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2051U -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2051U
CN205452051U CN201521038941.0U CN201521038941U CN205452051U CN 205452051 U CN205452051 U CN 205452051U CN 201521038941 U CN201521038941 U CN 201521038941U CN 205452051 U CN205452051 U CN 205452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negative pole
negative
ion capacitor
po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389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少军
李洪涛
周志勇
平丽娜
潘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389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2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2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2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属于锂离子电容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包括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两侧设置有锂带,所述锂带上设置有沿锂带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将负极片两侧设置锂带,锂带的作用为在电解液的作用下同负极活性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降低负极电位,为负极储备锂。锂带上设置通孔,使电解液与锂带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促进锂带与负极之间的反应更加充分。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属于锂离子电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器件,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的充电放电速度更快,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几十万次,远远高于锂离子电池,而且锂离子电容器的安全性也更高,其工作电压可以与锂离子电池相媲美。因此,锂离子电容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建设工程电梯等领域中,锂离子电容器都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离子电容器双电层原理的作用,其能量密度较低。
授权公告号为CN204360933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5月27日)公开了一种超级锂离子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正极包括第一集流体和设置于第一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碳层,所述负极包括第二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体表面的硬碳层,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以使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电绝缘,所述电解液与所述正极和负极物理接触和电接触,以允许离子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间交换,所述超级锂离子电容器还包括锂片层,所述锂片层位于所述硬碳层与所述隔膜之间且设置在所述硬碳层表面。在锂离子电容器注液后,锂片层能够向负极补锂,使负极片有较为充分的锂储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锂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但是该技术方案中,锂片层与电解液接触不充分,无法高效地使锂与负极充分反应,在提高锂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方面作用非常有限,而且也造成锂片层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电容器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上述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的电芯以及使用该电芯的锂离子电容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包括负极片和设置在负极片两侧的锂带,所述锂带上设置有在锂带上沿锂带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将负极片两侧设置锂带,锂带的作用为在电解液的作用下同负极活性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降低负极电位,为负极储备锂。锂带上设置通孔作为电解液通道,使电解液与锂带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促进锂带与负极之间的反应更加充分。
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孔、方孔或者不规则孔。该通孔的孔径为0.2-100mm,进一步优选为0.5-10mm。
锂带的厚度根据具体的负极片的厚度及负极补锂的需求量来设定,一般的,锂带的厚度为1-100μm,进一步优选为3-30μm。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锂带的面积小于负极片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面积。
所述负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铜箔,所述表面处理铜箔为表面涂覆有导电涂层的铜箔或者为表面经过等离子处理的铜箔或者为表面经过腐蚀的铜箔。铜箔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铜箔,其厚度一般为5-30μm,进一步优选为6-20μm。
上述导电涂层由粘结剂和导电剂混合组成,粘结剂为PVDF、PTFE、SBR中的任意一种,导电剂为炭黑、碳纤维、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该导电涂层能够进一步提高集流体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导电性。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硬碳、软碳、中间相碳微球中的一种或几种。石墨的D50为2-60μm,进一步优选5-30μm,克容量为300-345mAh/g。软炭的D50为2-60μm,进一步优选为5-25μm。硬碳的D50为3-55μm,进一步优选为5-15μm。中间相炭微球D50为2-55μm,进一步优选为5-25μm。
所述负极单元是将锂带与负极片叠放后压合制得。所述压合的压力为2-40MPa。
本实用新型的电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芯,包括正极片和隔膜,还包括负极单元,所述正极片、负极单元依次交替设置,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单元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负极单元为上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
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所述卷绕式电芯最外层为隔膜,隔膜内侧为负极单元。
所述电芯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正极活性物质成的宽度大1-8mm,负极活性物质层在长度方向上比正极活性物质层长0.5-4mm,隔膜两端比负极片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两端长0.5-4mm。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为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D50为5-40μm,进一步优选为10-15μm,克容量为65-120F/g,比表面积为500-4000m2/g。
所述正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铝箔,所述表面处理铝箔为表面涂覆有导电涂层的铝箔或者为表面经过等离子处理的铝箔或者为表面经过腐蚀的铝箔。铝箔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铝,其厚度一般为10-40μm,进一步优选为15-30μm。
上述导电涂层由粘结剂和导电剂混合组成,粘结剂为PVDF、PTFE、SBR中的任意一种,导电剂为炭黑、碳纤维、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该导电涂层能够进一步提高集流体与正极活性物质之间的导电性。
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容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使用上述电芯。
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容器采用上述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促进了电解液与锂带之间的接触,提高了锂带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反应,使负极充分补锂,大幅度提高了锂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锂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包括负极片13,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两个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3a,负极片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均设置有锂带14,锂带的面积略小于对应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面积,锂带的厚度为10μm,锂带上设置有电解液通道,该电解液通道为沿锂带厚度方向延伸的圆形通孔15,以使电解液能够与锂带充分接触,圆形通孔的孔径为5mm。
负极片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为石墨,石墨的粒度D50为10μm,克容量320mAh/g;负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铜箔,该表面处理铜箔为表面涂覆有导电涂层的铜箔,导电涂层的主要成分为导电剂与粘结剂的混合物,导电剂为炭黑,粘结剂为PVDF,铜箔的厚度为12μm。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采用如下方法制得:将上述负极片与锂带叠放,采用20MPa的压力进行压合,即得。
本实施例的电芯包括正极片12、隔膜11以及上述负极单元,所述正极片、负极单元依次交替设置,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单元之间设置有隔膜,即正极片、负极单元、隔膜按照“隔膜-正极片-隔膜-负极单元-隔膜-正极片…”的顺序重复设置。本实施例的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最内层为半圈隔膜以及设置在隔膜外侧的半圈负极单元,最外层为一圈隔膜以及设置在隔膜内侧的一圈负极单元。隔膜为聚丙烯隔膜,厚度为28μm。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2a,正极活性物质层为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D50为12μm,克容量为100F/g,比表面积1000m2/g;正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铝箔,该表面处理铝箔为表面涂覆有导电涂层的铝箔,导电涂层的主要成分为导电剂与粘结剂的混合物,导电剂为炭黑,粘结剂为PVDF,铝箔的厚度为20μm。
该卷绕式电芯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大5mm,负极活性物质层两端均比对应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两端长2.5mm,负极片上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锂带的宽度大4mm,隔膜的宽度比负极片的宽度大4mm,隔膜两端比负极片两端长2mm。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使用上述电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包括负极片,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两个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片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均设置有锂带,锂带的面积略小于对应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面积,锂带的厚度为3μm,锂带上设置有电解液通道,该电解液通道为沿锂带厚度方向延伸的圆形通孔,以使电解液能够与锂带充分接触,圆形通孔的孔径为1mm。
负极片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为硬碳,硬碳的粒度D50为5μm;负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铜箔,该表面处理铜箔为表面涂覆有导电涂层的铜箔,导电涂层的主要成分为导电剂与粘结剂的混合物,导电剂为碳纤维,粘结剂为PTFE,铜箔的厚度为20μm。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采用如下方法制得:将上述负极片与锂带叠放,采用10MPa的压力进行压合,即得。
本实施例的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以及上述负极单元,所述正极片、负极单元依次交替设置,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单元之间设置有隔膜,即正极片、负极单元、隔膜按照“隔膜-正极片-隔膜-负极单元-隔膜-正极片…”的顺序重复设置。本实施例的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最内层为半圈隔膜以及设置在隔膜外侧的半圈负极单元,最外层为一圈隔膜以及设置在隔膜内侧的一圈负极单元。隔膜为聚乙烯与聚丙烯双层复合隔膜,厚度为38μm。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为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D50为35μm,克容量为70F/g,比表面积3500m2/g;正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铝箔,该表面处理铝箔为表面涂覆有导电涂层的铝箔,导电涂层的主要成分为导电剂与粘结剂的混合物,导电剂为碳纤维,粘结剂为PTFE,铝箔的厚度为12μm。
该卷绕式电芯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大2mm,负极活性物质层两端均比对应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两端长1mm,负极片上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锂带的宽度大2mm,隔膜的宽度比负极片的宽度大2mm,隔膜两端比负极片两端长1mm。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使用上述电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包括负极片,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两个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片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均设置有锂带,锂带的面积略小于对应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面积,锂带的厚度为30μm,锂带上设置有电解液通道,该电解液通道为沿锂带厚度方向延伸的圆形通孔,以使电解液能够与锂带充分接触,圆形通孔的孔径为8mm。
负极片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为软碳,软碳的粒度D50为20μm;负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铜箔,该表面处理铜箔为表面涂覆有导电涂层的铜箔,导电涂层的主要成分为导电剂与粘结剂的混合物,导电剂为石墨烯,粘结剂为SBR,铜箔的厚度为8μm。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采用如下方法制得:将上述负极片与锂带叠放,采用40MPa的压力进行压合,即得。
本实施例的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以及上述负极单元,所述正极片、负极单元依次交替设置,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单元之间设置有隔膜,即正极片、负极单元、隔膜按照“隔膜-正极片-隔膜-负极单元-隔膜-正极片…”的顺序重复设置。本实施例的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最内层为半圈隔膜以及设置在隔膜外侧的半圈负极单元,最外层为一圈隔膜以及设置在隔膜内侧的一圈负极单元。隔膜为纤维素隔膜,厚度为15μm。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为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D50为8μm,克容量为120F/g,比表面积600m2/g;正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铝箔,该表面处理铝箔为表面涂覆有导电涂层的铝箔,导电涂层的主要成分为导电剂与粘结剂的混合物,导电剂为石墨烯,粘结剂为SBR,铝箔的厚度为30μm。
该卷绕式电芯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大8mm,负极活性物质层两端均比对应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两端长4mm,负极片上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锂带的宽度大6mm,隔膜的宽度比负极片的宽度大4mm,隔膜两端比负极片两端长2mm。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使用上述电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包括负极片,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两个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片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上均设置有锂带,锂带的面积略小于对应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面积,锂带的厚度为30μm,锂带上设置有电解液通道,该电解液通道为沿锂带厚度方向延伸的方形通孔,以使电解液能够与锂带充分接触。
负极片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为硬碳,粒度D50为50μm;负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铜箔,该表面处理铜箔为表面经过等离子体轰击的铜箔,铜箔的厚度为8μm。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采用如下方法制得:将上述负极片与锂带叠放,采用40MPa的压力进行压合,即得。
本实施例的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以及上述负极单元,所述正极片、负极单元依次交替设置,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单元之间设置有隔膜,即正极片、负极单元、隔膜按照“隔膜-正极片-隔膜-负极单元-隔膜-正极片…”的顺序重复设置。本实施例的电芯为叠片式电芯,叠片式电芯两侧最外层均为隔膜以及设置在隔膜内侧的负极单元。隔膜为聚乙烯隔膜,厚度为32μm。
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为活性炭,活性炭的粒径D50为5μm,克容量为120F/g,比表面积600m2/g;正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铝箔,该表面处理铝箔为表面涂覆有导电涂层的铝箔,导电涂层的主要成分为导电剂与粘结剂的混合物,导电剂为石墨烯,粘结剂为PVDF,铝箔的厚度为38μm。
该电芯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大6mm,负极活性物质层两端均比对应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两端长3mm,负极片上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比锂带的宽度大4mm,隔膜的宽度比负极片的宽度大4mm,隔膜两端比负极片两端长2mm。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容器使用上述电芯。
上述实施例,最终统一制作为容量约1000F的锂离子电容器单体,测得各实施例中锂离子电容器性能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4的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制得的锂离子电容器能量密度较高,达到了28.9-30.2Wh/kg。

Claims (7)

1.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包括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两侧设置有锂带,所述锂带上设置有沿锂带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孔、方孔或者不规则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锂带的面积小于负极片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为表面处理铜箔,所述表面处理铜箔包括铜箔和涂覆在铜箔表面的导电涂层。
5.一种电芯,包括正极片和隔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极单元,所述正极片、负极单元依次交替设置,相邻的正极片和负极单元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负极单元为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卷绕式电芯,所述卷绕式电芯最外层为隔膜,隔膜内侧为负极单元。
7.一种锂离子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
CN201521038941.0U 2015-12-11 2015-12-11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Active CN205452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8941.0U CN205452051U (zh) 2015-12-11 2015-12-11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8941.0U CN205452051U (zh) 2015-12-11 2015-12-11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2051U true CN205452051U (zh) 2016-08-10

Family

ID=57180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38941.0U Active CN205452051U (zh) 2015-12-11 2015-12-11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205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0298A (zh) * 2015-12-11 2016-03-09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N112151763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天津中能锂业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预锂化的方法及其锂离子电池
CN112151283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天津中能锂业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锂化方法、复合负极及锂离子电容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0298A (zh) * 2015-12-11 2016-03-09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N105390298B (zh) * 2015-12-11 2019-07-30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N112151763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天津中能锂业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预锂化的方法及其锂离子电池
CN112151283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天津中能锂业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锂化方法、复合负极及锂离子电容器
CN112151283B (zh) * 2019-06-28 2022-08-23 天津中能锂业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锂化方法、复合负极及锂离子电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3773B (zh) 电池
CN103413692B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正极片及使用该正极片的锂离子电容器
Yu et al. A high-power lithium-ion hybrid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 based on citrate-derived electrodes
WO2012163300A1 (zh) 电池
CN103187576A (zh) 集流体、电化学电池电极及电化学电池
CN203746972U (zh) 一种正极极片
CN104795559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3000390B (zh) 一种负极集流体制备方法及使用该集流体的超级电容器
CN102867983A (zh) 一种非水二次锂电池
CN102509639A (zh) 超级电容器
CN109802094A (zh) 一种低温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7779A (zh) 一种电化学活性极片的制作方法
CN104409223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片及使用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容器
CN110085869A (zh) 导电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极片及锂电池
CN103779569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Shin et al.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of a heteroatom-doped graphene layer on patterned aluminum foil for ultrafast lithium storage kinetics
CN104795534A (zh) 一种电化学阴极电极、包含该阴极电极的储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59180A1 (zh) 一种高功率高能量化学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9503A (zh) 一种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5452051U (zh)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N105390298B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N107408698B (zh) 负极活性材料和其制备方法
CN203552954U (zh) 锂离子电容器用预嵌锂装置
CN104752687A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集流体的制作方法
CN203562322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容器的预嵌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