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3520U - 陆空两栖概念车 - Google Patents

陆空两栖概念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3520U
CN205573520U CN201620351672.1U CN201620351672U CN205573520U CN 205573520 U CN205573520 U CN 205573520U CN 201620351672 U CN201620351672 U CN 201620351672U CN 205573520 U CN205573520 U CN 205573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ball
drive
cabi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516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渝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3516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3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3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35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陆空两栖概念车,包括车架、驾驶室和四个结构相同的驱动机构,驾驶室连接于车架上,四个驱动机构分别对应连接于车架底部;驱动机构包括轮胎、轴承、连接杆、支撑轴、支撑梁、扇叶驱动电机、扇叶片、轮胎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支撑轴的一端端部设有扇叶驱动电机和轮胎,支撑轴的另一端端部安装有轴承,轮胎外部边缘与轴承外壁配合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陆地和空中运行,在陆地上运行时,四个轮胎驱动电机驱动所对应的四个轮胎运动,四个轮胎运动驱动两栖概念车行进;在空中飞行时,四个扇叶驱动电机驱动所对应的四个扇叶片运转就如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推进整个两栖概念车升空并在空中飞行。

Description

陆空两栖概念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运载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陆空两栖概念车。
背景技术
当今,私家车越来越多,而且每年都在快速的增加,国家为了解决众多汽车的方便出行,不得不多修道路,在农村和城市组成庞大的公路网,这样就占据大量的土地,还要造众多的高架枢纽,以及桥梁和涵洞,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而且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高峰时段车流量大,尤其是高速公路免费的节假日,道路常常不畅通,特别是城市,在上下班时马路拥堵几乎是一种常态,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不仅挫伤了城市的形象,而且降低了市民对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
现有的交通工具种类繁多,陆地上的自行车、电动车、火车、地铁等,空中的飞机、飞艇、载人热气球、个人飞行器等,水中的轮船、舢板、汽艇、竹筏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出现了下两栖交通工具,如水陆两栖车、水上飞机等。地形状况和交通状况都是多种多样的、极其复杂的,功能单一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功能单一的交通工具也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新型的多功能的陆空两栖交通工具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陆空两栖概念车,可以实现在陆地和空中运行的目的,在陆地上运行时,四个轮胎驱动电机驱动所对应的四个轮胎运动,四个轮胎运动驱动两栖概念车行进;在空中飞行时,四个扇叶驱动电机驱动所对应的四个扇叶片运转就如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推进整个两栖概念车升空并在空中飞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陆空两栖概念车,包括车架、驾驶室和四个结构相同的驱动机构,驾驶室连接于车架上,四个驱动机构分别对应连接于车架底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轮胎、轴承、连接杆、支撑轴、支撑梁、扇叶驱动电机、扇叶片、轮胎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所述支撑轴的一端端部设有扇叶驱动电机和轮胎,支撑轴的另一端端部安装有轴承,所述轮胎为内部中空的圆环体结构,轮胎的内部中空结构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扇叶驱动电机上安装有扇叶片,扇叶驱动电机、扇叶片位于轮胎的中空内腔中;所述轮胎中空内腔设有圆形形状的轮胎内腔齿轮,所述支撑轴上安装有支撑梁,在支撑梁上设有朝向轮胎中空内腔的轮胎驱动电机,所述轮胎驱动电机上安装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轮胎内腔齿轮相互齿轮啮合;所述轮胎外部边缘与轴承外壁配合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驾驶室通过旋转机构活动连接于车架上部;所述旋转机构为万向铰接装置,该万向铰接装置设置于车架上部,驾驶室底部与万向铰接装置配合连接;所述万向铰接装置包括球头体和球窝体,所述球头体底部设有万向球头,所述球窝体顶部开有与万向球头相配合连接的球窝空腔,所述球头体的万向球头嵌入球窝体的球窝空腔;所述万向铰接装置的球头体顶部与驾驶室固定连接,万向铰接装置的球窝体底部与车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的轴承外壁与轮胎外部边缘之间均匀分布连接有三个或四个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陆地和空中运行,在陆地上运行时,四个轮胎驱动电机驱动所对应的四个轮胎运动,四个轮胎运动驱动两栖概念车行进;在空中飞行时,四个扇叶驱动电机驱动所对应的四个扇叶片运转就如同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推进整个两栖概念车升空并在空中飞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栖概念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含有轮胎、支撑轴、连接杆、轴承所构成的驱动机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含有扇叶片、扇叶驱动电机、支撑轴、轴承、支撑梁、驱动齿轮所构成的驱动机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3的A-A剖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万向铰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万向铰接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车架,2-驾驶室,3-驱动机构,4-支撑轴,5-轴承,6-支撑梁,7-扇叶驱动电机,8-扇叶片,9-轮胎驱动电机,10-驱动齿轮,11-轮胎内腔齿轮,12-轮胎,13-连接杆,121-球头体,122-万向球头,123-球窝体,124-球窝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8所示,一种陆空两栖概念车,包括车架1、驾驶室2和四个结构相同的驱动机构3,四个驱动机构3分别连接于车架1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四个驱动机构3相当于汽车的四个带驱动机构的轮胎,四个驱动机构3共同驱动车架1及其以上的驾驶室2行进。驾驶室2连接于车架1上,四个驱动机构3分别对应连接于车架1底部,如图1所示,车架1为长方体形状,四个驱动机构3连接于车架1的四个角位置处,当三栖概念车在陆地上行进时,四个驱动机构3相当于三栖概念车的四个带驱动机构的轮胎,共同驱动三栖概念车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运动。
如图1所示,四个驱动机构3结构、形状均相同,下面以其中一个驱动机构3为例来说明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其具体结构如下:驱动机构3包括轮胎12、轴承5、连接杆13、支撑轴4、支撑梁6、扇叶驱动电机7、扇叶片8、轮胎驱动电机9和驱动齿轮10,支撑轴4的一端端部设有扇叶驱动电机7和轮胎12,支撑轴4的另一端端部安装有轴承5,轮胎12为内部中空的圆环体结构,轮胎12的内部中空结构为圆形中空结构,扇叶驱动电机7上安装有扇叶片8,扇叶驱动电机7、扇叶片8位于轮胎12的中空内腔中,如图2所示,轮胎12具有较大的中空内腔,扇叶片8在该中空内腔中可以自由旋转而不会碰到轮胎12中空内腔的内腔壁,也不会碰到驱动齿轮10。轮胎12中空内腔设有圆形形状的轮胎内腔齿轮11,支撑轴4上安装有支撑梁6,在支撑梁6上设有朝向轮胎12中空内腔的轮胎驱动电机9,轮胎驱动电机9上安装有驱动齿轮10,驱动齿轮10与轮胎内腔齿轮11相互齿轮啮合;轮胎12外部边缘与轴承5外壁配合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13。如图3所示,支撑轴4的左端端部设有扇叶驱动电机7和轮胎12,支撑轴4的左端端部安装有轴承5,轮胎12为内部中空的圆环体结构,轮胎12中空内腔设有轮胎内腔齿轮11,支撑轴4左端安装有支撑梁6,在支撑梁6上设有朝向轮胎12中空内腔的轮胎驱动电机9,轮胎驱动电机9上安装有驱动齿轮10,驱动齿轮10与轮胎内腔齿轮11相互齿轮啮合。
如图7、图8所示,驾驶室2通过旋转机构活动连接于车架1上部;旋转机构为万向铰接装置,该万向铰接装置设置于车架1上部,驾驶室2底部与万向铰接装置配合连接;万向铰接装置包括球头体121和球窝体123,球头体121底部设有万向球头122,球窝体123顶部开有与万向球头122相配合连接的球窝空腔124,球头体121的万向球头122嵌入球窝体123的球窝空腔124;万向铰接装置的球头体121顶部与驾驶室2固定连接,万向铰接装置的球窝体123底部与车架1固定连接。这样如图7所示,两栖概念车的驾驶室2连接于球头体121顶部,球窝体123底部连接于两栖概念车的车架1上部,球头体121的万向球头122可以在球窝体123的球窝空腔124内万向旋转,于是整个驾驶室2就可以实现相对于车架1万向旋转的目的。
如图1、图3所示,驱动机构3的轴承5外壁与轮胎12外部边缘之间均匀分布连接有三个或四个连接杆13。这样可以保证轴承5与轮胎12在若干个连接杆13作用下连接得更为牢固,本实施例优选的驱动机构3的轴承5外壁与轮胎12之间均匀分布连接有三个连接杆13。
当两栖概念车需要在陆地上行进时,支撑轴4上的所有扇叶驱动电机7均不工作;所有支撑轴4的支撑梁6上的轮胎驱动电机9工作,所有轮胎驱动电机9工作带动各自对应的轮胎12转动,使得四个轮胎12都转动,然后驱动整个两栖概念车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运动。当两栖概念车需要向左方向运动时,如图1所示,两栖概念车右侧的两个轮胎驱动电机9工作并驱动所对应的右侧两个轮胎12运动,两栖概念车左侧的两个轮胎驱动电机9不工作,左侧的两个轮胎12也就不运动,这样两栖概念车就可以实现向左转向运动;两栖概念车左侧的两个轮胎驱动电机9工作并驱动所对应的左侧两个轮胎12运动,两栖概念车右侧的两个轮胎驱动电机9不工作,右侧的两个轮胎12也就不运动,这样两栖概念车就可以实现向右转向运动。
当两栖概念车需要在空中飞行时,所有支撑轴4的支撑梁6上的轮胎驱动电机9均不工作;支撑轴4上的所有扇叶驱动电机7均工作,所有扇叶驱动电机7工作带动各自对应的扇叶片8转动,四个扇叶片8都转动,四个扇叶片就正如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推进整个两栖概念车升空并在空中飞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陆空两栖概念车,包括车架(1)、驾驶室(2)和四个结构相同的驱动机构(3),驾驶室(2)连接于车架(1)上,四个驱动机构(3)分别对应连接于车架(1)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轮胎(12)、轴承(5)、连接杆(13)、支撑轴(4)、支撑梁(6)、扇叶驱动电机(7)、扇叶片(8)、轮胎驱动电机(9)和驱动齿轮(10),所述支撑轴(4)的一端端部设有扇叶驱动电机(7)和轮胎(12),支撑轴(4)的另一端端部安装有轴承(5),所述轮胎(12)为内部中空的圆环体结构,轮胎(12)的内部中空结构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扇叶驱动电机(7)上安装有扇叶片(8),扇叶驱动电机(7)、扇叶片(8)位于轮胎(12)的中空内腔中;所述轮胎(12)中空内腔设有圆形形状的轮胎内腔齿轮(11),所述支撑轴(4)上安装有支撑梁(6),在支撑梁(6)上设有朝向轮胎(12)中空内腔的轮胎驱动电机(9),所述轮胎驱动电机(9)上安装有驱动齿轮(10),驱动齿轮(10)与轮胎内腔齿轮(11)相互齿轮啮合;所述轮胎(12)外部边缘与轴承(5)外壁配合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1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概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2)通过旋转机构活动连接于车架(1)上部;所述旋转机构为万向铰接装置,该万向铰接装置设置于车架(1)上部,驾驶室(2)底部与万向铰接装置配合连接;所述万向铰接装置包括球头体(121)和球窝体(123),所述球头体(121)底部设有万向球头(122),所述球窝体(123)顶部开有与万向球头(122)相配合连接的球窝空腔(124),所述球头体(121)的万向球头(122)嵌入球窝体(123)的球窝空腔(124);所述万向铰接装置的球头体(121)顶部与驾驶室(2)固定连接,万向铰接装置的球窝体(123)底部与车架(1)固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概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的轴承(5)外壁与轮胎(12)外部边缘之间均匀分布连接有三个或四个连接杆(13)。
CN201620351672.1U 2016-04-22 2016-04-22 陆空两栖概念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73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1672.1U CN205573520U (zh) 2016-04-22 2016-04-22 陆空两栖概念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51672.1U CN205573520U (zh) 2016-04-22 2016-04-22 陆空两栖概念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3520U true CN205573520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61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5167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73520U (zh) 2016-04-22 2016-04-22 陆空两栖概念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3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555108T3 (es) Vehículo de transportación híbrido para tierra y aire, y método de transformación de tal vehículo
US8511603B2 (en) Roadable aircraft with collapsible wings and ductless fan
CA2771780C (en) Convertible vehicle for road, air, and water usage
US8267347B2 (en) Winging car
CN102848870B (zh) 一种陆飞车
CN204526692U (zh) 一种陆空两用无人飞行器
CN103770589B (zh) 飞行汽车
US2811323A (en) Roadable aircraft
CN110329022A (zh) 一种飞行器及陆空两栖车
CN105366053A (zh) 碟形航行器
CN204936728U (zh) 三栖飞车
CN204109715U (zh) 一种变距四轴飞行汽车
WO2019052142A1 (zh) 飞行汽车
CN205573520U (zh) 陆空两栖概念车
CN204895853U (zh) 一种固定翼与可变形的电动多旋翼组成的复合飞行器
CN205573521U (zh) 海陆空三栖概念车
CN201385556Y (zh) 水路空多用变形汽车
CN105922830B (zh) 飞行电动汽车
CN2467345Y (zh) 飞行汽车
CN206287768U (zh) 飞行汽车
CN105774447B (zh) 海陆空三栖概念车
CN205573518U (zh) 用于海陆空三栖概念车上的驱动机构
KR20180134244A (ko) 쿼드콥터 형태의 수직 이착륙 4륜구동 자동차
KR200284181Y1 (ko) 비행자동차
CN218785906U (zh) 一种自转旋翼飞行越野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