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21690U - 小型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小型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21690U
CN205621690U CN201620257040.9U CN201620257040U CN205621690U CN 205621690 U CN205621690 U CN 205621690U CN 201620257040 U CN201620257040 U CN 201620257040U CN 205621690 U CN205621690 U CN 205621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chutes
gas outlet
arc extinguishing
circuit br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570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勇
杨宇
司莺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570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21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21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2169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3065 priority patent/WO2017166797A1/zh
Priority to RU2018137591A priority patent/RU2722093C2/ru
Priority to BR212018069918-2U priority patent/BR212018069918U2/pt
Priority to EP16896567.1A priority patent/EP3439015A4/en
Priority to IL261897A priority patent/IL261897A/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4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 H01H9/342Venting arrangements for arc chu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02Details
    • H01H73/18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suppressing ar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4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 H01H9/36Metal parts
    • H01H9/362Mounting of plates in arc cha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ousings or casings not concerning the mounting or assembly of the different internal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4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 H01H9/3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arc formation chamber

Abstract

小型断路器,包括设有出气口的壳体,多个灭弧栅片安装在灭弧室内,灭弧室与壳体固定连接;在灭弧室的后侧板上设有排气口,在灭弧室的排气口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设有后置灭弧结构,所述的后置灭弧结构包括设置在灭弧室的排气口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的多个气流通道,以使灭弧室内的高温气流经过排气口和多个气流通道后再从出气口排出。使得灭弧室栅片之间的气流流出后互不干扰,能有效防止热气流在排气口处的相互干扰,快速的将热量带出,从而快速熄灭电弧,不仅能有效改善灭弧系统的灭弧效果和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而且还能减小灭弧室的体积。

Description

小型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的灭弧系统通常包括由灭弧栅片构成的灭弧室以及跑弧道和将电弧引向灭弧室的吹弧装置,特别是常规使用的交流50Hz、额定电流至63A、额定电压不超过400V的小型断路器,其灭弧系统的灭弧能力关系断路器的分断能力,灭弧能力又涉及到很多因素。现有的小型断路器先将多个灭弧栅片做成一体结构的灭弧室,再将灭弧室装至断路器中,此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一体结构的灭弧室加工不方便,制造成本高;第二,灭弧室的结构单一,不管电流规格的大小,都使用同一种灭弧室,不能满足不同型号的断路器产品的不同的灭弧要求,从而影响断路器产品的性能,如小规格产品使用大灭弧室会影响小型化要求,大规格产品使用小灭弧室会影响分断能力;第三,灭弧室内的高温气流不能畅快排出,这是由于灭弧室的结构致使灭弧室后方的排气口不能做大,从而影响灭弧效果。
同时,现有的断路器灭弧系统的设计关注重点在于灭弧室及其前面的引弧、吹弧等前置结构,通常忽视灭弧室内的高温气流的排泄,但经试验研究发现,高温气流的排泄对于灭弧效果至关重要,它涉及到灭弧室后方的排气口、壳体上的出气口、灭弧室的排气口与壳体的出气口之间的气流通道等后置结构。后置结构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于:由于电弧经灭弧室后喷出的热气流在排气口处形成相互干扰,因此造成热气流的排气不通畅,从而影响断路器的灭弧效果。为此,人们将现有的小型断路器配用体积很大的灭弧室,但由于灭弧室是由多个灭弧栅片构成,增加灭弧室的体积会使灭弧室的结构复杂化,提高了加工成本,不符合小型断路器的小型化设计趋势。并且,热气流的压力在排气不通畅的情况下则势必不能获得最佳的灭弧效果及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而且还会加剧对包括灭弧室在内的灭弧系统的冲击破坏,而要加强灭弧系统的抗冲击能力还会导致灭弧结构的复杂化和制造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灭弧室的排气口的热气流的引弧及排气效果不佳和只能通过增加灭弧室的体积来弥补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通过采用设置在出气口与灭弧室之间的多个气流通道,从而获得最佳的灭弧效果及分断能力,同时可适当减小灭弧室的体积。
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设有出气口的壳体,多个灭弧栅片安装在灭弧室10内,灭弧室10与壳体固定连接;在灭弧室10的后侧板上设有排气口101,在灭弧室10的排气口101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设有后置灭弧结构,所述的后置灭弧结构包括设置在灭弧室10的排气口101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的多个气流通道,以使灭弧室10内的高温气流经过排气口101和多个气流通道后再从出气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后置灭弧结构的气流通道包括排流通道132和多个导流通道131,每个导流通道131与至少一个排气口101和至少一个排流通道132贯通,排流通道132与出气口贯通。
优选的,所述后置灭弧结构包括多个导流通道131,多个导流通道131与灭弧室10后的多个排气口101一一对应贯通。
优选的,后置灭弧结构包括多个导流通道131和多个排流通道132,排流通道132的个数少于导流通道131的个数;多个导流通道131与灭弧室10后的多个排气口101一一对应贯通,每个排流通道132与至少一个导流通道131贯通且与至少一个出气口贯通。
优选的,所述的多个导流通道131由多条水平分割筋134分隔形成,多条水平分割筋134与灭弧栅片平行设置形成了栅状散热结构。
优选的,所述后置灭弧结构的气流通道为设置在灭弧室10的排气口101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的通过弧形分割筋133分隔的多个导流通道131。
优选的,所述后置灭弧结构的导流通道131的长度与灭弧室10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0.2至0.5。
优选的,所述的灭弧室10内设有多个灭弧栅片,相邻的灭弧栅片间形成灭弧间隙,在灭弧室10的后侧板上设有多个排气口101,每个排气口分别与一个灭弧间隙一一对应,灭弧室10的后侧板上的多个排气口101分为两列布设在后侧板的两侧,两列排气口101交替错层布设。
优选的,在壳体一侧设有四个出气口,分别是靠近壳体一侧接线端子的接线座顶部的第一出气口141、靠近该接线座底部的第二出气口142、以及分别位于壳体一侧底部的侧壁和底边上的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在排流通道132与四个出气口之间通过三条弧形分割筋133分隔形成与四个出气口一一对应的四个导流通道131,其中隔离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之间的弧形分割筋133的端部留有通气空间使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之间贯通。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前置引弧结构,所述的前置引弧结构包括设置在灭弧室前侧开口与静触头之间的多个引弧槽。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通过在断路器出气口前方以及灭弧室后方增加设置若干气流通道,使得灭弧室栅片之间的气流流出后互不干扰,能有效防止热气流在排气口处的相互干扰,快速的将热量带出,从而快速熄灭电弧,不仅能有效改善灭弧系统的灭弧效果和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而且还能减小灭弧室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从附图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中可更清楚地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是示出了灭弧栅片2与底座1的固定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小型断路器的内部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栅片固定结构A、后置灭弧结构B和前置引弧结构C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灭弧栅片2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壳盖6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2的E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的F局部放大图。
图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图11是图9的灭弧室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的小型断路器内部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和图6所示的壳盖6的立体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多元放置式灭弧栅片的小型断路器包括底座1与壳盖6构成的壳体,底座1与壳盖6可采用已知任意一种方式(如螺钉、卡接等)实现静联接,在底座1与壳盖6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设有静触头3和动触头4,手柄通过操作机构7驱动动触头4摆动与静触头3接触和分离实现电路的通断。
断路器属于按用户需求其本身大小电流规格不同的产品,对灭弧系统的需求不一样,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多元放置式灭弧栅片的小型断路器的一个有益特点是壳体上设有固定灭弧栅片2的栅片固定结构A,所述的灭弧栅片2通过栅片固定结构A与壳体直接静联接,从而在各相邻的灭弧栅片2之间形成与壳体上的出气口贯通的间隙2a。通过设置栅片固定结构A可实现不同的电流规格放置不同片数的灭弧栅片,无需将灭弧室做成整体式的,方便加工且优化了产品的结构。灭弧栅片2通过栅片固定结构A分别与底座1和壳盖6直接静联接,并且该静联接使得各相邻的两个灭弧栅片2之间形成多个间隙2a。这里所述的“多元放置式”是指可根据不同型号的断路器产品的不同的灭弧要求确定灭弧栅片2的数量,并且通过分别与底座1和壳盖6直接静联接,使灭弧栅片2能直接固定在底座1和壳盖6上,而无需采用现有的通过构成灭弧室的板壁状元件将多个灭弧栅片固定联接在一起的灭弧室结构,无需对壳体进行调整。显然,实现灭弧栅片2的数量的多元化,其关键在于采用了多元放置式的灭弧栅片2和栅片固定结构A,其有益效果包括:能有效克服灭弧室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以在满足小型化要求的同时,确保优异的灭弧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灭弧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后置灭弧结构B和前置引弧结构C,所述的后置灭弧结构B包括设置在栅片固定结构A上的灭弧栅片2间的间隙2a与所述的出气口之间的多个气流通道13a、13b、13c,以使间隙2a内的高温气流经过多个气流通道13a、13b、13c引导后再从出气口排出。所述的前置引弧结构C包括设置在栅片固定结构A上的灭弧栅片2与静触头之间的多个引弧槽16。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小型断路器在壳体内还设有包括电磁脱扣装置8的瞬时脱扣器和包括双金属片9的过载脱扣器;电磁脱扣装置8的撞针与操作机构的锁扣对应设置,双金属片9与锁扣上延伸出的传动杆(图中未示出)对应设置。当漏电时,电磁脱扣装置8的撞针弹出撞击操作机构的锁扣使断路器脱扣;当电路过载时,双金属片弯曲通过传动杆拉动锁扣使断路器脱扣。在电磁脱扣装置8的下方设有固定灭弧栅片2的栅片固定结构A,栅片固定结构A的两侧分别设有后置灭弧结构B和前置引弧结构C;在栅片固定结构A靠近前置引弧结构C一侧的上方和下方还分别设有具有引弧结构的静触头3和具有V型的引弧角的引弧板5;静触头3与电磁脱扣装置8的线圈连接,引弧板5与双金属片9连接。通过各引弧结构的设置,可将电弧快速的引向灭弧栅片2,并通过后置灭弧结构B和出气口将高温气体快速排出,可有效改善灭弧效果和分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的另一个有益特点是关于栅片固定结构A,它可有多种方式,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栅片固定结构A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多个下固定槽15、设置在壳盖6上的多个上固定槽65(参见图6、图8),各灭弧栅片2的下边沿21(参见图5)分别嵌装固定在各下固定槽15内,各灭弧栅片2的上边沿22(参见图5)分别嵌装固定在各上固定槽65内,通过所述的嵌装固定使各灭弧栅片2分别与底座1和壳盖6直接静联接。下固定槽15和上固定槽65的结构可有多种方式,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2至图8所示: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下固定筋11(参见图7),图2、4所示的栅片固定结构A的各下固定槽15由相邻的两个下固定筋11之间的间隔形成,下固定筋11的高度远远小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参见图5);参见图6,所述的壳盖6上设置有多个上固定筋61,栅片固定结构A的各上固定槽65由相邻的两个上固定筋61之间的间隔形成,上固定筋61的高度远远小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参见图5)。为了确保灭弧栅片2与下固定槽15和上固定槽65之间的嵌装固定的静联接在高温气流的冲击下不会松动,同时还能确保间隙2a具有足够大的剩余高度(该高度等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减去下边沿21和上边沿22的高度之余),须对灭弧栅片2与下固定槽15和上固定槽65之间的尺寸配合进行优化,可有多种具体方式,一种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的栅片固定结构A的下固定槽15的宽度D1(参见图7)等于灭弧栅片2的厚度d(参见图5),下固定槽15的长度等于灭弧栅片2的长度b(参见图5),下固定槽15的深度h1(参见图7)远远小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所述的栅片固定结构A的上固定槽65的宽度D6(参见图8)等于灭弧栅片2的厚度d,上固定槽65的长度等于灭弧栅片2的长度b,下固定槽65的深度h6(参见图8)远远小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从图2和图7给出的实施例可见,下固定筋11的高度等于下固定槽15的深度h1(参见图7)。从图6和图8给出的实施例可见,上固定筋61的高度等于上固定槽65的深度h6(参见图8);然而,在实际可采用的栅片固定结构A中,它们可能会出现不完全相等的情况,但只要满足所述的远远小于,则能在确保所述的静联接不会松动的前提下使间隙2a获得尽可能大的剩余高度,因为剩余高度越大,则灭弧栅片2的灭弧效果越好,同时间隙2a内的高温气流向后置灭弧结构B流动得越畅快。所述的远远小于,例如下固定槽65的深度h6可小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的六分之一、上固定槽15的深度h6可小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的六分之一、上固定筋61的高度可小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的六分之一、下固定筋11的高度可小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的六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有益特点是,所述的带有多元放置式灭弧栅片的小型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后置灭弧结构B,所述的后置灭弧结构B包括设置在栅片固定结构A上的灭弧栅片2间的间隙2a与所述的出气口之间的多个气流通道13a、13b、13c,以使间隙2a内的高温气流经过多个气流通道13a、13b、13c引导后再从出气口排出。后置灭弧结构B的具体结构可有多种方式,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多条下分割筋12,所述的壳盖6上设置有多条上分割筋62(参见图6),下分割筋12与上分割筋62对接,将底座1与壳盖6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后置灭弧结构B的多个气流通道13a、13b和13c,每个气流通道13a、13b或13c分别与至少一个灭弧栅片2的间隙2a和至少一个出气口贯通。上述的后置灭弧结构B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多个灭弧栅片2与它们之间的间隙2a将电弧切割成弧段,各弧段在各间隙2a内被快速熄灭,并在间隙2a内形成高温高压气流,由于灭弧栅片2的各间隙2a与后置灭弧结构B的多个气流通道13a、13b和13c直通,而气流通道又能提高较大的负压空间,因此能将间隙2a内的高温高压气流及时、快速地引导到各气流通道13a、13b和13c内,能有效提高灭弧栅片2的灭弧能力。第二,由于从间隙2a流出的高温气流分别从多个气流通道13a、13b和13c流至多个出气口14和64后排出到断路器的底座1之外,所以高温气流在流动排出的过程中不会形成相互干扰,不管高温气流的气压多大,都能顺畅、快速地从出气口排出。第三,由于多个气流通道13a、13b和13c采用了多条下分割筋12和多条上分割筋62对接分隔形成,而分割筋也具有散热的功效,因此增加分割筋也能有效加速高温气流的冷却。第四,由于后置灭弧结构B具有顺畅、快速的排气特点,所以还能有效缓解气流的冲击,使包括灭弧栅片2在内的结构免受冲击破坏。从而,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克服现有的灭弧室结构的以下缺陷:由于灭弧室后方的排气口狭窄,灭弧室内的高温高压气流不易从排气口排出,而在排气口还在影响排泄的相互干扰,导致不易排泄的残留在灭弧室的高温高压气流对灭弧效果存在严重威胁,如导致电弧反复重燃等。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后置灭弧结构B的排泄高温高压气流的效果,一种优选的结构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出气口和多个气流通道13a、13b、13c;每个气流通道13a、13b、13c分别与至少一个灭弧栅片2的间隙2a和至少一个出气口贯通。具体的,在壳体一侧设有四个出气口,分别是靠近壳体一侧接线端子的接线座顶部的第一出气口141、靠近该接线座底部的第二出气口142、以及分别位于壳体一侧底部的侧壁和底边上的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第一分隔筋121将第一出气口141和第二出气口142与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完全隔离开,形成上气流通道13c和下气流通道,第一出气口141和第二出气口142与超过半数的灭弧栅片2间的间隙2a贯通;第二分隔筋122将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部分隔离以引导高温气流,将下气流通道分隔开形成第一下气流通道13a和第二下气流通道13b,第二分隔筋122一端与灭弧栅片2间的间隙2a连接,另一端向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间延伸,且留有通气空间使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之间贯通。显然这种结构能使高温高压气流通过第一下气流通道13a、第二下气流通道13b和上气流通道13c从四个出气口排除,以进一步改善排泄的顺畅、快速和防止干扰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有益特点是,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前置引弧结构C,如图3所示,所述的前置引弧结构C包括设置在栅片固定结构A上的灭弧栅片2与静触头之间的多个弧形的引弧槽16。多个弧形的引弧槽16与多个灭弧栅片2间的间隙2a一一对应。具体的,底座1上设有多个上引弧筋,壳盖6相应设有多个下引弧筋,底座1和壳盖6相对联接后在上引弧筋和下引弧筋之间形成静触头3和动触头4接触的空间;静触头3设置在上引弧筋和下引弧筋之间,动触头4在上引弧筋和下引弧筋之间向靠近灭弧栅片2的方向摆动与静触头3接触。通过多个弧形的引弧槽16,将动静触头产生的电弧分别快速引向多个灭弧栅片2间的间隙2a,改善了电弧的气流通道,提高了断路器灭弧能力且可节省装配导磁片等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有益特点是具有引弧结构的静触头3和引弧板5的设置:电磁脱扣装置8的线圈两端分别与接线板和静触头3直接连接,无需设置支架,静触头3包括依次连接的设有静触点的触头部31、引弧部32和磁轭部33,所述的磁轭部33平行于电磁脱扣装置8的线圈的轴向且与灭弧栅片2平行,触头部31和引弧部32之间形成V型的引弧角;触头部31和引弧部32位于底座1的上引弧筋和壳盖6的下引弧筋之间。所述引弧板5包括依次连接的平直段51、V型引弧段52和与双金属片9连接的限位段53;平直段51与灭弧栅片2平行,壳体内设有安装引弧板5的V型固定筋条,V型引弧段52与V型固定筋条对应卡装,引弧板5通过限位段53与双金属片9连接,在V型固定筋条对应限位段53的一侧上设有支撑凸起54,使引弧板5具有弹性支撑,确保双金属片9在过载弯曲后能够准确的恢复到原位。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有益特点是关于底座1和壳盖6及其上的栅片固定结构A和后置灭弧结构B的设计,它可有多种方式,一种优选的方式参见图1-图4、图6所示:所述的底座1包括多个下固定筋11、多个下分割筋12、多个下出气口14、多个下引弧筋和多个下固定槽15,所述的壳盖6包括多个上固定筋61、多个上分割筋62、多个上出气口64、多个上引弧筋和多个上固定槽65;所述的底座1与壳盖6的静联接应使得各下固定筋11分别与各上固定筋61一一对着、各下分割筋12分别与各上分割筋62一一对接、各下出气口14分别与上出气口64一一对接、各下引弧筋分别与各上引弧筋一一对着,下固定槽15的底面15d(参见图7)与上固定槽65的底面65d(参见图8)之间的距离等于灭弧栅片2的高度H。显然,本实用新型这样的结构使得在组装小型断路器时灭弧栅片2的数量可选择决定,无需更改底座1、壳盖6和灭弧栅片2上的结构,以满足多元放置的要求。各下分割筋12分别与各上分割筋62一一对接,就是每一个下分割筋12分别与其对应的那个上分割筋62对接,也就是每一个上分割筋62分别与其对应的那个下分割筋12对接。这里所述的“对接”就是相互抵接,通过该抵接,使得在底座1与壳盖6静联接后,由下分割筋12与上分割筋62对接共同实现分隔形成的各气流通道之间不会对流高温气流,以避免两个气流通道之间的气流干扰。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口可以包括组合出气口和/或独立出气口;如图1、图6所示,所述的组合出气口的下出气口14和上出气口64分别为半口,两个半口对接组合成完整的出气口。所述的独立出气口(图中未示出)分别为设置在底座1上的完整的下出气口,和/或设置在壳盖6上的完整的上出气口。不管是组合出气口或独立出气口,每个出气口均与气流通道13贯通,出气口的位置均可根据实际结构的许可设计。
当然本实用新型小型断路器的后置灭弧结构B和前置引弧结构C不仅适用于带有多元放置式灭弧栅片的小型断路器,也适用于采用灭弧室结构的小型断路器。如图9-11的实施例二,在断路器的壳体内不设置栅片固定结构A,多个灭弧栅片安装在灭弧室10内,灭弧室10与断路器的壳体固定连接;在灭弧室10的后侧板上设有排气口101,在灭弧室10的排气口101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设有后置灭弧结构B,所述的后置灭弧结构B包括设置在灭弧室10的排气口101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的多个气流通道,以使灭弧室10内的高温气流经过排气口101和多个气流通道后再从出气口排出。本实施例的断路器内其它的结构,包括前置引弧结构C、静触头、动触头、引弧板等与实施例一相同,如所述的前置引弧结构包括设置在灭弧室前侧开口与静触头之间的多个引弧槽,再次不在赘述。通过在断路器出气口前方以及灭弧室后方增加设置若干气流通道,使得灭弧室栅片之间的气流流出后互不干扰,能有效防止热气流在排气口101处的相互干扰,快速的将热量带出,从而快速熄灭电弧,不仅能有效改善灭弧系统的灭弧效果和断路器的分断能力,而且还能减小灭弧室的体积。
如图11所示,所述的灭弧室10内设有多个灭弧栅片,相邻的灭弧栅片间形成灭弧间隙,在灭弧室10的后侧板上设有多个排气口101。优选的,每个排气口分别与一个灭弧间隙一一对应,灭弧室10的后侧板上的多个排气口101分为两列布设在后侧板的两侧,两列排气口101交替错层布设,避免热气流在排气口101处的相互干扰。
如图9-10所示,在断路器的壳体上设有多个出气口,每个出气口与至少一个气流通道贯通,每个气流通道与灭弧室10的排气口贯通。特别的是,本实施例的后置灭弧结构B的气流通道包括导流通道131和排流通道132,每个导流通道131与至少一个排气口101和至少一个排流通道132贯通,排流通道132与出气口贯通。优选的,后置灭弧结构B包括多个导流通道131和多个排流通道132,排流通道132的个数少于导流通道131的个数;多个导流通道131与灭弧室10后的多个排气口101一一对应贯通,避免热气流在排气口101处的相互干扰;每个排流通道132与至少一个导流通道131贯通且与至少一个出气口贯通。所述的导流通道131与灭弧栅片平行设置形成了栅状散热结构,排流通道132成弧形设置。所述的多个导流通道131由多条水平分割筋134分隔形成,多条水平分割筋134与灭弧栅片平行设置形成了栅状散热结构。通过导流通道131的设置,是从灭弧室10内膨胀出来的热气体分别向出气口方向流动,再通过导流通道131汇集向出气口方向导流排除,能有效防止热气流在排气口101处的相互干扰,快速的将热量带出,从而快速熄灭电弧,而且有效减小灭弧室10的体积。当然,此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也不排除只设置导流通道131或排流通道132的情况。只设置导流通道131的情况如实施例一,即所述后置灭弧结构B的气流通道为设置在灭弧室10的排气口101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的通过弧形分割筋133分隔的多个导流通道131。只设置排流通道132的情况,即排流通道132与出气口之间未通过弧形分割筋分隔,即只有1个大的导流通道131。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后置灭弧结构B的灭弧、降温和排泄高温高压气流的效果所述的后置灭弧结构B的导流通道131的长度a与灭弧室10的长度b的比值范围为0.2至0.5。由于受断路器的壳体的尺寸限定,导流通道131的长度a和灭弧室10的长度b具有互补关系,因此导流通道131的长度a加长需通过缩短灭弧室10的长度b来获得,由于导流通道131也具有冷却高温气流的效果,特别是由于采用了多条水平分割筋134分隔形成的多个导流通道131的结构,使得各水平分割筋134形成了栅状散热结构,而且该散热结构可以通过优化设计获得比灭弧栅片更好的冷却条件(如散热面积、热容量),因此冷却效果特别好,即使缩短了灭弧室10的长度b,但冷却效果有可能更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化设计的重要因素包括导流通道131的长度a与灭弧室10的长度b的比值。
在如图9-10所示的实施例中,后置灭弧结构B包括多个导流通道131和多个排流通道132,排流通道132的个数少于导流通道131的个数;多个导流通道131与灭弧室10后的多个排气口101一一对应贯通;在壳体一侧设有四个出气口,分别是靠近壳体一侧接线端子的接线座顶部的第一出气口141、靠近该接线座底部的第二出气口142、以及分别位于壳体一侧底部的侧壁和底边上的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在排流通道132与四个出气口之间通过三条弧形分割筋133分隔形成与四个出气口一一对应的四个导流通道131,其中隔离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之间的弧形分割筋133的端部留有通气空间使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之间贯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设有出气口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多个灭弧栅片安装在灭弧室(10)内,灭弧室(10)与壳体固定连接;在灭弧室(10)的后侧板上设有排气口(101),在灭弧室(10)的排气口(101)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设有后置灭弧结构,所述的后置灭弧结构包括设置在灭弧室(10)的排气口(101)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的多个气流通道,以使灭弧室(10)内的高温气流经过排气口(101)和多个气流通道后再从出气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灭弧结构的气流通道包括排流通道(132)和多个导流通道(131),每个导流通道(131)与至少一个排气口(101)和至少一个排流通道(132)贯通,排流通道(132)与出气口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灭弧结构包括多个导流通道(131),多个导流通道(131)与灭弧室(10)后的多个排气口(101)一一对应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后置灭弧结构包括多个导流通道(131)和多个排流通道(132),排流通道(132)的个数少于导流通道(131)的个数;多个导流通道(131)与灭弧室(10)后的多个排气口(101)一一对应贯通,每个排流通道(132)与至少一个导流通道(131)贯通且与至少一个出气口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导流通道(131)由多条水平分割筋(134)分隔形成,多条水平分割筋(134)与灭弧栅片平行设置形成了栅状散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灭弧结构的气流通道为设置在灭弧室(10)的排气口(101)与壳体的出气孔之间的通过弧形分割筋(133)分隔的多个导流通道(131)。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灭弧结构的导流通道(131)的长度与灭弧室(10)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0.2至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弧室(10)内设有多个灭弧栅片,相邻的灭弧栅片间形成灭弧间隙,在灭弧室(10)的后侧板上设有多个排气口(101),每个排气口分别与一个灭弧间隙一一对应,灭弧室(10)的后侧板上的多个排气口(101)分为两列布设在后侧板的两侧,两列排气口(101)交替错层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一侧设有四个出气口,分别是靠近壳体一侧接线端子的接线座顶部的第一出气口(141)、靠近该接线座底部的第二出气口(142)、以及分别位于壳体一侧底部的侧壁和底边上的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在排流通道(132)与四个出气口之间通过三条弧形分割筋(133)分隔形成与四个出气口一一对应的四个导流通道(131),其中隔离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之间的弧形分割筋(133)的端部留有通气空间使第三出气口(143)和第四出气口(144)之间贯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前置引弧结构,所述的前置引弧结构包括设置在灭弧室前侧开口与静触头之间的多个引弧槽。
CN201620257040.9U 2016-03-30 2016-03-30 小型断路器 Active CN205621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57040.9U CN205621690U (zh) 2016-03-30 2016-03-30 小型断路器
PCT/CN2016/103065 WO2017166797A1 (zh) 2016-03-30 2016-10-24 小型断路器
RU2018137591A RU2722093C2 (ru) 2016-03-30 2016-10-24 Миниатюрный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BR212018069918-2U BR212018069918U2 (pt) 2016-03-30 2016-10-24 interruptor de circuito em miniatura
EP16896567.1A EP3439015A4 (en) 2016-03-30 2016-10-24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
IL261897A IL261897A (en) 2016-03-30 2018-09-20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57040.9U CN205621690U (zh) 2016-03-30 2016-03-30 小型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21690U true CN205621690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3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57040.9U Active CN205621690U (zh) 2016-03-30 2016-03-30 小型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439015A4 (zh)
CN (1) CN205621690U (zh)
BR (1) BR212018069918U2 (zh)
IL (1) IL261897A (zh)
RU (1) RU2722093C2 (zh)
WO (1) WO20171667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6797A1 (zh) * 2016-03-30 2017-10-0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
CN107293458A (zh) * 2016-03-30 2017-10-24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
CN107993905A (zh) * 2016-10-26 2018-05-04 杭州泰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73974B1 (fr) * 2017-11-23 2019-12-20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Disjoncteur multipolaire a basse tension
CN108231505B (zh) * 2018-01-18 2023-09-0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灭弧出气通道以及断路器
CN110034000A (zh) * 2019-05-08 2019-07-19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引弧静触头及其塑壳断路器
CN110071022B (zh) * 2019-05-14 2023-11-07 浙江创奇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紧凑的小型断路器
CN112630608B (zh) * 2020-12-01 2024-03-26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交直流耐压试验的断路器灭弧室模型
CN113889383B (zh) * 2021-08-31 2023-09-05 浙江渤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3569A1 (de) * 1996-04-04 1997-10-09 Asea Brown Boveri Leistungsschalter
IT1303637B1 (it) * 1998-12-02 2001-02-21 Bticino Spa Interruttore con due coppie di contatti e gruppo d'estinzione d'arcoa due celle
AT411502B (de) * 2001-03-20 2004-01-26 Moeller Gebaeudeautomation Kg Gehäuse für ein schaltgerät
NL1027342C2 (nl) * 2004-10-26 2006-04-27 Eaton Electric Nv Bluskamer voor beveiligingsschakelaar.
RU71819U1 (ru) * 2007-12-13 2008-03-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Литий-Элемент" Первичная литиевая батарея
CN201549460U (zh) * 2009-11-19 2010-08-11 杭州鸿雁盖伊尔电器有限公司 断路器
CN201820726U (zh) * 2010-08-25 2011-05-04 西安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 断路器灭弧通道
DE102011118968B3 (de) * 2011-11-19 2013-01-31 Abb Ag Installationsschaltgerät mit Vorkammerraum und Leitrippen
CN103021756B (zh) * 2012-12-27 2015-10-07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止电弧反向喷出且带跑弧道的断路器
CN203839318U (zh) * 2014-04-25 2014-09-17 博耳(宜兴)电力成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的循环气流灭弧装置
CN204011327U (zh) * 2014-07-31 2014-12-10 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座辅助灭弧的小型断路器
CN104201074A (zh) * 2014-09-16 2014-12-10 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小型断路器
CN204558302U (zh) * 2015-04-28 2015-08-12 浙江丰源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高效引弧片的断路器
CN204792658U (zh) * 2015-06-09 2015-11-18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灭弧装置断路器
CN205621691U (zh) * 2016-03-30 2016-10-0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
CN205621689U (zh) * 2016-03-30 2016-10-0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多元放置式灭弧栅片的小型断路器
CN205621690U (zh) * 2016-03-30 2016-10-0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6797A1 (zh) * 2016-03-30 2017-10-0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
CN107293458A (zh) * 2016-03-30 2017-10-24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
CN107293458B (zh) * 2016-03-30 2020-08-2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
CN107993905A (zh) * 2016-10-26 2018-05-04 杭州泰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
CN107993905B (zh) * 2016-10-26 2020-04-28 杭州泰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8137591A (ru) 2020-04-30
RU2018137591A3 (zh) 2020-04-30
IL261897A (en) 2018-10-31
BR212018069918U2 (pt) 2019-03-19
RU2722093C2 (ru) 2020-05-26
WO2017166797A1 (zh) 2017-10-05
EP3439015A1 (en) 2019-02-06
EP3439015A4 (en) 2019-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21690U (zh) 小型断路器
CN205621689U (zh) 带有多元放置式灭弧栅片的小型断路器
CN109904045B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灭弧系统
CN104676677A (zh) 微波炉
JP4309066B2 (ja) 低電圧遮断器の遮断ガスダンパ
CN204792658U (zh) 一种带灭弧装置断路器
CN101320663A (zh) 断路器用灭弧室
CN201229868Y (zh) 断路器用灭弧室
CN103733294B (zh) 具有用于有效散热的通风通道的断路器
CN207117024U (zh) 一种散热型触头盒
CN104167315B (zh) 用于电气保护装置的灭弧室及包括该灭弧室的电气保护装置
KR20180105638A (ko) 회로 차단기와, 그 배기 구조체
CN107293458A (zh) 小型断路器
CN104252982A (zh) 用于电气保护设备的灭弧室和包括该室的电气保护设备
CN104835701B (zh) 一种带灭弧装置断路器
CN107293459A (zh) 带有多元放置式灭弧栅片的小型断路器
CN204438235U (zh) 微波炉
CN114976941B (zh) 一种散热防潮式高低压开关柜
JP5054052B2 (ja) 開閉器
CN209675189U (zh) 断路器用固封极柱
CN110047715B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消游离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07743613U (zh) 一种大电流金属封闭式开关柜手车室结构
CN210349750U (zh) 小型断路器
CN103021706B (zh) 具有电弧隔离套的电开关装置
CN207183186U (zh)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