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3671U - 客车座椅及客车 - Google Patents

客车座椅及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3671U
CN205573671U CN201620427429.3U CN201620427429U CN205573671U CN 205573671 U CN205573671 U CN 205573671U CN 201620427429 U CN201620427429 U CN 201620427429U CN 205573671 U CN205573671 U CN 205573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motor
backrest
bus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274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4274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3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3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36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客车座椅及客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座椅包括第一座椅、第二座椅和底座;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均分别通过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带动转动,第二座椅由气缸带动向着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底座内设置有控制器和蓄电池,蓄电池给控制器提供电能,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气缸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座椅及客车,实现了客车座椅由坐式改为卧式的自动化操作,简化了人们的操作过程,节省了人们的劳动体力;可使人们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来选择客车座椅的使用状态,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外,无需设置双层即可实现坐卧两用,提高了客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该客车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客车座椅及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客车座椅及客车。
背景技术
长途客车是人们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人们集体外出旅行或者出差,长途客车是较为常用的交通工具,坐卧两用的长途客车多为双层设置,这就使得客车本身造价较高,该种客车对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还有通过普通座椅由坐式改为卧式,该种座椅需要乘客或者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客车座椅即客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层卧铺客车造价高,要求高,以及座椅有坐式改为卧式时操作复杂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座椅,包括底座、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均转动连接在底板上,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并排设置,且第一座椅位于靠近客车窗户的位置;底座用于固定在客车的底板上;第一座椅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一靠背,第一靠背的一端与第一座板的一端连接,且第一靠背和第一座板呈角度;第二座椅包括第二座板和第二靠背,地二靠背的一端与第二座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二靠背和第二座板呈角度;第二靠背的下端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与第二座板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靠背的下端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连接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座板的下面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滑设在底座上;底座内部中空而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支撑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支撑架向着靠近第一座椅或者远离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第一座板的底面上垂直设置有第一转轴,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相配合的第一圆槽;安装腔内,位于第一座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第二座板的底面上垂直设置有第二转轴,支撑架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相配合的第二圆槽;支撑架内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安装腔内设置有蓄电池和控制器;蓄电池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气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扶手,第一扶手上设置有启动开关和收回开关,启动开关和收回开关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客车座椅还包括两个减震器;第二靠背的背面的上端相对地设置有用于容置减震器的收纳槽;一个减震器的一端与一个收纳槽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用于与客车的底板抵接;减震器与收纳槽的转动连接处具有摩擦力,利用摩擦力来固定减震器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扶手;第二扶手上转动连接有台灯,台灯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台灯包括灯管和灯头;灯管的材质为硅胶,灯头安装有LED灯;灯管的一端与第二扶手连接,另一端与灯头连接;灯头上设置有台灯开关,台灯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LED灯与台灯开关电连接,台灯开关用于连通或者切断LED灯的供电电路。
进一步地,第一靠背的正面下端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转动连接有盖板,盖板用以覆盖容置槽的开口;容置槽用于放置保暖用品。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以及用于供第一限位块滑动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弹簧,第一限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滑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块的一端连接;第一圆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位置限位孔和第二位置限位孔,第一位置限位孔和第二位置限位孔与以第一转轴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第二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以及用于供第二限位块滑动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弹簧,第二限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滑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的一端连接;第二圆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位置限位孔和第四位置限位孔,第三位置限位孔和第四位置限位孔与以第二转轴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形成直角。
进一步地,靠背上设置有靠垫;靠垫的材质为记忆海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客车,包括底板、车厢和发电机,以及上述的客车座椅,车厢呈长方体,且下端开口,所述底板呈长方形,发电机设置在底板的下表面,车厢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蓄电池与发电机电连接,底座与底板固定连接;
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客车座椅,多个客车座椅分为第一组座椅和第二组座椅;第一组座椅和第二组座椅之间设置有过道,第一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底板上,第二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底板,且第一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与第二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相互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座椅及客车,实现了客车座椅由坐式改为卧式的自动化操作,简化了人们的操作过程,节省了人们的劳动体力;可使人们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来选择客车座椅的使用状态,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当该客车座椅改为卧式后,乘客可以躺在由第二靠背、第二座板和第一座板形成的卧铺上,还可以将双腿放在卧铺上,背靠第一靠背,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使用方式,方便乘客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客车座椅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及客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座椅; 2-第二座椅; 3-底座;
4-第一转轴; 5-第二电机; 6-第二转轴;
7-第三电机; 8-气缸; 11-第一座板;
12-第一靠背; 13-第二扶手; 21-第二座板;
22-第二靠背; 23-支撑架; 24-第一扶手;
25-启动开关; 26-收回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客车座椅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包括底座3、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均转动连接在底座3上,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并排设置,且第一座椅1位于靠近客车窗户的位置;底座3用于固定在客车的底板上;第一座椅1包括第一座板11和第一靠背12,第一靠背12的一端与第一座板11的一端连接,且第一靠背12和第一座板11呈角度;第二座椅2包括第二座板21和第二靠背22,第二靠背22的一端与第二座板21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二靠背21和第二座板22呈角度;第二靠背22的下端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与第二座板2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靠背22的下端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连接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第二座板21的下面连接有支撑架23,支撑架23滑设在底座3上;所述底座3内部中空而形成安装腔;安装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气缸8,气缸8的活塞杆与支撑架23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支撑架23向着靠近第一座椅1或者远离第一座椅1的方向移动;第一座板11的底面上垂直设置有第一转轴4,底座3上设置有与第一转轴4相配合的第一圆槽;安装腔内,位于第一座板1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与第一转轴4传动连接;第二座板21的底面上垂直设置有第二转轴6,支撑架23上设置有与第二转轴6相配合的第二圆槽;支撑架23内设置有第三电机7,第三电机7与第二转轴6传动连接;安装腔内设置有蓄电池和控制器;蓄电池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5、第三电机7和气缸8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座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扶手24,第一扶手24上设置有启动开关25和收回开关26,启动开关25和收回开关26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5、第三电机7和气缸8的运动过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座椅时,第一靠背12和第一座板11以及第二靠背22与第二座板21均呈直角时,用以乘客坐乘,需要将坐式改为卧式时,按动启动开关25。首先,气缸8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第二座椅2向着远离第一座椅1的方向移动到预设位置;然后第二电机5和第三电机7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第一座板11和第二座板21均转动90度,使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面对面;再然后气缸8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第二座椅2向着靠近第一座椅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座板21与第一座板11抵接;最后,第一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连接轴转动90度,进而带动第二靠背22向着远离第一座椅1的方向转动90度,与第二座板2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至此,座椅由坐式改为卧式的工作完成。当需要将客车座椅由卧式改为坐式时,按动收回按钮26,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5、第三电机7和气缸8运动,运动过程与上述由坐式改为卧式的运动过程相反。
本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实现了客车座椅在坐式和卧式两种状态之间转换的自动化操作,简化了人们的操作过程,节省了人们的劳动体力;无需设置双层即可实现坐卧两用,提高了客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该客车的灵活性。当该客车座椅改为卧式后,乘客可以躺在由第二靠背22、第二座板21和第一座板11形成的卧铺上,还可以将双腿放在卧铺上,背靠第一靠背12,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使用方式,方便乘客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客车座椅还包括两个减震器;第二靠背22的背面的上端相对地设置有用于容置减震器的收纳槽;一个减震器的一端与一个收纳槽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用于与客车的底板抵接;减震器与收纳槽的转动连接处具有摩擦力,利用摩擦力来固定减震器的位置。
其中,当该客车座椅由坐式改为卧式后,可将第二靠背22上的减震器转动到与第二靠背22成直角的位置,将减震器上的支撑块与客车底板抵接,给第二靠背22以支撑,避免在客车行驶过程中晃动、震荡而影响乘客的休息,进一步提高了该客车座椅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第一座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扶手13;第二扶手13上转动连接有台灯,台灯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其中,在第二扶手13上设置台灯,可在灯光昏暗的情况下,方便乘客看书、工作或者玩手机、平板等,方便乘客使用。
较佳地,台灯包括灯管和灯头;灯管的材质为硅胶,灯头安装有LED灯;灯管的一端与第二扶手13连接,另一端与灯头连接;灯头上设置有台灯开关,台灯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LED灯与台灯开关电连接,台灯开关用于连通或者切断LED灯的供电电路。
该种结构减少了台灯的安装空间,人们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用力将灯管掰动,以调节灯头的位置和角度,从而达到最为合适的使用角度,进一步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第一靠背12的正面下端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转动连接有盖板,盖板用以覆盖容置槽的开口;容置槽用于放置保暖用品。
其中保暖用品的种类有很多,例如:毛巾被、毛毯或者薄被等
当人门需要睡觉时,为了避免着凉,可从容置槽内拿出保暖用品盖在身上;不需要时,将保暖用品折叠放回容置槽。该结构使得保暖用品收纳方便,乘客使用方便,进一步提高了该客车座椅的实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第一转轴4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以及用于供第一限位块滑动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弹簧,第一限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滑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块的一端连接;第一圆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位置限位孔和第二位置限位孔,第一位置限位孔和第二位置限位孔与以第一转轴4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第二转轴6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以及用于供第二限位块滑动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弹簧,第二限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滑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的一端连接;第二圆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位置限位孔和第四位置限位孔,第三位置限位孔和第四位置限位孔与以第二转轴6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
其中,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客车座椅为坐式时,及第一靠背12和第一座板11以及第二靠背22和第二座板21均呈直角,且均面向驾驶室,第一限位块卡设在第一位置限位孔内,第二限位块卡设在第三限位孔内;当该客车座椅为卧式时,即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均转动90度后,第一限位块卡设在第二位置限位孔内,第二限位块卡设在第四位置限位孔内。该结构使得转动连接更加稳定牢固,给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以限位作用,使其转动调节更加精准。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第一靠背12和第二靠背22上均设置有靠垫;靠垫的材质为记忆海绵。
其中,靠垫采用记忆海绵,可使靠垫根据人们的人体靠或者躺卧姿势发生形状改变,可适合各个乘客的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座椅及客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客车,包括底板、车厢和发电机,以及上述的客车座椅,车厢呈长方体,且下端开口,底板呈长方形;发电机设置在底板的下表面,车厢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蓄电池与发电机电连接,底座3与底板固定连接;
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客车座椅,多个客车座椅分为第一组座椅和第二组座椅;第一组座椅和第二组座椅之间设置有过道,第一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底板上,第二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沿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底板,且第一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与第二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相互交错设置。
其中,第一组座椅和第二组座椅之间设置过道可方便人们上下车。第一组座椅和第二组座椅相互交错设置,可减少客车座椅为卧式时,第一组座椅和第二组座椅的占用空间,使车厢的结构紧凑,宽度方向较小,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可实现坐卧两用,灵活性和实用性较高,使工作人员根据运输路径长短来选择座椅状态;另外无需双层设置即可实现坐卧两用,提高了客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客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均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座椅位于靠近客车窗户的位置;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在客车的底板上;
所述第一座椅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一靠背,所述第一靠背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座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靠背和第一座板呈角度;所述第二座椅包括第二座板和第二靠背,所述第二靠背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座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靠背和所述第二座板呈角度;
所述第二靠背的下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座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靠背的下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第二座板的下面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滑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内部中空而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架向着靠近所述第一座椅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座椅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座板的底面上垂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相配合的第一圆槽;所述安装腔内,位于所述第一座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座板的底面上垂直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相配合的第二圆槽;所述支撑架内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
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气缸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扶手,所述第一扶手上设置有启动开关和收回开关,所述启动开关和所述收回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减震器;所述第二靠背的背面的上端相对地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减震器的收纳槽;
一个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收纳槽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用于与客车的底板抵接;所述减震器与所述收纳槽的转动连接处具有摩擦力,利用摩擦力来固定所述减震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扶手;所述第二扶手上转动连接有台灯,所述台灯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灯包括灯管和灯头;所述灯管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灯头安装有LED灯;所述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扶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灯头连接;
所述灯头上设置有台灯开关,所述台灯开关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LED灯与所述台灯开关电连接,所述台灯开关用于连通或者切断所述LED灯的供电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的正面下端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用以覆盖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所述容置槽用于放置保暖用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位置限位孔和第二位置限位孔,所述第一位置限位孔和所述第二位置限位孔与以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二限位块滑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圆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位置限位孔和第四位置限位孔,所述第三位置限位孔和所述第四位置限位孔与以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上设置有靠垫;所述靠垫的材质为记忆海绵。
8.一种客车,包括底板、车厢和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客车座椅,所述车厢呈长方体,且下端开口,所述底板呈长方形;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所述车厢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发电机电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客车座椅,多个所述座椅分为第一组座椅和第二组座椅;所述第一组座椅和所述第二组座椅之间设置有过道,所述第一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沿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且所述第一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与所述第二组座椅中的多个客车座椅相互交错设置。
CN201620427429.3U 2016-05-11 2016-05-11 客车座椅及客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73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27429.3U CN205573671U (zh) 2016-05-11 2016-05-11 客车座椅及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27429.3U CN205573671U (zh) 2016-05-11 2016-05-11 客车座椅及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3671U true CN205573671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5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2742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73671U (zh) 2016-05-11 2016-05-11 客车座椅及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3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9263A1 (zh) * 2017-08-09 2019-02-14 温州中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座卧两用的座位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9263A1 (zh) * 2017-08-09 2019-02-14 温州中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座卧两用的座位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2500263A (ja) 空間が限定された区画室内で昇降自在の寝棚を使用する装置
CN205573671U (zh) 客车座椅及客车
CN112895996A (zh) 一种可形成床垫的电动汽车座椅
CN205344666U (zh) 皮卡旅居房车
CN203267819U (zh) 轻型载货汽车用的组合式后座椅
CN205524011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CN214433158U (zh) 一种电动折叠沙发床
CN215502121U (zh) 一种可改变扶手角度的智能沙发
CN201863736U (zh) 车用床铺式座椅
CN205997739U (zh) 带有智能折叠座椅的汽车
CN211641961U (zh) 一种可双向翻转的可调式折叠桌板机构及商用车
CN207274533U (zh) 一种新型房车
CN208577948U (zh) 一种高铁站台护板系统
CN217374303U (zh) 一种带有沙发床的房车
CN202764733U (zh) 一种小型汽车座椅布局新结构
CN220220505U (zh) 一种带有储物结构并且方便收纳取出的按摩汽车座椅
CN205197547U (zh) 一种智能便携控温椅
CN204367971U (zh) 移动式房车厢体
CN206678872U (zh) 团体旅游房车
CN220694874U (zh) 一种功能联动床头骨架
CN210126420U (zh) 一种汽车车顶可使用的帐篷
CN115783951B (zh) 一种带折叠座椅的电梯
CN21915430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汽车座椅零重力结构
CN206826496U (zh) 一种休闲旅行房车
CN201769708U (zh) 多功能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