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06870U - 变速器安装横梁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安装横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06870U
CN205706870U CN201620368237.XU CN201620368237U CN205706870U CN 205706870 U CN205706870 U CN 205706870U CN 201620368237 U CN201620368237 U CN 201620368237U CN 205706870 U CN205706870 U CN 205706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variator
entablature
sill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682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磊
王文栋
付龙豹
李荣华
许国飞
徐波
戴彦收
白龙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682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06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06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06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构造为中间高、两端低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有竖直加强板,所述竖直加强板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中空结构的内顶壁且所述竖直加强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底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横梁具有更高的Z向刚度,保证了变速器稳定地安装在安装横梁上。

Description

变速器安装横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安装横梁。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变速器安装横梁,要么在根据变速器的布置要求,需对横梁结构进行调整时,对横梁本体刚度及车架扭转刚度有明显影响,不利于变速器安装点的布置;要么增加了相应的悬臂支架进行支撑承载,在满足布置的同时,对变速器支架的Z向刚度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整车的NVH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变速器安装横梁,该安装横梁具有更高的Z向刚度,保证变速器稳定地安装在安装横梁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速器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构造为中间高、两端低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有竖直加强板,所述竖直加强板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中空结构的内顶壁且所述竖直加强板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底壁。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扣装在所述下横梁上,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形成所述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的截面为开口向下的倒“U”形结构,所述下横梁的截面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的两侧壁分别位于所述下横梁的两侧壁的相对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的每一侧壁均包括:中间段以及位于两端的端部段,所述中间段的高度小于所述端部段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段的高度在10mm-20mm,所述端部段的高度在20mm-30mm,且所述中间段与所述端部段的高度差在10mm-20mm。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的顶壁的中部部分相对其他部分向上突出。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横梁的最高部分与最低部分的高度差在5mm-1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加强板构造为“Z”形,所述竖直加强板的上板与所述上横梁的顶壁固定且下板与所述下横梁的底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加强板分布在所述安装横梁的较高的中间部分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横梁为中间高、两端低的中空结构,且在中空结构中设置竖直加强板,进而使得安装横梁的Z向刚度得到了增强,保证了变速器稳定地安装在安装横梁上。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安装在纵梁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横梁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横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横梁的过孔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横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安装横梁,111-上横梁,112-下横梁,112a-中间段,112b-端部段,101-过孔,
120-竖直加强板,130-横梁左连接板,140-横梁右连接板,150-左纵梁,160-右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1至附图6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安装横梁110构造为中间高、两端低的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竖直加强板120,竖直加强板120的上端向上延伸至中空结构的内顶壁且竖直加强板120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中空结构的内底壁。由此,增加了变速器安装横梁110的Z向(即,竖直方向)刚度。
优选地,中空结构的与竖直加强板120的上端焊固定的部分靠近变速器安装点。由此,可以增加变速器安装点的强度,保证变速器可以稳定地安装在变速器的安装横梁110上。
此外,竖直加强板120的下端固定在中空结构的内底壁上,既增加了变速器安装横梁110的Z向刚度,使刚度达到最大化,又有利于竖直加强板120的焊接,提升了变速器竖直加强板120的焊接效率。
安装横梁110构造为中间高、两端低的中空结构,可以使安装横梁110的Z向截面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保证了安装横梁110的Z向刚度,有助于改善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为中间高、两端低的中空结构,且在中空结构中设置竖直加强板120,进而增强了安装横梁110的Z向刚度,保证变速器稳定地安装在安装横梁110上。
如图1所示,安装横梁11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横梁左连接板130和横梁右连接板140相连,其中横梁左连接板130与左纵梁150相连,横梁右连接板140与右纵梁160相连。安装横梁11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横梁左连接板130和横梁右连接板14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安装横梁110包括上横梁111和下横梁112,上横梁111扣装在下横梁112上,上横梁111与下横梁112之间形成中空结构。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横梁111的截面为开口向下的倒“U”形结构,下横梁112的截面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上横梁111的两侧壁分别位于下横梁112的两侧壁的相对外侧。
上横梁111的两侧壁可以与对应的下横梁112的两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竖直加强板120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上横梁111的顶壁上,竖直加强板120的下端可以焊接在下横梁112的底壁上。具体地,竖直加强板120与上横梁111和下横梁112之间的焊接方式为塞焊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下横梁112的每一侧壁包括中间段112a以及位于两端的端部段112b,其中,中间段112a的高度小于端部段112b的高度。
换言之,下横梁112的型面设计为“凹”字形结构。由此,最大程度降低了安装横梁110的重量,有助于整车的轻量化。
进一步地,中间段112a的高度在10mm-20mm,端部段112b的高度在20mm-30mm,且中间段112a与端部段112b的高度差在10-2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横梁111的顶壁的中部部分相对其他部分向上突出。由此,实现了安装横梁110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保证了安装横梁110的Z向刚度,有助于改善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横梁110的最高部分与最低部分的高度差在5mm-15mm之间。优选地,安装横梁110的最高部分与最低部分的高度差为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竖直加强板120构造为“Z”形,竖直加强板120的上板与上横梁111的顶壁固定,竖直加强板120的下板与下横梁112的底壁固定。
由此,竖直加强板120的上端和竖直加强板120的线段可以分别与上横梁111的顶壁和下横梁112的底壁贴合更加紧密,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横梁110的强度。
进一步地,竖直加强板120分布在安装横梁110的较高的中间部分,即竖直加强板120靠近变速器安装点设置。
如图4所示,上横梁111和下横梁112上设置有过孔101,且上横梁111的过孔101处和下横梁112的过孔101处设置有内翻边结构,上横梁111的两侧壁的下端设置有外翻边结构。由此,增强了过孔101以及安装横梁110本身的强度,避免了因其他零件运动而导致安装横梁110开裂的现象发生。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变速器安装横梁110的结构设计达到最优,其中变速器安装横梁110本身为曲线形结构,直接承载变速器,既保证了与其他零部件间隙,也避免了悬臂类安装支架引起的结构刚度的弱化。
其次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内设有两块呈“Z”型的竖直加强板120,既增强了变速器安装点的强度以及横梁本身的刚度,同时塞焊焊接提升了焊接质量及效率。
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在Z方向上采用“变截面”结构(即中间高、两端低的中空结构),与Z型加强板相互配合,使横梁的刚度达到了最大化,有助于改善整车NVH性能。
变速器安装横梁110的下横梁112的型面设计成“凹”字型结构,降低了安装横梁110及整车重量,有助于整车的轻量化,上横梁111和下横梁112的过孔101位置及安装横梁110上均设有翻边结构,增强了安装横梁110的本身强度,避免了因其他零部件运动导致的开裂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110)构造为中间高、两端低的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设置有竖直加强板(120),所述竖直加强板(120)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中空结构的内顶壁且所述竖直加强板(120)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110)包括:上横梁(111)和下横梁(112),所述上横梁(111)扣装在所述下横梁(112)上,所述上横梁(111)与所述下横梁(112)之间形成所述中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11)的截面为开口向下的倒“U”形结构,所述下横梁(112)的截面为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11)的两侧壁分别位于所述下横梁(112)的两侧壁的相对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112)的每一侧壁均包括:中间段(112a)以及位于两端的端部段(112b),所述中间段(112a)的高度小于所述端部段(112b)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112a)的高度在10mm-20mm,所述端部段(112b)的高度在20mm-30mm,且所述中间段(112a)与所述端部段(112b)的高度差在10mm-2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11)的顶壁的中部部分相对其他部分向上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横梁(110)的最高部分与最低部分的高度差在5mm-15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加强板(120)构造为“Z”形,所述竖直加强板(120)的上板与所述上横梁(111)的顶壁固定且下板与所述下横梁(112)的底壁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加强板(120)分布在所述安装横梁(110)的较高的中间部分处。
CN201620368237.XU 2016-04-27 2016-04-27 变速器安装横梁 Active CN205706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8237.XU CN205706870U (zh) 2016-04-27 2016-04-27 变速器安装横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8237.XU CN205706870U (zh) 2016-04-27 2016-04-27 变速器安装横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06870U true CN205706870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291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68237.XU Active CN205706870U (zh) 2016-04-27 2016-04-27 变速器安装横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068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5176A (zh) * 2019-06-28 2019-08-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架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5176A (zh) * 2019-06-28 2019-08-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2973B (zh) 车身后部构造
CN104648493B (zh) 用于连接轮罩板至车辆的后地板的结构
US9346493B2 (en) Floor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CN204845468U (zh) 用于车辆的举升式车门和加固板
CN105751850B (zh) 一种超轻量化平衡悬架
CN102923152A (zh) 轻量化转向架焊接构架及其焊接加工方法
CN101559790A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CN101797934A (zh) 一种轿车后减震器座部分的车身结构
CN205706870U (zh) 变速器安装横梁
CN204197030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铆接车架
KR101856240B1 (ko) 쇽업쇼버 하우징 및 그의 체결구조
CN106004280B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103847794B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CN204774593U (zh) 一种发动机前支撑梁总成
CN204368277U (zh) 一种车身侧围上部结构
CN205273178U (zh) 变速器支撑横梁及车身
CN204998331U (zh) 一种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
CN203211388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
CN202827777U (zh) 一种汽车包裹架结构
CN108263485B (zh) 一种前轮毂包上边梁总成
CN201534567U (zh) 一种汽车车身框型前部结构
CN206049273U (zh) 一种板簧悬架
CN210191619U (zh) 一种车辆前舱下托架总成及其车辆
CN208453094U (zh) 车架前立柱总成
CN204956490U (zh) 一种可安装托盘的铁路货车波纹板侧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