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0927U -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0927U
CN205400927U CN201620126756.5U CN201620126756U CN205400927U CN 205400927 U CN205400927 U CN 205400927U CN 201620126756 U CN201620126756 U CN 201620126756U CN 205400927 U CN205400927 U CN 205400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econdary air
air inlet
supplementing valv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67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玲
伯勇
谭淮旭
李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67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00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0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09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空气滤清器出气管通过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通过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连接至发动机的排气端,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连接并共同形成从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到发动机的排气端的通气通道;发动机的排气端还连接有消声器;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该摩托车进排气系统,通过截面突变,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降低了向外辐射的声能,对声音的传播起到了阻碍作用,降低了整个摩托车进排气系统的噪音。

Description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系和排气系。在发动机上,把混合气吸进发动机的部分叫进气系,把燃烧完了的废气排出发动机的部分叫做排气系。进气系包括空气滤清器、化油器和进气管等。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流过化油器与汽油混合,经进气管进入进气歧管,通进气门进入发动机内点火燃烧,产生动力。
为了降低摩托车排出废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摩托车进气系统一般采用二次空气补气阀方法。由于排出的废气有一定的温度,在摩托车排出废气的同时往发动机的排气端注入新鲜空气,使得废气中的一氧化碳被氧化,从而降低废气中一氧化碳。
现有的摩托车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空气经空气滤清器过滤后,经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进入二次空气补气阀,二次空气补气阀上连接有出气管和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的空气一部分经出气管流进发动机的进气端,另一部分经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流向单向阀通气管,后流向发动机的排气端。
摩托车排气系统包括发动机和消声器,发动机的排气端连接有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衰减噪音的装置,因此消声器性能的好坏影响摩托车噪声的大小。但是现有摩托车由于发动机、车身等振动引起摩托车怠速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在于怎么提供一种摩托车进排气系统,用于降低摩托车的噪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单向阀通气管,发动机和消声器;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进气端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出气端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通过依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连接至发动机的排气端,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和单向阀通气管连接并共同形成从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到发动机的排气端的通气通道;发动机的排气端还连接有消声器;消声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腔里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小直径段由嵌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通道里的套管形成,套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同轴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管靠近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壁过盈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整体为L型的弯折管,包括长度长的第一弯折段和长度短的第二弯折段,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第一弯折段端部与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弯折段端部与单向阀通气管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内壁上铺设有棉布。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单向阀通气管整体为具有L型弯折段的弯折管,L型弯折段的两端部分别沿同一个垂直于L型弯折段所在平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连接部,单向阀通气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第二弯折段端部和发动机的排气端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消声器的外壳的内腔中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隔板和一个第二隔板,将内腔分割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腔室的通气孔;所述进气管包括直筒管段和U形管段,直筒管段的进气端穿出外壳前端端面形成消声器进气口;直筒管段的出气端从消声器进气口延伸至第一腔室设置,直筒管段的内腔中同轴设置有至少一个三元催化剂,U形管段一端与直筒管段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从第一腔室穿过第二腔室,再弯曲穿回第一腔室设置;还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从第二腔室穿过第三腔室伸入第四腔室内设置;第二通气管从第三腔室穿过第四腔室设置;所述出气管从第三腔室穿过第四腔室延伸出外壳后端端面形成消声器排气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同轴设置的吸音筒,吸音筒沿其长度方向的周向上交错布有吸音孔;吸音筒与第一腔室内壁和第二腔室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铺设有吸音棉。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消声器排气口向下弯曲延伸。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进排气系统中,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内部的通道内的小直径段使得通道内的截面发生突变,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降低了向外辐射的声能,对声音的传播起到了阻碍作用,空气经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发生多次截面突变,降低了二次补气的进气噪音,从而降低了整个摩托车进气系统的噪音。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小直径段采用套管形成,制作工艺简单。
2、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进排气系统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为弯折管,增大了发动机排气端的进气进程,同时气体转弯使得气体在通气通道内形成谐波,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端的进气噪音。棉布即起到了吸音效果,也增强了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强度,避免变形。单向阀通气管为三次弯管成型,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为两次弯管成型,通过这两个管件的连接,当二次补气的空气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入发动机时,需连续经过五个转弯,更好地起到降噪的效果。制作工艺简单,装配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进排气系统中,消声器,通过截面突变和截面插入式,使得废气进入到这些腔室里发生反射、相互干涉(摩擦)而达到消声效果,还通过增大了气流流程,降低气流压力和流速来降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单向阀通气结构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消声器的剖面图。
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剖视图。
图7为图4中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如图1-7所示,包括空气滤清器1,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二次空气补气阀4,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单向阀通气管6,发动机7和消声器;空气滤清器1出气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进气端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出气端与二次空气补气阀4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通过依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至发动机7的排气端,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并共同形成从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到发动机7的排气端的通气通道;发动机7的排气端还连接有消声器;消声器包括外壳29,以及设置在外壳内腔里的进气管25和出气管30;如图2所示,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
根据声音的传播特性,小直径段使得通道内的截面发生突变,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降低了向外辐射的声能,对声音的传播起到了阻碍作用,降低了二次补气的进气噪音。具体实施时,小直径段可以为多个,可以加厚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中某内腔段中进气管的厚度形成小直径段。
为了方便加工,使得制作工艺简单,所述小直径段由嵌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通道里的套管3形成,套管3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同轴设置。具体实施时,套管的厚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所述套管靠近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方便加工。套管的数量根据具体降噪效果而定。如套管设置过多,则会降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通道内的气流流速,降低进入发动机内的空气量,反而使得发动机内汽油燃烧不完全,增加了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如套管设置过小,则降噪效果不明显。
所述套管3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壁过盈配合,既能使得套管安装牢固,同时也能使得套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通道内壁没有间隙,即没有气流从套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通道内壁之间流过,不会形成新的噪音。所述套管3采用高吸音的丙烯腈和尼龙复合型材料制成。
为了更加节约成本,所述空气滤清器1出气管伸入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进气端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以形成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的一段小直径段,其中空气滤清器1出气管位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的部分构成该段小直径段对应的套管。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4进气端的连接管伸入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出气端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以形成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的一段小直径段,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4进气端的连接管位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的部分构成该段小直径段对应的套管。这样则不需要另外增加橡胶管子作为套管,节约成本。
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过滤后,经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进入二次空气补气阀4,二次空气补气阀4上连接有出气管和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二次空气补气阀的空气一部分经出气管流进发动机的进气端,另一部分经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流向单向阀通气管,后流向发动机的排气端;当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和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均伸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端部过盈配合连接,且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中设有两个橡胶管子时,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的通道被分为了7个内腔段: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对应的第一内腔段,位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与一橡胶管子之间的第二内腔段,位于一橡胶管子内的第三内腔段,位于一橡胶管子与另一橡胶管子之间的第四内腔段,位于另一橡胶管子内的第五内腔段,位于另一橡胶管子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之间的第六内腔段,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端的连接管对应的第七内腔段,其中第二内腔段的内径大于第一内腔段的内径,第三内腔段的内径小于第二内腔段的内径,第四内腔段的内径大于第三内腔段的内径,第五内腔段的内径小于第四内腔段的内径,第六内腔段的内径大于第五内腔段的内径,第七内腔段的内径小于第六内腔段的内径,空气经空气滤清器1过滤后,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的第一内腔段进入,依次流向第二内腔段,第三内腔段,第四内腔段,第五内腔段和第六内腔段,直至最后从第七内腔段流出,进入二次空气补气阀。该配气方法,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的通道分成七个内腔段,使得空气经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发生六次截面突变,降低了整个摩托车进气系统中二次补气的进气噪音。
如图3所示,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整体为L型的弯折管,包括长度长的第一弯折段和长度短的第二弯折段,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的第一弯折段端部与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弯折段端部与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一体成型。
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为弯折管,增大了发动机排气端的进气进程,同时气体转弯使得气体在通气通道内形成谐波,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排气端的进气噪音。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中长度较长的第一弯折段与二次空气补气阀的出气端连接,避免了从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来的气体气流过急,产生新的噪音。具体实施时,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弯折处可以为圆弧形,使得气流通道更加流畅。
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的内壁上铺设有棉布。棉布即起到了吸音效果,也增强了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强度,避免变形。具体实施时,棉布可以为针织布,可直接粘黏在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的内壁上。
所述单向阀通气管6整体为具有L型弯折段的弯折管,L型弯折段的两端部分别沿同一个垂直于L型弯折段所在平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连接部,单向阀通气管6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的第二弯折段端部和发动机7的排气端上。单向阀通气管为三次弯管成型,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为两次弯管成型,通过这两个管件的连接,当二次补气的空气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入发动机时,需连续经过五个转弯,更好地起到降噪的效果。
如图4-7所示,消声器的外壳29的内腔中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隔板和一个第二隔板,将内腔分割成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第三腔室23和第四腔室24,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腔室的通气孔31;所述进气管包括直筒管段和U形管段,直筒管段的进气端穿出外壳29前端端面形成消声器进气口;直筒管段的出气端从消声器进气口延伸至第一腔室21设置,直筒管段的内腔中同轴设置有至少一个三元催化剂,U形管段一端与直筒管段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从第一腔室21穿过第二腔室22,再弯曲穿回第一腔室21设置;还包括第一通气管27和第二通气管28,第一通气管27从第二腔室22穿过第三腔室23伸入第四腔室24内设置;第二通气管28从第三腔室23穿过第四腔室24设置;所述出气管30从第三腔室23穿过第四腔室24延伸出外壳后端端面形成消声器排气口。
如图4所示的消声器内部结构,由两个三元催化剂、三个隔板等组成。废气气流从消声器进气口进入,进入后先后经过两个三元催化剂,将发动机的废气进行了催化反应达到排放标准,气流在消声器内部的走向为:
a、先通过进气管中的直筒管段和U型管段到达第一腔室,U型管段增大了气流流程,降低气流压力和流速,同时,气体转弯使得气体在通气通道内形成谐波,有效地降低了噪音。废气在第一腔室膨胀,突变的截面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降低了向外辐射的声能,对声音的传播起到了阻碍作用,起到降噪的作用。所述进气管25位于第一腔室内的直筒管段上设有通孔,更好地降低排气系统的背压。所述进气管25的直筒管段倾斜设置在外壳29的内腔中,且直筒管段中与U形管段连接的一端向远离外壳轴线的方向倾斜。倾斜的直筒管段更大地增大了气流流程。
b、气流经图5中所示的第一隔板的通气孔进入第二腔室。第一隔板上的通气孔,使废气能够通过这些通孔进入到相邻的腔室内,这样就可以降低排气系统的背压,减小废气通过阻力,同时提高消声效果。在该步骤中,气体发生了从大截截面(第一腔室)到小截面(通气孔)再到大截面(第二腔室)的两次截面突变,有效降低了排气噪声。具体实施时,隔板上用于供各通气管穿过的孔均沿其周向向通气管穿出的方向延伸设有引导壁,即使得通气管安装更加牢固,同时也起到引导通气管安装,安装方便的作用。
c、通过第一通气管,将气流导入第四腔室,期间也发生可两次截面突变(第二腔室到第一通气管管内,再到第四腔室)和插入式导管(第一通气管)消声,降低了排气噪声。同时第二腔室的气流还可以通过图6所示的第一隔板的通气孔导入第三腔室。
d、通过第二通气管,将气流导入第三腔室,期间也发生可两次截面突变(第四腔室到第二通气管管内,再到第三腔室)和插入式导管(第二通气管)消声,降低了排气噪声。
e、通过出气管将气体排出,步骤c-e中,气流从第二腔室到第四腔室,再回到第三腔室后,最后从第四腔室排出,和气流直接从第二腔室穿过第三腔室从第四腔室排出相比,该步骤c-e中气体进行了多次转弯,气流的流程更长,降噪效果更好。如图4所示的消声器通过多次循环,最终达到提高消声器音质目的。
本消音筒中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内,与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同轴设置的吸音筒,吸音筒沿其长度方向的周向上交错布有吸音孔;吸音筒与第一腔室内壁和第二腔室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铺设有吸音棉26。消声孔段、圆筒状外壳和隔板组成抗性消声器结构,消除排气系统中的中频噪声。吸音棉用于吸音起到降噪的效果。吸音棉可采用粘黏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外壳内壁上。
所述消声器排气口向下弯曲延伸。消声器尾部向下,减少了尾气与空气的接触面,有效降低了再次燃烧产生放炮异响的几率,减低了排气噪音,且出气管尾部向下有利于排放过程中的水蒸气排放,有助于消声器筒体内部的防锈。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1),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二次空气补气阀(4),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单向阀通气管(6),发动机(7)和消声器;空气滤清器(1)出气管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进气端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出气端与二次空气补气阀(4)进气端的连接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通过依次连接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至发动机(7)的排气端,其中,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和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并共同形成从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到发动机(7)的排气端的通气通道;发动机(7)的排气端还连接有消声器;消声器包括外壳(29),以及设置在外壳内腔里的进气管(25)和出气管(30);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的通道里具有至少一段内径变小的小直径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段由嵌在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部通道里的套管(3)形成,套管(3)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靠近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与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管(2)内壁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整体为L型的弯折管,包括长度长的第一弯折段和长度短的第二弯折段,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的第一弯折段端部与二次空气补气阀(4)的出气端连接,第二弯折段端部与单向阀通气管(6)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的内壁上铺设有棉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通气管(6)整体为具有L型弯折段的弯折管,L型弯折段的两端部分别沿同一个垂直于L型弯折段所在平面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连接部,单向阀通气管(6)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二次空气补气阀出气管(5)的第二弯折段端部和发动机(7)的排气端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的外壳(29)的内腔中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隔板和一个第二隔板,将内腔分割成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第三腔室(23)和第四腔室(24),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腔室的通气孔(31);所述进气管包括直筒管段和U形管段,直筒管段的进气端穿出外壳(29)前端端面形成消声器进气口;直筒管段的出气端从消声器进气口延伸至第一腔室(21)设置,直筒管段的内腔中同轴设置有至少一个三元催化剂,U形管段一端与直筒管段的出气端连接,另一端从第一腔室(21)穿过第二腔室(22),再弯曲穿回第一腔室(21)设置;还包括第一通气管(27)和第二通气管(28),第一通气管(27)从第二腔室(22)穿过第三腔室(23)伸入第四腔室(24)内设置;第二通气管(28)从第三腔室(23)穿过第四腔室(24)设置;所述出气管(30)从第三腔室(23)穿过第四腔室(24)延伸出外壳后端端面形成消声器排气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内,与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同轴设置的吸音筒,吸音筒沿其长度方向的周向上交错布有吸音孔;吸音筒与第一腔室内壁和第二腔室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铺设有吸音棉(26)。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排气口向下弯曲延伸。
CN201620126756.5U 2016-02-18 2016-02-18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00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6756.5U CN205400927U (zh) 2016-02-18 2016-02-18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6756.5U CN205400927U (zh) 2016-02-18 2016-02-18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0927U true CN205400927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47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675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00927U (zh) 2016-02-18 2016-02-18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009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9879B (zh) * 2016-02-18 2018-05-29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CN110614948A (zh) * 2018-06-18 2019-12-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虚拟发动机声音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9879B (zh) * 2016-02-18 2018-05-29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CN110614948A (zh) * 2018-06-18 2019-12-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虚拟发动机声音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772B (zh) 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的消声器
CN203655385U (zh) 发动机排气系用消音器
CN205400927U (zh)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CN210033567U (zh) 一种复合型大排量柴油机排气消声器
CN205400853U (zh) 摩托车排气系统的消声器
CN202544965U (zh) 一种摩托车用复合式结构汽油机排气消声器
CN105569879B (zh) 一种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CN211924285U (zh) 一种两用汽车排气管消声装置
CN102392717A (zh) 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
CN203035309U (zh) 汽油机消声器
CN205387977U (zh) 摩托车进气系统的单向阀通气结构
CN201521328U (zh) 柴油发电机之双排气口消声器
CN202001157U (zh) 一种柴油机进气消声器
CN205387978U (zh) 摩托车进气系统的二次空气补气阀进气结构
CN210509332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
CN215521007U (zh) 一种降温效果好的车用消声器总成
CN219638920U (zh) 一种单缸发动机一体式净化消声器
CN214944649U (zh) 一种宽频降噪空滤器
CN220487695U (zh) 消除松油门工况异响的消声器
CN213540542U (zh) 排气消声器、发动机及机动车
CN105569878A (zh) 一种摩托车进气系统的单向阀通气结构
CN215719163U (zh) 一种进气系统的消音器
CN220036755U (zh) 一种汽车尾气排放消声器的出气管组件
CN220869494U (zh) 单缸高性能发动机用消声器
CN2588059Y (zh) 发动机消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