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69850U - 机车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69850U
CN205769850U CN201620447877.XU CN201620447877U CN205769850U CN 205769850 U CN205769850 U CN 205769850U CN 201620447877 U CN201620447877 U CN 201620447877U CN 205769850 U CN205769850 U CN 205769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omotive
suspension bracket
vehicle frame
connecting elements
shock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478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彬
张国镇
苏清平
锺闵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478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69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69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698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机车结构,包括:一车架、一转向装置、一前轮、一吊架、一动力装置、一避震装置及一后轮。车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转向装置枢设于车架上,前轮枢设于转向装置上,吊架包括相互固设的一第一连接构件及二第二连接构件,第二连接部的两侧分别与二第二连接构件枢接,动力装置包括相互固设的一引擎部及一后叉部,引擎部与第一连接构件枢接,避震装置的二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及后叉部枢接,后轮枢设于后叉部上。藉此,吊架可降低行车震动及引擎运转时所带来的震动,进而改善机车操纵性及骑乘舒适性。

Description

机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机车结构,尤指一种利用吊架减轻震动的机车结构。
背景技术
机车为一种由引擎或马达驱动,利用手把操纵方向的二轮或三轮车辆,由于有着操纵简单、行动方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其中,尤以具有脚踏板的速克达机车,所需操控技术门坎较低、体积轻巧且停车方便,成为一般人通勤及出门代步的最佳选择。
随着科技进步,速克达机车的骑乘舒适度也逐渐为消费者所重视,一般速克达机车会设置前后避震装置,后避震装置通常以一避震单元设置于后轮的一侧,或是以二避震单元设置于后轮的左右侧,后避震装置的上侧枢接于车架后端,后避震装置的下侧枢接于引擎后端。
而目前常见一种具中置避震器的速克达机车,其构造设计是将后避震装置的上侧枢接于接近车架中心处,后避震装置的上侧枢接位置向上方及前方移动,使后避震装置的延伸直线与地面更趋平行,可加强避震效果而提升操纵性。
此时,避震装置、引擎及车架三者形成一四连杆结构,由于引擎与车架为相互固接,因此引擎运转时的震动会直接传导至驾驶者及乘客处,降低了骑乘舒适度,为了缓冲引擎运转时的震动,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思及一种机车结构,利用一吊架枢设于引擎及车架之间,增加引擎运转时震动的传递介质作为阻隔及缓冲,有效降低驾驶者及乘客处的震动感,进而改善机车操纵性及骑乘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车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骑乘舒适度差的问题,使用吊架以减轻引擎震动传递及行车震动的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结构包括:一车架、一转向装置、一前轮、一吊架、一动力装置、一避震装置及一后轮。车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转向装置包括相互固设的一操纵部及一前叉部,操纵部枢设于车架上,前轮枢设于前叉部上,吊架包括相互固设的一第一连接构件及二第二连接构件,第二连接部的两侧分别与二第二连接构件枢接,动力装置包括相互固设的一引擎部及一后叉部,引擎部与第一连接构件枢接,避震装置的二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及后叉部枢接,后轮枢设于后叉部上。
上述车架更可包括一限位部,吊架更可包括一对应限位部的限位构件,限位部可限制吊架相对于车架的旋转角度小于10度,藉此,避免吊架在缓冲引擎部运转产生震动的同时,却又因吊架的旋转角度过大而影响操纵性及舒适性。
上述二第二连接构件的其一及限位构件可为一体成形的结构。
上述吊架还包括一设置于限位构件上的橡胶构件,藉此缓冲引擎部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
上述每一第二连接构件更可包括一橡胶衬套,藉此缓冲引擎部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
上述避震装置的延伸直线可位于吊架及后轮的轴心的上方,且相对于一地面的夹角角度可小于45度,使避震装置与地面更趋平行,提升避震效果,避震装置的延伸直线可位于后轮的左侧或右侧,增加车体组装空间利用率。
上述车架、吊架、动力装置及避震装置可形成一五连杆结构。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图示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结构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结构的吊架结构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结构的五连杆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车架 11 第一连接部
12 第二连接部 13 限位部
2 转向装置 21 操纵部
22 前叉部
3 前轮
4 吊架 41 第一连接构件
42 第二连接构件 421 橡胶衬套
43 限位构件 44 橡胶构件
5 动力装置 51 引擎部
52 后叉部
6 避震装置 7 后轮
A 轴心 B 夹角角度
D 旋转角度 G 地面
S 延伸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结构示意图、机车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及机车结构的吊架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结构包括:一车架1、一转向装置2、一前轮3、一吊架4、一动力装置5、一避震装置6及一后轮7。
车架1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1、一第二连接部12及一限位部13,转向装置2包括相互固设的一操纵部21及一前叉部22,操纵部21枢设于车架1上,前轮3枢设于前叉部22上,吊架4包括相互固设的一第一连接构件41、二第二连接构件42、一限位构件43及一橡胶构件44,每一第二连接构件42具有一橡胶衬套421,第二连接部12的两侧分别与二第二连接构件42枢接,动力装置5包括相互固设的一引擎部51及一后叉部52,引擎部51与第一连接构件41枢接,避震装置6的二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及后叉部52枢接,后轮7枢设于后叉部52上。
上述吊架4的二第二连接构件42的其一及限位构件43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且限位构件43对应车架1的限位部13,抑制了动力装置5的引擎部51在运转时的震动程度,并限制吊架4相对于车架1的旋转角度D小于10度,较佳为3度至8度,藉此,避免吊架4在缓冲引擎部51运转产生震动的同时,却又因吊架4的旋转角度D过大而影响操纵性及舒适性。
吊架4的第二连接构件42的橡胶衬套421及设置于限位构件43上的橡胶构件44,通过橡胶的弹力缓冲性质,橡胶衬套421可降低来自路面的冲击及引擎运转的震动,橡胶构件44则避免限位构件43直接冲击车架1的限位部13,提升抗震动能力的同时,也改善了限位部13及限位构件43的零件耐久性。
一般在安装避震装置6时,会考虑机车整体结构配置,将车架1的第一连接部11设置于接近机车质量中心,并将避震装置6在动力装置5的后叉部52的连结处上移或前移,使避震装置6的延伸直线S(参阅图1)与机车质量中心的距离变小,以改善避震效果及提升操纵性,本实施例的避震装置6的延伸直线S位于吊架4及后轮7的轴心A的上方,且延伸直线S相对于一地面G的夹角角度B为小于45度,使避震装置6与地面更趋平行并与机车质量中心的距离变小,藉此提升避震效果及提升操纵性。
且避震装置6的延伸直线S位于后轮7的左侧或右侧,藉此可使机车的行李箱设计空间更为宽阔,提升行李箱容量,增加车体组装空间利用率。
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结构的五连杆结构示意图,车架1、吊架4、动力装置5及避震装置6形成一五连杆结构,利用吊架4枢设于车架1及动力装置5之间,使动力装置5的引擎部51运转时的震动多了一个传递介质作为阻隔及缓冲,可有效降低震动感。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的机车结构,利用吊架4枢设于车架1及动力装置5之间,并配合车架1的限位部13、吊架4的第二连接构件42的橡胶衬套421、限位构件43及橡胶构件44的结构设计,有效降低了行车震动及引擎运转的震动,进而改善机车操纵性及骑乘舒适性。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
一转向装置,包括相互固设的一操纵部及一前叉部,该操纵部枢设于该车架上;
一前轮,枢设于该前叉部上;
一吊架,包括相互固设的一第一连接构件及二第二连接构件,该第二连接部的两侧分别与该二第二连接构件枢接;
一动力装置,包括相互固设的一引擎部及一后叉部,该引擎部与该第一连接构件枢接;
一避震装置,其二端分别与该第一连接部及该后叉部枢接;以及
一后轮,枢设于该后叉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架还包括一限位部,该吊架还包括一对应该限位部的限位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第二连接构件的其中之一与该限位构件为一体成形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吊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限位构件上的橡胶构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限制该吊架相对于该车架的旋转角度小于1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第二连接构件还包括一橡胶衬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装置的延伸直线位于该吊架及该后轮的轴心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装置的延伸直线相对于一地面的夹角角度小于45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装置的延伸直线位于该后轮的左侧或右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架、该吊架、该动力装置及该避震装置形成一五连杆结构。
CN201620447877.XU 2016-05-17 2016-05-17 机车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69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47877.XU CN205769850U (zh) 2016-05-17 2016-05-17 机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47877.XU CN205769850U (zh) 2016-05-17 2016-05-17 机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69850U true CN205769850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1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4787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69850U (zh) 2016-05-17 2016-05-17 机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69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79176U (zh) 一种汽车四连杆独立后悬架
CN106585810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摇摆倾斜机构
CN204354759U (zh) 电动厢式运输车拖曳臂式后悬挂系统
CN207173865U (zh) 一种四轮代步车前轮独立悬挂减震器系统
TWM441617U (en) Tilt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device of front two wheels for motorcycle
CN205769850U (zh) 机车结构
CN103332084A (zh) 一种越野车底盘的复合传动轴
CN103332085A (zh) 一种全地形越野车底盘
CN104309429A (zh) 一种四轮环保电动车
CN204095429U (zh) 一种四轮环保电动车
CN103253332A (zh) 座驾式电动摩托车
CN204196651U (zh) 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CN201010007Y (zh) 三轮车独立悬架装置
CN103625594B (zh) 机车前二轮倾斜转向与悬吊装置
CN204263868U (zh) 卧式独立悬挂装置
CN2813430Y (zh) 沙滩车四轮独立悬挂的摇架式车架
CN202439528U (zh) 避震结构
CN203806065U (zh) 一种四轮全地形自行车
CN205345254U (zh) 一种摩托车后悬挂装置
CN210882479U (zh) 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
CN206634127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摇摆倾斜机构
CN202574527U (zh) 一种三轮电动车的独立悬架装置
CN201646826U (zh) 儿童三轮车
CN205098394U (zh)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滑板车
CN215590938U (zh) 车辆避震平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