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下料机械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式下料机械手。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常用的EPS成型机,通常需要工人下料。当EPS产品成型后,再由人工进行分拣归类。由于产品生产线上通常是采用6台EPS成型机同时工作且生产的是EPS消失模等精密制品。人工下料有以下三个缺点:首先,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其次人为因素会损伤消失模而增加废品率;再次,EPS成型机是采用油缸驱动动模开合的,有可能伤及工人,存在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式下料机械手,能代替工人搬运产品,节约了人力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翻转式下料机械手,包括吸盘组件及平移框架组件,吸盘组件包括旋转臂以及固定在旋转臂底部的吸盘,其特征是:平移框架组件包括第一门形支架,第一门形支架的横架上设有第一安装座,一第一导杆的前端支承在第一安装座上、后端支承在一第二安装座上,一竖杆的上端滑套在第一导杆上,竖杆的后侧与一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旋转臂为上、下两端同向折弯的曲臂,曲臂的上折弯端通过一卡座可转动支承在竖杆中部的前侧、下折弯端底部固定有吸盘,一第二气缸固定在竖杆的下部且其活塞杆朝前上方向设置,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旋转臂上折弯端的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旋转臂由两根并排相隔开的、且上、下两端同向折弯的曲臂组成,两根曲臂间用连杆固定连接在一起,两根曲臂的上折弯端分别对应地可转动支承在两根竖杆中部的前侧。采用两根并排相隔开曲臂组成的旋转臂能在增大旋转臂受力面积的同时减少旋转臂的自身重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两根竖杆的上端之间以及下端之间通过一直杆相连接,通过直杆相连接能够保证两根竖杆同步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竖杆在曲臂上折弯端的上方设有上限位座、在曲臂上折弯端的下方设有下限位座。通过限位座限定旋转臂的旋转角度,防止旋转臂过度旋转而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曲臂的上、下两端同向折弯9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卡座为所述卡座为分别固定在竖杆中部前侧的左、右侧的两块支撑臂,支撑臂上对应开有通孔,曲臂上折弯端对应开有通孔并插装在两支撑臂之间,一销轴穿过通孔将曲臂支承在两支撑臂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竖杆下端设有第二导杆,竖杆下端滑套在第二导杆的前端上,第二导杆的后端支承在一第三安装座上,在第二导杆的中部处设有第二门形支架,第二导杆的中部支承在第二门形支架的横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的尾端固定在一支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机械手下料代替了工人搬运产品,节约了人力成本。
2、机械手下料动作重复一致,免除了人工的不确定因素,保证产品质量和产品合格率。
3、工人可远离成型区,规避了成型机动模撞伤工人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旋转臂,11-曲臂,12-上折弯端,13-下折弯端,14-连杆,2-吸盘,3-第一门形支架,31-第一门形支架的横架,4-第一安装座,5-第一导杆,6-第二安装座,7-竖杆,8-第一气缸,9-支座,10-第二气缸,20-第二导杆,30-第三安装座,40-第二门形支架,401-第二门形支架的横架,50-上限位座,60-下限位座,70-卡座,701-支撑臂,702-通孔,80-产品皮带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4所示的翻转式下料机械手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吸盘组件及平移框架组件,吸盘组件包括旋转臂1以及固定在旋转臂底部的吸盘2,平移框架组件包括第一门形支架3,第一门形支架的横架31上设有第一安装座4,一第一导杆5的前端支承在第一安装座4上、后端支承在一第二安装座6上,一竖杆7的上端滑套在第一导杆5上,竖杆7的后侧与一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气缸8的尾端固定在一支座9上,通过第一气缸推动竖杆在第一导杆上滑动;旋转臂1为上、下两端同向折弯90度的曲臂11,曲臂11的上折弯端12通过一卡座70可转动支承在竖杆7中部的前侧、下折弯端13底部固定有吸盘2,在本实施中,卡座70为分别固定在竖杆中部前侧的左、右侧的两块支撑臂701,支撑臂701上对应开有通孔702,曲臂上折弯端12对应开有通孔并插装在两块支撑臂701之间,一销轴穿过通孔702将曲臂11支承在两支撑臂701之间;一第二气缸10固定在竖杆7的下部且其活塞杆朝前上方向设置,第二气缸10的活塞杆与旋转臂上折弯端12的中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气缸10驱动旋转臂1上下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竖杆7在曲臂上折弯端12的上方设有上限位座50、在曲臂上折弯端12的下方设有下限位座60,通过限位座限定旋转臂的旋转角度,防止旋转臂过度旋转而损坏,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开状态,旋转臂上折弯端顶压到上限位座;当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时,旋转臂上折弯端下压到下限位座。
在上述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作以下改进,旋转臂1由两根并排相隔开的、且上、下两端同向折弯的曲臂11组成,两根曲臂11间用连杆14固定连接在一起,两根曲臂11的上折弯端12分别对应地可转动支承在两根竖杆7中部的前侧。采用两根并排相隔开曲臂组成的旋转臂能在增大旋转臂受力面积的同时减少旋转臂的自身重量;两根竖杆7的上端之间以及下端之间通过一直杆71相连接,通过直杆相连接能够保证两根竖杆同步移动。
本实施例还作进一步的改进,竖杆7下端设有第二导杆20,竖杆下端滑套在第二导杆20的前端上,第二导杆20的后端可转动支承在一第三安装座30上,在第二导杆20的中部处设有第二门形支架40,第二导杆20的中部可转动支承在第二门形支架的横架401上,在竖杆7的上、下端都设有导杆,有利于推动竖杆平衡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流程:在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安装座、第三安装座、支座固定在成型机上,将产品皮带传输线80放置于吸盘的正下方,此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开状态,旋转臂上折弯端顶压到上限位座,接着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吸盘翻转: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活塞杆收缩直到且旋转臂上折弯端下压到下限位座时。此时吸盘处于成型机的动模和定模之间,吸盘正对着产品。
(2)平移框架组件移动: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汽缸活塞杆收缩,第一汽缸带动竖杆以及旋转臂一起沿导杆向后滑动,直至吸盘贴近产品。
(3)吸盘吸取产品:吸盘抽真空,吸住产品。
(4)平移框架组件移动:再次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活塞杆顶出,第一汽缸带动竖杆以及旋转臂一起沿导杆向前滑动,直至吸盘位于产品皮带传输线上方。
(5)吸盘翻转:再次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活塞杆顶出,整个吸盘和旋转臂翻转,直至旋转臂上折弯端顶到上限位座。
(6)吸盘卸下产品:吸盘通大气,将产品放到产品皮带传输线上,产品皮带传输线将产品传送到需要的地方。
(7)重复步骤(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