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79798U - 风扇以及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风扇以及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79798U
CN205779798U CN201620480980.4U CN201620480980U CN205779798U CN 205779798 U CN205779798 U CN 205779798U CN 201620480980 U CN201620480980 U CN 201620480980U CN 205779798 U CN205779798 U CN 205779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ylindrical
fan
cylindrical casing
motor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09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上淳
佐久间裕
佐久间裕一
山下隆正
吉野慎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79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797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以及干燥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传递至壳体的振动的风扇以及具有这样的风扇的干燥机。一种风扇,其沿前后延伸的中心轴线向前方送出风,其具有:马达,其包括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马达保持部,其位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且保持所述马达;有底筒状的外筒壳,其位于所述马达保持部的径向外侧;叶轮,其位于比所述外筒壳的后侧的端部靠后侧的位置,且安装于所述轴;多个肋,其连接所述马达保持部与所述外筒壳;多个静叶片,其位于所述外筒壳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以及壳体,其位于所述静叶片的径向外侧,所述多个静叶片的与所述外筒壳的连接位置同所述多个肋的与所述外筒壳的连接位置在周向上不同。

Description

风扇以及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以及干燥机。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一种马达相对于干燥机的固定结构。在该固定结构中,在保持马达的内筒的周围借助肋连接的外筒通过静叶片固定于干燥机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7766号公报
在上述固定结构中,静叶片与肋位于径向上的相同位置,即直线上。因此,通过马达的振动经由在直线上相连的肋与静叶片传递至干燥机壳而产生振动。这样的振动存在损失用户的舒适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传递至壳体的振动的风扇以及具有这样的风扇的干燥机。
本申请的风扇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风扇,其沿前后延伸的中心轴线向前方送出风,其具有:马达,其包括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马达保持部,其位于马达的径向外侧,且保持马达;有底筒状的外筒壳,其位于马达保持部的径向外侧;叶轮,其位于比外筒壳的后侧的端部靠后侧的位置,且安装于轴;多个肋,其连接马达保持部与外筒壳;多个静叶片,其位于外筒壳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以及壳体,其位于静叶片的径向外侧。多个静叶片的与外筒壳的连接位置同多个肋的与外筒壳的连接位置在周向上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传递至壳体的振动的风扇以及具有这样的风扇的干燥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干燥机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A-A线剖视的干燥机的剖视图。
图4a、图4b是变形例的风扇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变形例的内筒部的展开图。
图6是示出变形例的内筒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
3 叶轮;
5 静叶片;
7b 中间壳体;
10 轴;
22 马达保持部;
23、43、123 外筒壳;
23a、43a、123a 底板部;
28 凹部;
29 贯通孔;
31 肋;
41 括径部分;
42 缩径部分;
90 风扇;
100、101 干燥机;
O 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以及干燥机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变更。并且,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存在各结构的尺寸以及数量等与实际的结构的尺寸以及数量等不同的情况。
并且,在附图中,适当地以XYZ坐标系来表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是与图1至图6所示的中心轴线O的轴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在图3以及图4a、图4b中作为纸面贯通方向。Z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在图1、图2、图5以及图6中作为纸面贯通方向。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O延伸的方向(X轴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X轴方向的负的方向(-X方向)称作“前侧方向”、“前侧”或“前方”,将X轴方向的正的方向(+X方向)称作“后侧方向”、“后侧”或“后方”。另外,所谓的前后方向、前侧以及后侧只是用于说明的名称,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在没有特别说明的前提下,将与中心轴线O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将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周向(θZ方向),即将绕中心轴线O简称为“周向”。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0的剖视图。并且,图2是示出马达1的剖视图。并且,图3是沿图1的A-A线剖视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外转子式无刷马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0是沿中心轴线O向前方送出风的热空气吹风机。干燥机100具有干燥机壳7和将空气导入干燥机壳7内的风扇9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干燥机100具有配置在比干燥机壳7内的风扇90靠前侧的空间的加热装置(未图示),加热由风扇90导入壳体内部的空气并作为温风送出。干燥机100具有马达1、叶轮3、马达安装部50、安装部16以及干燥机壳7。
(干燥机壳)
干燥机壳7具有前侧壳体7a、中间壳体7b以及后侧壳体7c。这些前侧壳体7a、中间壳体7b以及后侧壳体7c例如通过彼此嵌合而一体化,构成干燥机100的封装。
前侧壳体7a具有位于前侧壳体7a的前侧,且吹出温风的吹出部110。吹出部110具有吹出温风的吹出口110a。前侧壳体7a是内径随着从后侧向前侧(吹出部110侧)而变窄的大致筒状部件。中间壳体7b配置在前侧壳体7a的后侧,且是覆盖风扇90的后侧的部件。中间壳体7b具有将空气引导至风扇90的导风口7b1。后侧壳体7c配置在中间壳体7b的后侧,且具有从干燥机壳7的后侧将空气吸入干燥机壳7的内部的吸入部111。吸入部111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111a。
另外,干燥机壳7在Z轴方向的负侧的面具有用于供干燥机100的用户把持的把手部。
(风扇)
风扇90包括马达1、叶轮3、马达安装部5以及构成干燥机壳7的一部分的中间壳体7b。
<马达>
如图2所示,马达1具有转子2、定子11、定子支承部12以及轴承部13、14。转子2具有轴10、固定于轴10的筒状的转子保持架60以及固定于转子保持架60的转子磁铁61。
轴10是沿中心轴线O配置的圆柱状的轴。轴10的中心与中心轴线O一致。
转子保持架6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筒部60a和从筒部60a的后侧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顶板部60b。轴10通过被压入位于顶板部60b的中央的轴保持部60c而被保持。
转子磁铁61直接或通过轭保持于筒部60a的内周面60a1。转子磁铁61是在转子保持架60的周向上排列不同的磁极的永久磁铁。
定子11具有定子铁芯11a和线圈11b。定子11在定子支承部12的径向外侧且转子磁铁61的径向内侧,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线圈11b与装设于电路部(未图示)的电路电连接。
定子支承部12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定子支承部12的外周面12a支承定子11。定子支承部12将轴承部13保持于内周面12b的前侧,将轴承部14保持于内周面12b的后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支承部12的前侧的端部12c相当于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
轴承部13以及轴承部14将轴10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转子2能够与轴10一同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因此,转子2在定子11的径向外侧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外转子式马达。
<叶轮>
如图1所示,叶轮3安装于轴10的后侧。叶轮3随着转子2的旋转与轴10一同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旋转。叶轮3具有主体部3a和安装于该主体部3a的多个叶片3b。多个叶片3b配置在主体部3a的周向上。
本实施方式的叶轮3是离心式叶轮。离心式叶轮3通过将随着轴10的旋转沿前后方向吸气的空气向径向外侧排出,而将该空气向位于干燥机壳7的内部的流路R引导。
<马达安装部>
马达安装部50位于马达1的径向外侧,且包括保持马达1的马达保持部22、位于马达保持部22的径向外侧且呈有底筒状的外筒壳23、连接马达保持部22与外筒壳23的多个肋31以及位于外筒壳23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即外周面23b2的多个静叶片5。马达安装部50的静叶片5借助螺钉36固定于干燥机壳7(前侧壳体7a)。整个马达安装部50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
外筒壳2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的外筒部23b和从外筒部23b的后侧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底板部23a。多个静叶片5位于外筒部23b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面23b2。底板部23a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9。轴10通过贯穿插入贯通孔29而位于底板部23a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侧。
贯通孔29位于比马达保持部2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具体地说位于底板部23a的中央。若如此构成,则如本实施方式,在采用了离心式叶轮3的情况下,贯通孔29不会作为产生成为噪声原因的漩涡的通风路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抑制因漩涡而产生噪声。
在沿外筒部23b的前后方向的截面形状中,外筒部23b的外形具有括径部分41和缩径部分42。括径部分41是外径从底板部23a向前方逐渐扩大的部位。缩径部分42是外径从括径部分41向前方逐渐缩小的部位。由此,外筒部23b能够将通过叶轮3送入流路R的空气沿外周面23b2向前方侧顺畅地送出。另外,如图3所示,流路R通过被外筒部23b、前侧壳体7a以及静叶片5划分而构成。
马达保持部22位于外筒部23b的径向内侧,且是从底板部23a向前侧延伸的大致筒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保持部22与外筒壳23是一体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保持部22通过安装部16保持马达1。安装部16是将马达1安装于马达保持部22的部分。安装部16包括第一安装部16a和第二安装部16b。第一安装部16a固定于马达保持部22的内周面22a,且后侧的端部16a2固定于底板部23a。另外,第一安装部16a也可以是马达保持部22的一部分。
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部16a沿马达保持部22的内周面22a在周向上均匀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16a配置有三个。另外,多个第一安装部16a也可以配置在从周向上均匀的配置错开的位置。如此一来,由于安装部16相对于马达保持部22的安装方向被唯一地决定,因此能够使马达1的安装方向不出现错误。
如图3所示,第二安装部16b是由金属制成的部件,且具有固定于马达1的前侧的端部1a(定子支承部12的前侧的端部12c)的固定部17以及从固定部17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三个延伸部18。各延伸部18在各延伸部18的径向外侧,端部16b1与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的端部16a1借助螺钉35固定。另外,用于紧固螺钉35的螺纹孔(未图示)位于第一安装部16a的前侧的端部16a1。另外,上述的安装部16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第一安装部16a以及延伸部18的数量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如图3所示,肋31的数量与静叶片5的数量相同。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肋31以及静叶片5分别具有八个。如此,只要使肋31的数量与静叶片5的数量相同,则例如在对马达安装部50树脂成型的情况下,由于树脂材料均匀地流入,因此能够抑制成型不良的发生。因此,能够得到可靠性较高的元件作为马达安装部50。
肋31从马达保持部22的外周面22b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此,将通过肋31的径向宽度的中心的轴作为中心轴线O2。中心轴线O2沿径向延伸。肋31的径向外侧与外筒壳23(外筒部23b)的径向内侧的内表面即内周面23b1连接。
静叶片5从外筒壳23(外筒部23b)的外周面23b2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此,将通过静叶片5的径向宽度的中心的轴作为中心轴线O1。中心轴线O1沿径向延伸。静叶片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5a与前侧壳体7a连接。
多个静叶片5的与外筒壳23的连接位置P1同多个肋31的与外筒壳23的连接位置P2在周向上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多个静叶片5的与外筒壳23的连接位置P1,意思是静叶片5的中心轴线O1与外筒部23b的外周面23b2的交点。所谓的多个肋31的与外筒壳23的连接位置P2,意思是肋31的中心轴线O2与外筒部23b的内周面23b1的交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安装部50中,肋31与静叶片5未在径向上并列地配置。因此,在关注了多个肋31中的一个肋31的情况下,连接肋31、最靠近该肋31的静叶片5以及外筒壳23的路径K1呈曲柄状。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肋31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静叶片5的中间。即,肋31的中心轴线O2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静叶片5的中心轴线O1的中间。此时,能够将连接位置P1以及连接位置P2之间的距离增大为最大。
但是,在使用干燥机100时,若风扇90旋转,则马达1振动。由于马达1的振动通过从中心轴线O的中心朝向径向的力而发生,因此,马达1的振动通过马达安装部50向干燥机壳7侧传递。
具体地说,马达1的振动通过安装部16向马达保持部22传递。传递至马达保持部22的振动通过肋31、外筒壳23以及静叶片5的路径向干燥机壳7(前侧机壳7a)传递。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安装部50,由于由肋31、外筒壳23以及静叶片5构成的路径成为曲柄状,因此同肋31与静叶片5夹持外筒壳23而配置在直线上的情况相比,不易于向干燥机壳7侧传递。即,配置为曲柄状的肋31、外筒壳23以及静叶片5因树脂具有的一些柔软性而分别稍微弯曲,使振动衰减。另一方面,在肋31与静叶片5配置在直线上的情况下,从肋31至干燥机壳7的振动不衰减而容易传递。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肋31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静叶片5的中间。即,肋31的中心轴线O2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静叶片5的中心轴线O1的中间。如此一来,由于连接位置P1以及连接位置P2之间的距离最长,因此,能够延伸由肋31、外筒壳23以及静叶片5构成的路径且使振动进一步衰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静叶片5的周向上的厚度比肋31的周向上的厚度厚。由此,通过静叶片5和肋31使振动易于传递的频率不同。因此,能够使马达1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干燥机壳7侧。
根据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安装部50的风扇90,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传递至干燥机壳7的马达1的振动。并且,由于传递至干燥机壳7的振动被抑制,因此也能够抑制随着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90以及具有该风扇90的干燥机100,通过降低振动以及噪声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安装部50具有通过肋31连接了马达保持部22与外筒壳23的两重结构。因此,例如只要变更外筒壳23和干燥机壳7的形状,就能够得到相应于干燥机100的设计要求的流路R的形状。因此,由于不必进行马达保持部22的设计变更,因此干燥机的设计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了肋31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静叶片5的中间的情况,但不限定肋31的周向上的位置。例如,肋31只要配置在周向上相邻的静叶片5之间的范围E中与第一范围E1在周向上重叠的位置即可。另外,第一范围E1在周向上是被第二范围E2以及第三范围E3夹持的区域,且相当于上述范围E的百分之八十。并且,第二范围E2以及第三范围E3是分别靠近静叶片5的范围,且相当于上述范围E的百分之十。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图4a、图4b至图6所示的结构作为变形例。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说明相同的结构存在适当地标注相同的符号等而省略说明的情况。
(第一变形例)
图4a、图4b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干燥机101的剖视图。另外,图4a、图4b所示的截面相当于与图3所示的截面相同的部分。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存在适当地标注相同符号等而省略说明的情况。
如图4a、图4b所示,肋31与马达保持部22的连接位置P3以及肋31与外筒壳23的连接位置P2在周向上不同。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肋31与马达保持部22的连接位置P3,意思是肋31的中心轴线O2与马达保持部22的外周面22b的交点。
图4a所示的肋31的中心轴线O2的相对于连接位置P3的法线H的倾斜角度θ是30°。在此,在倾斜角θ中,在以顺时针为正的情况下,图4b所示的肋31的上述倾斜角度θ是-30°。另外,上述倾斜角度θ的值不限于±30°。
如图4a、图4b所示,肋31向从马达保持部22的外周面22b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因此,从马达保持部22的外周面22b向径向外侧的振动通过肋31不易传递至外筒壳23。并且,由于图4a、图4b的肋31向从马达保持部22的外周面22b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因此与图3所示的肋31沿径向延伸的结构相比,延长连接马达保持部22以及外筒壳23间的肋31的长度。
如此,根据本变形例,振动更加不易于通过肋31传递至外筒壳23侧。因此,由于振动更加不易通过外筒壳23以及静叶片5传递至干燥机壳7,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第二变形例)
图5是在周向上展开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外筒壳123的展开图。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存在适当地标注相同的符号等而省略说明的情况。
如图5所示,外筒壳12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的外筒部123b、从外筒部123b的后侧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底板部123a以及位于该外筒部123b的径向内侧,且从底板部23a向前侧延伸的内壁部124。内壁部124的径向厚度比外筒部123b的径向厚度薄。
内壁部124包括支承固定于底板部123a的第一安装部16a的后侧的端部16a1的多个支承部124a和连接多个支承部124a间的连接部124b。支承部124a的前后方向上的高度比连接部124b的前后方向上的高度大。支承部124a的前后方向上的高度大约是第一安装部16a的前后方向上的高度的大致一半(1/2)。
在本变形例中,肋31位于支承部124a的径向外侧(第一安装部16a),且连接支承部124a与外筒部123b。在本变形例中,肋31的与外筒壳123的连接位置与静叶片5的与外筒壳123的连接位置在周向上不同。
多个第一安装部16a与底板部123a的固定位置例如在内壁部124的周向上均匀地配置。另外,多个第一安装部16a与底板部123a的固定位置的至少一个也可以配置在从内壁部124的周向上的均匀的配置错开的位置。如此一来,由于安装部16相对于外筒壳123的安装方向被唯一地决定,因此能够使马达1的安装方向不出现错误。
在本变形例中,例举了外筒壳123具有内壁部124的情况,但也可以是不具有内壁部124,而是多个第一安装部16a从底板部123a向前侧延伸的结构。
(第三变形例)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外筒壳43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存在适当地标注相同的符号等而省略说明的情况。
如图6所示,外筒壳43具有外筒部43b和底板部43a,且具有从外筒部43b的内周面43b1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28。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凹部28使外筒壳43轻量化。具有这样的凹部28的外筒壳43例如能够通过使用三维打印机的制造工序而实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静叶片5固定于干燥机壳7的一部分(前侧壳体7a)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静叶片5也可以直接固定于中间壳体7b。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了构成风扇90的封装的壳体(中间壳体7b)构成干燥机100的封装的一部分的情况,但构成风扇90的封装的壳体也可以与干燥机壳7分体地构成。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安装部16由第一安装部16a以及第二安装部16b这两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但安装部16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安装部16与马达1由分体构成的情况,但安装部16也可以是马达1的一部分(例如定子支承部12)。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使用离心式叶轮作为叶轮3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斜流式叶轮作为叶轮3。
并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应用于热空气吹风机。即,只要是在马达保持部的径向内侧配置马达,且向前方送出风的风扇即可。
另外,上述说明的各结构,在彼此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地组合。

Claims (9)

1.一种风扇,其沿前后延伸的中心轴线向前方送出风,其具有:
马达,其包括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
马达保持部,其位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且保持所述马达;
有底筒状的外筒壳,其位于所述马达保持部的径向外侧;
叶轮,其位于比所述外筒壳的后侧的端部靠后侧的位置,且安装于所述轴;
多个肋,其连接所述马达保持部与所述外筒壳;
多个静叶片,其位于所述外筒壳的径向外侧的外表面;以及
壳体,其位于所述静叶片的径向外侧,
所述风扇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静叶片的与所述外筒壳的连接位置同所述多个肋的与所述外筒壳的连接位置在周向上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静叶片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叶片的周向上的厚度比所述肋的周向上的厚度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与所述马达保持部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肋与所述外筒壳的连接位置在周向上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的数量与所述静叶片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壳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外筒部和从所述外筒部的后侧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底板部,
在沿所述外筒部的轴向的截面形状中,所述外筒部的外形具有外径从所述底板部向前方逐渐扩大的括径部分,和外径从所述括径部分向前方逐渐缩小的缩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壳具有从所述外筒壳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是离心式叶轮,
所述外筒壳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外筒部和从所述外筒部的后侧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底板部,
所述底板部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位于比所述马达保持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9.一种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
CN201620480980.4U 2015-06-19 2016-05-24 风扇以及干燥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7979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3938A JP2017008789A (ja) 2015-06-19 2015-06-19 ファン及びドライヤー
JP2015-123938 2015-06-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79798U true CN205779798U (zh) 2016-12-07

Family

ID=5776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098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79798U (zh) 2015-06-19 2016-05-24 风扇以及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08789A (zh)
CN (1) CN2057797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9932A (zh) * 2017-11-13 2019-05-21 Seb公司 空气鼓动系统
EP3838058A1 (fr) * 2019-12-18 2021-06-23 Seb S.A. Appareil de coiffure a ergonomie ameliore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97141A (ja) * 2020-12-18 2022-06-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風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9932A (zh) * 2017-11-13 2019-05-21 Seb公司 空气鼓动系统
CN109779932B (zh) * 2017-11-13 2022-06-21 Seb公司 空气鼓动系统
EP3838058A1 (fr) * 2019-12-18 2021-06-23 Seb S.A. Appareil de coiffure a ergonomie ameliore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08789A (ja) 2017-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4891B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6702318B2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CN107614889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5779798U (zh) 风扇以及干燥机
JP6390272B2 (ja) インペラ、及び送風機
WO2017082224A1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JP2008131836A (ja) ファンモータ
CN101138146B (zh) 带有滑动轴承的电动机
CN108026937A (zh)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JP6857255B2 (ja) モータ、送風機、電気掃除機および手乾燥装置
JP2020141557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209638036U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7819574U (zh) 电动机的转子和电动机
CN109276183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2010185443A (ja)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US11268532B2 (en) Electric blowe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nd hand dryer
CN107171466A (zh) 定子安装装置、定子安装结构和风机系统
CN201526476U (zh) 散热风扇
CN104272561B (zh) 旋转电机
CN205533414U (zh) 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5757897U (zh) 干燥机
CN110657118A (zh) 一种双头固定式轴流风机
JP6764823B2 (ja) 回転電機
CN205592169U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13966440B (zh) 旋转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