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3447U -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3447U
CN205223447U CN201521052096.2U CN201521052096U CN205223447U CN 205223447 U CN205223447 U CN 205223447U CN 201521052096 U CN201521052096 U CN 201521052096U CN 205223447 U CN205223447 U CN 205223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cker
roll
line
centres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520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霞龙
杨巧云
靳文焘
张永平
王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o Lang (changzhou)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Saurer Changzhou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o Lang (changzhou)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o Lang (changzhou)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o Lang (changzhou)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520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3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3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3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包括给棉罗拉、第一刺辊、第二刺辊、第三刺辊和锡林,所述第一刺辊和第三刺辊对称分布在第二刺辊的上方两侧,三个刺辊的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且103°~107°;给棉罗拉与第一刺辊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7.8°~18.5°;锡林与第三刺辊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34.5°~35°,三个刺辊的直径相同,给棉罗拉直径小于刺辊直径,锡林直径大于刺辊直径,给棉罗拉中心高于第一刺辊中心,锡林中心高于给棉罗拉中心。通过对三刺辊、给棉罗拉、锡林之间的空间排布,控制所纺纤维从给棉罗拉入口经三刺辊到达锡林期间与刺辊针齿接触的弧长,既能保证除杂率又降低短绒生成率,提高出条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梳棉机的三刺辊结构。
背景技术:
梳棉是整个纺纱流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梳棉机将开清棉联合机制成的棉(纤维)卷或经棉箱的油棉(化纤)层进行开松、混和、分梳和除杂,并排除部分短绒,使呈卷曲状的棉团分梳成基本伸直的单纤维状态,经集束成长短片段均匀的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的梳棉棉条,规则地圈放在条筒内,供后续工序并条机或条卷机使用。
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机采棉取代人工采棉将是必然趋势,但机采棉所获棉花含杂多,品质差。这就要求梳棉机具有更好的除杂功能,梳棉机的三刺辊结构相对单刺辊和双刺辊在杂质去除率、出条质量和产量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现有的三刺辊结构如图1和图2两种分布方案,其中图1所示为“一”字形分布方案,图2所示为反“厂”字形分布方案,这两种方案均存在所纺纤维与刺辊针齿接触弧长过长,除杂率虽高但短绒生成率太高,直接影响出条产量,同时梳棉机的结构不够紧凑,占有空间大,使得梳棉机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它在保证除杂率达标的前提下,能大幅度降低短绒生成率,提高出条产量。同时能缩小梳棉机占有空间,使梳棉机结构更紧凑,进一步降低成本。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给棉罗拉、第一刺辊、第二刺辊、第三刺辊和锡林,所述第一刺辊和第三刺辊对称分布在第二刺辊的上方两侧,第一刺辊的外圆与第二刺辊外圆相切分布,第二刺辊的外圆和第三刺辊的外圆相切,第一刺辊、第二刺辊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刺辊、第三刺辊的中心连线形成开口向上的V形,V形夹角α为103°~107°,V形夹角的中心线与水平线垂直;给棉罗拉的外圆与第一刺辊的外圆相切,给棉罗拉与第一刺辊的中心连线处于水平线的上方,两者之间的夹角β为17.8°~18.5°;锡林的外圆与第三刺辊的外圆相切,锡林与第三刺辊的中心连线位于水平线的上方,两者之间的夹角γ为34.5°~35°,所述第一刺辊、第三刺辊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给棉罗拉、第二刺辊、锡林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刺辊、第二刺辊和第三刺辊的直径均相同,且给棉罗拉的直径小于第二刺辊的直径,所述锡林的直径大于第二刺辊的直径,所述给棉罗拉中心高于第一刺辊和第三刺辊中心,所述锡林中心高于给棉罗拉中心。
进一步,第一刺辊、第二刺辊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刺辊、第三刺辊的中心连线形成的V形夹角α为且105°。
进一步,给棉罗拉与第一刺辊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β为18°。
进一步,锡林与第三刺辊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γ为35°。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核心原理是:通过对给棉罗拉、第一刺辊、第二刺辊、第三刺辊和锡林之间位置进行空间排布,改变第一刺辊、第二刺辊、第三刺辊的直径大小,控制所纺纤维从给棉罗拉入口经三刺辊到达锡林期间与刺辊针齿接触弧长,通过分析和试验获得纺织纤维从给棉罗拉入口经三刺辊到达锡林期间与刺辊针齿接触弧长与除杂率、短绒生成率之间的关系,在保证除杂率达到90%的前提下,通过缩小接触弧长来降低短绒生成率,提高出条产量。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既能保证除杂率达到90%,经过梳棉机处理后短绒生成率出现负增长,从而在保证提高梳棉机出条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梳棉机的出条产量,提供经济效益。由于本发明的分布结构使得梳棉机结构更紧凑、占有空间更小,可降低梳棉机的设计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分布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分布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分布与本发明的对比试验数据对照表。
图中:1-给棉罗拉;2-第一刺辊;3-第二刺辊;4第三刺辊;5-锡林;6-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让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设计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与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如图3所示,它包括给棉罗拉1、第一刺辊2、第二刺辊3、第三刺辊4和锡林5,所述第一刺辊2和第三刺辊4对称分布在第二刺辊3的上方两侧,第一刺辊2的外圆与第二刺辊3外圆相切分布,第二刺辊3的外圆和第三刺辊4的外圆相切,第一刺辊2、第二刺辊3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刺辊3、第三刺辊4的中心连线形成开口向上的V形,V形夹角α为103°~107°,V形夹角的中心线与水平线垂直;给棉罗拉1的外圆与第一刺辊2的外圆相切,给棉罗拉1与第一刺辊2的中心连线处于水平线的上方,两者之间的夹角β为17.8°~18.5°;锡林5的外圆与第三刺辊4的外圆相切,锡林5与第三刺辊4的中心连线位于水平线的上方,两者之间的夹角γ为34.5°~35°,所述第一刺辊2、第三刺辊4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给棉罗拉1、第二刺辊3、锡林5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刺辊2、第二刺辊3和第三刺辊4的直径均相同,且给棉罗拉1的直径小于第二刺辊3的直径,所述锡林5的直径大于第二刺辊3的直径,所述给棉罗拉1中心高于第一刺辊2和第三刺辊4中心,所述锡林5中心高于给棉罗拉1中心。
在本例中,第一刺辊2、第二刺辊3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刺辊3、第三刺辊4的中心连线形成的V形夹角α为且105°,给棉罗拉1与第一刺辊2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β为18°,锡林5与第三刺辊4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γ为35°。
当三个刺辊的直径为172.5毫米时,按本分布方案三刺辊结构控制所纺纤维与刺辊针齿接触的弧长为604≤L1≤641毫米,现有技术中图1所示方案对应弧长为1013毫米,图2所示方案对应弧长为964毫米,通过比较可知本方案所纺纤维与刺辊针齿接触的弧长均小于现有技术,不仅降低短绒生成率,而且能更有效清除纤维中的短绒。
在工作时,纤维层6经给棉罗拉1与给棉板加压握持,由第一刺辊2从给棉罗拉1针齿上剥取,再过渡到第二刺辊3和第三刺辊4的针齿上,最后到达锡林5。整个过程,通过给棉罗拉1、第一刺辊2、第二刺辊3、第三刺辊4、锡林5空间位置的排布,结合相互之间不同速比搭配,实现高除杂率、低短绒生成率、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等效果,保证了梳棉机出条质量与高产。
申请人通过实验比较,在相同刺辊结构尺寸、同等工作条件下对本方案和现有技术进行试验对比,获得如图4所示试验数据。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发现图1所示按“一”字形分布方案的除杂率最高,为92.1%,本发明方案最低,为90.4%;在短绒生成率方面,本发明最低,纤维中短绒增长率为-0.9%,纤维中短绒不增反减,证明经过本装置处理后短绒的生成量小于清除量,图1所示“一”字形分布方案的短绒生成率最高,为3.6%,充分验证了本发明的合理性。根据棉纺工艺要求,经过梳棉机处理后的棉条杂质清除率应大于90%,短绒生成率低于4%,虽然现有技术也能满足上述工艺要求,但棉条(化纤)制成率低,经济性差。因此,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对丰富梳棉机产品种类,加快智能化清梳联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了一定的贡献。

Claims (4)

1.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给棉罗拉(1)、第一刺辊(2)、第二刺辊(3)、第三刺辊(4)和锡林(5),所述第一刺辊(2)和第三刺辊(4)对称分布在第二刺辊(3)的上方两侧,第一刺辊(2)的外圆与第二刺辊(3)外圆相切分布,第二刺辊(3)的外圆和第三刺辊(4)的外圆相切,第一刺辊(2)、第二刺辊(3)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刺辊(3)、第三刺辊(4)的中心连线形成开口向上的V形,V形夹角α为103°~107°,V形夹角的中心线与水平线垂直;给棉罗拉(1)的外圆与第一刺辊(2)的外圆相切,给棉罗拉(1)与第一刺辊(2)的中心连线处于水平线的上方,两者之间的夹角β为17.8°~18.5°;锡林(5)的外圆与第三刺辊(4)的外圆相切,锡林(5)与第三刺辊(4)的中心连线位于水平线的上方,两者之间的夹角γ为34.5°~35°,所述第一刺辊(2)、第三刺辊(4)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给棉罗拉(1)、第二刺辊(3)、锡林(5)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刺辊(2)、第二刺辊(3)和第三刺辊(4)的直径均相同,且给棉罗拉(1)的直径小于第二刺辊(3)的直径,所述锡林(5)的直径大于第二刺辊(3)的直径,所述给棉罗拉(1)中心高于第一刺辊(2)和第三刺辊(4)中心,所述锡林(5)中心高于给棉罗拉(1)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棉机三刺辊结构,其特征是:第一刺辊(2)、第二刺辊(3)的中心连线与第二刺辊(3)、第三刺辊(4)的中心连线形成的V形夹角α为且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棉机三刺辊结构,其特征是:给棉罗拉(1)与第一刺辊(2)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β为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梳棉机三刺辊结构,其特征是:锡林(5)与第三刺辊(4)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γ为35°。
CN201521052096.2U 2015-12-16 2015-12-16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 Active CN205223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2096.2U CN205223447U (zh) 2015-12-16 2015-12-16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2096.2U CN205223447U (zh) 2015-12-16 2015-12-16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3447U true CN205223447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98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52096.2U Active CN205223447U (zh) 2015-12-16 2015-12-16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3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4573A (zh) * 2022-09-13 2022-11-29 宿迁至诚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棉纱加工用梳棉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4573A (zh) * 2022-09-13 2022-11-29 宿迁至诚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棉纱加工用梳棉机
CN115404573B (zh) * 2022-09-13 2023-09-29 宿迁至诚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棉纱加工用梳棉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4744A (zh) 纺纱工艺方法
CN103981612B (zh) 一种ab竹节复合纱及其生产方法
CN204198955U (zh) 一种生产多色段彩纱的并条机
CN104611807A (zh) 一种生产段彩粗纱的方法
CN104195691B (zh) 精纺产品用高支牦牛绒纱线的高效加工方法
CN106319724A (zh) 棉纺织品生产工艺
CN101718001B (zh) 山羊绒的加工工艺
CN103938307B (zh) 一种半精纺梳毛工艺及其设备
CN205223447U (zh) 一种梳棉机三刺辊结构
CN101294323A (zh) 纺制涤纶转杯纱的加工方法
CN105755610A (zh) 一种水溶性纤维成条的制作方法
CN103510226B (zh) 一种纯绒高支纱的制作方法
CN103074708A (zh) 一种300n/2~500n/2高支桑蚕绢丝的制作方法
CN102534914A (zh) 一种雪花纱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11795B (zh) 高支精梳牛绒纱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07828470U (zh) 一种双筒羊绒针梳机
CN207659570U (zh) 一种双锡林梳理机
CN105401269A (zh) 一种沟槽限位集聚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
CN205275831U (zh) 一种沟槽限位集聚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
CN101724945B (zh) 一种黛貂针织绒的制造方法
CN204676232U (zh) 化纤长丝后处理装置
CN205313731U (zh) 一种将纱线解捻开松成纤维的装置
CN205893492U (zh) 单罗拉剥棉装置
CN1793456A (zh) 一种纺制牛奶纤维转杯纱的加工方法
CN104562314A (zh) 一种并粗一体化小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