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91822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91822U
CN205791822U CN201620406271.1U CN201620406271U CN205791822U CN 205791822 U CN205791822 U CN 205791822U CN 201620406271 U CN201620406271 U CN 201620406271U CN 205791822 U CN205791822 U CN 205791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phase
winding wire
groov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062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见健司
广川刚士
水池宏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91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91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其具有转子部和定子部。定子部具有定子铁芯、和三根线圈线,这三根线圈线作为第一相至第三相来构成被星形接线了的二并联的三相电路。在从卷绕起始部向卷绕结束部的路径中,线圈线卷绕于齿来构成线圈。在从卷绕起始部向卷绕结束部的路径中,设置有从定子铁芯引出的作为相用端子的中间引出部。供卷绕起始部和卷绕结束部配置的槽分别设置于在周向上旋转了120度的位置。第一相的线圈线的卷绕结束部与第二相的线圈线的卷绕起始部、第二相的线圈线的卷绕结束部与第三相的线圈线的卷绕起始部、以及第三相的线圈线的卷绕结束部与第一相的线圈线的卷绕起始部分别被引出至相同的槽并连接,来作为中性点用端子。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近年,需要使用于机器人等的小型马达具有更加高的输出。小型马达由于尺寸小,因此难以进行线圈线的卷绕工作。因此,难以使线圈线的线径变粗来提高小型马达的输出。因此,公知有如下方法:在马达中,通过并联连接构成三相电路的各线圈,来抑制阻抗的同时使线圈线的线径变细并提高输出(例如,日本特开2006-050690号公报)。
在这样的马达中,存在来自定子部的线圈线的引出线变多,从而组装工序变得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来自定子部的线圈线的引出线变少,从而使组装工序变得简单的马达。
在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马达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部;和定子部。定子部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线,该线圈线卷绕于定子铁芯,并作为第一相、第二相以及第三相来构成被星形接线了的二并联的三相电路。定子铁芯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从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以及配置于相邻的齿之间的槽。线圈线从卷绕起始部卷绕于定子铁芯,并在卷绕结束部从定子铁芯引出,并在从卷绕起始部向卷绕结束部的路径中卷绕于多个齿来构成线圈。在从卷绕起始部向卷绕结束部的路径中设置有从定子铁芯引出的中间引出部。相对于供卷绕起始部配置的槽,供卷绕结束部配置的槽设置于在周向上旋转了120度的位置。第一相的线圈线的卷绕结束部与第二相的线圈线的卷绕起始部在相同的槽引出。第二相的线圈线的卷绕结束部与第三相的线圈线的卷绕起始部在相同的槽引出。第三相的线圈线的卷绕结束部与第一相的线圈线的卷绕起始部在相同的槽引出。在相同的槽引出的卷绕起始部与卷绕结束部连接来作为中性点用端子。各线圈线的中间引出部作为相用端子。
供第一相、第二相以及第三相的线圈线的中间引出部配置的槽彼此设置于旋转了120度的位置。
第一相、第二相以及第三相的线圈线在周向上旋转了120度的位置具有彼此共通的绕线结构。
各相的线圈线分别向不同的卷绕方向卷绕于彼此相邻的齿来构成线圈。
第一相、第二相以及第三相的线圈线由一根连续的线圈线构成。
槽的数量是十二个,三相电路是三相二串二并。
槽的数量是六个,三相电路是三相一串二并。
槽的数量是二十四个,三相电路是三相四串二并。
定子部具有电路板。相用端子和中性点用端子分别连接于电路板。
多个齿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多个齿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在马达中,能够减少来自定子部的线圈线的引出线,从而使组装工序变得简单。
参照附图,通过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要素、特征、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子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三相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相的线圈线的绕线结构的定子铁芯的俯视示意图。
图5-1、图5-2、图5-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相的线圈线、第二相的线圈线、以及第三相的线圈线的绕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绕线工序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7是变形例涉及的定子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变形例涉及的三相串联的定子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变形例涉及的三相串联的三相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涉及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更。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地理解各结构,存在使各结构中的比例尺以及数值等与实际的结构中的比例尺以及数值等不同的情况。
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X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图1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不预先作特殊说明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上下方向(Z轴方向)相当于中心轴线J的轴向。
在本说明书中,沿上下方向延伸是指除了包括严格地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沿在与上下方向成不到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是指除了包括严格地沿径向、即与上下方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沿在与径向成不到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马达1具有轴10、转子部20、托架50、上侧轴承部41、下侧轴承部42、定子部30、定位部件70、以及电路板60。马达1是所谓的三相马达,具有第一相至第三相。
轴10与转子部20彼此固定,并一体地围绕中心轴线J旋转。托架50、定子部30、定位部件70、以及电路板60彼此固定。托架50保持上侧轴承部41和下侧轴承部42。托架50通过上侧轴承部41和下侧轴承部42支承轴10。
通过将从外部装置等输入的驱动电流提供给定子部30,而在定子部30产生磁场。通过该磁场,使转子部20和轴10围绕中心轴线J旋转。
以下,对各零件进行详细地说明。
[轴]
如图1所示,轴10是圆柱状的轴,并沿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轴10的中心与中心轴线J一致。轴10隔着上侧轴承部41和下侧轴承部42被托架50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轴10也可以是空心的轴。
[转子部]
转子部20固定于轴10。转子部20与轴10一起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转子部20具有筒状的转子保持架24、转子磁铁25、以及转子轮毂26。转子磁铁25固定于转子保持架24的内周面24c。
转子保持架24具有筒部24a和顶板部24b。筒部24a是圆筒形状,并沿上下方向延伸。顶板部24b从筒部24a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在顶板部24b的中央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中央孔24d。
转子磁铁25通过粘接于筒部24a的内周面24c来固定。由此,转子磁铁25被转子保持架24保持。在该实施方式中,转子磁铁25是圆环状的永久磁铁,并在转子保持架24的周向上排列不同的磁极。另外,转子磁铁25也可以由多个磁铁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在内周面24c沿周向排列该多个磁铁。
转子轮毂26位于顶板部24b的中央孔24d的内周面与轴10之间。转子轮毂26将转子保持架24与轴10彼此固定。
[托架]
托架50具有筒部51和基底部53。筒部51具有沿中心轴线J延伸的圆筒形状。基底部53从筒部51的外周面51b向径向外侧扩展。筒部51包围轴10的外周面。在筒部51的外周面51b的比基底部53靠上侧的位置配置有台阶部52。台阶部52具有是上表面的台阶面52a。
筒部51在内周面51a的上下方向中间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部51c。在内周面51a的配置内侧突出部51c的位置,筒部51的内径变窄。更详细地说,内周面51a的配置内侧突出部51c的位置的内径比内侧突出部51c的轴向上侧的内径小。内周面51a的配置内侧突出部51c的位置的内径比内侧突出部51c的轴向下侧的内径小。在内周面51a中,在内侧突出部51c的上侧保持上侧轴承部41,在内侧突出部51c的下侧保持下侧轴承部42。
基底部53从筒部51的外周面51b向径向外侧扩展。电路板60具有下表面60a。基底部53从下表面60a侧支承电路板60。在基底部53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下侧延伸的基底孔54。在基底孔54插入后述的定位部件70的下侧突起72。
[上侧轴承部和下侧轴承部]
上侧轴承部41和下侧轴承部42将轴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托架50旋转。在径向上,上侧轴承部41和下侧轴承部42位于筒部51的内周面51a与轴10的外周面之间。
[电路板]
电路板60装设有各种电子元件并具有马达驱动电路。在上下方向上,电路板60位于定子部30与托架50的基底部53之间。电路板6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板面的贯通孔61。在贯通孔61插入后述的定位部件70的下侧突起72。
[定子部]
定子部30从径向包围筒部51的外周面51b。定子部30具有定子铁芯34和线圈35。通过线圈线C卷绕于定子铁芯34来构成线圈35。即,定子部30具有线圈线C。
图2是定子部30的俯视示意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图2所示,将从上侧观察定子铁芯34时的一方和另一方的周向的方向作为顺时针方向Dcw和逆时针方向Dccw,来说明各部分。
如图2所示,定子铁芯34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32、和多个齿T(T1~T12)。多个齿T向铁芯背部32的径向外侧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齿31的数量是十二个。在各齿31分别卷绕线圈线C来构成线圈35。关于线圈线C的绕线结构之后说明。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在各线圈35之间拉绕的线圈线C的连接线。
在铁芯背部32的内周面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凸部33。在该实施方式中,三个凸部33设置于内周面。各凸部33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从上下方向观察,凸部33的径向内端33c具有沿着筒部51的外周面51b的圆弧形状。如图1所示,凸部33的径向内端33c与筒部51的外周面51b接触。在凸部33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6。在贯通孔36插入后述的定位部件70的上侧突起71。
各齿T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如图2所示,在本说明书中,以逆时针方向Dccw的顺序将各齿T称为第一齿T1、第二齿T2、……、第十二齿T12。各齿T具有齿基部31a和齿末端部31b。齿基部31a从铁芯背部32向径向外侧延伸。齿末端部31b位于齿基部31a的径向外侧端部。齿末端部31b具有在周向上比齿基部31a宽度宽的形状。即,齿末端部31b的周向的宽度比齿基部31a的周向的宽度宽。
在相邻的所述齿T之间分别设置有槽S1~S12。各槽S1~S12是由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齿T的侧面和铁芯背部32的外周面包围的区域。在本说明书中,如图2所示,从上侧观察定子铁芯34,将位于第十二齿T12与第一齿T1之间的槽称为第一槽S1。从第一槽S1按逆时针方向Dccw将各槽称为第二槽S2、第三槽S3、……、第十二槽S12。
如图1所示,定子铁芯3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覆膜39覆盖。由此,能够确保定子铁芯34与线圈35的绝缘。绝缘覆膜39只要覆盖定子铁芯34的表面中的至少与线圈35接触的部分即可。绝缘覆膜39例如通过对定子铁芯34的外表面实施粉末涂敷而形成。另外,定子部30也可以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绝缘件来取代绝缘覆膜39。即,也可以取代绝缘覆膜39,而通过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的绝缘件来覆盖定子铁芯34的表面。更优选地,也可以通过绝缘件来覆盖定子铁芯34的表面中的至少与线圈35接触的部分。由此也能够确保定子铁芯34与线圈35的绝缘。并且,也可以通过粉末涂敷以外的方法,在定子铁芯34的表面形成绝缘覆膜39。
[定位部件]
如图1所示,定位部件7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定子部30与电路板60之间。定位部件70具有主体部73、多个上侧突起71、以及多个下侧突起72。主体部73是包围中心轴线J的环状。多个上侧突起71从主体部73向上侧延伸。下侧突起72从主体部73向下侧延伸。上侧突起71插入定子铁芯34的贯通孔36。下侧突起72插入设置于电路板60的贯通孔61和设置于基底部53的基底孔54。由此,定位部件70能够进行定子铁芯34、电路板60、以及托架50的周向定位。
[绕线结构]
接下来,对线圈线C(第一线圈线C1至第三线圈线C3)的绕线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定子部30具有卷绕于定子铁芯34的多个线圈线C。多个的线圈线C具有第一线圈线C1、第二线圈线C2、以及第三线圈线C3。图3是示出线圈线C所构成的三相电路6的示意图。第一线圈线C1至第三线圈线C3构成被星形接线了的二并联的三相电路6。在三相电路6中,第一线圈线C1是第一相,第二线圈线C2是第二相,第三线圈线C3是第三相。
如图2和图3所示,三相电路6具有三个相用端子和三个中性点用端子。即,三相电路6具有第一相用端子M1、第二相用端子M2、以及第三相用端子M3。三相电路6具有第一中性点用端子N1、第二中性点用端子N2、以及第三中性点用端子N3。
相用端子M1~M3和中性点用端子N1~N3分别与电路板60连接。电路板60与相用端子M1~M3的连接以及电路板60与中性点用端子N1~N3的连接既可以通过连接端子元件来连接,也可以直接地进行锡焊。驱动电流从外部装置等通过电路板60提供给相用端子M1~M3。如图3所示,在电路板60中,中性点用端子N1~N3通过短路电路部69彼此短路,并在电路板60上构成中性点NP。
图4是示出第一线圈线C1的绕线结构的定子部30的俯视图。图5-1至图5-3是示出第一线圈线C1、第二线圈线C2、以及第三线圈线C3的绕线结构的示意图。
在这里,绕线结构是指一根线圈线C的绕线式样。即,所谓绕线结构意味着,一根线圈线C的卷绕开始和卷绕结束的位置、线圈线C的拉绕方向、线圈线C所通过的位置、以及向齿T的卷绕方向的式样。绕线结构也可以说成是用于将线圈线C卷绕于定子铁芯34的绕线机(省略图示)的线嘴81(参照后述的图6)的末端所通过的路径。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对于齿T的线圈线C的卷绕方向作为右卷和左卷来进行说明。所谓右卷意味着,从齿T的末端侧观察,使线圈线C按顺时针卷绕的卷绕方向。所谓左卷意味着,从齿T的末端侧观察,使线圈线C按逆时针卷绕的卷绕方向。
如图4和图5-1至图5-3所示,第一线圈线C1从卷绕起始部C1a卷绕于定子铁芯34,并在卷绕结束部C1b从定子铁芯34引出。换言之,第一相的线圈线C1从卷绕起始部C1a卷绕定子铁芯34,并在卷绕结束部C1b从定子铁芯34引出。卷绕起始部C1a位于第四槽S4。卷绕结束部C1b位于第十二槽S12。供卷绕结束部C1b配置的第十二槽S12相对于供卷绕起始部C1a配置的第四槽S4设置于向周向顺时针方向Dcw旋转了120度的位置。
第一线圈线C1被从卷绕起始部C1a所在的第四槽S4向逆时针方向Dccw拉绕,并通过第四齿T4的上侧卷绕于第五齿T5。由此,第一线圈线C1构成线圈35。在第五齿T5中,第一线圈线C1向右卷来卷绕。
第一线圈线C1拉绕并卷绕于相邻的第六齿T6,从而构成线圈35。在第六齿T6中,第一线圈线C1向左卷来卷绕。
第一线圈线C1被向逆时针方向Dccw拉绕,并在第二槽S2中暂时从定子铁芯34引出。在从第六齿T6至第二槽S2之间,线圈线C1交替的通过第五齿T5、第四齿T4、第三齿T3、以及第二齿T2的下侧和上侧。如此一来,线圈线C的在各线圈35之间拉绕的连接线37交替地通过各线圈35之间的齿T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换言之,第一线圈线C1至第三线圈线C3的在各线圈35之间拉绕的连接线37交替地通过各线圈35之间的齿T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此,线圈线C借助齿T来卷绕,线圈线C不会比铁芯背部32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
在第二槽S2从定子铁芯34引出的第一线圈线C1返回定子铁芯34的第二槽S2。由此,第一线圈线C1构成环状的中间引出部C1c。在中间引出部C1c,从定子铁芯34引出的部分与再次返回定子铁芯34的部分被彼此拧成一股。中间引出部C1c作为第一相用端子M1。
第一线圈线C1从中间引出部C1c通过第一齿T1的上侧和第十二齿T12的下侧,并卷绕于第十一齿T11。由此,第一线圈线C1在第十一齿T11构成线圈35。第一线圈线C1向右卷绕于第十一齿T11。
第一线圈线C1拉绕并卷绕于相邻的第十二齿T12。由此,第一线圈线C1在第十二齿T12构成线圈35。第一线圈线C1向左卷来卷绕于第十二齿T12。
另外,第一线圈线C1在第十二槽S12从定子铁芯34引出,从而构成卷绕结束部C1b。
通过以上的结构,第一线圈线C1卷绕于定子铁芯34。
在这里,由第一线圈线C1构成的四个线圈35中,将向右卷绕第一线圈线C1的线圈称为右卷线圈35a,将向左卷绕第一线圈线C1的线圈称为左卷线圈35b。右卷线圈35a与左卷线圈35b彼此相邻地配置。即,第一线圈线C1通过向不同的卷绕方向卷绕于彼此相邻的齿T来构成右卷线圈35a和左卷线圈35b。需要使相邻的线圈35产生反方向的磁极。如图3所示,在三相电路6中位于相用端子M1与中性点用端子N1之间(或者相用端子M1与中性点用端子N3之间)的线圈中,电流向相同的方向流动。因此,在第一线圈线C1所构成的四个线圈35中的相邻的线圈中,流过同向的电流。在这些线圈中,通过使第一线圈线C1的卷绕方向变为相反方向,能够使线圈的极性反转,从而能够构成三相二并联的定子部30。
如图5-1至图5-3所示,第一线圈线C1、第二线圈线C2、以及第三线圈线C3的在周向上旋转120度的位置,具有彼此共通的绕线结构。
在第二线圈线(第二相的线圈线)C2中,卷绕起始部C2a位于第十二槽S12,卷绕结束部C2b位于从卷绕起始部C2a向周向顺时针方向Dcw旋转了120度的第八槽S8。在从卷绕起始部C2a向卷绕结束部C2b的路径中,第二线圈线C2按照第一齿T1、第二齿T2、第七齿T7、第八齿T8这个顺序分别右卷、左卷、右卷、左卷来卷绕于第一齿T1、第二齿T2、第七齿T7、第八齿T8。由此,在各齿T1、T2、T7、T8处构成线圈35。在从卷绕起始部C2a向卷绕结束部C2b的路径中,在第二线圈线C2设置有从定子铁芯34引出的中间引出部C2c。中间引出部C2c位于第十槽S10。在中间引出部C2c,引出的线圈线C2被拧成一股来作为第二相用端子M2。
在第三线圈线(第三相的线圈线)C3中,卷绕起始部C3a位于第八槽S8,卷绕结束部C3b位于从卷绕起始部C3a向周向顺时针方向Dcw旋转了120度的第四槽S4。在从卷绕起始部C3a向卷绕结束部C3b的路径中,第三线圈线C3按照第九齿T9、第十齿T10、第三齿T3、第四齿T4这个顺序分别右卷、左卷、右卷、左卷来卷绕于第九齿T9、第十齿T10、第三齿T3、第四齿T4。由此,在各齿T9、T10、T3、T4构成线圈35。在从卷绕起始部C3a向卷绕结束部C3b的路径中,在第三线圈线C3设置有从定子铁芯34引出的中间引出部C3c。中间引出部C3c位于第六槽S6。在中间引出部C3c,引出的第三线圈线C3被拧成一股来作为第三相用端子M3。
如图2和图5-1至图5-3所示,第一线圈线C1的卷绕结束部C1b与第二线圈线C2的卷绕起始部C2a被一起从第十二槽S12引出。在第十二槽S12,卷绕结束部C1b与卷绕起始部C2a被拧成一股来连接,从而构成第一中性点用端子N1。
同样地,第二线圈线C2的卷绕结束部C2b与第三线圈线C3的卷绕起始部C3a被一起从第八槽S8引出。在第八槽S8,卷绕结束部C2b与卷绕起始部C3a被拧成一股来连接,从而构成第二中性点用端子N2。
第三线圈线C3的卷绕结束部C3b与第一线圈线C1的卷绕起始部C1a被一起从第四槽S4引出。在第四槽S4,卷绕结束部C3b与卷绕起始部C1a被拧成一股来连接,从而构成第三中性点用端子N3。
在本实施方式中,彼此不同的线圈线C的卷绕起始部C1a、C2a、C3a与卷绕结束部C1b、C2b、C3b位于同一槽,并分别构成中性点用端子N1~N3。因此,能够构成三相二并联的定子部30,从而能够减少从定子部30延伸的连接端子。换言之,能够构成具有六个从定子部30延伸的中性点用端子N1~N3和相用端子M1~M3的三相二并联的定子部30。连接端子(即,中性点用端子N1和相用端子M1~M3)与电路板60连接。因此,通过减少与电路板60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个数,能够使马达1的制造工序变得简单。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线圈线C1~C3的中间引出部C1c、C2c、C3c设置于彼此旋转了120度的槽。因此,各相用端子M1~M3设置于在周向上旋转了120度的位置。各线圈线C1~C3的卷绕起始部C1a、C2a、C3a设置于相对于卷绕结束部C1b、C2b、C3b在周向上旋转了120度的位置。因此,各中性点用端子N1~N3也分别设置于在周向上旋转了120度的位置。即,在定子部30中,相用端子M1~M3和中性点用端子N1~N3为分别在周向上以120度的间隔延伸出,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旋转对称的结构。相用端子M1~M3的任一端子都可以作为第一相、第二相、第三相。因此,定子部30无论是120度间隔的任一方向都能够组装于托架50。因此,在马达1的组装工序中,能够缩短确认定子部30的安装角度的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能够与采用构成三相串联的三相电路的定子部530(参照图8)的马达实现零件共通化。
图8是示出三相串联的定子部530的图。图9是示出三相电路506的示意图。三相电路506由卷绕于定子部530的三根线圈线C51、C52、C53构成。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在各线圈535之间拉绕的第一线圈线C51至第三线圈线C53的连接线。
如图8所示,三相串联的定子部530具有:具有多个齿T1~T12的定子铁芯534;将线圈线C51~C53卷绕于定子铁芯534而构成的线圈535。在图8中,齿T1~T12的数量是十二个。定子部530具有将各线圈线C51~C53的一端的端部(例如,卷绕起始部)拧成一股的中性点NP。定子部530具有作为各线圈线C51~C53的另一端的端部(例如,卷绕结束部)的相用端子M51~M53。相用端子M51~M53设置于彼此旋转了120度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部30的相用端子M1~M3设置于与构成图8所示的三相串联的三相电路的定子部530相同的位置(彼此旋转了120度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即使用三相串联的定子部530取代定子部30,也能够将相用端子M51~M53配置于与定子部30的相用端子M1~M3相同的位置,能够使从定子部30、530向电路板60的连接结构共通。即,使特性不同的多个种类的马达的定子部以外的零件变得共通,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中性点NP使各线圈线C51~C53的端部彼此短路。因此,在取代定子部30而使用定子部530的情况下,不需要使中性点NP与电路板60连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如图5-1至图5-3所示,第一线圈线C1、第二线圈线C2、第三线圈线C3具有如下共通的绕线结构:在周向上错开了120度的槽配置有卷绕起始部。由此,在组装马达1时,能够缩短第一线圈线C1至第三线圈线C3的绕线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线工序例如通过绕线机(省略图示)来进行。图6是示出绕线机的一部分和通过绕线机而卷绕有第一线圈线C1至第三线圈线C3的定子铁芯34的立体图。
绕线机具有:三个线嘴81、和定子铁芯保持装置(省略图示)。三个线嘴81分别从末端部81a放出第一线圈线C1至第三线圈线C3中的任一线圈线。三个线嘴81的末端部81a能够分别在相向的齿T(T1~T12)的齿基部31a的外周面的周围移动。由此,各线嘴81能够将线圈线C(C1~C3)卷绕于相向的齿T的齿基部31a。定子铁芯保持装置(省略图示)例如保持定子铁芯34的内周面。定子铁芯保持装置能够使定子铁芯34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第一方向D1或者第二方向D2旋转。由此,定子铁芯保持装置能够使定子铁芯34的任意的齿T与线嘴81相向。绕线机通过同步地进行由定子铁芯保持装置进行的旋转动作、和由线嘴81进行的卷绕动作,能够按顺序将线圈线C卷绕于多个齿T。
三个线圈线C1~C3具有共通的绕线结构。因此,绕线机能够使由定子铁芯保持装置进行的旋转动作共通,并通过三个线嘴81分别将线圈线C1~C3同时地卷绕于定子铁芯3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1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三根线圈线C1~C3同时地卷绕于定子铁芯34的绕线工序。由此,在马达1的制造工序中,能够缩短绕线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变形例1]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涉及的定子部130进行说明。图7是定子部130的俯视示意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形态的构成要素付与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部30相比较,定子部130主要是用各线圈线的端部之间连续地连接的一根线圈线C10来取代第一线圈线C1、第二线圈线C2、以及第三线圈线C3这一点不同。
如图5-1至图5-3所示,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三根线圈线C1~C3中的一根线圈线的卷绕结束部C1b~C3b与其他的线圈线的卷绕起始部C1a~C3a位于同一槽。因此,位于同一槽的卷绕结束部C1b~C3b与卷绕起始部C1a~C3a能够使用连续的一根线圈线C10来构成同等的三相电路6。
如图7所示,线圈线C10的卷绕起始部C10a位于第四槽S4。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一线圈线C1同样地,线圈线C10构成多个线圈35和作为中间引出部的第一相用端子M1,并从第十二槽S12引出。另外,线圈线C10在第十二槽再次返回定子铁芯34,并被拧成一股来构成第一相用端子M1。以下同样地,线圈线C10经由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二线圈线C2和第三线圈线C3同样的路径,作为卷绕结束部C10b从第四槽S4处引出。线圈线C10的卷绕起始部C10a和卷绕结束部C10b位于同一槽。因此,线圈线C10的卷绕起始部C10a与卷绕结束部C10b被彼此拧成一股,来构成第三中性点用端子N3。
在本变形例涉及的定子部130中,能够以一根线圈线C10来构成被星形接线了的二并联的三相电路。因此,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部30相比较,在定子部130中,能够省略在第一中性点用端子N1和第二中性点用端子N2中的各线圈线的端部的连接工序,从而能够使马达1的制造工序变得简单。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但是只是各结构及其组合等的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的变更。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齿相对于铁芯背部32而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转子型马达。但是,马达1即使是齿相对于铁芯背部32而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转子型的马达,也能够采用同样的卷线方法。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部30是十二个槽的,三相电路6是三相二串二并。但是,并不限定为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使定子部是六个槽,并使三相电路是三相一串二并,还可以使定子部是二十四个槽的,并使三相电路是三相四串二并。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部30在三相电路中同一相的线圈之间彼此相邻。但是,并不限定为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是相邻的线圈之间为彼此不同的相的线圈配置。

Claims (11)

1.一种马达,具有:
转子部,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
定子部,
所述定子部具有:
定子铁芯;以及
线圈线,其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并作为第一相、第二相以及第三相来构成被星形接线了的二并联的三相电路,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
环状的铁芯背部;
多个齿,它们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以及
槽,其配置于相邻的所述齿之间,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线从卷绕起始部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并在卷绕结束部从所述定子铁芯引出,并在从所述卷绕起始部向所述卷绕结束部的路径中卷绕于多个所述齿来构成线圈,
在从所述卷绕起始部向所述卷绕结束部的路径中设置有从所述定子铁芯引出的中间引出部,
相对于供所述卷绕起始部配置的所述槽,供所述卷绕结束部配置的所述槽设置于在周向上旋转了120度的位置,
所述第一相的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卷绕结束部与所述第二相的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卷绕起始部在相同的所述槽引出,
所述第二相的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卷绕结束部与所述第三相的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卷绕起始部在相同的所述槽引出,
所述第三相的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卷绕结束部与所述第一相的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卷绕起始部在相同的所述槽引出,
在相同的所述槽引出的所述卷绕起始部与所述卷绕结束部连接来作为中性点用端子,
各所述线圈线的所述中间引出部作为相用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供所述第一相、所述第二相以及所述第三相的所述线圈线的所述中间引出部配置的所述槽彼此设置于旋转了120度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所述第二相以及所述第三相的所述线圈线在周向上旋转了120度的位置具有彼此共通的绕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各相的所述线圈线分别向不同的卷绕方向卷绕于彼此相邻的所述齿来构成所述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所述第二相以及所述第三相的所述线圈线由一根连续的线圈线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的数量是十二个,所述三相电路是三相二串二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的数量是六个,所述三相电路是三相一串二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的数量是二十四个,所述三相电路是三相四串二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部具有电路板,
所述相用端子和所述中性点用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齿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齿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CN201620406271.1U 2015-07-14 2016-05-06 马达 Active CN2057918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0469 2015-07-14
JP2015140469A JP6520507B2 (ja) 2015-07-14 2015-07-14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91822U true CN205791822U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1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06271.1U Active CN205791822U (zh) 2015-07-14 2016-05-06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20507B2 (zh)
CN (1) CN20579182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0018A (zh) * 2018-06-30 2018-11-23 深圳拓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电机定子及无刷电机
CN10958648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 马达
CN111605396A (zh) * 2019-02-25 2020-09-01 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 马达和搬运车
CN112152365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3224922A (zh) * 2021-05-09 2021-08-06 浙江迪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的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绕线接线方法
WO2022110329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电枢、电机及电机电枢的绕线方法
WO2022110285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电枢及其绕线方法和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4723B (zh) * 2017-09-11 2018-09-01 佛山市建準電子有限公司 三相馬達之定子及其繞線方法
CN112865451B (zh) * 2021-01-07 2022-08-16 深圳市恒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并绕线方法
JP2023106031A (ja) * 2022-01-20 2023-08-01 Ntn株式会社 モータステ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モータ
JP7371714B2 (ja) 2022-03-08 2023-10-3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3相モ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3相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6864B2 (ja) * 2003-09-30 2010-02-03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 電磁モータ
JP4112535B2 (ja) * 2004-07-30 2008-07-02 株式会社一宮電機 ステ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664115B2 (ja) * 2005-04-14 2011-04-06 株式会社ベステック 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JP5532622B2 (ja) * 2009-02-20 2014-06-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010416B2 (ja) * 2012-10-01 2016-10-19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3相永久磁石モータ
JP2014108029A (ja) * 2012-11-30 2014-06-09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連続巻線によるバスバー構造を簡略した回転電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648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 马达
CN108880018A (zh) * 2018-06-30 2018-11-23 深圳拓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电机定子及无刷电机
CN108880018B (zh) * 2018-06-30 2020-07-28 深圳拓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电机定子及无刷电机
CN111605396A (zh) * 2019-02-25 2020-09-01 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 马达和搬运车
CN112152365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2152365B (zh) * 2019-06-28 2023-03-1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WO2022110329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电枢、电机及电机电枢的绕线方法
WO2022110285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电枢及其绕线方法和电机
CN113224922A (zh) * 2021-05-09 2021-08-06 浙江迪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的双层分数槽集中绕组的绕线接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20507B2 (ja) 2019-05-29
JP2017022930A (ja) 2017-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91822U (zh) 马达
CN106026476B (zh) 马达以及车载装置
CN106300750B (zh) 3相交流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US9685846B2 (en) Stator or rotor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having basic and special bar conductors with multiple pitches
CN104518581B (zh) 电枢、电枢制造方法以及旋转电机
CN205565947U (zh) 三相交流电动机
CN107124056B (zh)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WO2008050610A1 (en) Stator structure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516072A (zh) 电动马达的转子中的线圈导线的布置
CN106256071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使用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CN106505754A (zh) 定子、无刷马达以及定子制造方法
JP4872638B2 (ja) ステータの巻線の製造方法
WO2017038707A1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TW201438378A (zh) 旋轉電動機
CN109478813A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03762798B (zh) 一种三相马达的线圈绕线方法
CN206517186U (zh) 三相交流电动机
JP5098854B2 (ja)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溶接方法
CN107026528A (zh) 压缩机用电机及其定子
CN106663978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JPH11234995A (ja) レゾルバ巻線方法及び構造
US9825498B2 (en) Armature and arma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7398940U (zh) 定子组件及电机
CN105720746A (zh) 旋转电枢、旋转电机、旋转电枢的制造方法
CN108028568B (zh) 定子以及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