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0153U - 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吹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10153U CN205410153U CN201620131523.4U CN201620131523U CN205410153U CN 205410153 U CN205410153 U CN 205410153U CN 201620131523 U CN201620131523 U CN 201620131523U CN 205410153 U CN205410153 U CN 2054101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edge
- hair
- cylindrical portion
- dryer
- edg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风机,其具有:主体部,其保持马达;第一筒状部,其至少局部地覆盖主体部的外周部;以及第二筒状部,其位于比第一筒状部靠轴向后方的位置,且至少局部地覆盖主体部的外周部。为如下的结构:将设置于主体部的外周连接部夹持于第一筒状部的轴向后方的端缘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轴向前方的端缘部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风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吹出热风干燥或加热对象物的吹风机。例如日本特开平10-257918号公报中记载了以往的吹风机。该公报的发用吹风机具有大致筒状的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后部的风扇、设置在风扇的前方并驱动风扇的马达、以及设置于马达的前方的加热器。马达由机壳通过具有外筒部、内筒部、以及结合外筒部与内筒部的支承部件的保持架支承。
在日本特开平10-257918号公报的结构中,将支承马达的保持架通过螺纹固定等固定于大致筒状的机壳的内周面。在该结构中,难以使马达完全静止。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驱动吹风机时马达振动,由此而产生的噪声变大。并且,若支承马达的保持架螺纹固定于机壳的内周面,则风洞处的障碍物增加。由此,存在阻碍吹风机大风量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牢固地保持马达而降低驱动时的振动和噪声、且使风在风洞内高效地流动的吹风机。
在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吹风机,其沿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将气体向前方送出,其具有主体部、第一筒状部以及第二筒状部。第一筒状部至少局部地覆盖主体部的外周部。第二筒状部位于比第一筒状部靠轴向后方的位置,且至少局部地覆盖主体部的外周部。主体部具有叶轮、马达、马达保持部、多个连接部、环体以及外周连接部。叶轮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叶片。马达使叶轮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马达保持部保持马达。多个连接部从马达保持部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延伸。环体连接多个连接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外周连接部设置在环体的外周。在第一筒状部的轴向后方的第一端缘部与第二筒状部的轴向前方的第二端缘部之间夹持外周连接部。
外周连接部具有间隔部和按压罩部。间隔部夹持于第一端缘部与第二端缘部之间。按压罩部覆盖第一端缘部以及第二端缘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按压罩部覆盖第一端缘部以及第二端缘部这两方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端缘部以及第二端缘部的至少一方被环体与按压罩部在径向上夹持。
环体的轴向长度比按压罩部的轴向长度长。
按压罩部具有把手安装部。把手安装部使第一端缘部以及第二端缘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
第一筒状部以及第二筒状部的至少一方具有外罩部。外罩部位于比第一端缘部以及第二端缘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外罩部覆盖外周连接部的外周面。
第一端缘部和第二端缘部与中心轴线平行地配置。
第一端缘部的直径比第一筒状部的其他部分的直径大。第二端缘部的直径比第二筒状部的其他部分的直径大。
马达保持部的外周面沿第一筒状部以及第二筒状部的各内周面的形状弯曲。
吹风机还具有配置在第一筒状部内的加热器。加热器的轴向后方的端部位于比环体的轴向前方的端部靠轴向后方的位置。
在第一筒状部的内周面与环体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
外周连接部的材料比第一筒状部的材料以及第二筒状部的材料弹性高。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的要素、特征、步骤、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吹风机的侧视图。
图2是吹风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卸下了把手部的状态的吹风机的立体图。
图4是吹风机的外周连接部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吹风机的外周连接部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吹风机的外周连接部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吹风机的侧视图。
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吹风机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吹风机。另外,在本说明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马达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马达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在本说明中,沿马达的中心轴线将风的下游侧作为“前”,且将风的上游侧作为“后”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不意图通过该前后方向的定义限定吹风机使用时的方向。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吹风机1的侧视图。图2是吹风机1的纵剖视图。吹风机1是通过马达42的动力使叶轮41旋转,从而向轴向前方送出热风的装置。吹风机1例如作为用于烘干头发的家庭用或工作用的头发吹风机来使用。但是,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如工业用吹风机那样的用于干燥或加热头发以外的对象物的吹风机。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吹风机1优选具有第一筒状部10、第二筒状部20、把手部30、主体部40以及加热器50。
第一筒状部10是在中心轴线9的周围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第一筒状部10的材料例示使用树脂。第一筒状部10的内径以及外径分别随着向前方而逐渐缩小。因此,在第一筒状部10中内径或外径最大处是后部的开口,在第一筒状部10中内径或外径最小处是前部的开口。第一筒状部10的前部的开口成为吹出热风的吹出口11。包括第一筒状部10的后端缘的一部分呈环状地覆盖主体部40的后述的环体44的外周面。
第二筒状部20位于比第一筒状部10靠轴向后方的位置,且是在中心轴线9的周围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第二筒状部20的材料例如使用树脂。第二筒状部20的内径以及外径分别随着向前方而逐渐扩大。因此,在第二筒状部20中内径或外径最小处是后部的开口,在第二筒状部20中内径或外径最大处是前部的开口。第二筒状部20的后部的开口成为吸入气体的吸气口21。也可以在吸气口21设置防止粉尘侵入的过滤器和/或防止使用者等的手指进入的保护部。包括第二筒状部20的前端缘的一部分呈环状地覆盖主体部40的后述的环体44的外周面。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以与中心轴线9正交的平面剖切了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时的截面形状呈大致正圆。另外,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的截面形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椭圆或多边形等其他形状。
把手部30是用户在使用吹风机1时把持的部件。把手部30从第一筒状部10与第二筒状部20的边界附近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把手部30设置有用于进行吹风机1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和/或输出的调节的开关(省略图示)。在吹风机1中,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与把手部30是分体部件。
图3是卸下了把手部30的状态的吹风机1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吹风机1中,在第一筒状部10的下表面设置有安装用孔13。通过将设置于上端部的突起嵌入安装用孔13,把手部30被固定于第一筒状部10。但是,把手部30固定于第一筒状部10的方法也可以是螺纹固定等其他方法。也可以是将把手部30固定于第二筒状部20的结构。
主体部40存在于第一筒状部10与第二筒状部20之间,连接第一筒状部10与第二筒状部20。主体部40是在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的内部产生向轴向前方的气流的单元。如图2所示,主体部40优选具有叶轮41、马达42、马达保持部43、环体44、多个连接部45、以及外周连接部46。
叶轮41是通过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而产生气流的部件。叶轮41配置在第二筒状部20的径向内侧。如图2所示,叶轮41具有:位于中央的杯部411;以及从杯部41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叶片412。杯部411固定于马达42的后述的轴421。多个叶片412在杯部411的径向外侧沿周向排列。若叶轮41旋转,则气体被多个叶片412加速。由此,产生向轴向前方且径向外侧的气流。
杯部411以及多个叶片412例如通过使用了树脂的注塑成型形成为一个部件。但是,叶轮41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杯部411与多个叶片412也可以是彼此分体部件。叶轮41的材料也可以使用树脂以外的材料。
马达42是对叶轮41供给用于旋转的动力的动力源。在吹风机1中,马达42配置在比叶轮41靠轴向前方的位置。但是,马达42也可以配置在比叶轮41靠轴向后方的位置。马达42具有沿中心轴线9延伸的轴421。若使马达42驱动,则通过配置在马达42内的线圈与磁铁之间的旋转磁场产生绕中心轴线9的转矩。由此,马达42的轴421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马达42例如使用无刷直流马达。无刷直流马达由于不存在电刷的磨损引起的性能劣化,因此比有刷马达寿命长。无刷直流马达比交流马达易于变速,且易于降低耗电量。但是,也可以取代无刷直流马达而使用有刷马达或交流马达等其他种类的马达作为马达42。
马达保持部43是在叶轮41的轴向前方保持马达42的部件。马达保持部43具有平板状的后壁部431和圆环状的侧壁部432。后壁部431相对于中心轴线9垂直地扩展。侧壁部432包围马达42的周围。马达42的后端面与后壁部431的前表面接触。马达42的外周面与侧壁部432的内周面至少局部地接触。由此,马达42被轴向以及径向定位。从叶轮41产生的气流通过马达保持部43的径向外侧。
侧壁部432的轴向前方的端部位于第一筒状部10的径向内侧。侧壁部432的轴向后方的端部以及后壁部431位于第二筒状部20的径向内侧。更具体地说侧壁部432的外周面,侧壁部432的外径随着从轴向后方的端部向轴向前方,直径先扩大再缩小。即,侧壁部432的外周面沿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的各内周面的形状弯曲。由此,从叶轮41产生的气流在马达保持部43的周围高效地送向轴向前方。
环体44位于比马达保持部4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呈环状包围马达保持部43。从叶轮41产生的气流通过环体44的径向内侧。即,吹风机1在第一筒状部10、第二筒状部20以及环体44的径向内侧且马达保持部43的径向外侧具有从吸气口21至吹出口11相连的风洞90。
如图2所示,环体44优选具有圆筒环部441和倾斜环部442。圆筒环部441呈圆筒状,且与中心轴线9大致平行地延伸。圆筒环部441的外周面与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这两方接触。圆筒环部441的轴向前方的端部位于第一筒状部10的径向内侧。圆筒环部441的轴向后方的端部位于第二筒状部20的径向内侧。
倾斜环部442从圆筒环部441的轴向前方的端部向轴向前方且径向内侧呈圆锥状延伸。即,倾斜环部442的内径以及外径随着向轴向前方而逐渐缩小。能够使通过环体44的径向内侧的气流被倾斜环部442向径向内侧聚集。由此,能够将气流高效地送向后述的散热器50。
在吹风机1中,第一筒状部10与倾斜环部442彼此不接触。在第一筒状部10的内周面与倾斜环部442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空隙。因此,能够将第一筒状部10和倾斜环部442分别设计成优选形状。例如,能够不牺牲第一筒状部10的外观上的设计,而提高倾斜环部442对气流的整流效果。
在吹风机1中,环体44的轴向长度比后述的按压罩部62的轴向长度长。如此,能够通过使环体44沿轴向形成得较长,来进一步提高环体44对气流的整流效果。
多个连接部45在径向上连接马达保持部43与环体44。各连接部45从马达保持部43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且与环体44的内周面连接。换言之,多个连接部45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通过马达保持部43彼此连接。多个连接部4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通过环体44彼此连接。多个连接部45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排列。从叶轮41产生的气流通过多个连接部45之间送向加热器50侧。通过多个连接部45决定马达保持部43相对于环体44的位置。另外,连接部45既可以是只用于支承的肋,连接部45也可以具有引导气流的功能。即,连接部45可以是具有整流功能的静叶片。
外周连接部46为如下结构:连接第一筒状部10与第二筒状部20,且固定主体部40相对于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的位置。外周连接部46沿环体44的外周面设置。之后对外周连接部46进行详细说明。
加热器50配置在第一筒状部10的内部,且位于比马达42靠轴向前方的位置。马达50例如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镍铬合金线等电热线;以及支承电热线的支承板。在图2中,虽省略了加热器50的详细图示,但通过双点划线表示了配置加热器50的位置。加热器50的轴向后方的端部位于比环体44的轴向前方的端部靠轴向后方的位置。如此,在加热器1中,高效地利用环体44的内部空间配置加热器50。
若吹风机1的电源开关接通,则向马达42以及加热器50的电热线供给电流。由此,马达42进行驱动,轴421以及固定于轴421的叶轮41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如此一来,通过多个叶片412加速气体,在风洞90内产生朝向轴向前方的气流。通过了环体44的气流被加热器50加热。被加热了的气流从吹出口11向轴向前方吹出。
接着对外周连接部46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吹风机1在外周连接部46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如图4所示,外周连接部46具有间隔部61和按压罩部62。间隔部61从圆筒环部44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间隔部61的形状不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呈圆环状,也可以呈欠缺了周向的一部分的圆弧状。按压罩部62从间隔部6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轴向前方以及轴向后方扩展。
以下将第一筒状部10的轴向后方的端缘部称作“第一端缘部12”。将第二筒状部20的轴向前方的端缘部称作“第二端缘部22”。如图4所示,外周连接部46的间隔部61在轴向上被夹持于第一端缘部12与第二端缘部22之间。间隔部61的轴向前方的面与第一端缘部12接触。间隔部61的轴向后方的面与第二端缘部22接触。由此,主体部40相对于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的轴向位置被固定。
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被夹持于环体44的环部441与外周连接部46的按压罩部62之间。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分别与圆筒环部441以及按压罩部62的至少一方接触。由此,主体部40相对于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的径向位置被固定。其结果是,主体部40相对于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被大致同轴地定位。
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具有螺纹孔(省略图示)。组装吹风机1时,通过在轴向上将螺钉插入该螺纹孔,第一筒状部10与第二筒状部20彼此固定。螺钉未被插入主体部40。但是,如上所述,主体部40通过被夹持于第一筒状部10与第二筒状部20之间而被固定。
如此,在吹风机1中,第一筒状部10与第二筒状部20在轴向上夹持有保持马达42的主体部40。由此,能够牢固地保持马达42,且能够抑制保持马达42的零件数。在该固定结构中,不易产生马达42的错位。因此,降低驱动吹风机1时的振动和噪声等。在该固定结构中,在第一筒状部10或第二筒状部20的内部不必通过螺钉等固定马达42。因此,能够减少风洞90内的障碍物,能够使气体高效地在风洞90内流动。
在吹风机1中,按压罩部62从间隔部6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轴向前方以及轴向后方这两个方向延伸。因此,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这两方的外周面被按压罩部62覆盖。由此,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这两方的向径向外侧的错位被按压罩部62限制。因此,主体部40被进一步牢固地固定于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
在吹风机1中,第一筒状部10的第一端缘部12和第二筒状部20的第二端缘部22与中心轴线9大致平行地配置。在这些端缘部12、22之间夹持外周连接部46的间隔部61。因此,在第一筒状部10与第二筒状部20在轴向上被螺钉牢固地固定时,在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不易产生径向上的分力。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的变形,能够将主体部40牢固地固定于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
在吹风机1中,第一筒状部10的第一端缘部12的外径比第一筒状部10的其他部分的外径大。第二筒状部20的第二端缘部22的外径比第二筒状部20的其他部分的外径大。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筒状部10的第一端缘部12的内径比第一筒状部10的其他部分的内径大。在吹风机1中,在第一筒状部10的外径最大的部分与第二筒状部20的外径最大的部分之间夹持固定间隔部61。在第一筒状部10的内径最大的部分与第二筒状部20的内径最大的部分之间夹持固定间隔部61。因此,能够在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的径向内侧确保配置马达42的空间和风洞90较宽。
马达保持部43、环体44、连接部45以及外周连接部46例如能够通过使用了树脂的注塑成型形成连成一体的部件。但是,这些部件的一部分也可以彼此是分体部件。优选至少外周连接部46的材料比第一筒状部10以及第二筒状部20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如此一来,能够使外周连接部46进一步紧贴第一筒状部10的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筒状部20的第二端缘部22。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驱动马达42而引起主体部40振动。
如图3所示,吹风机1的按压罩部62不呈圆环状,而呈欠缺了周向的一部分的圆弧状。因此,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的周向一部分从按压罩部62露出。把手部30的上端部与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的该露出的部分接触。即,按压罩部62具有把手安装部621。把手安装部621是使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欠缺部。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的其他部分通过被按压罩部62覆盖而牢固地固定。由此,在安装了把手部30时,能够抑制第一端缘部12以及第二端缘部22变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图5是一优选变形例所涉及的吹风机的外周连接部46A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在图5的例子中,按压罩部62A从间隔部61A的径向外侧端部仅向轴向前方延伸。因此,在第一端缘部12A的外周面以及第二端缘部22A的外周面中,仅第一端缘部12A被按压罩部62A覆盖。在第一端缘部12A以及第二端缘部22A中,仅第一端缘部12A被圆筒环部441A与按压罩部62A在径向上夹持。
如此,按压罩部也可以仅覆盖第一端缘部以及第二端缘部的任一方的外周面。仅第一端缘部以及第二端缘部的任一方被圆筒环部与按压罩部在径向上夹持即可。
图6是其他优选变形例所涉及的吹风机的外周连接部46B附近的局部纵剖视图。在图6中,外周连接部46B仅具有间隔部61B。只要是第一端缘部12B以及第二端缘部22B难以向径向外侧变形的状况,也可以如图6所示,省略按压罩部。
图7是其他优选变形例所涉及的吹风机1C的侧视图。图8是该吹风机1C的纵剖视图。在图7以及图8中,第一筒状部10C具有第一外罩部14C。第一外罩部14C位于比第一端缘部12C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二筒状部20C具有第二外罩部24C。第二外罩部24C位于比第二端缘部22C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一外罩部14C以及第二外罩部24C覆盖外周连接部46C的外周面。
如此,也可以在第一筒状部以及第二筒状部中的一方或两方设置覆盖外周连接部的外周面的外罩部。如此一来,能够将主体部进一步牢固地固定于第一筒状部以及第二筒状部。另外,能够将由外周连接部产生的接缝以从外部无法看到的方式隐藏。
构成吹风机的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
Claims (13)
1.一种吹风机,其沿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将气体向前方送出,其具有:
主体部;
第一筒状部,其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部;以及
第二筒状部,其位于比所述第一筒状部靠轴向后方的位置,且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部,
所述吹风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
叶轮,其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叶片;
马达,其使所述叶轮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马达保持部,其保持所述马达;
多个连接部,其从所述马达保持部的外周向径向外侧延伸;
环体,其连接所述多个连接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以及
外周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环体的外周,
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轴向后方的第一端缘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的轴向前方的第二端缘部之间夹持所述外周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连接部具有:
间隔部,其夹持于所述第一端缘部与所述第二端缘部之间;以及
按压罩部,其覆盖所述第一端缘部以及所述第二端缘部的至少一方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罩部覆盖所述第一端缘部以及所述第二端缘部这两方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缘部以及所述第二端缘部的至少一方被所述环体与所述按压罩部在径向上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体的轴向长度比所述按压罩部的轴向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罩部具有把手安装部,所述把手安装部使所述第一端缘部以及所述第二端缘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筒状部以及所述第二筒状部的至少一方还具有外罩部,所述外罩部位于比所述第一端缘部以及所述第二端缘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外罩部覆盖所述外周连接部的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缘部和所述第二端缘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缘部的直径比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其他部分的直径大,
所述第二端缘部的直径比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其他部分的直径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保持部的外周面沿所述第一筒状部以及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各内周面的形状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风机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筒状部内的加热器,
所述加热器的轴向后方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环体的轴向前方的端部靠轴向后方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环体的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连接部的材料比所述第一筒状部的材料以及所述第二筒状部的材料弹性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52810A JP2016171877A (ja) | 2015-03-17 | 2015-03-17 | ドライヤ |
JP2015-052810 | 2015-03-1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10153U true CN205410153U (zh) | 2016-08-03 |
Family
ID=56545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3152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10153U (zh) | 2015-03-17 | 2016-02-19 | 吹风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10149B2 (zh) |
JP (1) | JP2016171877A (zh) |
CN (1) | CN205410153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858873S1 (en) * | 2015-09-15 | 2019-09-03 | Turbo Ion, Inc. | Hair dry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904860C5 (de) * | 1989-02-17 | 2004-10-07 | Robert Krups Gmbh & Co Kg | Elektrisch betriebener Handhaartrockner |
DE59608996D1 (de) * | 1995-05-23 | 2002-05-08 | Braun Gmbh | Handhaartrockner |
JPH10257918A (ja) | 1997-03-19 | 1998-09-29 | Tescom:Kk | ヘアドライヤー |
JP2016135228A (ja) * | 2015-01-23 | 2016-07-28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JP2016135229A (ja) * | 2015-01-23 | 2016-07-28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
-
2015
- 2015-03-17 JP JP2015052810A patent/JP2016171877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2-19 CN CN201620131523.4U patent/CN2054101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3-03 US US15/059,419 patent/US100101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273831A1 (en) | 2016-09-22 |
US10010149B2 (en) | 2018-07-03 |
JP2016171877A (ja) | 2016-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96460B (zh) | 电动力单元 | |
US9746202B2 (en) | Dryer | |
JP6488612B2 (ja) | 静翼ユニットおよび送風機 | |
RU2011153704A (ru) | Электропривод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 |
CN1253614A (zh) | 一种带有管道的轴流式吹风机 | |
US20150192325A1 (en) | Dryer | |
KR20150144294A (ko) | 히트 싱크를 갖는 회전자 | |
CN205410153U (zh) | 吹风机 | |
JP2002218704A (ja) | 全閉外扇形電動機 | |
JP6688011B2 (ja) | 冷却ファンモジュールのための軸流ファン | |
JP6547322B2 (ja) | 静翼ユニットおよび送風機 | |
CN205410160U (zh) | 吹风机 | |
CN209642498U (zh) | 用于小型护发电器的电机及具有其的护发电器 | |
JP2005171987A (ja) | 小型斜流ファンモータ | |
US20110217187A1 (en) | Motor-fan assembly having a tapered fan with a concave underside | |
JP2008031902A (ja) | 電動送風機 | |
JPWO2019163371A1 (ja) | ボス、回転ファン、電動送風機、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エアタオル | |
JP2015078658A (ja) | 送風機 | |
JPWO2019176625A1 (ja) | 電動送風機、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エアタオル | |
CN210867417U (zh) | 一种电吹风用电机结构 | |
CN210958012U (zh) | 一种吹风机的电机组件和吹风机 | |
WO2021082177A1 (zh) | 一种双头固定式轴流风机 | |
JP4795803B2 (ja) | 電動送風機 | |
JP4912822B2 (ja) | 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 |
JP2021032214A (ja) | 電動ファ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