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5073U - 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5073U
CN205425073U CN201520984791.6U CN201520984791U CN205425073U CN 205425073 U CN205425073 U CN 205425073U CN 201520984791 U CN201520984791 U CN 201520984791U CN 205425073 U CN205425073 U CN 205425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ve
insulating disc
card
spacing cylinder
fr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847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bang kitchen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BANG KITCHEN UTENSI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BANG KITCHEN UTENSI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BANG KITCHEN UTENSI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847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5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5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50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包括炉头、炉膛本体、第一限位筒体、炉花板和保温棉,炉膛本体的顶端敞口,炉头穿设在炉膛本体和炉花板的底面中心的通孔中,第一限位筒体夹设在炉花板和炉膛本体之间,第一限位筒体套设在炉头外周,炉花板、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膛本体之间的空腔中填充设置有保温棉。该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结构简单,通过在炉花板、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膛本体之间的空腔中填充设置有保温棉,减小炉花板与锅具之间的间距,阻止炉头的火焰向周围传热,使炉头的热量集中对锅具进行加热,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煤气炒灶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厨房设备中的炒灶,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背景技术
商用厨房设备是指放置在厨房或者供烹饪用的设备、工具的统称,其中炒灶是热厨区的必要部分,目前市面上家用的炒灶按热源划分为燃气灶和电灶两类,而商用的炒灶由于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远大于家用炒灶,考虑到产品本身的抗老化和耐用性,多采用煤气炒灶。
热效率是衡量一个灶是否节能的重要指标。现有技术中的商用炒灶的结构简单,仅包括炉膛和炉花板,锅具直接放置在炉花板上,自炉头喷射出的燃气燃烧所散发的热量很大一部分传导到周围的空气中,因此煤气炒灶的热效率较低。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炉花板多为铸铁形成,其与锅具之间的接触点多为尖锐的端角,使用者掂锅操作摩擦力较大,比较费力。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炒灶炉膛进行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的有助于提高燃气灶热效率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包括炉头、炉膛本体、第一限位筒体、炉花板和保温棉,炉膛本体的顶端敞口,炉头穿设在炉膛本体和炉花板的底面中心的通孔中,第一限位筒体夹设在炉花板和炉膛本体之间,第一限位筒体套设在炉头外周,炉花板、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膛本体之间的空腔中填充设置有保温棉。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通过保温棉的缝隙或者炉花板与锅具之间的间隙扩散,为了加快二氧化碳气体的扩散速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炉膛本体的底面还设置有二氧化碳出气口。二氧化碳的分子量大于空气,因此从炉膛本体底面出气口的二氧化碳扩散量较大。
为了进一步减少炉火向周围环境的热传导两,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炉花板上方设置有隔热盘,隔热盘的外轮廓为倒锥台形或开口向上的球缺形,隔热盘的底端中心设置有第二限位筒体,第二限位筒体的底端与第一限位筒体的顶端对应设置或套接设置,隔热盘、第二限位筒体与炉花板之间的空腔中填充设置有保温棉。
炉花板上方和下方保温棉疏松,煤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容易通过,为了加速炉花板上下保温棉中二氧化碳的透过速率,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炉花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
为了尽量减少隔热盘与锅具之间的间隙,减少热量向周围环境传递,同时减少掂锅时隔热盘与锅具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隔热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若干个凸起的顶端形成一锥面或球缺面,若干个凸起与置于隔热盘上端的锅具下表面之间为点接触或线接触。隔热盘一般为一体冲压成型,凸起部分的表面多为弧面形。
为了保证锅具的底部受热均匀,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凸起为点状和/或条状,凸起由隔热盘的中心向四周发散且均匀分布。
为了保证锅具的底部受热均匀,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凸起为环形,若干个环形凸起和隔热盘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为了减少锅具与隔热盘的接触面积,使隔热盘适用于不同底部形状的锅具,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点状和/或条状的凸起呈与隔热盘同中心轴的环形阵列分布,由隔热盘的内缘至外缘至少设置有两个环形阵列。
为了简化炉膛结构,使各部件间的装配更简单,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膛本体一体式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花板一体式连接,炉膛本体的通孔外缘设置有限位凸环,第一限位筒体与限位凸环的外缘套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结构简单,通过在炉花板、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膛本体之间的空腔中填充设置有保温棉,减小炉花板与锅具之间的间距,阻止炉头的火焰向周围传热,使炉头的热量集中对锅具进行加热,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煤气炒灶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炒灶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炉花板沿中心轴线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3中隔热盘沿中心轴线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4中隔热盘沿中心轴线的剖视图。
图中:1、炉膛本体;2、第一限位筒体;3、炉花板;4、保温棉;5、第二限位筒体;6、透气孔;7、凸起;8、炉头;9、隔热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包括炉头8、炉膛本体1、第一限位筒体2、炉花板3和保温棉4,炉膛本体1的顶端敞口,炉头穿设在炉膛本体1和炉花板3的底面中心的通孔中,第一限位筒体2夹设在炉花板3和炉膛本体1之间,第一限位筒体2套设在炉头8外周,炉花板3、第一限位筒体2与炉膛本体1之间的空腔中填充设置有保温棉4。
炉膛本体1的底面还设置有二氧化碳出气口。
实施例1中的炉花板直接与锅具的底面接触。炉花板的上表面可设置有凸起、凸棱等,以减少锅具底面与炉花板的接触面积。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炉花板上方设置有隔热盘9,隔热盘9的外轮廓为倒锥台形或开口向上的球缺形,隔热盘的底端中心设置有第二限位筒体5,第二限位筒体5的底端与第一限位筒体2的顶端或套接设置,隔热盘9、第二限位筒体5与炉花板3之间的空腔中填充设置有保温棉4。
炉花板3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6。
隔热盘9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7,若干个凸起7的顶端形成一球缺面,若干个凸起7与置于隔热盘上端的锅具下表面之间为点接触。
本实施例中凸起7为圆点状,凸起7呈与隔热盘同中心轴的环形阵列分布,由隔热盘9的内缘至外缘设置有三个环形阵列。
该凸起的点状可以为椭圆形点、三角形点、多边形点等任意形状,或者上述形状的组合,环形阵列由隔热盘的内缘至外缘可以为两层以上,相邻环形阵列中的点状凸起可以为错位设置,也可以为凸起的中心连线与隔热盘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上。
隔热盘9一般为一体冲压成型,凸起部分的表面多为弧面形。
实施例2中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膛本体为一体式连接;炉头和炉膛之间还穿设有点火针,点火针的出火口位于炉头上方。炉膛的底面上设置有容点火针穿过的通孔。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盘9上的凸起7为环形,若干个环形凸起和隔热盘9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环形凸起与置于隔热盘9上端的锅具下表面之间为线接触。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凸起7为条状,凸起7由隔热盘9的中心向四周发散且均匀分布。
实施例1-4中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花板一体式连接,炉膛本体的通孔外缘设置有限位凸环,第一限位筒体与限位凸环的外缘套接配合。
安装时,首先将第一限位筒体置于炉膛本体的通孔上方,保温棉至于炉膛本体与第一限位筒体之间,然后将炉花板盖上,在炉花板上设置保温棉,最后将隔热盘放置在上层保温棉上,保温棉不与炉火接触。
另外,隔热盘上的凸起还可以为沿隔热盘的盘面设置的螺旋线状。
炉头和炉膛之间还穿设有点火针,点火针的出火口位于炉头上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包括炉头、炉膛本体、第一限位筒体、炉花板和保温棉,炉膛本体的顶端敞口,炉头穿设在炉膛本体和炉花板的底面中心的通孔中,第一限位筒体夹设在炉花板和炉膛本体之间,第一限位筒体套设在炉头外周,炉花板、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膛本体之间的空腔中填充设置有保温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本体的底面还设置有二氧化碳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花板上方设置有隔热盘,隔热盘的外轮廓为倒锥台形或开口向上的球缺形,隔热盘的底端中心设置有第二限位筒体,第二限位筒体的底端与第一限位筒体的顶端对应设置或套接设置,隔热盘、第二限位筒体与炉花板之间的空腔中填充设置有保温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其特征在于,炉花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其特征在于,隔热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若干个凸起的顶端形成一锥面或球缺面,若干个凸起与置于隔热盘上端的锅具下表面之间为点接触或线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点状和/或条状,凸起由隔热盘的中心向四周发散且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环形,若干个环形凸起和隔热盘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其特征在于,点状和/或条状的凸起呈与隔热盘同中心轴的环形阵列分布,由隔热盘的内缘至外缘至少设置有两个环形阵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膛本体一体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筒体与炉花板一体式连接,炉膛本体的通孔外缘设置有限位凸环,第一限位筒体与限位凸环的外缘套接配合。
CN201520984791.6U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25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4791.6U CN205425073U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4791.6U CN205425073U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5073U true CN205425073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36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8479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25073U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50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3475A (zh) * 2019-07-12 2019-10-22 王树华 一种保温锅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3475A (zh) * 2019-07-12 2019-10-22 王树华 一种保温锅底
CN110353475B (zh) * 2019-07-12 2020-11-10 王树华 一种保温锅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5623Y (zh) 燃气灶具分火器
CN205747008U (zh) 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CN205425073U (zh) 一种组合式蓄热保温炒灶
CN110566945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0617474B (zh) 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3413630U (zh) 一种燃气灶直喷式节能炉头
CN210043751U (zh) 一种轻质节能平底锅
CN202714708U (zh) 一种高效节能锅
CN213551315U (zh) 无烟烤炉
CN212204626U (zh)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210398901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燃烧器
CN210688220U (zh) 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01303833Y (zh) 电磁炉炒锅
CN110094728B (zh) 一种燃烧器
CN205912755U (zh) 一种新型华夫机
CN202122498U (zh) 防粘锅底蒸发器
CN205065712U (zh) 炉头组件
CN202166097U (zh) 一种燃气灶热水器
CN213429701U (zh) 烤盘防翻转装置
CN202525951U (zh) 一种直火煮食调理器具
CN220506778U (zh) 一种提高热效率的炉膛及燃气灶
CN204201901U (zh) 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CN216953049U (zh) 燃气灶及炉头
CN219036737U (zh) 一种锅具导热板
JP3155008U (ja) 調理用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0

Address after: 214000 Tin Road, Gushan Town, Wuxi, Jiangsu, Jiangyin 190

Co-patentee after: Libang kitchenware Co., Ltd

Patentee after: Wuxi Libang Kitchen Utensi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400 Tin Road, Gushan Town, Wuxi, Jiangsu, Jiangyin 190

Patentee before: Wuxi Libang Kitchen Utensil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