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36728U - 三栖飞车 - Google Patents

三栖飞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36728U
CN204936728U CN201520590951.9U CN201520590951U CN204936728U CN 204936728 U CN204936728 U CN 204936728U CN 201520590951 U CN201520590951 U CN 201520590951U CN 204936728 U CN204936728 U CN 204936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driving
wheel
steering wheel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909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909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36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36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36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三栖飞车,有四个车轮,车轮是由电机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在风扇叶片的顶端联接轮辋、在轮辋上安装轮胎构成。车轮电机定子轴联接于伺服电机的外转子外圆。伺服电机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的下端联接。前机翼、后机翼的下端与减震器的上端联接。前机翼、后机翼对称于车身左右设置。机翼上有副翼及其舵机。前机翼、后机翼根部联接与车内顶的电动蜗轮蜗杆机构,可象鸟翅样收展。在车上设置相电连接的操纵器、拉推器、智能控制器、蓄电池、发电装置,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车轮电机、伺服电机、蜗杆上的电机、舵机均与智能控制器电联接。车内设置驾驶员座椅、起落板的垂直板穿过车身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与拉推器联接。

Description

三栖飞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和飞行器技术,特别是一种三栖飞车。
背景技术
研制飞车是人们一直追求的梦想,由来已久。迄今,现有的飞车大致有三类:①将固定翼飞机的机翼与车相组合的飞车,如美国Terrafugia公司研制的transition飞车;②将类似于直升机的旋翼与车相组合的飞行车,如荷兰PALVEurope公司研发的PAL-V飞车;③将多个可倾转涵道螺旋桨与车相组合的飞车,如莫勒公司skycarM400飞车,能垂直起降。①的飞车,陆行时,机翼需要折叠,或者要将机翼长方向后转到顺车身长;该类飞车起飞时仍需要滑跑不小的距离;该类飞车占空间尺度大。②的飞车,能垂直起降,但和传统直升机一样飞行速度慢。③的飞车,特别是可倾转式涵道螺旋桨的飞车,能垂直起降,且能和①的飞车差不多一样速度飞行。但是,上述三类飞车飞行时存在严重的缺陷,即车轮机构成为“死重”,而且风阻大;在陆地行驶时,机翼或旋翼机构成为“死重”,所以能量浪费严重,这太欠符合研制飞车的基本原则一代价要小且功效要佳。其次,现有的飞车,均无法在水上停留和航行,只能是陆空两栖飞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飞车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三栖飞车,它的机翼连带涵道式风扇形车轮能象鸟翅一样收展,可更根据面临的处境,随时在陆、水、空之间灵活转换运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图1是三栖飞车的构造示意图,也是三栖飞车陆栖时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如图1示,纵向轴5被联系于车身2上部;在轴5前部向前下方联接前机翼4,在前机翼4上设置前副翼4-1、前舵机4-1-1,前副翼4-1与前舵机4-1-1联系;在轴5后部向后下方联接后机翼9,在后机翼9上设置后副翼9-1、后舵机9-1-1,后副翼9-1与后舵机9-1-1联系;在轴5中部安装蜗轮6。如图1图2示,轴5、蜗轮6、前机翼4、后机翼9对称于车身2左右设置。如图1示,前机翼4的下部、后机翼9的下部分别靠在前挡块19、后挡块10。图3是图1的A-A剖视简图,图4是图1的B-B剖面简图。如图1图4示,一号电机8的定子固定于车身2内顶中部;蜗杆7与一号电机8的转子轴向联接,然后,蜗杆7的两端插入车身2内顶部上的挂耳2-1并配成转动配合;蜗杆7与蜗轮6配成传动配合,而且蜗杆7的左部7-1传动驱转蜗轮6的方向与蜗杆7的右部7-2传动驱转蜗轮6的方向相反。如图3示,在二号电机1-2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1-1,在风扇叶片1-1的顶端联接轮辋1-3,在轮辋1-3上安装轮胎1-4,车轮1如此构成。车轮1似涵道式风扇。在二号电机1-2的定子轴上安装电磁刹车器21,电磁刹车器21的刹车头与外二号电机1-2的外转子的端面对应。二号电机1-2的定子轴的右端联接于伺服电机20的外转子的外圆。伺服电机20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3的下端联接。如图1至图3示,前机翼4、后机翼9的下端与减震器3的上端联接。
如图1示,在车身2上设置操纵器18、驾驶员座椅17、拉推器15、智能控制器13(含计算机、驱动器、无线电台等)、蓄电池12、发电装置11,环境感知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GPS定位接收器等。在图中未画)、速度传感器(在图中未画),蓄电池12与发电装置11用导线连接。操纵器18中含启动、运动(陆、水、空)模式切换、方向、油门、刹车、前舵机4-1-1、后舵机9-1-1、一号电机8及拉推器15操控装置,操纵器18中有操控(人控、遥控、自主控制)方式切换开关。起落板16的垂直板穿过车身2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16的垂直板的上端联结竖杆14,起落板16的水平板处于车身2的底板外。竖杆14与拉推器15配成传动配合。一号电机8、二号电机1-2、伺服电机20、前舵机4-1-1、后舵机9-1-1、操纵器18、拉推器15、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均与智能控制器13电连接。
对所述三栖飞车进行操控的方式有三种方式:人控、遥控、自主控制。人控,即驾驶员乘车直接操控操纵器18向智能控制器13发司令信号,智能控制器13再根据需要给各电机、各舵机、拉推器15通电或断电。遥控指人离开三栖飞车,用遥控器向智能控制器13发号司令。自主控制,是智能控制器13根据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驾驶软件进行控制。
三栖飞车,如图1示,在陆上,智能控制器13给各二号电机1-2通相同的电(包括电压和电流大小或频率、电流方向)、不同的电,可使车以不同的速度前进、后退、转弯、绕垂直中心360°滚动旋转。车静止时,使拉推器15推出起落板16,车身2带着车轮1离开地面适当高度。然后,操控一号电机8转动驱转蜗杆7,蜗杆7传动蜗轮6,蜗轮6带转轴5,从而使前机翼4和后机翼9展开一些,以使车轮1远离车身2,接着操控伺服电机20以使车轮1转过不同角度,然后,可使车向任意方向平行移动。平行移动完后,通过反向操控使车轮1、起落板16归原位。前挡块19、后挡块10的作用是,三栖飞车在陆上前行时,大大减小前机翼4、后机翼9的根部所受力矩。要刹车时,先使二号电机1-2断电,接着,一方面利用二号电机1-2失电后的转动惯量发电回收能量同时产生制动力;另一方面智能控制器13驱动电磁刹车器21的刹车头抵触电机1-2的外转子的端面造成摩擦产生制动力。
三栖飞车若要从陆地升起并在空中飞行,智能控制器13先给拉推器15通正方向电,以向下推起落板16触地,直到车升起且车轮1离地,然后智能控制器13给一号电机8通电,从而使前机翼4和后机翼9完全展开,其上的车轮1也随着斜升至水平位(如图5示。图5是三栖飞车展开机翼后的俯视示意图),这时三栖飞车象四旋翼飞机。智能控制器13给二号电机1-2通电,车轮1旋转,风扇叶片1-1旋动空气向下,三栖飞车垂直升起,升到某高度,通过控制各个车轮1旋转的转速和转向,可使三栖飞车象四旋翼飞机一样灵活运动。到达某高度,智能控制器13给伺服电机20通电,使车轮1逐渐向前倾转至车轮1的风扇叶片1-1扫略平面处于垂直方向(如图6示。图6是三栖飞车平飞时的俯视示意图),在此过程,三栖飞车向前上方运动,直到平飞。三栖飞车平飞时,前机翼4和后机翼9产生升力,旋转的风扇叶片1-1提供推进力,而俯仰、方向及横向的控制,是智能控制器13对前舵机4-1-1、后舵机9-1-1联合操动以使对应的副翼适当偏转而实现的。三栖飞车平飞时,起落板16一直不上收,起到一定的平尾和垂尾的作用。要使三栖飞车从平飞转为四旋翼飞机飞行模式,控制车轮1逐渐向上倾转至风扇叶片1-1扫略平面处于水平方向。三栖飞车降落,应从四旋翼飞机状降落。落地时,起落板16先着地,然后给一号电机8通电,使前机翼4和后机翼9收回至车身,最后收起落板16。
情况适合情况下,三栖飞车也能滑跑起飞以节省能耗。方法是,下推起落板16触地,直到车轮1离地,再使机翼(前机翼4和后机翼9)展开合适角度停止,收起落板16使车轮1着地。滑跑到一定速度,利用机翼产生的足够升力升起,这时车已获得了前飞惯性,车刚一离地,应立即迅速扭转车轮1使其端面朝前,以提供前飞动力,接着使机翼完全展开,进入正常飞行。
当三栖飞车进入较深水域时,靠浮力浮起后,先使前机翼4和后机翼9张开适当角度,接着控制车轮1使风扇叶片1-1扫略平面朝前(如图7图8示。图7是三栖飞车在水上时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左视图),然后使车轮1旋转,起到类似划水螺旋桨推进器的作用,三栖飞车将向前航行。三栖飞车航速、航向的控制、原地旋转的控制、任意平移运动的控制,方法同在陆地行驶模式的。当三栖飞车处于动态水域时,根据水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调整各车轮1的风扇叶片1-1扫略平面方向和转速,可使三栖飞车在水上定点,这对执行水下探测、打捞等任务是难得的。
三栖飞车与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①飞车或②飞车相比:在陆上行驶时,①飞车空中推进螺旋桨机构或②飞车的旋翼机构、机翼或旋翼的折叠驱动机构、尾翼都是“死重”,共有三件“死重”,而且它们的机翼、尾翼都有不小的空气阻力。而三栖飞车在陆上行驶时,一号电机8、蜗杆7、蜗轮6、轴5组成的机翼4和机翼9的收展机构是“死重”,四个伺服电机20、起落板16及拉推器15也是“死重”,共有七件“死重”,比①飞车或②飞车的多四件“死重”。然而,“死重”件数多并不能表示总的“死重”质量值就大。比如,按现有技术常识估计,①飞车的空中推进螺旋桨机构的质量或②飞车旋翼机构的质量,不会小于三栖飞车的四个伺服电机20的。似乎有一个问题,三栖飞车的机翼也是“死重”,可是,此“死重”差不多与现有飞车上固定车轮的构件的“死重”相当,两者相比时,大可认为相抵消。所以,在陆上行驶时,三栖飞车总的“死重”质量和①飞车或②飞车的差不多一样。而且三栖飞车在陆上行驶时,没有机翼或旋翼、尾翼造成的空气阻力,而且占空间比①飞车或②飞车占空间小许多。在空中飞行,①飞车或②飞车的四个车轮成为“死重”,机翼或旋翼的折叠驱动机构也是“死重”。而三栖飞车在空中飞行,一号电机8、蜗杆7、蜗轮6、轴5组成的机翼4和机翼9的收展机构是“死重”,四个伺服电机20及拉推器15也是“死重”,因起落板16功能相当于尾翼而非“死重”。四个伺服电机20及拉推器15“死重”总质量,比①飞车或②飞车的四个车轮的“死重”总质量要小不少。而且,三栖飞车车轮的空气阻力比①飞车或②飞车的四个车轮的空气阻力要小。总之,三栖飞车比①飞车或②飞车浪费的能量要小。
三栖飞车与在背景技术中所述③的飞车相比:在陆上行驶时,按现有技术常识估计,③的飞车的涵道螺旋桨(至少要四套)及其倾转机构的总“死重”质量,比三栖飞车的一号电机8、蜗杆7、蜗轮6、轴5组成的机翼4和机翼9的收展机构、四个伺服电机20、起落板16及拉推器15总“死重”质量大,而且涵道螺旋桨有风阻。在空中飞行,③的飞车的涵道螺旋桨的倾转机构及车轮的总“死重”质量,比三栖飞车的一号电机8、蜗杆7、蜗轮6、轴5组成的机翼4和机翼9的收展机构、四个伺服电机20及拉推器15总“死重”质量略小。但③的飞车车轮有风阻。③的飞车若提高飞行速度与三栖飞车一样,一是增加固定翼以增加升力达到,这样必然增加总质量,相当于增加了一大部分“死重”,在此情况下,在空中飞行,它的总“死重”要大于三栖飞车的;二是增加垂直涵道螺旋桨,这将增加更多的质量。总之,三栖飞车比③的飞车浪费的能量要小。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
1、现有飞车,在陆地行驶有螺旋桨机构或旋翼的“死重”,在空中飞行有车轮“死重”,有车轮空气阻力,而三栖飞车,在陆地行驶没有螺旋桨或旋翼机构的“死重”,在空中飞行无车轮“死重”,在空中飞行车轮空气阻力比现有飞车小,所以,三栖飞车效率较高。
2、①飞车或②飞车需要滑跑起飞,不能垂直起降。③的飞车能垂直起降,但要提高飞行速度,须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三栖飞车,既能垂直起降,又能同现有飞车同等高速飞行,并且付出的代价比③的飞车小的多。
3、三栖飞车相比现有飞车,紧凑,占空间小,它很像汽车,能方便地在今天拥堵的城镇使用,而现有飞车难以被今天拥堵的城镇接受。
4、三栖飞车,在陆地能绕垂直中心360°滚动旋转,能向任意方向平行移动,而现有飞车难以达到或无法达到。所以三栖飞车在陆地更灵活,泊车简便且占地小。
5、三栖飞车,它的机翼连带涵道式风扇形车轮能象鸟翅一样收展,具有陆、水、空三栖功能,而现有飞车只具陆、空两栖功能,所以三栖飞车功效更高。三栖飞车,对军事斗争、反恐、搜救、探测侦查,作用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三栖飞车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简图;
图4是图1的B-B剖面简图;
图5是三栖飞车展开机翼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三栖飞车平飞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三栖飞车在水上时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三栖飞车的构造示意图,也是三栖飞车陆栖时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如图1示,纵向轴5被联系于车身2上部;在轴5前部向前下方联接前机翼4,在前机翼4上设置前副翼4-1、前舵机4-1-1,前副翼4-1与前舵机4-1-1联系;在轴5后部向后下方联接后机翼9,在后机翼9上设置后副翼9-1、后舵机9-1-1,后副翼9-1与后舵机9-1-1联系;在轴5中部安装蜗轮6。如图1图2示,轴5、蜗轮6、前机翼4、后机翼9对称于车身2左右设置。如图1示,前机翼4的下部、后机翼9的下部分别靠在前挡块19、后挡块10。图3是图1的A-A剖视简图,图4是图1的B-B剖面简图。如图1图4示,一号电机8的定子固定于车身2内顶中部;蜗杆7与一号电机8的转子轴向联接,然后,蜗杆7的两端插入车身2内顶部上的挂耳2-1并配成转动配合;蜗杆7与蜗轮6配成传动配合,而且蜗杆7的左部7-1传动驱转蜗轮6的方向与蜗杆7的右部7-2传动驱转蜗轮6的方向相反。如图3示,在二号电机1-2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1-1,在风扇叶片1-1的顶端联接轮辋1-3,在轮辋1-3上安装轮胎1-4,车轮1如此构成。车轮1似涵道式风扇。在二号电机1-2的定子轴上安装电磁刹车器21,电磁刹车器21的刹车头与外二号电机1-2的外转子的端面对应。二号电机1-2的定子轴的右端联接于伺服电机20的外转子的外圆。伺服电机20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3的下端联接。如图1至图3示,前机翼4、后机翼9的下端与减震器3的上端联接。
如图1示,在车身2上设置操纵器18、驾驶员座椅17、拉推器15、智能控制器13(合计算机、驱动器、无线电台等)、蓄电池12、发电装置11,环境感知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GPS定位接收器等。在图中未画)、速度传感器(在图中未画),蓄电池12与发电装置11用导线连接。操纵器18中含启动、运动(陆、水、空)模式切换、方向、油门、刹车、前舵机4-1-1、后舵机9-1-1、一号电机8及拉推器15操控装置,操纵器18中有操控(人控、遥控、自主控制)方式切换开关。起落板16的垂直板穿过车身2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16的垂直板的上端联结竖杆14,起落板16的水平板处于车身2的底板外。竖杆14与拉推器15配成传动配合。一号电机8、二号电机1-2、伺服电机20、前舵机4-1-1、后舵机9-1-1、操纵器18、拉推器15、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均与智能控制器13电连接。

Claims (1)

1.三栖飞车,其特征是:纵向轴(5)被联系于车身(2)上部;在轴(5)前部向前下方联接前机翼(4),在前机翼(4)上设置前副翼(4-1)、前舵机(4-1-1),前副翼(4-1)与前舵机(4-1-1)联系;在轴(5)后部向后下方联接后机翼(9),在后机翼(9)上设置后副翼(9-1)、后舵机(9-1-1),后副翼(9-1)与后舵机(9-1-1)联系;在轴(5)中部安装蜗轮(6);轴(5)、蜗轮(6)、前机翼(4)、后机翼(9)对称于车身(2)左右设置;前机翼(4)的下部、后机翼(9)的下部分别靠在前挡块(19)、后挡块(10);一号电机(8)的定子固定于车身(2)内顶中部;蜗杆(7)与一号电机(8)的转子轴向联接,然后,蜗杆(7)的两端插入车身(2)内顶部上的挂耳(2-1)并配成转动配合;蜗杆(7)与蜗轮(6)配成传动配合,而且蜗杆(7)的左部(7-1)传动驱转蜗轮(6)的方向与蜗杆(7)的右部(7-2)传动驱转蜗轮(6)的方向相反;在二号电机(1-2)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1-1),在风扇叶片(1-1)的顶端联接轮辋(1-3),在轮辋(1-3)上安装轮胎(1-4),车轮(1)如此构成;在二号电机(1-2)的定子轴上安装电磁刹车器(21),电磁刹车器(21)的刹车头与外二号电机(1-2)的外转子的端面对应;二号电机(1-2)的定子轴的右端联接于伺服电机(20)的外转子的外圆;伺服电机(20)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3)的下端联接;前机翼(4)、后机翼(9)的下端与减震器(3)的上端联接;
在车身(2)上设置操纵器(18)、驾驶员座椅(17)、拉推器(15)、智能控制器(13)、蓄电池(12)、发电装置(11),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蓄电池(12)与发电装置(11)用导线连接;操纵器(18)中含启动、运动模式切换、方向、油门、刹车、前舵机(4-1-1)、后舵机(9-1-1)、一号电机(8)及拉推器(15)操控装置,操纵器(18)中有操控方式切换开关;起落板(16)的垂直板穿过车身(2)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16)的垂直板的上端联结竖杆(14),起落板(16)的水平板处于车身(2)的底板外;竖杆(14)与拉推器(15)配成传动配合;一号电机(8)、二号电机(1-2)、伺服电机(20)、前舵机(4-1-1)、后舵机(9-1-1)、操纵器(18)、拉推器(15)、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均与智能控制器(13)电连接。
CN201520590951.9U 2015-08-07 2015-08-07 三栖飞车 Active CN204936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0951.9U CN204936728U (zh) 2015-08-07 2015-08-07 三栖飞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0951.9U CN204936728U (zh) 2015-08-07 2015-08-07 三栖飞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36728U true CN204936728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04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90951.9U Active CN204936728U (zh) 2015-08-07 2015-08-07 三栖飞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3672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038A (zh) * 2016-01-13 2016-04-13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新型陆空两用汽车系统
CN105539039A (zh) * 2016-01-13 2016-05-04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新型陆空两用车轮系统
CN105774447A (zh) * 2016-04-22 2016-07-20 马渝皓 海陆空三栖概念车
CN106114856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冉启国 一种水空一体航行器
RU2713751C1 (ru) * 2019-01-10 2020-02-07 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олоухин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вертикальным взлетом и посадкой (аппарат солоухиной е.н.)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038A (zh) * 2016-01-13 2016-04-13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新型陆空两用汽车系统
CN105539039A (zh) * 2016-01-13 2016-05-04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新型陆空两用车轮系统
CN105774447A (zh) * 2016-04-22 2016-07-20 马渝皓 海陆空三栖概念车
CN106114856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冉启国 一种水空一体航行器
CN106114856B (zh) * 2016-06-30 2018-02-02 冉启国 一种水空一体航行器
RU2713751C1 (ru) * 2019-01-10 2020-02-07 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олоухин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вертикальным взлетом и посадкой (аппарат солоухиной е.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36728U (zh) 三栖飞车
CN102133926B (zh) 一种尾坐式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
US7322872B2 (en) Model toy aircraft
CN106564349A (zh) 一种三栖无人机
CN104843181A (zh)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系统
CN108638773A (zh) 一种三旋翼轮式水陆空三栖机器人
US11753157B2 (en) Semi-open fluid jet VTOL aircraft
CN103979104A (zh) 一种可变体x型机翼垂直起降微型飞行器
CN110588263A (zh) 一种多栖无人移动平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46715A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CN104229138A (zh) 一种微型扑翼飞行器的分裂式差动尾翼操纵机构
CN111196346A (zh) 一种分布式电推进倾转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4527630U (zh)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系统
CN105197237A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WO2018087614A1 (en) Amphibious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unmanned device
CN105109680A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JP2023508614A (ja) 翼端に位置付けられたプロペラを伴う航空機
CN105173076B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CN201941976U (zh) 倾转旋翼三栖飞行器
CN104260873B (zh) 一种三角翼飞行器
CN206187340U (zh) 一种飞行器
CN105151295A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CN105346725A (zh)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CN106427435A (zh) 三栖飞车
CN218316114U (zh) 一种跨介质水空两栖航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