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2717A - 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92717A CN102392717A CN2011103268653A CN201110326865A CN102392717A CN 102392717 A CN102392717 A CN 102392717A CN 2011103268653 A CN2011103268653 A CN 2011103268653A CN 201110326865 A CN201110326865 A CN 201110326865A CN 102392717 A CN102392717 A CN 1023927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hush
- hush tube
- tube
- chamb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此消声器分隔了五个腔室,设计了前、中、后三段消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消声管位于最左边腔室中,中消声管位于正中腔室,后消声管与中消声管相邻,平行置于右边两腔室,所述隔板与前、后消声管相连,表面布有通孔。本发明通过中消声管的结构改进,使第一腔由膨胀腔变为了共振腔,而第二腔则由共振腔变为了膨胀腔,增大了扩张室长度,提高了扩张比,使得气流流动更顺畅,消音量更大,同时扩大了有效消声的频率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消音器,特别是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车内的噪声与振动舒适性成为决定产品性能和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主要因素之一。车内噪声主要由车身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及空气传递噪声组成,车身振动是由发动机本体振动、道路激励及其排气系统组成,而空气传递噪声来源于发动机本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冷却风扇及胎噪等。因此,发动机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发动机进气噪声大多属于低频噪声,与排气噪声相比,在控制技术上具有特殊性,采用常用的扩张腔消声器很难使进气噪声得到足够衰减,且进气系统与发动机的充量系数密切相关,稍有改动就会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在现有消声器技术中,如中国专利:一种汽车消声器(ZL200610054365.8),公开了一种设计有三个共振腔和一个消声室,取消过渡管的汽车消声器结构,可使排气气流流通顺畅,但其扩张室结构设计欠缺,通常扩张室长度影响消声器消声的拱形峰值频率、通过频率和传递损失的带宽。除此,消声量还受扩张比和腔室数量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用于消除中、低频声音,通过合理设计共振腔的直径尺寸和穿孔管的孔数,增大了扩张室长度,提高了扩张比,使得气流流动更顺畅,消音量更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此消声器分隔了五个腔室,设计了前、中、后三段消声管,结构由前消音管、中消音管、,3为后消音管、端盖、通孔、隔板组成,所述前消声管位于第一腔室中,中消声管位于第三腔室,后消声管与中消声管相邻,平行置于第四、第五两腔室,所述隔板与前、后消声管相连,表面布有通孔。
所述中消声管为三段平行摆放的、沿圆周均布的三个中消声管,使气流流动均匀。作为优选,中消声管的长度较前、后消声管短,优选设置为250mm~300mm,这样第一腔室由膨胀腔变为了共振腔,而第二腔室则由共振腔变为了膨胀腔,气流流动更顺畅,相应的排气压力小。
所述后消声管的前端有两端盖,以阻止气由此通过,使气流按照既定路线撞击不规则的管壁,达到良好的消声效果。
所述隔板有五块,其中一块与前消声管相连,一块位于第二腔室中,其余三块与后消声管相连,隔板与消声管的连接处均布有通孔,优选的通孔数量为130~150个。
根据扩张室长度影响消声器消声的拱形峰值频率、通过频率和传递损失的带宽的原理,本发明设计的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通过中消声管的结构改进,使第一腔室由膨胀腔变为了共振腔,而第二腔室则由共振腔变为了膨胀腔,增大了扩张室长度,提高了扩张比,使得气流流动更顺畅,消音量更大,同时扩大了有效消声的频率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前消音管,2为中消音管,3为后消音管,4为端盖,5为通孔,6为隔板,7为第一腔室,8为第二腔室,9为第三腔室,10为第四腔室,11为第五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所述前消声管(1)位于第一腔室(7)中,中消声管(2)位于第三腔室(9)中,后消声管(3)与中消声管(2)相邻,平行置于第四、第五两腔室,后消声管(3)的前端有两端盖(4),所述隔板(6)与前、后消声管相连,表面布有通孔(5)。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首先从前消声管(1)外进入到消音器的第一腔室(7)中,通过隔板(6)和前消声管上的通孔(5)的带有局部方向性均匀气孔时,一部分噪声被有效抑制,呈放射性衰减,随即通过第二腔室,由于腔室足够大,使得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冲,通过第三腔室时,三个平行摆放的、沿圆周均布的三个中消声管,中消声管的长度较前、后消声管短,这样第一腔室由膨胀腔变为了共振腔,而第二腔室则由共振腔变为了膨胀腔,增大了扩张室长度,提高了扩张比,气流流动更顺畅,相应的排气压力小,这样通过第三腔室后,噪声得到进一步的抑制,最后通过后消声管,由于后消声管的前端设置有端盖,余声随气体进入到后消声管时可阻止气体回流,将气流和噪声分开,使噪声在后消声管的管壁中反复折返,经由后消声管上的通孔段再次衰弱,经过降音减压的过程,折返后的余声从出气管排出,出气管口的横截面积大于出气管,所以排出的气体顺畅,压力减弱,进而达到消音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消声器腔室结构的合理设置,通过中消声管的结构改进,使第一腔室由膨胀腔变为了共振腔,而第二腔室则由共振腔变为了膨胀腔,增大了扩张室长度,提高了扩张比,使得气流流动更顺畅,消音量更大,同时扩大了有效消声的频率范围,可广泛推广应用。
Claims (4)
1.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此消声器分隔了五个腔室,设计了前、中、后三段消声管,结构由前消音管、中消音管、,3为后消音管、端盖、通孔、隔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消声管位于最左边腔室中,中消声管位于正中腔室,后消声管与中消声管相邻,平行置于右边两腔室,所述隔板与前、后消声管相连,表面布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消声管为三段平行摆放的、沿圆周均布的三个中消声管,使气流流动均匀,所述中消声管的长度较前、后消声管短,优选设置为250mm~300mm,这样第一腔由膨胀腔变为了共振腔,而第二腔则由共振腔变为了膨胀腔,气流流动更顺畅,相应的排气压力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消声管的前端有两端盖,以阻止气由此通过,使气流按照既定路线撞击不规则的管壁,达到良好的消声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有五块,其中一块与前消声管相连,一块位于左边第二腔室中,其余三块与后消声管相连,隔板与消声管的连接处均布有通孔,优选的通孔数量为130~150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268653A CN102392717A (zh) | 2011-10-25 | 2011-10-25 | 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268653A CN102392717A (zh) | 2011-10-25 | 2011-10-25 | 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92717A true CN102392717A (zh) | 2012-03-28 |
Family
ID=45860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268653A Pending CN102392717A (zh) | 2011-10-25 | 2011-10-25 | 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9271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8095A (zh) * | 2012-07-18 | 2012-10-24 | 绍兴文理学院 | 汽车排气消声器 |
CN106121774A (zh) * | 2016-07-25 | 2016-11-1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低噪声复合式多腔排气消声器 |
CN107956751A (zh) * | 2017-11-28 | 2018-04-24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消声装置及扫路车 |
CN112855395A (zh) * | 2021-03-23 | 2021-05-28 | 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高位进气装置 |
-
2011
- 2011-10-25 CN CN2011103268653A patent/CN10239271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8095A (zh) * | 2012-07-18 | 2012-10-24 | 绍兴文理学院 | 汽车排气消声器 |
CN106121774A (zh) * | 2016-07-25 | 2016-11-1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低噪声复合式多腔排气消声器 |
CN107956751A (zh) * | 2017-11-28 | 2018-04-24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消声装置及扫路车 |
CN107956751B (zh) * | 2017-11-28 | 2023-10-31 | 江苏徐工国重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 | 消声装置及扫路车 |
CN112855395A (zh) * | 2021-03-23 | 2021-05-28 | 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高位进气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16333U (zh) | 多腔共振消声器 | |
CN102392717A (zh) | 一种五腔室的汽车消音器 | |
CN204716347U (zh) | 五腔抗性消声器 | |
CN202544980U (zh) | 用于工程机械的抗性消声器 | |
CN105569772B (zh) | 一种摩托车排气系统的消声器 | |
CN201021648Y (zh) | 一种新型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阻抗复合式消声系统 | |
CN104406287A (zh) |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消音器 | |
CN203050848U (zh) | 一种汽车消声器 | |
CN107816595A (zh) | 一种并联不等深度子背腔微穿孔管消声器 | |
CN106285874B (zh) | 一种车辆用复合消声器 | |
CN104165083A (zh) | 排气管的消音装置 | |
CN204716346U (zh) | 复合式消声器 | |
CN204703984U (zh) | 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 |
CN204716364U (zh) | 带共振结构的阻性消声器 | |
CN204716335U (zh) | 一种用于小排量紧凑型排气的消声器 | |
CN207864880U (zh) | 一种并联不等深度子背腔微穿孔管消声器 | |
CN204716362U (zh) | 工程机械用降噪消声器 | |
CN203335193U (zh) | 降噪消声器及使用该消声器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 |
CN104153849B (zh) | 一种尾气噪音处理机构 | |
CN102606268B (zh) | 用于工程机械的抗性消声器 | |
CN205400927U (zh) | 摩托车进排气系统 | |
CN104847449A (zh) | 一种尾气排放管的噪音减弱处理方法 | |
CN202611803U (zh) | 一种用于车辆排气的消声器 | |
CN206636630U (zh) | 排气装置的结构 | |
CN204716334U (zh) | 抗性共振消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