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49218U -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49218U
CN205549218U CN201620048940.2U CN201620048940U CN205549218U CN 205549218 U CN205549218 U CN 205549218U CN 201620048940 U CN201620048940 U CN 201620048940U CN 205549218 U CN205549218 U CN 205549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cutaneous
bur
micropin pipe
thin slice
percutaneous micro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489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荣堂
张金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 Long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 Long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 Long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u Long I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49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492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53Methods for producing microneedles

Abstract

一种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该经皮微针管单元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薄片,每一薄片上至少具有一穿孔,该穿孔边缘设置有一突刺,其中一薄片上的穿孔供其余的薄片上的突刺穿过,且该多个突刺呈彼此分离排列形成至少一锥状的经皮微针管。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包含:基板、经皮微针管单元、转接头及注射针筒。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微针管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当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穿刺皮肤进行投药时,经皮微针管能保持完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工艺简单,有利于大量生产。

Description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皮投药装置,特别是一种传送各种可注射药物到皮下组织以达成治疗功能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2012年,全球注射给药技术市场总值为225亿美元(Injectable DrugDelivery Market by Formulations,Devices&Therapeutics-GlobalForecasts to 2017,By:marketsandmarkets.com,April 2013,Report Code:BT 1862);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433亿美元,从2012年到201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0%。可注射给药技术市场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装置技术和配方技术。根据产品,可注射的药物输送装置技术市场被进一步分类成传统的注射装置、自我注射装置,以及其他(微针、纳米针和钝针注射),而注射的药物递送制剂技术市场被分类为常规药物递送制剂和新型给药制剂。传统的注射装置部分在2012年占整体注射给药技术市场的最大份额。
此外,市场上基于其治疗应用被分成,如自体免疫疾病,内分泌失调,肿瘤,孤儿/罕见疾病(血友病,核糖-5-磷酸异构酶缺乏症(RPI缺乏症),囊性纤维变性和威尔逊氏病)及其他(疼痛管理、过敏、C型肝炎和美容治疗)。荷尔蒙失调在2012年占有注射给药技术市场的50.0%;预计将以13.9%的复合年增长率将在2017年达到216亿美元。然而,由于生物制剂的出现(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和通过自我注射设备的开发改善患者的依从性,自体免疫疾病是这个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按照美国的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协会统计,5000万美国人或20%的人口或5个人之中有1个人在2013年是活在与自体免疫疾病管理中。
注射给药技术市场北美地区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欧洲。然而,由于越来越多的癌症和糖尿病发病率,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已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
另外,新发传染病的全球流行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再度出现传染病的威胁如疟疾等是一个重大问题,凸显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接种疫苗是对抗传染性疾病和死亡的唯一根本方案。新颖的疫苗接种方法在大流行或生物恐怖攻击开始时,其可用性迫切需要,理由是目前存在几个与常规可注射疫苗接种系统的问题,如注射时产生的疼痛,注射需要医务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来执行,注射针相关的疾病或受伤,以及储存和运输问题。经皮免疫(TranscutaneousImmune,TCI)是一个新方法,对增加未来全球疫苗接种计划的顺从性和有效性具有巨大潜力。因此,经皮投药装置乃是值得深入开发的医疗器材,经皮投药装置通常具有微针阵列,微针阵列(Microneedle Array)使用高精密加工技术,例如使用精密模具冲制、离子蚀刻、飞秒激光、X-光切割、黄光微影、耦合电浆、电铸等技术将针头微小化,由数十微米的针头以阵列方式排列,此微小的针头可以穿透皮肤的角质层但不会刺激较深层的痛觉神经,可以实现无痛注射的目的。
在目前普遍的应用上,例如微针滚轮的美容,称为MTS微针疗法(Microneedle Therapy System),通过无数细微的细针在表皮上直接穿刺于皮肤的真皮层上,刺激真皮层的胶原蛋白增生,以达到美容效果,此等应用已普遍存在于国内或国外的美容诊所;或如商品LUDEYA微针面膜亦成为热销商品之一。
由于传统的医疗药物在传送技术有其限制,例如口服投药虽然为最方便且最便宜的方式,但会受饮食及其他药物影响吸收,也会因肝脏代谢而降低吸收药物剂量;静脉注射,虽然能快速、准确地给药,但需要专业人士执行且对于患者来说有痛感。在医学上应用,微针阵列可经皮肤传送给药,药物可经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循环,是种很吸引人的新型传送技术。
过去经皮投药装置的微针阵列的微针管制作常见有利用微影及蚀刻等半导体工艺,例如一种硅微针管的工艺。首先,提供其上覆盖有图案化的第一光阻层的一硅片。接着,利用等向性蚀刻方式进行蚀刻,形成一穿孔。接着,于硅片表面涂布一铬层,之后涂布图案化的一第二光阻层,以至于覆盖在穿孔上,及形成一圆形遮罩供后续蚀刻。接着,进行蚀刻以形成微针管的外锥壁。然而,由于含硅半导体材料的脆性,当微针管穿刺皮肤进行感测时,微针容易断裂。
另外,有提出使用激光微加工的方式,对树脂形成的突刺钻孔,以制作中空微针。首先,使用例如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醚醚酮树脂进行挤出成型,形成其上具有多个突刺的薄片,接着使用激光对突刺钻孔,即可得到中空微针。然而,由于微针尺寸极细小,挤出成型时突刺可能产生毛边,而且不论是偏轴穿孔或中心穿孔,使用激光形成统一的孔径并非容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经皮微针管单元,此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通过金属片材冲压或蚀刻工艺完成多个突刺,再将不同面向的突刺经由装配形成锥型微针管,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当经皮微针管穿刺皮肤进行投药时,经皮微针管能保持完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皮微针管单元,其中,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薄片,每一薄片上具有一穿孔,该穿孔边缘设置有一突刺,其余该薄片上的突刺穿过其中的一薄片上的该穿孔,且该多个突刺彼此分离排列形成锥状的一经皮微针管。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中,该经皮微针管的每一突刺包含一尖端部,其中的一薄片上的穿孔经其余的该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穿孔边缘的突刺穿过后形成的该经皮微针管的该多个尖端部的顶部高度相异,于该经皮微针管的尖端形成一开口。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中,该微针管的每一突刺包含一尖端部,一薄片上的穿孔经其余的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穿孔边缘的突刺穿过后形成的该微针的该多个尖端部的顶部高度相同,但至少一突刺的一尖端部切平或切除,于该经皮微针管的尖端形成一开口。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中,该经皮微针管的该多个突刺为通过冲压件或蚀刻件。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中,该多个突刺为不锈钢、镍、镍合金、钛、钛合金、纳米碳管、硅或树脂材料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经皮微针管单元,其中,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薄片,每一薄片上具有阵列式穿孔,每一穿孔边缘设置有一突刺,而形成阵列式突刺,其余的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突刺穿过其中一薄片上的阵列式穿孔,且该多个突刺彼此分离排列形成锥状的一阵列式经皮微针管。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中,同一薄片上的各列突刺的面向为相同或相异。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中,该经皮微针管单元与一基板结合,且该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突刺包围有一间隙,一低流动性的药物内嵌在该间隙中。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包含:
一基板;
一经皮微针管单元,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经皮微针管单元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薄片,每一薄片上至少具有一穿孔,该穿孔边缘设置有一突刺,其余的薄片上的突刺穿过其中一薄片上的穿孔,且该多个突刺彼此分离排列形成锥状的至少一经皮微针管;及
一转接头,该转接头的一端与该基板连接。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该经皮微针管单元,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薄片,每一薄片上具有阵列式穿孔,每一穿孔边缘设置有一突刺,而形成阵列式突刺,其余的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突刺穿过其中一薄片上的阵列式穿孔,且该多个突刺彼此分离排列形成锥状的一阵列式经皮微针管。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垫片,该垫片具有至少一突出部,封闭该经皮微针管单元底部的开口。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该垫片为与该经皮微针单元共同射出成型件。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该垫片为独立成型,再与该经皮微针管单元结合件。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该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卡匣,每一卡匣的一端边缘设有一缺口,该转接头的一端侧面上设有多个凸柱,每一凸柱卡入相对应的该缺口中互相固定。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该转接头的一端面上设有一环状凹槽。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还包含一O型环,该O型环安装于该转接头的该环状凹槽中。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还包含一注射针筒及一注射活塞,该注射针筒具有一接口端与该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该注射活塞塞入该注射针筒中,将该注射针筒中的药剂注射于皮肤。
上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微型泵及一产生一信号驱动该微型泵将一药剂注射于皮肤的微控制单元,该微型泵与该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微针管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当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穿刺皮肤进行投药时,经皮微针管能保持完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工艺简单,有利于大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的其他优点如下:
1.可以容易补充药物。
2.容易随时更换药物。
3.药物吸收容易,无需经过肠胃,减少副作用。
4.微针管提供相较于其他口服或现有技术注射药物的优势,包括以较低剂量以产生相同治疗药物水平的能力。
5.没有疼痛感,投药位置选择性高,可就近供应药物。
6.可以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投药的策略。
7.没有疼痛感,可以自行注射投药,增加投药的顺从性。
8.对于美容与秃头的治疗,可以自行注射投药,可增加投药的顺从性。
9.微针提出了新的机会,输送当前和未来的生物技术药物,这些药物主要是蛋白质、肽、疫苗及抗体等。因为这类型的药物是大分子和/或水溶性的,它们不能穿过皮肤,并且必须要使用皮下注射针头来递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爆炸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的结构局部上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的结构局部上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的结构局部上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的结构局部上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爆炸分解图,其中同一薄片上的各列突刺的面向为相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组合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爆炸分解图,其中同一薄片上的各列突刺的面向为互不相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垫片的爆炸分解图,其中垫片为通过射出成型法制成的一埋入射出件;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垫片的爆炸分解图,其中该垫片为独立成型后,再与该经皮微针管单元结合;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薄片及垫片的组合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薄片及垫片的组合俯视图;
图13为由前方观看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的爆炸分解图;
图14为由后方观看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的爆炸分解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转接头与基板组合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注射针筒与投药装置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注射针筒与投药装置用于施打药剂组合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基板
101 中心区域
103 孔洞
104 卡匣
105 孔槽
106 缺口
20 经皮微针管单元
202 经皮微针管
204 阵列式经皮微针管
22 第一薄片
221 尖端部
222 第一穿孔
223 基底
224 第一突刺
226 倒钩
24 第二薄片
242 第二穿孔
244 第二突刺
26 第三薄片
262 第三穿孔
264 第三突刺
27 间隙
28 第四薄片
282 第四穿孔
284 第四突刺
29 开口
30 O型环
40 转接头
42 后端
44 中段
46 前端
462 凸柱
464 环状凹槽
50 垫片
52 突出部
60 注射针筒
70 注射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爆炸分解图。经皮微针管单元20由一第一薄片22、一第二薄片24和一第三薄片26叠置而成,第一薄片22上设置一第一穿孔222,第一穿孔222边缘设置有一第一突刺224,第二薄片24上设置一第二穿孔242,第二穿孔242边缘设置有一第二突刺244,及第三薄片26上设置一第三穿孔262,第三穿孔262边缘设置有一第三突刺264,第二突刺244和第三突刺264穿过第一薄片22上的第一穿孔222与该第一突刺224呈三角锥形。图1表示的实施例以三个各自具有穿孔及突刺的薄片重叠形成经皮微针管,但是不以此为限,也可使用二个各自具有穿孔及突刺的薄片形成两个突刺相对的经皮微针管,或四个各自具有穿孔及突刺的薄片形成四角锥形状的经皮微针管。
例如,请参考图2至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的结构局部上视图。经皮微针管单元20由第一薄片22和第二薄片24叠置而成,第一薄片22上设置一第一穿孔222,第一穿孔222边缘设置有一第一突刺224,及第二薄片24上设置一第二穿孔242,第二穿孔242边缘设置有一第二突刺244,第二突刺244穿过第一薄片22上相对位置的第一穿孔222与第一突刺224相对。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的结构局部上视图。经皮微针管单元20由第一薄片22、第二薄片24和第三薄片26叠置而成,第一薄片22上设置第一穿孔222,第一穿孔222边缘设置有一第一突刺224,第二薄片24上设置一第二穿孔242,第二穿孔242边缘设置有一第二突刺244,及第三薄片26上设置一第三穿孔262,第三穿孔262边缘设置有一第三突刺264,第二突刺244和第三突刺264穿过第一薄片22上的第一穿孔222与第一突刺224呈正三角锥形。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的结构局部上视图。经皮微针管单元20由第一薄片22、第二薄片24、第三薄片26叠置而成,其中第一薄片22上设置一第一穿孔222,第一穿孔222边缘设置有一第一突刺224;第二薄片24上设置一第二穿孔242,第二穿孔242边缘设置有一第二突刺244;及第三薄片26上设置一第三穿孔262,第三穿孔262边缘设置有一第三突刺264,将第二突刺244和第三突刺264穿过第一薄片22上的第一穿孔222与第一突刺224相邻排列,呈等腰直角三角锥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经皮微针管的结构局部上视图。经皮微针管单元20由第一薄片22、第二薄片24、第三薄片26和第四薄片28叠置而成,第一薄片22上设置一第一穿孔222,第一穿孔222边缘设置有一第一突刺224,第二薄片24上设置一第二穿孔242,第二穿孔242边缘设置有一第二突刺244,第三薄片26上设置一第三穿孔262,第三穿孔262边缘设置有一第三突刺264及第四薄片28上设置一第四穿孔282,第四穿孔282边缘设置有一第四突刺284,第二突刺244、第三突刺264和第四突刺284穿过第一薄片22上的第一穿孔222与第一突刺224呈四角锥形。
图2至图5所示的四个实施例中,经皮微针单元20的突刺224包含一尖端部221及一基底223,其中第一薄片22上的穿孔222经其余的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穿孔边缘的突刺穿过后形成的该经皮微针管的该多个尖端部的顶部不在同一高度,使经皮微针管的尖端形成一开口。或者,经皮微针单元20的突刺224包含一尖端部221及一基底223,第一薄片22上的穿孔222经其余的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穿孔边缘的突刺穿过后形成的该经皮微针管的该多个尖端部的顶部具有同一高度,但至少需有一突刺的一尖端部经过切平或切除,使经皮微针管的尖端形成一开口。
请再次参考图1,于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单元20的经皮微针管的突刺224、244、264为通过冲压或蚀刻工艺形成。该多个突刺224、244、264的材料选自不锈钢、镍、镍合金、钛、钛合金、纳米碳管或硅材料。该多个突刺224、244、264的材料也可以是树脂例如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铁氟龙或聚酯类,通过射出、热压等工艺形成。该多个突刺224、244、264的高度为300-2500微米、基底宽度为150-650微米。该多个突刺224、244、264的尖端部的间隔为500-2000微米。微针管口为偏孔,等效直径为20-100um。
接着,请参考图6及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爆炸分解图,其中同一薄片上的各列突刺的面向为相同。图7为图6的组合图。本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20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第一薄片22、第二薄片24和第三薄片26,每一薄片22、24、26上具有阵列式穿孔222、242、262,每一穿孔222、242、262边缘设置有一突刺224、244、264,而形成阵列式突刺224、244、264,其中第一薄片22上的阵列式穿孔222供其余的第二第薄片24和第三薄片26上相对位置的突刺244、264穿过,且该多个突刺224、244、264呈彼此分离排列形成一阵列式经皮微针管204。
请再次参考图7,于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20可与后述的基板结合,且经皮微针管单元20的经皮微针管202的突刺例如第一突刺224、第二突刺244与第三突刺264所包围的间隙27,可供一低流动性的药物内嵌在该间隙27中,该药物毋须生物可降解,因为外部的经皮微针管的突刺具有坚硬的外壳,特别是可使用0.05mm厚度以下的不锈钢来制作经皮微针管的突刺,增加每一微针管可容纳药物的体积,所以可产生极大的功效。由于不需要电镀金或银,价格可大幅降低,并且可以有更大的投药面积,例如1厘米x 1厘米有3x 3,4x4,5x5,6x 6,7x 7,8x8的阵列式经皮微针管,或是4x4阵列式经皮微针管仅在四边设有针管,共12个针管,或是为圆周分布针管,或是2厘米x 2厘米有16x16的阵列式经皮微针管,这些很多的阵列式经皮微针管,可增加投药的剂量。其实也可用来投送吗啡等止痛药品,因为属于可丢弃式,可避免感染。也可作为戒掉烟瘾的替代物,可适用慢性药物,例如止痛药或疫苗。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爆炸分解图。图8与图6显示的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同一薄片上的各列突刺的面向为互不相同。
请参考图9、图10及图1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垫片的爆炸分解图,其中垫片为通过射出成型法制成的一埋入射出件。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垫片的爆炸分解图,其中该垫片为独立成型后,再与该经皮微针管单元结合。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薄片及垫片的组合图。图9和图10中的经皮微针管单元20与图6所示的经皮微针管单元20相同。经皮微针管单元20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第一薄片22、第二薄片24和第三薄片26,每一薄片22、24、26上具有阵列式穿孔222、242、262,每一穿孔222、242、262边缘设置有一突刺224、244、264,而形成阵列式突刺224、244、264,其中第一薄片22上的阵列式穿孔222为供其余的第二第薄片24和第三薄片26上相对位置的突刺244、264穿过,且该多个突刺224、244、264呈彼此分离排列形成一阵列式锥状的经皮微针管。
请参考图11,经皮微针管单元20的经皮微针管202可排列形成3x3阵列形式的微针管阵列。此外,第一薄片22的边缘上可设置倒钩226与后述的基板10上的孔槽105卡合。
请参考图9和图11,于一实施例,垫片50,垫片50具有至少一突出部52。经皮微针管单元20底部具有一开口29,供垫片50的突出部52通过,垫片50利用突出部52将经皮微针管单元20底部的开口29有效封闭,避免针筒注射时于开口29产生泄漏。如图9所示,垫片50为通过射出成型法与经皮微针单元20共同射出成型。也就是说,垫片50为一埋入射出件,可与经皮微针管单元20紧密结合,避免针筒注射时于开口29产生泄漏。或者,如图10所示,垫片50可独立成型后,再与经皮微针管单元20结合,避免针筒注射时于开口29产生泄漏。接着,请参照图1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微针管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薄片及垫片的组合俯视图。通过图12,可清楚看出经皮微针管单元20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薄片22、24、26及垫片50的位置关系,垫片50利用突出部52将微针管组20底部的开口29有效封闭,避免针筒注射时于开口29产生泄漏。
请参照图13及图14所示,图13和图14为分别由不同方向观看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的爆炸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包含:基板10、经皮微针管单元20、O型环30及转接头40。O型环30可安装于转接头40的前端46表面上。
基板10的中心区域101具有多个孔洞103,例如排成3x3阵列,与经皮微针管单元20排成3x3阵列的经皮微针管202相对应。基板10中心区域101的外围设有4个孔槽105供安装经皮微针管单元20。例如,经皮微针管单元20的边缘上可设置倒钩226与基板10上的孔槽105卡合。此外,基板10上设置有多个卡匣104,每一卡匣104的一端边缘设有一缺口106,转接头40的前端46侧面上设有多个凸柱462,每一凸柱462卡入相对应的缺口106中互相固定。
转接头40具有前端46、中段44及后端42。转接头40的前端46表面上设有一环状凹槽464供安装O型环30于其中,用来避免泄漏。转接头40的前端46与基板10连接,后端42可连接注射针筒将其中的药剂施打至皮肤。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转接头与基板组合图。转接头40具有前端46、中段44及后端42。基板10上设置有四个卡匣104,每一卡匣104的一端边缘设有一缺口106,转接头40的前端46侧面上设有四个凸柱462,每一凸柱462卡入相对应的缺口106中互相固定。
图16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注射针筒与投药装置的示意图。于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还包含一注射针筒60及一注射活塞70,注射针筒60具有一接口端62与转接头40的后端42连接,注射活塞70塞入注射针筒60中,将注射针筒60中的药剂通过包含经皮微针管单元20及基板10的针头施打至皮肤。使用时,先利用一标准针头,衔接注射针筒60,将欲注射的药剂从药瓶内抽出处方剂量,然后将标准针头摘除,更换成本实用新型的微针管针头,即可选择注射的皮肤处,押入处方剂量。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注射针筒与投药装置用于施打药剂组合剖面图。于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包含:基板10、经皮微针管单元20及转接头40。基板10的中心区域101具有多个孔洞103与经皮微针管单元20的经皮微针管202相对应,其中经皮微针管202由第一突刺224、第二突刺244及第三突刺(未图示)所组成。垫片50利用突出部52将经皮微针管单元20底部的开口有效封闭,避免针筒注射时于经皮微针管单元20底部的开口产生泄漏。O型环30可安装于转接头40的前端表面上。此外,第一薄片22的边缘上可设置倒钩226与基板10上的孔槽105卡合。注射针筒60具有一接口端与转接头40的后端连接,注射活塞为塞入注射针筒60中,将注射针筒60中的药剂经由基板10的孔洞103自经皮微针管单元20的三角锥尖端所形成的开口通过。
于另一实施例,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可使用微型泵(Micropump)及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微型泵与转接头的后端连接,微控制单元产生一信号驱动微型泵将一药剂施打至皮肤。
于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皮下给药可以采用连续式以及闭回路,乃是依据个人化药物代谢的机制,来决定投药的处方。进一步配合微感测器,可达到闭回路精准投药。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经皮微针管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薄片,每一薄片上具有一穿孔,该穿孔边缘设置有一突刺,其余该薄片上的突刺穿过其中的一薄片上的该穿孔,且该多个突刺彼此分离排列形成锥状的一经皮微针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经皮微针管的每一突刺包含一尖端部,其中的一薄片上的穿孔经其余的该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穿孔边缘的突刺穿过后形成的该经皮微针管的该多个尖端部的顶部高度相异,于该经皮微针管的尖端形成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微针管的每一突刺包含一尖端部,一薄片上的穿孔经其余的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穿孔边缘的突刺穿过后形成的该微针的该多个尖端部的顶部高度相同,但至少一突刺的一尖端部切平或切除,于该经皮微针管的尖端形成一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经皮微针管的该多个突刺为通过冲压件或蚀刻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突刺为不锈钢、镍、镍合金、钛、钛合金、纳米碳管、硅或树脂材料件。
6.一种经皮微针管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薄片,每一薄片上具有阵列式穿孔,每一穿孔边缘设置有一突刺,而形成阵列式突刺,其余的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突刺穿过其中一薄片上的阵列式穿孔,且该多个突刺彼此分离排列形成锥状的一阵列式经皮微针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特征在于,同一薄片上的各列突刺的面向为相同或相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皮微针管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经皮微针管单元与一基板结合,且该经皮微针管单元的突刺包围有一间隙,一低流动性的药物内嵌在该间隙中。
9.一种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经皮微针管单元,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经皮微针管单元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薄片,每一薄片上至少具有一穿孔,该穿孔边缘设置有一突刺,其余的薄片上的突刺穿过其中一薄片上的穿孔,且该多个突刺彼此分离排列形成锥状的至少一经皮微针管;及
一转接头,该转接头的一端与该基板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经皮微针管单元,包含多个互相重叠的薄片,每一薄片上具有阵列式穿孔,每一穿孔边缘设置有一突刺,而形成阵列式突刺,其余的薄片上相对位置的突刺穿过其中一薄片上的阵列式穿孔,且该多个突刺彼此分离排列形成锥状的一阵列式经皮微针管。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垫片,该垫片具有至少一突出部,封闭该经皮微针管单元底部的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垫片为与该经皮微针单元共同射出成型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垫片为独立成型,再与该经皮微针管单元结合件。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卡匣,每一卡匣的一端边缘设有一缺口,该转接头的一端侧面上设有多个凸柱,每一凸柱卡入相对应的该缺口中互相固定。
15.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头的一端面上设有一环状凹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O型环,该O型环安装于该转接头的该环状凹槽中。
17.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注射针筒及一注射活塞,该注射针筒具有一接口端与该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该注射活塞塞入该注射针筒中,将该注射针筒中的药剂注射于皮肤。
18.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微型泵及一产生一信号驱动该微型泵将一药剂注射于皮肤的微控制单元,该微型泵与该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
CN201620048940.2U 2015-01-29 2016-01-19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492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3104 2015-01-29
TW104103104A TWI626965B (zh) 2015-01-29 2015-01-29 經皮微針管單元及其構成的經皮微針管投藥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49218U true CN205549218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55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4894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49218U (zh) 2015-01-29 2016-01-19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CN201610033801.7A Pending CN105833423A (zh) 2015-01-29 2016-01-19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3801.7A Pending CN105833423A (zh) 2015-01-29 2016-01-19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2042B2 (zh)
CN (2) CN205549218U (zh)
TW (1) TWI62696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3423A (zh) * 2015-01-29 2016-08-10 黄荣堂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CN107376111A (zh) * 2017-09-01 2017-11-24 珠海云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头皮护理装置及头皮护理仪
CN109394503A (zh) * 2017-11-16 2019-03-01 英特士雷德贸易有限公司 多功能美容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9789301A (zh) * 2017-03-24 2019-05-21 李昌雨 针板印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3458B (zh) * 2016-10-10 2021-04-06 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定量储存系统
KR102594935B1 (ko) * 2017-01-27 2023-10-27 아피스 메디컬 코퍼레이션 콜드 플라즈마 피부재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7088207B2 (ja) * 2017-11-07 2022-06-21 ニプロ株式会社 穿刺用器具
KR20200100711A (ko) * 2017-12-19 2020-08-2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마이크로 어레이 어플리케이터
US20220273926A1 (en) * 2019-07-08 2022-09-01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Drug delivery using microneedle arrays
TWI730504B (zh) * 2019-11-19 2021-06-11 奇異平台股份有限公司 經皮微針監測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5317A2 (en) * 2001-11-30 2004-12-15 Alz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microprojection arrays
US20040247654A1 (en) * 2003-06-05 2004-12-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ydrophilic adhesives for delivery of herbal medicines
US20060030811A1 (en) * 2004-08-03 2006-02-09 Wong Patrick S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hancing transdermal agent flux
US7658728B2 (en) * 2006-01-10 2010-02-09 Yuzhakov Vadim V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and applicator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CA2650193A1 (en) * 2006-04-25 2007-11-08 Alza Corporation Microprojection array application with sculptured microprojections for high drug loading
WO2007127815A2 (en) * 2006-04-25 2007-11-08 Alza Corporation Microprojection array application with multilayered microprojection member for high drug loading
US20080015494A1 (en) * 2006-07-11 2008-01-17 Microchips, Inc. Multi-reservoir pump device for dialysis, biosensing, or delivery of substances
WO2010070628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Janisys Limited A fluid transfer device and an active substance cartridge for the fluid transfer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ressure at which an active substance is delivered to a subject from a fluid transfer device
JP2014519344A (ja) * 2011-03-18 2014-08-14 ユニヴェルシテ リブル ドゥ ブリュッセル 人間または動物の体の膜に穴をあけるための装置
TWM427950U (en) * 2011-09-23 2012-05-01 Univ Nat Taipei Technology Transdermal sensor
JP6455429B2 (ja) * 2013-07-08 2019-01-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中空針状体装置
TWI543799B (zh) * 2014-01-28 2016-08-01 微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乳酸量測裝置及運動訓練調整的方法
TWI548395B (zh) * 2014-01-28 2016-09-11 微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續經皮微針監測系統
TWI519781B (zh) * 2014-01-28 2016-02-01 微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經皮微針陣列貼布
TWI626965B (zh) * 2015-01-29 2018-06-21 黃榮堂 經皮微針管單元及其構成的經皮微針管投藥裝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3423A (zh) * 2015-01-29 2016-08-10 黄荣堂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CN109789301A (zh) * 2017-03-24 2019-05-21 李昌雨 针板印章
CN109789301B (zh) * 2017-03-24 2021-03-12 李昌雨 针板印章
CN107376111A (zh) * 2017-09-01 2017-11-24 珠海云动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头皮护理装置及头皮护理仪
CN109394503A (zh) * 2017-11-16 2019-03-01 英特士雷德贸易有限公司 多功能美容仪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3423A (zh) 2016-08-10
TWI626965B (zh) 2018-06-21
US10252042B2 (en) 2019-04-09
TW201627017A (zh) 2016-08-01
US20160220802A1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49218U (zh) 经皮微针管单元及其构成的经皮微针管投药装置
CN1655834A (zh) 用于控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和装置
RU2494769C2 (ru) Массив полых микроигл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Nguyen et al. Human studies with microneedles for evaluation of their efficacy and safety
Garland et al. Microneedle arrays as medical devices for enhance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CN105142711B (zh) 微突起施加器
US20090012494A1 (en) Intradermal delivery of biological agents
TW200526286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TW200539907A (en) Delivery of polymer conjugates of therapeutic peptides and proteins via coated microprojections
WO2014188429A1 (en) Intradermal delivery of drugs, pharmaceuticals and other therapeutic agents via microneedles
JP6050252B2 (ja) 薬物送達技術
JP2009273872A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
JP2016185411A (ja) 経皮投薬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に使用するニードル形成体
JP2004065775A (ja) 針状構造体を備えたデバイス
JP6634623B2 (ja) 溶解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製剤
CN101553275A (zh) 用于活性物质透皮递送和取样的高纵横比微器件和方法
CN1638826A (zh) 减少治疗剂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25883A (zh) 金属储药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23064A (zh) 用于穿透生物屏障的微穿透器设备
CN101385881B (zh) 一次性微型注射器
CN102309797B (zh) 一次性微型注射针头及其注射器
CN207412507U (zh) 一种超细透皮微针
KR20160043186A (ko) 생분해성 고분자로 형성된 분리형 침첨을 갖는 약물 전달용 한방침 및 제조방법
KR20190117874A (ko) 캔들형 마이크로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캔들형 마이크로 구조체의 피부 내 삽입 방법
US20180296816A1 (en) Transdermal microneedle unit and transdermal microneedle drug deliver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