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94190U - 一种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94190U
CN205294190U CN201520877087.0U CN201520877087U CN205294190U CN 205294190 U CN205294190 U CN 205294190U CN 201520877087 U CN201520877087 U CN 201520877087U CN 205294190 U CN205294190 U CN 205294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evice
support arrangement
induction system
shifting machin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770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770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94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94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94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设置两个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和升降移行机,三者相互配合,就能够完成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输送。当运用该输送系统完成位于总装车间二层平台(即楼上)的车身存储区(PBS)和位于总装车间地面上(即楼下)的内饰线区之间输送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般在楼上和楼下分别安排一个操作员来进行操作,从而节省了人力;并且,通过两个驱动装置和升降移行机的配合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身在不同区域之间流转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生产都是采用流水线作业,汽车车身总成生产出来之后,通常还需要经过白车身存储区(WBS)、油漆车身存储区(PBS)和内饰线区等多个区域,以对车身进行排序喷漆、内饰装配等处理。这就需要车身总成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输送。
然而,受到工厂布局、车间厂房占地等因素的限制,上述油漆车身存储区(PBS)一般布置在车间的二层平台上(即楼上),内饰线区则一般布置在车间的地面上(即楼下),这给车身总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输送带来困难。
现有技术中将楼上油漆车身存储区(PBS)的车身移至楼下内饰线区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在位于楼上的油漆车身存储区(PBS)上专门安排一个操作员,负责用空中葫芦把滑撬上的车身从一处吊起,然后输送至另一处;在楼下专门设置一个操作员,负责把空中葫芦上的车身人工下降至内饰线区,并放置在内饰支撑腿上,这样才算完成车身从油漆车身存储区(PBS)到内饰线区的转线操作,此时,空中葫芦原路返回,以供下一次输送使用。
从上述操作中可以发现,现有技术中车身在上、下楼输送过程中,需要安排操作员进行输送作业,自动化程度低,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并且,需要在楼上和楼下分别安排一名操作员,需要人员数量较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除了车身输送之外,在需要在上、下楼之间输送其它待运部件的现代流水线作业的厂房中,也存在相同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输送方式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人力资源浪费的输送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
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车身;
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用于驱动第一区域内的支撑装置移动;
升降移行机,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区域的支撑装置,并将该支撑装置移送至第二区域;
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区域内,用于接收来自于升降移行机的支撑装置,并驱动该支撑装置移动。
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移行机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进入所述升降移行机内的支撑装置移动,以将所述支撑装置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摩擦滚床或板链。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上表面安装有平板的摩擦滚床或板链,板链和安装有平板的摩擦滚床上均具有供操作人员站立的区域。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摩擦滚床或板链。
所述支撑装置为滑撬,所述滑撬包括:
底架,用于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或第三驱动装置形成运动摩擦副;
支撑架,成对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用于与所述底架共同形成预定规格的支撑区域。
所述支撑架至少为两对,至少两对所述支撑架用于与所述底架形成不同规格的支撑区域。
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支撑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架立起的支撑状态和放倒的闲置状态。
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用于与任意一对支撑架形成预定规格的支撑区域。
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以及升降移行机分别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以及升降移行机的启动或关闭时机,以及升降移行机的运行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系统,利用上述输送系统来输送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时,首先,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位于第一区域内的支撑装置移动,使得该支撑装置以及位于支撑装置上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能够被输送到升降移行机处;然后,升降移行机将支撑装置和位于支撑装置上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输送到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二驱动装置上;最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装置和位于支撑装置上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在第二区域内移动,从而完成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之间的输送。
该输送系统通过设置两个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和升降移行机,三者相互配合,就能够完成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输送。当运用该输送系统完成车身在位于楼上的油漆车身存储区(PBS)和位于楼下的内饰线区之间流转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般在楼上和楼下分别安排一个操作员,节省了人力;并且,通过两个驱动装置和升降移行机的配合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系统,升降移行机上设置第三驱动装置,在具体使用时,进入升降移行机内的支撑装置可以被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而自行完成下料过程,便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系统,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摩擦滚床或板链;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摩擦滚床或板链,该种驱动装置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系统,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上表面安装有平板的摩擦滚床或板链,板链和安装有平板的摩擦滚床上均具有供操作人员站立的区域,该输送系统在运用到车身在位于楼上的油漆车身存储区(PBS)和位于楼下的内饰线区之间输送时,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内饰线区,从而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第二驱动装置上与支撑装置和位于支撑装置上的车身一同运行,进而与车身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便于对车身安装内饰。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系统,所述支撑装置为滑撬,所述滑撬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用于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或第三驱动装置形成运动摩擦副;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成对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用于与底架共同形成预定规格的支撑区域,滑撬的上述结构不但可以保证滑撬能够被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或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而运行,还可以保证滑撬的支撑作用。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系统,所述支撑架至少为两对,至少两对所述支撑架用于形成不同规格的支撑区域,保证滑撬可以支撑不同规格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系统,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支撑架具有相对于所述底架立起的支撑状态和放倒的闲置状态。这样的滑撬结构在具体使用时,当需要支撑一种规格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时,将用于形成该种规格的支撑区域的支撑架立起,使其处于支撑状态,而将用于形成其它规格支撑区域的支撑架放倒,使其处于闲置状态,进而不影响支撑装置的运行以及正常的支撑作用。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以及升降移行机分别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以及升降移行机的启动或关闭时机以及升降移行机的运行位置,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移行机,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上升、下降以及平移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装置;2-第一驱动装置;3-升降移行机;4-第二驱动装置;5-第三驱动装置;11-底架;12-支撑架;13-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支撑装置1,用于支撑车身;
第一驱动装置2,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用于驱动第一区域内的支撑装置1移动;
升降移行机3,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区域的支撑装置1,并将该支撑装置1移送至第二区域;
第二驱动装置4,设置在第二区域内,用于接收来自于升降移行机3的支撑装置1,并驱动该支撑装置1移动。
利用上述输送系统来输送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时,首先,第一驱动装置2驱动位于第一区域内的支撑装置1移动,使得该支撑装置1以及位于支撑装置1上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能够被输送到升降移行机3处;然后,升降移行机3将支撑装置1和位于支撑装置1上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输送到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二驱动装置4上;最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支撑装置1和位于支撑装置1上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在第二区域内移动,从而完成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之间的输送。
该输送系统通过设置两个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2和第二驱动装置4)和升降移行机3,三者相互配合,就能够完成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输送。当运用该输送系统完成车身在位于楼上的油漆车身存储区(PBS)和位于楼下的内饰线区之间流转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般在楼上和楼下分别安排一个操作员,节省了人力;并且,通过两个驱动装置和升降移行机3的配合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5,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设置在所述升降移行机3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进入所述升降移行机3内的支撑装置1移动,以将所述支撑装置1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移行机3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转接处。
在具体使用时,由于设置第三驱动装置5,进入升降移行机3内的支撑装置1可以被第三驱动装置5驱动而自行完成下料过程,也即,支撑装置1被第三驱动装置5驱动而从升降移行机3内进入第二区域的第二驱动装置4上,便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为摩擦滚床或板链;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为上表面安装有平板的摩擦滚床或板链;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为摩擦滚床或板链。该种驱动装置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摩擦滚床的结构属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结构,在本文中不做赘述。
而需要强调的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为上表面安装有平板的摩擦滚床或板链,板链和安装有平板的摩擦滚床上均具有供操作人员站立的区域,该输送系统在运用到车身在位于楼上的油漆车身存储区(PBS)和位于楼下的内饰线区之间流转时,第二驱动装置4设置在内饰线区,从而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第二驱动装置4上与支撑装置1和位于支撑装置1上的车身一同运行,进而与车身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便于对车身安装内饰。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均还可以采用其它滚动摩擦装置,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它能够实现驱动支撑装置1运行的驱动结构。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装置1为滑撬,所述滑撬1包括底架11,所述底架11用于与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或第三驱动装置5形成运动摩擦副;所述滑撬还包括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成对设置在所述底架11上如图所示的左右两侧上,用于与底架11共同形成预定规格的支撑区域,滑撬的上述结构不但可以保证滑撬能够被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或第三驱动装置5驱动而运行,还可以保证滑撬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12至少为两对,至少两对所述支撑架12用于形成不同规格的支撑区域,保证滑撬可以支撑不同规格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12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架11上,所述支撑架12具有相对于所述底架11立起的支撑状态和放倒的闲置状态,如图3所示,图3中虚线部分为闲置状态,实线部分为支撑状态。
这样的滑撬结构在具体使用时,当需要支撑一种规格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时,将用于形成该种规格的支撑区域的支撑架12立起,使其处于支撑状态,而将用于形成其它规格支撑区域的支撑架12放倒,使其处于闲置状态,进而不影响支撑装置1的运行以及正常的支撑作用。
至于上述支撑装置1中支撑架12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支撑的待运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装置1还包括固定架13,所述固定架13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11上,用于与任意一对支撑架12形成预定规格的支撑区域。由于设置固定架13,从而在改变支撑区域的规格时,只需要调整可以转动的支撑架12的状态即可,便于操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输送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第三驱动装置5以及升降移行机3分别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第三驱动装置5以及升降移行机3的启动或关闭时机以及升降移行机3的运行位置。所述控制器优选为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以实现可编程功能,可以根据使用的具体环境需要对其控制参数进行调整。
上述输送系统在具体使用时,在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已经位于第一区域内的支撑装置1上时,PLC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启动,从而第一驱动装置2将支撑装置1驱动到与升降移行机3的对接位置处,同时,PLC控制器也将升降移行机3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升降移行机3上的第三驱动装置5和第一驱动装置2正好水平对接,便于第一驱动装置2直接将支撑装置1驱动到第三驱动装置5上,在支撑装置1位于第三驱动装置5上时,PLC控制器进一步控制升降移行机3运行到与第二驱动装置4对接的位置处,同时,PLC控制器也将升降移行机3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升降移行机3上的第三驱动装置5和第二驱动装置4正好水平对接,便于第三驱动装置5直接将支撑装置1驱动到第二驱动装置4上,此时,PLC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启动,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支撑装置1以及位于支撑装置1上的车身或其它待运部件在第二区域内运行,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装置(1),用于支撑车身;
第一驱动装置(2),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用于驱动第一区域内的支撑装置(1)移动;
升降移行机(3),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区域的支撑装置(1),并将该支撑装置(1)移送至第二区域;
第二驱动装置(4),设置在第二区域内,用于接收来自于升降移行机(3)的支撑装置(1),并驱动该支撑装置(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5),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设置在所述升降移行机(3)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进入所述升降移行机(3)内的支撑装置(1)移动,以将所述支撑装置(1)移动至所述第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为摩擦滚床或板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为上表面安装有平板的摩擦滚床或板链,板链和安装有平板的摩擦滚床上均具有供操作人员站立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为摩擦滚床或板链。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为滑撬,所述滑撬包括
底架(11),用于与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或第三驱动装置(5)形成运动摩擦副;
支撑架(12),成对设置在所述底架(11)上,用于与所述底架(11)共同形成预定规格的支撑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2)至少为两对,至少两对所述支撑架(12)用于与所述底架(11)形成不同规格的支撑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2)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架(11)上,所述支撑架(12)具有相对于所述底架(11)立起的支撑状态和放倒的闲置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还包括固定架(13),所述固定架(13)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架(11)上,用于与任意一对所述支撑架(12)形成预定规格的支撑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第三驱动装置(5)以及升降移行机(3)分别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第三驱动装置(5)以及升降移行机(3)的启动或关闭时机以及升降移行机(3)的运行位置。
CN201520877087.0U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输送系统 Active CN205294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7087.0U CN205294190U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7087.0U CN205294190U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94190U true CN205294190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6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77087.0U Active CN205294190U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941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9417A (zh) * 2017-05-18 2017-12-2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白车身输送系统
CN112537610A (zh) * 2020-11-18 2021-03-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载车滑橇的转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9417A (zh) * 2017-05-18 2017-12-2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白车身输送系统
CN107499417B (zh) * 2017-05-18 2019-07-23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白车身输送系统
CN112537610A (zh) * 2020-11-18 2021-03-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载车滑橇的转运装置
CN112537610B (zh) * 2020-11-18 2022-07-0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载车滑橇的转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3969B1 (ko) 이송 대차 순환 시스템
CN205294190U (zh) 一种输送系统
CN103934379B (zh) 包边机输送机构
CN104533099A (zh) 墙板安装车
KR20170000278A (ko) 배관일체형 모듈 및 배관일체형 모듈의 설치방법
CN104060695A (zh) 模块化建筑及其构建方法
CN112573426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搭建用隔墙板吊运装置
CN105292980A (zh) 一种输送系统及其吊具、输送装置
CN207719329U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模组pack组装的流水线
CN203997872U (zh) 随行供电小车
CN205133029U (zh) 一种折叠式升降平台
CN203254114U (zh) 一种客车车身合拢工装装置
CN104097061A (zh) 罐式集装箱总装台
KR102595443B1 (ko) 시스템 실링 모듈 설치 장치
CN204777149U (zh) 一种连续式升降机
CN203921928U (zh) 滑板输送线及其可收纳工件的滑板
CN203006870U (zh) 一种车载灌缝机的装卸载装置
CN104843446B (zh) 一种基于多车型的搬运装备
KR101567736B1 (ko) 리프팅유닛을 포함하는 지붕 구조물 상향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붕 구조물 상향방법
CN205034147U (zh) 一种简易台车
CN104668586A (zh) 新型数控车床自动上料装置
CN204727039U (zh) 一种漂染针织品用可移动传输装置
CN204751336U (zh) 一种基于多车型的搬运装备
CN203513176U (zh) 一种四柱举升机
CN203755568U (zh) 超长屋面板施工用组合式可调高度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