、切导线上刀模,23、导线长度控制装置,24、导线传动校直轮,25、固定件,3、载具传送机构,31、载具夹紧气缸,32、传送带,33、轨道宽度调节装置,34、阻挡气缸,35、载具顶起装置,36、载具固定装置,37、载具,38、安装件,4、放线总成,41、支腿,42、导线夹爪,43、夹爪气缸,44、连轴器,45、R轴,46、Z轴,47、X轴,48、Y轴,5、密封柜,51、把手,52、控制按钮,53、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包括一安装平台1,安装平台1上设有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载具传送机构3和放线总成4,所述放线总成4将导线经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安装在位于载具传送机构3上的电子芯片中;
如图5所示,所述放线总成4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放线单元,每个放线单元均包括支腿41、导线夹爪42、夹爪气缸43和连轴器44、及用于配合调节导线角度的四轴,所述四轴包括R轴45、Z轴46、X轴47和Y轴48,所述支腿41设置在放线单元底部,所述导线夹爪42、夹爪气缸43和连轴器44同轴设置且设置在四轴相交处,所述导线夹爪42设置在夹爪气缸43一侧,所述夹爪气缸43设置在连轴器44下端,所述连轴器44设置在R轴45下端,所述四轴用于调节导线放置角度,夹爪气缸43驱动导线夹爪42夹住导线,将经四轴调节好角度的导线与电子芯片贴合;
如图3所示,所述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校直单元,各校直单元均包括切导线下刀模21、切导线上刀模22、导线传动校直轮24和导线长度控制装置23,所述导线长度控制装置23设置在导线传动校直轮24的一侧,所述切导线上、下刀模设置在导线传动校直轮24的前端,所述放线总成4中的导线进入导线传动校直轮24输送至导线长度控制装置23,导线传动校直轮24转动将导线送至切导线下刀模21与切导线上刀模22之间,上、下刀模配合将设定长度导线切断;
如图4所示,所述载具传送机构3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载具传送单元,各载具传送单元分别包括载具夹紧气缸31、传送带32、轨道宽度调节装置33、阻挡气缸34、载具顶起装置35、载具固定装置36和载具37,所述传送带有两条32,载具37设置在两条传送带32之间,所述载具夹紧气缸31设置在一条传送带的一侧,阻挡气缸34设置在同侧传送带的上端,所述载具固定装置36设置在另一条传送带上,所述轨道宽度调节装置33设置在载具传送单元端部用于调节两传送带32间距,所述电子芯片放置在载具37上,载具37放置在所述传送带32上,载具37沿传送带32传送至设定位置,所述阻挡气缸34升起阻挡载具37,所述载具顶起装置35将载具固定装置36顶起,通过载具夹紧气缸31控制载具固定装置36将载具37夹紧固定。
如图2所示,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安装平台1的底部四角设有滚轮12和支撑垫11,所述支撑垫11的高度大于滚轮12,所述支撑垫11通过螺栓活动安装在安装平台1底部。当需要支撑安装平台1时,通过螺栓将支撑垫11固定在平台底部,由于支撑垫11高度大于滚轮12,因此可有效的将安装平台1支撑稳固;当需要移动该安装平台1时,取掉支撑垫11,即可通过滚轮12轻松移动。
如图6所示,作为实施例的改进,还包括用于安装该自动放导线设备的密封柜5,所述密封柜5上设有用于开闭柜门的把手51,密封柜5的上端设有控制按钮52及警示灯53。将该设备整体放置在密封柜5内,安装使用方便,有效满足自动放导线设备的使用需求。通过警示灯53使设备带有自动检测错放漏放的报警功能,降低出现导线漏放错放的现象,提升了产品质量,使产品性能更加稳定。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放线总成4包括六个支腿41,每一放线单元各包括两个独立支腿,两放线单元间设有两个共用支腿。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载具传送机构3上设有一安装件38,所述载具传送机构3通过安装件38固定在安装平台1上。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上设有一固定件25,所述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通过固定件25紧固在所述载具传送机构3上。
该自动放导线设备的使用流程如下:
1)首先将电子芯片放入载具37,将载具37放入载具传送机构3,通过传送带32将载具37传送到第一工位位置时,所述阻挡气缸34升起阻挡载具37,所述载具顶起装置35将载具固定装置36顶起,通过载具夹紧气缸31控制载具固定装置36将载具37夹紧固定,根据不同规格的载具尺寸,可以调整轨道宽度调节装置33到适合载具37的任意位置;
2)把整卷导线放置在料架上,将导线穿进导线传动校直轮24输送到导线长度控制装置中23,导线传动校直轮24转动将导线送至切导线下刀模21与切导线上刀模22之间,上、下刀模配合将设定长度导线切断;
3)导线切断之前,夹爪气缸43工作驱动导线夹爪42将导线夹住,切导线下刀模21向上运动将导线切断,四轴中的R轴45、Z轴46、X轴47和Y轴48快速移动至设定位置,导线与产品接触后Z轴46继续下压,使导线与产品更好的贴合,然后夹爪气缸43松开导线,快速回到导线切断处,夹爪气缸43到位时导线已送出等待,导线夹爪42夹住导线重复以上动作;
4)第一工位设定放置导线数量完成后,第一工位位置中的阻挡气缸34下降,载具37进入第二工位,第二工位重复第一工位的作业动作,设定放置导线数量完成后,第二工位位置阻挡气缸下降,载具随传送带流入下道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无需采用人力,导线自动完成剪切放线,导线长度可以根据不同产品需要进行自动调整,每放置一根导线约耗时2s,放置一个6导线产品仅需12s,而相同产品的导线放置需要3人,每放置一根导线约耗时4.5s,放置一个6导线产品需27s,因此该设备节省人力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生产的电子芯片产品一致性高;另外设备带有自动检测错放漏放的报警功能,降低出现导线漏放错放的现象,提升了产品质量,使产品性能更加稳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安装平台(1),安装平台(1)上设有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载具传送机构(3)和放线总成(4),所述放线总成(4)将导线经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安装在位于载具传送机构(3)上的电子芯片中;
所述放线总成(4)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放线单元,每个放线单元均包括支腿(41)、导线夹爪(42)、夹爪气缸(43)和连轴器(44)、及用于配合调节导线角度的四轴,所述四轴包括R轴(45)、Z轴(46)、X轴(47)和Y轴(48),所述支腿(41)设置在放线单元底部,所述导线夹爪(42)、夹爪气缸(43)和连轴器(44)同轴设置且设置在四轴相交处,所述导线夹爪(42)设置在夹爪气缸(43)一侧,所述夹爪气缸(43)设置在连轴器(44)下端,所述连轴器(44)设置在R轴(45)下端,所述四轴用于调节导线放置角度,夹爪气缸(43)驱动导线夹爪(42)夹住导线,将经四轴调节好角度的导线与电子芯片贴合;
所述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校直单元,各校直单元均包括切导线下刀模(21)、切导线上刀模(22)、导线传动校直轮(24)和导线长度控制装置(23),所述导线长度控制装置(23)设置在导线传动校直轮(24)的一侧,所述切导线上、下刀模设置在导线传动校直轮(24)的前端,所述放线总成(4)中的导线进入导线传动校直轮(24)输送至导线长度控制装置(23),导线传动校直轮(24)转动将导线送至切导线下刀模(21)与切导线上刀模(22)之间,上、下刀模配合将设定长度导线切断;
所述载具传送机构(3)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载具传送单元,各载具传送单元分别包括载具夹紧气缸(31)、传送带(32)、轨道宽度调节装置(33)、阻挡气缸(34)、载具顶起装置(35)、载具固定装置(36)和载具(37),所述传送带有两条(32),载具(37)设置在两条传送带(32)之间,所述载具夹紧气缸(31)设置在一条传送带的一侧,阻挡气缸(34)设置在同侧传送带的上端,所述载具固定装置(36)设置在另一条传送带上,所述轨道宽度调节装置(33)设置在载具传送单元端部用于调节两传送带(32)间距,所述电子芯片放置在载具(37)上,载具(37)放置在所述传送带(32)上,载具(37)沿传送带(32)传送至设定位置,所述阻挡气缸(34)升起阻挡载具(37),所述载具顶起装置(35)将载具固定装置(36)顶起,通过载具夹紧气缸(31)控制载具固定装置(36)将载具(37)夹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的底部四角设有滚轮(12)和支撑垫(11),所述支撑垫(11)的高度大于滚轮(12),所述支撑垫(11)通过螺栓活动安装在安装平台(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该自动放导线设备的密封柜(5),所述密封柜(5)上设有用于开闭柜门的把手(51),密封柜(5)的上端设有控制按钮(52)及警示灯(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总成(4)包括六个支腿(41),每一放线单元各包括两个独立支腿,两放线单元间设有两个共用支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传送机构(3)上设有一安装件(38),所述载具传送机构(3)通过安装件(38)固定在安装平台(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上设有一固定件(25),所述导线传动校直机构(2)通过固定件(25)紧固在所述载具传送机构(3)上。
CN201620642063.1U 2016-06-24 2016-06-24 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11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42063.1U CN205811260U (zh) 2016-06-24 2016-06-24 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42063.1U CN205811260U (zh) 2016-06-24 2016-06-24 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11260U true CN205811260U (zh) 2016-12-14

Family

ID=57505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42063.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11260U (zh) 2016-06-24 2016-06-24 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112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522A (zh) * 2016-06-24 2016-09-07 徐州翔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522A (zh) * 2016-06-24 2016-09-07 徐州翔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CN105932522B (zh) * 2016-06-24 2018-03-16 徐州翔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96117U (zh) 一种led贴片机的pc板送板机构
CN108247257A (zh) 一种全自动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
CN105932522B (zh) 一种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CN205811260U (zh) 汽车电子芯片用两工位自动放导线设备
CN206716367U (zh) 一种自动涂胶机
CN110052369A (zh) 一种点胶装置及点胶方法
CN206935689U (zh) 一种单轨自动点胶机
CN206277066U (zh) 可移动的气缸式汽车钣金件定位装置
CN207448500U (zh) 一种背光模组组装用导光板自动上料机械手
CN218612374U (zh) 一种钢管环形焊接机
CN216176069U (zh) 一种便于上料的冲床
CN208019680U (zh) 一种全自动电子雷管引火元件焊接测试生产线
CN207431671U (zh) 一种背光模组组装用双工位自动上料机械手
CN206273446U (zh) 结构紧凑的裁剪线
CN202673909U (zh) 一种全自动手机壳贴泡棉机或贴背胶机
CN205888526U (zh) 内燃机自动组装线
CN203356971U (zh) 一种连接器装配压片的装置
CN207683953U (zh) 一种可调节铭牌定位装置
CN208681498U (zh) 一种全自动打钉装置
CN102635611A (zh) 一种全自动手机壳贴泡棉机或贴背胶机
CN207289438U (zh) 一种带切料功能的自动冲床设备
CN203680041U (zh) 循序珩磨机夹具
CN206216185U (zh) 皮带输送机支腿焊接工装
CN203600155U (zh) 一种快速手机辅料安装设备
CN209455575U (zh) 用于草坪机翻转自动化的主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3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