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09674U - 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及焊装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及焊装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09674U
CN205309674U CN201620070811.3U CN201620070811U CN205309674U CN 205309674 U CN205309674 U CN 205309674U CN 201620070811 U CN201620070811 U CN 201620070811U CN 205309674 U CN205309674 U CN 205309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fixture
nacelle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708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磊
魏庆丰
杜坤
洪海玻
范青山
严明明
胡珂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00708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09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09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096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及焊装生产线,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顺次设有后地板定位机构、前后地板定位单元、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和发动机舱定位机构;后地板定位机构由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单元组成;前后地板定位单元包括第二翻转机构、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包括第三翻转机构、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发动机舱定位机构由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单元组成。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夹具本体无需移动的情况下实现两车型夹具的快速切换,无需占用过多生产节拍。

Description

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及焊装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还涉及一种焊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焊接夹具是车身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装,随着多车型共线的柔性化焊装线的发展,不同车型之间夹具切换的便利性及其空间合理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车型就需开发一种下车身合拼夹具,在两车型共线的柔性化焊装线中,下车身合拼工位需要开发两套夹具,通过滑台进行夹具的切换。显然,此种方式下,夹具及其切换机构所占用的厂房空间是很大的。另外,因为是通过滑台来实现夹具的切换,因此切换速度是比较慢的,在混线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中,每切换一次车型就要进行一次夹具的切换,会大大影响生产节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实现两车型定位系统的切换,在夹具本体无需移动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切换,无需占用过多生产节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焊装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顺次设有后地板定位机构、前后地板定位单元、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和发动机舱定位机构;
后地板定位机构由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单元组成,其中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翻转机构、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均固定安装在第一翻转机构上;
前后地板定位单元包括第二翻转机构、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均固定安装在第二翻转机构上;
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包括第三翻转机构、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均固定安装在第三翻转机构上;
发动机舱定位机构由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单元组成,其中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四翻转机构、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均固定安装在第四翻转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底座、第一气缸、第一旋转支座、第一摆臂和第一气缸支座,第一安装底座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支座固定在第一安装底座的顶部,第一旋转支座固定在第一安装底座的顶部;第一摆臂通过销轴分别与第一气缸和第一旋转支座相连,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固定在第一摆臂上;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之间的夹角为90°。
优选地,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旋转支座、第三旋转支座、第一安装横梁、第二摆臂和第二气缸支座,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气缸支座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第二旋转支座和第三旋转支座固定在底板的顶部,且二者对称布置,第一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旋转支座和第三旋转支座上,第二摆臂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横梁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二气缸连接;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固定在第二摆臂上;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之间的夹角为90°。
优选地,所述第三翻转机构包括第三气缸、第四旋转支座、第五旋转支座、第二安装横梁、第三摆臂和第三气缸支座,第三气缸通过第三气缸支座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第四旋转支座和第五旋转支座固定在底板的顶部,且二者对称布置,第二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四旋转支座和第五旋转支座上;第三摆臂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横梁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三气缸连接;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固定在第三摆臂上;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之间的夹角为90°。
优选地,所述第四翻转机构包括第二安装底座、第四气缸、第六旋转支座、第四摆臂和第四气缸支座,第二安装底座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第四气缸通过第四气缸支座固定在第二安装底座的顶部,第六旋转支座固定在第二安装底座上;第四摆臂通过销轴分别与第四气缸和第六旋转支座相连,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固定在第四摆臂上;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之间的夹角为90°。
一种焊装生产线,包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翻转机构实现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的快速切换,通过第二翻转机构实现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的快速切换,通过第三翻转机构实现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的快速切换,通过第四翻转机构实现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的快速切换。采用该结构可实现两种平台车型的下车体柔性定位,不同车型的夹具切换方便快速,占用空间少且切换对节拍影响小。
在两车型共线的柔性化焊装线上,仅需开发一套夹具就可以满足两车型的下车体合拼定位要求,节约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前后地板定位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前后地板定位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的主视图;
图10是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后地板定位机构,21-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211-第一翻转机构,212-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3-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4-第一安装底座,215-第一气缸,216-第一旋转支座,217-第一摆臂,218-第一气缸支座,22-后地板第二定位单元,3-前后地板定位单元,31-第二翻转机构,311-第二气缸,312-第二旋转支座,313-第三旋转支座,314-第一安装横梁,315-第二摆臂,316-第二气缸支座,32-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3-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41-第三翻转机构,411-第三气缸,412-第四旋转支座,413-第五旋转支座,414-第二安装横梁,415-第三摆臂,416-第三气缸支座,42-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3-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5-发动机舱定位机构,51-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511-第四翻转机构,512-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3-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4-第二安装底座,515-第四气缸,516-第六旋转支座,517-第四摆臂,518-第四气缸支座,52-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顺次设有后地板定位机构2、前后地板定位单元3、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4和发动机舱定位机构5;
后地板定位机构2由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21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单元22组成,优选地,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21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单元22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中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21包括第一翻转机构211、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均固定安装在第一翻转机构211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翻转机构211包括第一安装底座214、第一气缸215、第一旋转支座216、第一摆臂217和第一气缸支座218,第一安装底座21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第一安装底座214与安装在底板1的固定方式为多种,例如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螺栓固定的方式,第一气缸215通过第一气缸支座218固定在第一安装底座214的顶部,第一旋转支座216固定在第一安装底座214的顶部,此处的固定方式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螺栓固定;第一摆臂217通过销轴分别与第一气缸215和第一旋转支座216相连,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固定在第一摆臂217上,优选地,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之间的夹角为90°。所采用的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均为现有技术,直接将所述夹具总成安装在第一摆臂217上即可。
当需要更换后地板定位机构时,控制第一气缸215工作,第一气缸215伸缩时带动第一摆臂217绕第一旋转支座216上的销轴旋转90°,随着第一摆臂217的旋转,固定在第一摆臂217上的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也随之转动90°,实现两夹具之间的切换工作。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前后地板定位单元3包括第二翻转机构31、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均固定安装在第二翻转机构31上;所述第二翻转机构31包括第二气缸311、第二旋转支座312、第三旋转支座313、第一安装横梁314、第二摆臂315和第二气缸支座316,第二气缸311通过第二气缸支座316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第二旋转支座312和第三旋转支座313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且二者对称布置,本实施例中固定方式优选为螺栓固定,第一安装横梁31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旋转支座312和第三旋转支座313上,优选地,第二旋转支座312和第三旋转支座313上均设有滚动轴承,第一安装横梁314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滚动轴承内,通过滚动轴承实现第一安装横梁314与第二旋转支座312和第三旋转支座313的转动连接;第二摆臂31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横梁314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二气缸311连接;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固定在第二摆臂315上,优选地,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之间的夹角为90°。所采用的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均为现有技术,直接将所述夹具总成安装在第二摆臂315上即可。
当需要更换前后地板定位单元时,使第二气缸311工作,第二气缸311伸缩时带动第二摆臂315移动,由于第二摆臂31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横梁314上,因此当第二摆臂315移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一安装横梁314相对于第二旋转支座312和第三旋转支座313旋转90°,相应地,安装在第一安装横梁314上的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也随之转动90°,实现两夹具之间的切换工作。
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4包括第三翻转机构41、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均固定安装在第三翻转机构41上;所述第三翻转机构41包括第三气缸411、第四旋转支座412、第五旋转支座413、第二安装横梁414、第三摆臂415和第三气缸支座416,第三气缸411通过第三气缸支座416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第四旋转支座412和第五旋转支座413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且二者对称布置,第二安装横梁41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四旋转支座412和第五旋转支座413上,优选地,第四旋转支座412和第五旋转支座413上均设有滚动轴承,第二安装横梁414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滚动轴承内,通过滚动轴承实现第二安装横梁414与第四旋转支座412和第五旋转支座413的转动连接;第三摆臂41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横梁414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三气缸411连接;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固定在第三摆臂415上,优选地,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之间的夹角为90°;所采用的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均为现有技术,直接将所述夹具总成安装在第三摆臂415上即可。
当需要更换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时,使第三气缸411工作,第三气缸411伸缩时带动第三摆臂415移动,由于第三摆臂415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横梁414上,因此当第三摆臂415移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二安装横梁414相对于第四旋转支座412和第五旋转支座413旋转90°,相应地,安装在第二安装横梁414上的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也随之转动90°,实现两夹具之间的切换工作。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发动机舱定位机构5由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51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单元52组成,优选地,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51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单元52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中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51包括第四翻转机构511、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均固定安装在第四翻转机构511上。所述第四翻转机构511包括第二安装底座514、第四气缸515、第六旋转支座516、第四摆臂517和第四气缸支座518,第二安装底座51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第四气缸515通过第四气缸支座518固定在第二安装底座514的顶部,第六旋转支座516固定在第二安装底座514上;第四摆臂517通过销轴分别与第四气缸515和第六旋转支座516相连,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固定在第四摆臂517上,优选地,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的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均为现有技术,直接将所述夹具总成安装在第四摆臂517上即可。
当需要更换发动机舱定位机构时,控制第四气缸515工作,第四气缸515伸缩时带动第四摆臂517绕第六旋转支座516上的销轴旋转90°,随着第四摆臂517的旋转,固定在第四摆臂517上的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也随之转动90°,实现两夹具之间的切换工作。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焊装生产线,该焊装生产线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描述的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由于上述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含该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的焊装生产线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顶部顺次设有后地板定位机构(2)、前后地板定位单元(3)、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4)和发动机舱定位机构(5);
后地板定位机构(2)由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21)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单元(22)组成,其中后地板第一定位单元(21)包括第一翻转机构(211)、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均固定安装在第一翻转机构(211)上;
前后地板定位单元(3)包括第二翻转机构(31)、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均固定安装在第二翻转机构(31)上;
发动机舱地板定位单元(4)包括第三翻转机构(41)、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均固定安装在第三翻转机构(41)上;
发动机舱定位机构(5)由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51)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单元(52)组成,其中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单元(51)包括第四翻转机构(511)、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均固定安装在第四翻转机构(5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211)包括第一安装底座(214)、第一气缸(215)、第一旋转支座(216)、第一摆臂(217)和第一气缸支座(218),第一安装底座(21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第一气缸(215)通过第一气缸支座(218)固定在第一安装底座(214)的顶部,第一旋转支座(216)固定在第一安装底座(214)的顶部;第一摆臂(217)通过销轴分别与第一气缸(215)和第一旋转支座(216)相连,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固定在第一摆臂(217)上;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212)和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213)之间的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机构(31)包括第二气缸(311)、第二旋转支座(312)、第三旋转支座(313)、第一安装横梁(314)、第二摆臂(315)和第二气缸支座(316),第二气缸(311)通过第二气缸支座(316)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第二旋转支座(312)和第三旋转支座(313)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且二者对称布置,第一安装横梁(31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旋转支座(312)和第三旋转支座(313)上,第二摆臂(31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横梁(314)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二气缸(311)连接;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固定在第二摆臂(315)上;前后地板第一定位夹具(32)和前后地板第二定位夹具(33)之间的夹角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翻转机构(41)包括第三气缸(411)、第四旋转支座(412)、第五旋转支座(413)、第二安装横梁(414)、第三摆臂(415)和第三气缸支座(416),第三气缸(411)通过第三气缸支座(416)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第四旋转支座(412)和第五旋转支座(413)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且二者对称布置,第二安装横梁(41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四旋转支座(412)和第五旋转支座(413)上;第三摆臂(41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横梁(414)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三气缸(411)连接;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固定在第三摆臂(415)上;发动机舱地板第一定位夹具(42)和发动机舱地板第二定位夹具(43)之间的夹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翻转机构(511)包括第二安装底座(514)、第四气缸(515)、第六旋转支座(516)、第四摆臂(517)和第四气缸支座(518),第二安装底座(51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第四气缸(515)通过第四气缸支座(518)固定在第二安装底座(514)的顶部,第六旋转支座(516)固定在第二安装底座(514)上;第四摆臂(517)通过销轴分别与第四气缸(515)和第六旋转支座(516)相连,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固定在第四摆臂(517)上;发动机舱第一定位夹具(512)和发动机舱第二定位夹具(513)之间的夹角为90°。
6.一种焊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
CN201620070811.3U 2016-01-22 2016-01-22 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及焊装生产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09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0811.3U CN205309674U (zh) 2016-01-22 2016-01-22 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及焊装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0811.3U CN205309674U (zh) 2016-01-22 2016-01-22 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及焊装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09674U true CN205309674U (zh) 2016-06-15

Family

ID=56205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7081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09674U (zh) 2016-01-22 2016-01-22 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及焊装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09674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1318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多车型白车身焊接总组合夹具
CN106513912A (zh) * 2016-12-29 2017-03-22 重庆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机架焊接夹具
CN107350131A (zh) * 2017-08-30 2017-11-1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平台涂装滑橇的定位支点自动切换装置
CN108115340A (zh) * 2017-12-15 2018-06-0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h型钢的自动装夹夹具
CN108453456A (zh) * 2018-04-11 2018-08-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定位工装
CN108726083A (zh) * 2018-07-10 2018-11-02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滑橇切换装置
CN112958965A (zh) * 2021-03-19 2021-06-15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车型共用夹具的柔性切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1318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多车型白车身焊接总组合夹具
CN106513912A (zh) * 2016-12-29 2017-03-22 重庆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机架焊接夹具
CN106513912B (zh) * 2016-12-29 2019-04-09 重庆越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机架焊接夹具
CN107350131A (zh) * 2017-08-30 2017-11-17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平台涂装滑橇的定位支点自动切换装置
CN108115340A (zh) * 2017-12-15 2018-06-0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h型钢的自动装夹夹具
CN108115340B (zh) * 2017-12-15 2019-09-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h型钢的自动装夹夹具
CN108453456A (zh) * 2018-04-11 2018-08-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定位工装
CN108726083A (zh) * 2018-07-10 2018-11-02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滑橇切换装置
CN112958965A (zh) * 2021-03-19 2021-06-15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车型共用夹具的柔性切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09674U (zh) 适用于两平台车型的下车身合拼夹具装置及焊装生产线
CN203091993U (zh) 焊装夹具旋转台
CN204399020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01579565U (zh) 焊接工装回转台
CN103801869B (zh) 一种车身后安装支撑座焊接工装
CN204997567U (zh) 车架总成柔性夹具
CN204748124U (zh) 一种用于汽车侧围夹持的气动夹紧装置
CN207205635U (zh) 一种电梯安装施工平台焊接工装
CN210304380U (zh) 一种具有柔性摆动接胶功能的涂胶枪固定架
CN207888253U (zh) 一种球笼打孔用夹持装置
CN105066843A (zh) 一种汽车用保险杠总成检具
CN203062143U (zh) 一种夹具的气动夹紧结构
CN201632953U (zh) 装配夹具
CN208663851U (zh) 一种机械臂夹具
CN204747865U (zh) 一种减震器钣金件双工位焊接夹具
CN206544125U (zh) 一种饰条夹具
CN204209327U (zh) 多车型白车身组合焊接总拼装置
CN104289849B (zh) 多车型白车身组合焊接总拼装置
CN202517218U (zh) 焊装夹具中一种可以实现两种车型切换的结构
CN210524311U (zh) 一种汽车支架焊接转台
CN201932888U (zh) 一种举升类作业车工作平台回转及回位的检测装置
CN205021073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焊接定位装置
CN204018992U (zh) 车辆顶盖合装用定位装置
CN203865899U (zh) 起重吊机用旋转臂
CN209157550U (zh) 一种仪表盘横梁焊接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tiv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