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9835U -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9835U
CN205329835U CN201521137959.6U CN201521137959U CN205329835U CN 205329835 U CN205329835 U CN 205329835U CN 201521137959 U CN201521137959 U CN 201521137959U CN 205329835 U CN205329835 U CN 205329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delaying basin
headwall
side wall
permeable 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379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习洪
马佳
姜景升
刘肯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eihua Yushui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eihua Yushui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eihua Yushui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eihua Yushui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379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9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9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98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调蓄存储处理系统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包括多块混凝土预制的主预制构件、端墙预制构件和侧墙预制构件,多块主预制构件相互拼装连接固定在端墙预制构件和侧墙预制构件的上端形成滞留池的池顶,主预制构件包括顶板和浇注在顶板下端面上的不少于两条的支撑柱,端墙预制构件和侧墙预制构件下端固定在滞留池下方的承载底座上形成的侧壁,端墙预制构件或侧墙预制构件的上端位置设有进水管。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拼装结构简单、方便,承载力好,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区域,适合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用于回补地下水效果好,解决了地下水超采引发的水生态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调蓄存储处理系统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背景技术
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在地表形成径流,径流冲刷地面,会在雨水中引入各种的污染物,如果将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无疑会破坏自然水体的生态。通常情况是通过城市污水管道将这部分雨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是在降雨比较丰沛的城市,这部分雨水的流量很大,在降雨的高峰期,雨水处理厂不能完全处理掉这部分雨水,还是会造成二次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滞留池这一处理工艺,滞留池能够在降雨的高峰期将初期径流雨水存储起来,等到雨水高峰期结束,再将滞留池中的雨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以此来错开污水处理的时间。有些滞留池还具有初步处理污水的能力,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压力。
常用的滞留池只具备存储雨水的功能,仅仅为雨水的中转站,不能起到很好的处理污水的作用。而渗透性雨水处理系统能够对雨水径流进行很好的处理调节,渗透性滞留池通常使用一些能够渗透的材料包覆滞留池的侧壁与底面,雨水进入到渗透滞留池后会慢慢的通过渗透作用流出滞留池,其中雨水中含有的杂质会滞留在渗透材料中,过滤掉杂质的雨水会直接进入到地下水中。
渗透滞留池能够补充地下水,解决因为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面塌陷的问题。另外渗透滞留池能够吸收雨水中的杂质,避免了雨水进入到地下水后污染地下水。常用的渗透滞留池的结构如专利号为“CN103758204A”的名为“一种高速公路旁用于除磷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用于高速公路旁的用于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磷的滞留池,该滞留池包括低道牙、过水通道、生物滞留池、透水混凝土箱体、除磷盒以及排水管,其中,过水通道一端与低道牙连接,另一端和生物滞留池连接,低道牙上表面与道路面平齐,透水混凝土箱体设置于生物滞留池内,并将生物滞留池分隔成左右两部分,除磷盒放置于透水混凝土箱体内,排水管设置在生物滞留池的底部。该发明的生物滞留池能够很好的去处雨水径流中的磷等容易引发富营养化的物质,减小了下游雨水流量,暴雨峰流量,污染物浓度,雨水对河道等的直接冲刷,降低了河道的侵蚀现象。但该发明的生物滞留池需要根据现场地形现场设计,需要的材料需要根据地形来安装,设计安装时很困难,耗时耗力。另外这种露天的生物滞留池只能用于高速路旁比较人迹罕至的地方,如果用于城市小区等场所,容易引发蚊蝇滋扰等环境问题。
还有一种渗透性滞留池,如专利号为“CN104652596A”的名为“一种雨水生物滞留过滤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介绍了一种生物性渗透滞留池,通过在滞留池内设置渗透层,渗透层中种植植物吸收渗透层中的污染物,再利用管道收集经过渗透处理的雨水进行综合回收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削减径流和洪峰,还可以改善雨水径流的水质。但是该装置因为将渗透材料设置在滞留池本体的内侧,导致滞留池本体的存储容量大幅度减小,另外将收集管放置在渗透材料内部,容易造成收集管的堵塞,影响雨水的收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主预制构件、端墙预制构件和侧墙预制构件;所述的主预制构件、端墙预制构件和侧墙预制构件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不透水板状结构,主预制构件包括顶板和浇注在顶板下端面上的不少于两条的支撑柱,多块顶板相互拼装连接通过支撑柱固定于池底上形成滞留池的池顶,端墙预制构件和侧墙预制构件的下端固定在滞留池的池底上、上端固定于位于滞留池边缘位置的主预制构件的顶板下端面相互之间拼装连接围绕形成滞留池的侧壁,位于水流流动上游位置的端墙预制构件或侧墙预制构件的上端位置设有进水管;所述的滞留池的池底包括由透水性材料填筑而成的底面渗透层;所述的支撑柱下端固定在底面渗透层上,相邻支撑柱并列间隔排布,相邻支撑柱之间的间隙形成过水通道。
进一步滞留池的池底还包括承载底座;所述的承载底座为固定于滞留池下方坚实基础上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承载底座的框架内填筑透水性材料形成底面渗透层;所述的端墙预制构件、侧墙预制构件和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承载底座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面渗透层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叠加的第一渗透层和第二渗透层;所述的第一渗透层为填筑在承载底座框架内的粒径为5~30mm的碎石;所述的第二渗透层为填筑在承载底座框架内的粒径为0.1~3mm的砂石,第二渗透层位于第一渗透层的下方,两者之间通过一层土工布分割。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上开设有多条固定槽,端墙预制构件、侧墙预制构件和支撑柱的下端卡合在固定槽内与承载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上位于靠近进水管一侧的位置上安装有非渗透层;所述的非渗透层为布置于进水管的出口下方的不透水板状结构,非渗透层固定于承载底座上位于底面渗透层的上方,端部同安装有进水管的端墙预制构件或是侧墙预制构件的下端内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非渗透层上端面设置有垂直非渗透层的溢流堰;所述的溢流堰为竖直布置的墙体,与相邻的支撑柱形成围绕在安装有进水管的端墙预制构件或侧墙预制构件的围堰结构,溢流堰的上端低于进水管的出水口高度。
进一步的位于流体流动方向下游位置的端墙预制构件或侧墙预制构件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和进水管相对布置于滞留池水流流动的下游和上游两侧,进水管的出水口高度大于或等于出水管的进水口高度,溢流堰的上端高于出水管的进口高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查井预制构件;所述的检查井预制构件为固定于主预制构件的顶板上的混凝土筒形结构,检查井预制构件的下端穿过顶板,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滞留池池底的爬梯。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查井预制构件有两个,分别固定在靠近进水管和出水管一侧的两个主预制构件的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的预制板构件能够快速的拼装成适合各种地形地貌的滞留池结构,可满足不同容积滞留池的要求,在承载底座内填筑透水材料形成渗透层简单、方便,能够有效的建筑成各种规格的渗透滞留池,有效的解决了地下水超采的水生态问题,回补地下水快捷、方便,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预制构件为模块化生产,跨度较小,拼装而成的滞留池结构稳定性好、强度高,承载能力强,能够广泛应用于小区、学校、商场等地面覆压较重的区域,不会发生坍塌事故,安全性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底面渗透层和侧面渗透层能够快速的将滞留池内的雨水回补到地下,一是有效的排放到地下解决了超采问题,二是能够提升滞留池的雨水滞留能力,缓解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4、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拼装结构简单、方便,承载力好,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区域,适合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用于回补地下水效果好,解决了地下水超采引发的水生态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竖直剖切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2-2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溢流堰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主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预制构件;2—端墙预制构件;3—侧墙预制构件;4—进水管;5—出水管;6—承载底座;7—底面渗透层;8—顶板;9—支撑柱;10—第一渗透层;11—第二渗透层;12—非渗透层;13—溢流堰;14—土工布;15—固定槽;16—检查井预制构件;17—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5,本实施例的渗透滞留池位于地面以下,不侵占地上空间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多块模块化的预制构件拼装而成,包括作为承载基础的承载底座6。本实施例的承载底座6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固定于稳定基础上的框架结构,承载底座6为模块化构件,承载底座6的框架内侧填筑有疏松多孔的透水性材料,该透水性材料形成底面渗透层7,滞留池内的雨水通过底面渗透层7渗透到地下水系中回补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生态系统。
本实施例的底面渗透层7由三层材料组成,包括由5~30mm粒径的碎石组成的第一渗透层10,由0.1~3mm的砂石组成的第二渗透层11,第一渗透层10和第二渗透层11之间设置有一层透水的土工布14。本实施例的第一渗透层10、第二渗透层11和土工布14均位于承载底座6的框架内侧。
本实施例的滞留池的侧壁通过多块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拼装连接而成,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均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预制板件结构,为模块化生产构件。承载底座6的上端开设有固定槽15,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的下端卡合在固定槽15内,与承载底座6固定连接形成稳定的滞留池池壁。
位于流体流动的上游位置的端墙预制构件2或侧墙预制构件3上设置有进水管4,位于流体流动下游位置的端墙预制构件2或侧墙预制构件3上设置有出水管5,进水管4和出水管5分置滞留池流体流动方向上的两端,进水管4的出水口高度大于或等于出水管5的进水口高度,雨水流入到进水管4以后,一部分透过底面渗透层7进入到地下水系,另外一部分来不及进入到底面渗透层7的雨水进入到出水管5中。
本实施例的滞留池池顶为多块主预制构件1拼装连接而成,主预制构件1为模块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板状结构,主预制构件1包括顶板8和浇注于顶板8下端的支撑柱9,每块顶板8的下端设置有不少于两条的支撑柱9,相邻支撑柱9与顶板8形成“兀”字形支撑结构,相邻支撑柱9之间的间隙形成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为过水面积很大的通道,能够方便的将滞留池内的空间连通为整体,还便于维修人员下到滞留池内检查维修。支撑柱9的下端卡合在承载底座6的固定槽15内。多块顶板8相互拼装连接通过支撑柱9的支撑固定于承载底座6的上端面形成滞留池的池顶。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浇筑在主预制构件1顶板1下端面上的“兀”字形支撑柱9,支撑柱9的下端卡合在固定槽15内固定在承载底座6的上端。支撑柱9稳定的将主预制构件1固定在承载底座6的上方,兀字形结构的支撑柱9之间留有雨水通过的间隙,支撑柱9的排列可以根据主预制构件1的大小调整间距,这样的结构设置支撑稳定性好,滞留池的承载能力强,不容易垮塌。
位于滞留池边缘位置的主预制构件1的顶板8下端面固定在端墙预制构件2或是侧墙预制构件3的上端并与之防水密封连接。
靠近出水管5和进水管4一侧的主预制构件1上安装有检查井预制构件16,检查井预制构件16为固定在主预制构件1上端的混凝土筒形结构,检查井预制构件16的下端穿过主预制构件1的顶板8,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滞留池池底的爬梯17。
检查井预制构件16可以安装在滞留池上的任何位置,一般情况下,进水管4和出水管5这两个位置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检查井预制构件16一般安装在这两个位置,便于维修人员下到滞留池内检查维修。
如图1~3所示,本实施在滞留池内设置有非渗透层12,本实施例的非渗透层12为不透水结构,可以预先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为模块化的板状结构,使用时拼装连接,也可以现场按照实际情况浇筑而成。非渗透层12一端同安装有进水管4的端墙预制构件2或是侧墙预制构件3的下端内侧连接,另一端与底面渗透层7连接,非渗透层12固定于承载底座6的上端面。非渗透层12位于进水管4出水口的正下方,能够有效的防止水流对底面渗透层7的冲击作用。
另外,非渗透层12与底面渗透层7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非渗透层12的溢流堰13,溢流堰13与相邻的支撑柱9(支撑柱9与端墙预制构件2或是侧墙预制构件3之间填筑密封)形成围绕在安装有进水管4的端墙预制构件2或侧墙预制构件3的围堰结构,该围堰结构的出口端正对进口管4的出口端,围堰内清理沉渣区,溢流堰13的上端高于出水管5的进口高度低于进水管4的出水口高度。雨水进入到滞留池内后,雨水中的杂质沉积在清理沉渣区,通过人工清理去除。
溢流堰13能够极大程度地减缓水流的速度,使进水在清理沉渣区内停留,雨水中的杂质在水流流速减缓的情况下沉降。这样的设置可以提前对雨水经过简单的处理,有效的防止雨水中的杂质进入到渗透层中堵塞渗透层,后期维修难以清理。
使用时,雨水从进水管4中进入到滞留池内,进来的雨水首先流入到溢流堰13和端墙预制构件2或侧墙预制构件3围绕形成的清理沉渣区内,经过简单的沉降后,超出溢流堰13的雨水溢流进入到底面渗透层7上,渗透进入到地下水系中。杂质积蓄到一端时间后,人工下到清理沉渣区内进行清理。
本实施例的滞留池可以通过不同预制构件的拼装形成不同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地形地貌进行拼装组合,适合于各种地形狭窄不易施工的地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主预制构件(1)、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所述的主预制构件(1)、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不透水板状结构,主预制构件(1)包括顶板(8)和浇注在顶板(8)下端面上的不少于两条的支撑柱(9),多块顶板(8)相互拼装连接通过支撑柱(9)固定于池底上形成滞留池的池顶,端墙预制构件(2)和侧墙预制构件(3)的下端固定在滞留池的池底上、上端固定于位于滞留池边缘位置的顶板(8)下端面相互之间拼装连接围绕形成滞留池的侧壁,位于水流流动上游位置的端墙预制构件(2)或侧墙预制构件(3)的上端位置设有进水管(4);所述的滞留池的池底包括由透水性材料填筑而成的底面渗透层(7);所述的支撑柱(9)下端固定在底面渗透层(7)上,相邻支撑柱(9)并列间隔排布,相邻支撑柱(9)之间的间隙形成过水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滞留池的池底还包括承载底座(6);所述的承载底座(6)为固定于滞留池下方坚实基础上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承载底座(6)的框架内填筑透水性材料形成底面渗透层(7);所述的端墙预制构件(2)、侧墙预制构件(3)和支撑柱(9)的下端固定在承载底座上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面渗透层(7)包括从上而下依次叠加的第一渗透层(10)和第二渗透层(11);所述的第一渗透层(10)为填筑在承载底座(6)框架内的粒径为5~30mm的碎石;所述的第二渗透层(11)为填筑在承载底座(6)框架内的粒径为0.1~3mm的砂石,第二渗透层(11)位于第一渗透层(10)的下方,两者之间通过一层土工布(14)分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底座(6)上开设有多条固定槽(15),端墙预制构件(2)、侧墙预制构件(3)和支撑柱(9)的下端卡合在固定槽(15)内与承载底座(6)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底座(6)上位于靠近进水管(4)一侧的位置上安装有非渗透层(12);所述的非渗透层(12)为布置于进水管(4)的出口下方的不透水板状结构,非渗透层(12)固定于承载底座(6)上位于底面渗透层(7)的上方,端部同安装有进水管(4)的端墙预制构件(2)或是侧墙预制构件(3)的下端内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渗透层(12)上端面设置有垂直非渗透层(12)的溢流堰(13);所述的溢流堰(13)为竖直布置的墙体,与相邻的支撑柱(9)形成围绕在安装有进水管(4)的端墙预制构件(2)或侧墙预制构件(3)的围堰结构,溢流堰(13)的上端低于进水管(4)的出水口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位于流体流动方向下游位置的端墙预制构件(2)或侧墙预制构件(3)上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的出水管(5)和进水管(4)相对布置于滞留池水流流动的下游和上游两侧,进水管(4)的出水口高度大于或等于出水管(5)的进水口高度,溢流堰(13)的上端高于出水管(5)的进口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查井预制构件(16);所述的检查井预制构件(16)为固定于主预制构件(1)的顶板(8)上的混凝土筒形结构,检查井预制构件(16)的下端穿过顶板(8),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滞留池池底的爬梯(17)。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查井预制构件(16)有两个,分别固定在靠近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一侧的两个主预制构件(1)的顶板(8)上。
CN201521137959.6U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9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7959.6U CN205329835U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7959.6U CN205329835U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9835U true CN205329835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0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3795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9835U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98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7412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武汉美华禹水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7412A (zh) * 2015-12-31 2016-04-20 武汉美华禹水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66287B2 (ja) 雨水排水システム
US5810510A (en) Underground drainage system
US96054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rvesting rainwater
CN207727714U (zh) 海绵城市生态渗滤系统
CN211285921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JP4284665B2 (ja) 側溝の排水構造
JP5726507B2 (ja) 筒状濾過槽及び雨水処理装置
CN104032793A (zh)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DE102012002518A1 (de) Behandlungsanlage für Regenwasser
KR101510615B1 (ko) 침투식 빗물저류조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KR101333120B1 (ko) 가로수목 식재박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물 순환 환경 구축을 위한 가로 수목 공간 조성 구조
JP4511077B2 (ja) 雨水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KR101331596B1 (ko) 초기 강우 정화 침투 수로관
CN205329835U (zh)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CN203977495U (zh) 用于居民小区道路的花园式抗雨水冲击系统
JP4608366B2 (ja) 暗渠排水構造及び雨水の浸透処理方法
CN205369510U (zh) 一种矩形框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
KR20130070074A (ko) 측구집수조 일체형 가로수목 식재 박스
CN205475651U (zh)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非渗透滞留池
KR101374622B1 (ko) 침하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한 가로수목 식재 박스
CN105507412A (zh) 一种兀形预制混凝土构件渗透滞留池
CN206722050U (zh) 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
KR101017980B1 (ko) 비점오염원 저감 장치용 침투정
JP2011038241A (ja) 雨水分流枡
DE10114053A1 (de) Straßenentwässerungs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