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9517U -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39517U
CN205139517U CN201520868017.9U CN201520868017U CN205139517U CN 205139517 U CN205139517 U CN 205139517U CN 201520868017 U CN201520868017 U CN 201520868017U CN 205139517 U CN205139517 U CN 205139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image display
display device
liquid crystal
m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680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伯厚志
中村博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39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39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在欲将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触摸面板分离时可易于分离、可更高效地制造、图像的可见性优异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10具备:液晶面板(20)(图像显示装置主体)、支撑液晶面板(20)的第1框体(14)、触摸面板(40)、支撑触摸面板(40)的第2框体(16)、固定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的粘合部件(30),其中,通过用粘合部件(30)固定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从而所述触摸面板(40)被隔着隙缝与液晶面板(20)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且所述触摸面板(40)在与液晶面板(20)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周期为400nm以下的微细凹凸结构。

Description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是在液晶面板等的显示有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图像一侧配置了触摸面板的装置。通过使用手指等按压相当于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中显示的按钮等的触摸面板的输入面的区域,可以操作连接有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各种仪器(个人电脑、手机、ATM等)。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为了保护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而在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隙缝(空气层)。但是,触摸面板和空气层之间的界面以及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空气层之间的界面中,存在产生光反射,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图像的可见性降低的问题。
为了抑制上述可见性下降,而提出了在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触摸面板的各自的相对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253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作为固定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方法,存有以下方法等,即在各部件之间配置间隔物,使用螺丝等固定部件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以规定的位置关系固定的方法。
近年,正在寻求将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画面框(bezel)窄化。例如,使用在无纺布或发泡聚氨酯等基材的两面上设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部件,直接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贴合固定,就可以窄化画面框。
使用这种粘合部件的固定方法的情况,在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粘贴位置偏移时,必须将已固定的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分离,修改为规定的位置关系之后,使用粘合部件再次贴合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
此外,组装完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后,即使在发现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中的任一个具有缺陷时,也必须将已固定的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分离,更换发现缺陷的部件,再次组装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图像显示装置主体或触摸面板的表面上设置微细凹凸结构的情况,该微细凹凸结构与粘合部件的粘合剂层会接触,粘合强度变得非常强。特别是在微细凹凸结构的周期为400nm以下时,粘合强度倾向于变强。因此,如果使用粘合部件将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触摸面板和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进行固定,则有时变得难以分离这些部件。此外,即使能够分离这些部件,也存在在各部件的表面上残留粘合剂层或基材,难以将其去除的情况。此外,在去除粘合剂层或基材时,有时也容易伤到各部件的表面。
如上所述,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粘贴位置发生偏移时,在分离这些部件之后,必须一次去除使用过的粘合部件,使用新的粘合部件再次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进行固定。但是,在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微细凹凸结构的时,难以将这些进行分离,即使能够分离,也存在难以将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表面上所残留的基材或粘合剂层去除的情况。因此,在无法去除基材或粘合剂层时,必须使用新的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组装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此外,在组装完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之后,例如在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上发现缺陷时,必须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进行分离,在另一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上粘贴触摸面板。但是,在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微细凹凸结构时,难以将它们进行分离,即使能够分离,也存在难以将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表面上所残留的基材或粘合剂层去除的情况。因此,在无法去除基材或粘合剂层时,存在如下情况:虽然触摸面板上并没有特别不良的情况,但是无法再次利用分离后的触摸面板。
如上所述,虽然通过使用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可以提供抑制了可见性下降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但是难以高效地制造上述这种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项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欲将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触摸面板进行分离时可以易于分离、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制造、图像的可见性优异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后,结果查明:在分离完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之后,无法充分地去除各部件表面上残留的基材或粘合剂层的原因、或者在将这些去除时伤到各部件表面的原因在于分离或去除时粘合部件的基材断裂。因此,发现了不直接使用粘合部件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进行贴合,而是将各部件通过经由分别支撑的框体用粘合部件进行固定,即使是在触摸面板的表面上设置有微细凹凸结构,也可以容易地将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触摸面板进行分离,可以更高效地制造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具有以下实施方式。
[1]一种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
图像显示装置主体、
支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第1框体、
触摸面板、
支撑所述触摸面板的第2框体、
固定所述第1框体和所述第2框体的粘合部件,
其中,
通过用所述粘合部件固定所述第1框体和所述第2框体,
所述触摸面板被隔着隙缝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
所述触摸面板在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周期为400nm以下的微细凹凸结构。
[2]根据[1]所述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框体的与所述第2框体相对的面的宽度和所述第2框体的与所述第1框体相对的面的宽度,被设定为所述粘合部件不会露出的尺寸。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欲将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触摸面板进行分离时可易于分离、可更高效地制造、图像的可见性优异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低反射膜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3]是显示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被第1框体支撑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显示触摸面板被第2框体支撑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5]是显示低反射膜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构成图。
[图6]是显示表面上具有阳极氧化氧化铝的模具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0:图像显示装置(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14:第1框体
16:第2框体
20:液晶面板(图像显示装置主体)
30:粘合部件
40:触摸面板
62:凸部(微细凹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
此外,本说明书中,“细孔”是指铝基材表面的氧化膜上形成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凹部。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总称,“(甲基)丙烯酸”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的总称,“(甲基)丙烯腈”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的总称,“(甲基)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的总称。
此外,“活化能射线”意味着可见光线、紫外线、电子束、等离子体、热射线(红外线等)等。
此外,“透明”意味着透过至少波长400~760nm的光。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下,简写为“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图像显示装置主体、支撑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第1框体、触摸面板、支撑触摸面板的第2框体、以及固定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粘合部件。此外,通过用粘合部件固定第1框体和第2框体,触摸面板被隔着隙缝与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并且该触摸面板在与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周期为400nm以下的微细凹凸结构。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该例的图像显示装置10具备: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液晶面板20、被隔着隙缝与液晶面板20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的触摸面板40、被配置于液晶面板20的与配置有触摸面板40侧相反侧的背光源12、包围并支撑液晶面板20和背光源12的第1框体14、包围并支撑触摸面板40的第2框体16、固定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的粘合部件30。
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说明。
<液晶面板>
该例的液晶面板20具备:形成有滤色器(图示略)、透明电极(图示略)、定向膜(图示略)等的第1玻璃基板21、形成有透明电极(图示略)、定向膜(图示略)等的第2玻璃基板22、第1玻璃基板21和第2玻璃基板22中夹着的液晶层23、隔着粘接剂层(图示略)贴合于与液晶层23相反侧的第1玻璃基板21的表面上的第1偏光膜24、隔着粘接剂层(图示略)贴合于与液晶层23相反侧的第2玻璃基板22的表面上的第2偏光膜25。
作为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以列举出光学用途中使用的公知的透明粘接剂、透明粘合剂等。
<触摸面板>
该例的触摸面板40是将与输入面S接近或接触的导电体(手指、金属等)的位置作为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检测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具有输入面S的玻璃盖板42、夹着玻璃盖板42隔着粘接剂层44贴合于输入面S的相反侧的电极基板50、与电极基板50的透明电极电连接并检测导电体与输入面S接近或接触时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部(图示略)、以及隔着粘接剂层46贴合于电极基板50的表面上的低反射膜60。
(电极基板)
电极基板50具备:基板主体52、在基板主体52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由向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电极图案所构成的条纹状的第1透明电极54、在基板主体52的另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由向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电极图案所构成的条纹状的第2透明电极56。
基板主体52由透明的板、膜、薄板等构成。作为基板主体52的材料,可以列举出:玻璃、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纤维素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等)、聚烯烃、脂环式聚烯烃等。
第1透明电极54和第2透明电极56是可以透过光且具有导电性的薄膜。
作为第1透明电极54和第2透明电极56,可以列举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薄膜等。作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可以列举出掺杂了锡的氧化铟(以下记为ITO)等。
(检测部)
检测部是这样的部件:例如在透明电极上外加规定电压,同时检测在导电体接近或接触输入面时的导电体和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导电体与哪处部位接近或接触。
(低反射膜)
如图2所示,低反射膜60具有:基材膜64、以及在基材膜64的表面上形成的、在表面上具有由多个凸部62构成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66。
基材膜64由透明膜构成。作为基材膜64的材料,可以列举出:玻璃、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纤维素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等)、聚烯烃、脂环式聚烯烃等。
固化树脂层66是由后述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透明膜,在表面上具有由多个凸部62构成的微细凹凸结构。
已知排列有多个近圆锥状、角锥状等的凸部62的微细凹凸结构(所谓的蛾眼(Moth-eye)结构)通过折射率从空气的折射率到材料的折射率连续地增大而成为有效防止反射的手段。
微细凹凸结构优选为转印后述的阳极氧化铝的多个细孔而形成。转印阳极氧化铝的多个细孔而形成的微细凹凸结构可以显示良好的低反射性。此外,可以低成本形成,并且可以大面积化。
凸部62的平均高度H优选为80~500nm,更优选为120~400nm,特别优选为150~300nm。如果凸部62的平均高度H为80nm以上,则反射率充分降低,且反射率的波长依赖性小。如果凸部62的平均高度H为500nm以下,则凸部的耐擦伤性变好。
凸部62的平均高度H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将凸部62的最顶部与凸部62间存在的凹部的最底部之间的距离测定50个点,将这些值平均后的值。
就可见光线的反射率充分降低的观点而言,凸部62的周期(即邻接的凸部62间的平均间隔)P为可见光线的波长以下,即400nm以下。将阳极氧化铝的多个细孔转印而形成凸部62时,因为凸部62的周期P变为100nm左右,所以更优选为200nm以下,特别优选为150nm以下。就凸部62的形成容易程度的观点而言,凸部62的周期P优选为20nm以上。
凸部62间的周期P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50个点的邻接的凸部62间的间隔(从凸部62的中心到邻接凸部62的中心为止的距离),将这些值平均后的值。
凸部62的高宽比(凸部62的平均高度H/凸部62的周期P)优选为0.8~5.0,高宽比更优选为1.2~4.0,特别优选为1.5~3.0。如果凸部62的高宽比为0.8以上,则反射率将充分地降低。如果凸部62的高宽比为5.0以下,则凸部62的耐擦伤性将变良好。
凸部62的形状是与高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凸部截面积是从最表面在深度方向上连续增加的形状、即凸部62的高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优选为三角形、梯形、吊钟型等形状。
(粘接剂层)
作为粘接剂层44、46的粘接剂,可以列举为光学用途中使用的公知的透明粘接剂、透明粘合剂等。
<第1框体>
第1框体14是支撑液晶面板20的部件。该例的第1框体14除了支撑液晶面板20之外,还支撑背光源12。
对于第1框体14的形状,只要是至少能支撑液晶面板20的形状,就无特别的限定。该例的第1框体14的截面为U字状,如图3所示地,包围并支撑液晶面板20的整个周围,但是,只要能支撑液晶面板20,就不一定需要用第1框体14包围液晶面板20的整个周围。此外,背光源12也可以不由第1框体14支撑。
第1框体14,其在使用后述的粘合部件30与第2框体16贴合时,第1框体14的与第2框体16相对的面(以下,有时也称为“第1框体的相对面”)的宽度优选为被设定为粘合部件30不会在第1框体14的外侧或内侧露出的尺寸。具体地,第1框体14的相对面的宽度优选为与粘合部件30相同、或比粘合部件30更宽,更优选为比粘合部件30更宽。
如果粘合部件30在第1框体14的外侧露出,则露出部分的粘合部件30上可能会附着垃圾或灰尘等。另一方面,如果粘合部件30在第1框体14的内侧露出,则因为露出部分的粘合部件30,而存在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被贴合的担忧。如上所述,如果微细凹凸结构和粘合部件的粘合剂层接触,则粘合强度将变得非常强,将难以分离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如果第1框体14的相对面的宽度被设定为粘合部件30不会在第1框体14的外侧或内侧露出的尺寸,则会防止垃圾或灰尘等附着,或防止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被贴合。
作为在第1框体14上支撑液晶面板20或背光源12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嵌合固定、螺旋夹(ネジ止め)、粘贴固定等。
<第2框体>
第2框体16是支撑触摸面板40的部件。
关于第2框体16的形状,只要是至少可支撑触摸面板40的形状,就无特别的限定。如图4所示,该例的第2框体16包围并支撑触摸面板40的整个周围,但只要能支撑触摸面板40,就不一定需要用第2框体16包围触摸面板40的整个周围。
第2框体16其在使用后述粘合部件30与第1框体14贴合时,第2框体16的与第1框体14相对的面(以下,有时也称为“第2框体的相对面”)的宽度优选被设定为粘合部件30不会在第2框体16的外侧或内侧露出的尺寸。具体地,第2框体16的相对面的宽度优选为与粘合部件30相同、或比粘合部件30更宽,更优选为比粘合部件30更宽。
如果粘合部件30在第2框体16的外侧露出,则存在露出的部分的粘合部件30上附着垃圾或灰尘等的担忧。另一方面,如果粘合部件30在第2框体16的内侧露出,则存在由于露出的部分的粘合部件30而导致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被贴合的担忧,难以将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分离。如果第2框体16的相对面的宽度被设定为粘合部件30不会在第2框体16的外侧或内侧露出的尺寸,则可以防止垃圾或灰尘等附着、或防止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被贴合。
作为在第2框体16上支撑触摸面板40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嵌合固定、螺旋夹、粘贴固定等。
另外,在将触摸面板40粘贴固定于第2框体16时,要避免粘合剂粘贴于触摸面板40的表面的微细凹凸结构上。
<粘合部件>
粘合部件30是固定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的部件。
通过使用粘合部件30固定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从而上述触摸面板40被隔着隙缝与液晶面板20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着。
该例的粘合部件30具备:基材32、在基材32的一侧的表面上层积的第1粘合剂层34、在基材32的另一侧的表面上层积的第2粘合剂层36,其中,通过第1粘合剂层34与第1框体14接触,且第2粘合剂层36与第2框体16接触,从而将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固定。此外,通过固定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也被间接地固定。
粘合部件30可以被设置于第1框体14的相对面的整面和第2框体16的相对面的整面上,但只要可以固定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则未必需要将粘合部件30设置于这些相对面的整面上。
如上所述,在组装图像显示装置10时,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的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或者在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中的任一个有不良情况时,则需要将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分离,并再次组装图像显示装置10。
本发明中,在触摸面板40的与液晶面板20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上述低反射膜60。表面上具有周期P为400nm以下的微细凹凸结构的低反射膜60,其相比较于表面平滑的膜,在粘贴了粘合剂层的情况下,其粘合强度增大。这被认为是因为微细凹凸结构的凸部深入于粘合剂层中,相较于平滑的膜,与粘合剂层的接触面积大幅地增加的缘故。
因此,如果使用粘合部件30将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直接贴合并固定,则难以将它们进行分离。此外,即使可以将其分离,但因粘合部件30的基材断裂等,在液晶面板20的表面上残留有断裂的基材32和第1粘合剂层34,在触摸面板40的表面上残留有剩余的断裂的基材32和第2粘合剂层36。
当在液晶面板20的表面上残留有断裂的基材32和第1粘合剂层34,或在触摸面板40的表面上残留有断裂的基材32和第2粘合剂层36时,如果使用含浸有醇等的布等进行擦拭,则存在断裂的基材32的破片损伤液晶面板20或触摸面板40的表面的情况。此外,因断裂的基材32的一部分吸收了醇等,变得难以充分地将第1粘合剂层34或第2粘合剂层36去除。特别是,因为液晶面板20比触摸面板40还高价,所以理想的是极力减轻从液晶面板20的粘合剂层或基材的去除,不损伤表面的情况下进行再利用。
但是,本发明中,支撑液晶面板20的第1框体14和支撑触摸面板40的第2框体16被粘合部件30固定,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在未与粘合部件30接触的情况下间接地被固定。
如上所述,因为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并未通过粘合部件30直接地贴合,所以在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的位置发生偏移时,可以容易地分离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可对两者的位置进行修正。此外,在发现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中的任一个有不良情况时,因为可以容易地分离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所以能容易地更换发现缺陷的部件。
而且,因为分离后的液晶面板20或触摸面板40上没有残留粘合部件30,所以不用费去除粘合部件30的工夫。此外,因为不必去除粘合部件30,所以也不用担心会损伤液晶面板20或触摸面板40。
作为构成粘合部件30的基材32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无纺布、发泡聚氨酯基材、发泡聚烯烃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PET基材)、聚碳酸酯基材等。
作为第1粘合剂层34、第2粘合剂层36的粘合剂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等。
此外,既可以变更第1粘合剂层34和第2粘合剂层36中粘合剂的种类,也可以使用相同种类的粘合剂。
在贴合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时,粘合部件30优选设定为不会在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的外侧或内侧露出的尺寸。具体地,粘合部件30优选为与第1框体14的相对面以及第2框体16的相对面的宽度相同,或比第1框体14的相对面和第2框体16的相对面的宽度窄,更优选为比第1框体14的相对面和第2框体16的相对面的宽度窄。如果为粘合部件30不会在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的外侧或内侧露出的尺寸,则防止垃圾或灰尘等附着、或防止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被贴合。
<低反射膜的制造方法>
低反射膜60例如可以使用如图5所示的制造装置,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进行制造。
从槽罐72向表面形成有具有多个细孔(图示略)的阳极氧化铝的辊状模具70的表面和与模具70的旋转同步沿模具70的表面移动的带状的基材膜64的表面之间供给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74。
在模具70和通过气压缸76调整了轧点压力的轧辊78之间,压轧基材膜64和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74,使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74均一地遍布于基材膜64和模具70之间的同时,将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74填充于模具70的细孔内。
在模具70和基材膜64之间夹有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74的状态下,使用设置于模具70的下方的活化能射线照射装置80,从基材膜64侧将活化能射线照射于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74上,使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74固化,从而形成转印有模具70的表面的多个细孔的、在表面上具有由多个凸部(图示略)构成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固化树脂层66。
通过经由剥离辊82剥离表面上形成有固化树脂层66的基材膜64,从而获得低反射膜60。
作为活化能射线照射装置80,优选为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积算光量优选为100~10000mJ/cm2
(模具)
模具70是在表面上具有阳极氧化铝的模具。表面上具有阳极氧化铝的模具其大面积化是可能的,且其制作简便。
阳极氧化铝是铝的多孔质氧化膜(耐酸铝),在表面上具有多个细孔。
表面上具有阳极氧化铝的模具例如可经由下述工序(a)~(f)进行制造。
(a)在电解液中,将铝基材进行阳极氧化而形成氧化膜的工序。
(b)去除全部的氧化膜,形成阳极氧化的细孔发生点的工序。
(c)在电解液中,再次对铝基材进行阳极氧化,形成在细孔发生点上具有细孔的氧化膜的工序。
(d)使细孔径扩大的工序。
(e)工序(d)之后,在电解液中再次阳极氧化的工序。
(f)重复进行上述工序(d)和工序(e)的工序。
工序(a):
如图6所示,如果将铝基材84进行阳极氧化,则可以形成具有细孔86的氧化膜88。
铝的纯度优选为99%以上,更优选为99.5%以上,特别优选为99.8%以上。如果铝的纯度较低,则在阳极氧化时,存在杂质的偏析而形成了散射可见光线的大小的凹凸结构、或通过阳极氧化而获得的细孔的规律性将降低的情况。
作为电解液,可以列举出硫酸、草酸水溶液、磷酸水溶液等。
工序(b):
如图6所示,通过一次性去除全部的氧化膜88,将这设定为阳极氧化的细孔发生点90,可以提高细孔的规律性。
作为去除氧化膜的方法,可以举出不使铝溶解,而是使氧化膜选择性地溶解于溶液中以去除的方法。作为这种溶液,可以举例为例如铬酸/磷酸混合液等。
工序(c):
如图6所示,再次将去除了氧化膜的铝基材84进行阳极氧化,则可以形成具有圆柱状细孔86的氧化膜88。
作为电解液,可以举例为与工序(a)同样的物质。
工序(d):
如图6所示,进行使细孔86的孔径扩大的处理(以下,记为“细孔径扩大处理”。)。细孔径扩大处理是将氧化膜浸渍于溶解液中而使通过阳极氧化而获得的细孔的直径扩大的处理。作为这种溶液,可以举例为例如1mol/L左右的磷酸水溶液等。
工序(e):
如图6所示,若再次进行阳极氧化,则进一步形成从圆柱状细孔86的底部向下延伸的、直径小的圆柱状的细孔86。
作为电解液,可以举例为与工序(a)相同的物质。
工序(f):
如图6所示,如果重复进行工序(d)的细孔径扩大处理和工序(e)的阳极氧化,则获得形成了具有直径从开口部向深度方向连续减少的形状的细孔86的阳极氧化铝(铝的多孔质氧化膜(耐酸铝))的模具70。最后,优选以工序(d)结束。
重复次数优选合计为3次以上,更优选为5次以上。如果重复次数为2次以下,则因细孔的直径不连续地减小,所以使用具有这种细孔的阳极氧化铝而形成的固化树脂层66的反射率降低效果并不充分。
为了使与固化树脂层66分离变得容易,阳极氧化铝的表面也可以用脱模剂进行处理。作为处理方法,可以举例为:例如涂覆硅酮树脂或含氟聚合物的方法、将含氟化合物蒸镀的方法、涂覆含氟硅烷化合物的方法等。
作为细孔86的形状,可举出近圆锥状、角锥形状、圆柱形状等,且优选为如圆锥形状、角锥形状等那样与深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的细孔截面积从最表面向深度方向连续地减少的形状。
细孔86的平均深度优选为80~500nm,更优选为120~400nm,特别优选为150~300nm。
细孔86的周期(相邻的细孔间的平均间隔)为可见光的波长以下,即400nm以下,优选为200nm,更优选为150nm以下。细孔86的周期间隔优选为20nm以上。
细孔86的高宽比(aspectratio)(细孔的平均深度/细孔的周期)优选为0.8~5.0,更优选为1.2~4.0,特别优选为1.5~3.0。
如图6所示的转印细孔86形成的固化树脂层66的表面成为所谓的蛾眼(Moth-eye)结构。
另外,模具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也可以取代工序(b)进行下述的工序(b’)。
(b’)去除氧化膜的一部分的工序。
如图6所示,通过工序(a)形成的氧化膜88的细孔86在间隔上有偏差。因此,在工序(b’)中去除规律性杂乱的部分(即去除氧化膜88的表面,直至细孔86的间隔上的偏差消失。)。经由工序(b’)而在表面上暴露的细孔86起到工序(b)中的细孔发生点90的作用。
作为去除氧化膜88的一部分的方法,只要使用铬酸/磷酸混合液或磷酸溶液以溶解氧化膜88即可。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举例为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键和/或阳离子聚合性键的单体、低聚物、反应性聚合物等。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含有非反应性的聚合物、活化能射线溶胶-凝胶反应性组合物。
作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键和的单体,可举出单官能单体、多官能单体。
作为单官能单体,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2-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腈;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衍生物;(甲基)丙烯酰胺、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多官能单体,可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尿酸环氧乙烷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5-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丙烷、1,2-双(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乙烷、1,4-双(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丁烷、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等双官能性单体;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异氰尿酸环氧乙烷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三官能单体;琥珀酸/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的缩合反应混合物、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四官能以上的单体;二官能以上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二官能以上的聚酯丙烯酸酯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具有阳离子聚合性键的单体,可举出具有环氧基、氧杂环丁基、噁唑基、乙烯基氧基等的单体,特别优选为具有环氧基的单体。
作为低聚物或反应性聚合物,可举出不饱和二羧酸和多元醇的缩合物等不饱和聚酯类;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阳离子聚合型环氧化合物、在侧链上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键的上述的单体的自聚体或共聚聚合物等。
作为非反应性的聚合物,可举出: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聚氨酯、纤维素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酯、热塑性弹性体等。
作为活化能射线溶胶凝胶反应性组合物,可举出:烷氧基硅烷化合物、烷基硅酸盐化合物等。
作为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可举出下述式(1)的化合物。
R11 xSi(OR12)y(1)。
其中,R11、R12分别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x、y表示满足x+y=4的关系的整数。
作为烷氧基硅烷化合物,可举出:四甲氧基硅烷、四异丙氧基硅烷、四正丙氧基硅烷、四正丁氧基硅烷、四仲丁氧基硅烷、四叔丁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丙氧基硅烷、甲基三丁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三甲基丙氧基硅烷、三甲基丁氧基硅烷等。
作为烷基硅酸盐化合物,可举出下述式(2)的化合物。
R21O[Si(OR23)(OR24)O]zR22(2)。
其中,R21~R24分别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烷基,z表示3~20的整数。
作为烷基硅酸盐化合物,可举出:甲基硅酸盐、乙基硅酸盐、异丙基硅酸盐、正丙基硅酸盐、正丁基硅酸盐、正戊基硅酸盐、乙酰基硅酸盐等。
利用光固化反应时,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异丙醚、安息香异丁醚、苯偶酰、二苯甲酮、对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苯甲酰甲酸甲酯、苯甲酰甲酸乙酯、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等羰基化合物;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等硫化合物;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苯甲酰基二乙氧基氧化膦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是并用2种以上。
利用电子束固化反应时,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二苯甲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叔丁基蒽醌、2-乙基蒽醌、2,4-二乙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等噻吨酮;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安息香二甲醚、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2-吗啉代(4-硫代甲基苯基)-1-丙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等苯乙酮;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异丙醚、安息香异丁醚等安息香醚;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酰基氧化膦;苯甲酰甲酸甲酯、1,7-双吖啶基庚烷、9-苯基吖啶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利用热固化反应时,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辛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月桂酰等有机过氧化物;偶氮二异丁腈等偶氮系化合物;使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对甲苯胺等胺与上述有机过氧化物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聚合引发剂等。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抗静电剂、脱模剂、用于提高防污性的氟化合物等的添加剂;微粒、少量的溶剂。
(疏水性材料)
微细凹凸结构的表面上,在要求防水性(具体地,水的接触角为90°以上)时,作为可以形成疏水性的材料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优选使用包含含氟化合物或硅酮系化合物的组合物。
含氟化合物:
作为含氟化合物,优选为具有下述式(3)表示的氟代烷基的化合物。
-(CF2)n-X(3)。
其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n表示1以上的整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3~10,特别优选为4~8。
作为含氟化合物,可举出:含氟单体、含氟硅烷化合物、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聚合物等。
作为含氟单体,可举出氟代烷基取代的乙烯基单体、氟代烷基取代的开环聚合性单体等。
作为氟代烷基取代的乙烯基单体,可举出:氟代烷基取代的(甲基)丙烯酸酯、氟代烷基取代的(甲基)丙烯酰胺、氟代烷基取代的乙烯基醚、氟代烷基取代的苯乙烯等。
作为氟代烷基取代的开环聚合性单体,可举出:氟代烷基取代的环氧化合物、氟代烷基取代的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氟代烷基取代的恶唑啉化合物等。
作为含氟单体,优选为氟代烷基取代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为下述式(4)的化合物。
CH2=C(R41)C(O)O-(CH2)m-(CF2)n-X(4)。
其中,R4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m表示1~6的整数,优选为1~3,更优选为1或2;n表示1以上的整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3~10,特别优选为4~8。
作为含氟硅烷化合物,优选为氟代烷基取代的硅烷化合物,特别优选为下述式(5)的化合物。
(Rf)R51 bSiYc(5)。
Rf表示可以包含1个以上的醚键或酯键的、碳原子数1~20的氟取代的烷基。作为Rf,可举出:3,3,3-三氟丙基、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3-三氟甲氧基丙基、3-三氟乙酰氧基丙基等。
R51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作为R51,可举出:甲基、乙基、环己基等。
Y表示羟基或水解性基团。
作为水解性基团,可举出:烷氧基、卤素原子、R52C(O)O(其中,R52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等。
作为烷氧基,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环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2-乙基己氧基、壬氧基、癸氧基、3,7-二甲基辛氧基、月桂氧基等。
作为卤素原子,可举出Cl、Br、I等。
作为R52C(O)O,可举出CH3C(O)O、C2H5C(O)O等。
a、b、c表示满足a+b+c=4且a≥1、c≥1的整数,优选为a=1、b=0、c=3。
作为含氟硅烷偶联剂,可举出: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3,3-三氟丙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二甲基-3,3,3-三氟丙基甲氧基硅烷、十三氟-1,1,2,2-四氢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作为含氟表面活性剂,可举出:含氟代烷基的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含氟代烷基的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含氟代烷基的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碳原子数2~10的氟代烷基羧酸或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酰基谷氨酸二钠、3-[ω-氟代烷基(C6~C11)氧基]-1-烷基(C3~C4)磺酸钠、3-[ω-氟代烷酰基(C6~C8)-N-乙基氨基]-1-丙烷磺酸钠、氟代烷基(C11~C20)羧酸或其金属盐、全氟代烷基羧酸(C7~C13)或其金属盐、全氟代烷基(C4~C12)磺酸或其金属盐、全氟辛烷磺酸二乙醇酰胺、N-丙基-N-(2-羟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全氟代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全氟代烷基(C6~C10)-N-乙基磺酰基甘氨酸盐、单全氟代烷基(C6~C16)乙基磷酸酯等。
作为含氟代烷基的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含氟代烷基的脂肪族伯、仲或叔胺、全氟代烷基(C6~C10)磺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盐等脂肪族季铵盐、苄烷铵盐、氯化苄乙氧铵、吡啶鎓盐、咪唑啉鎓盐等。
作为含氟聚合物,可举出:含氟代烷基的单体的聚合物、含氟代烷基的单体与含聚(氧化烯)基的单体的共聚物、含氟代烷基的单体与含交联反应性基团的单体的共聚物等。含氟聚合物也可以是与可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含氟聚合物,优选为含氟代烷基的单体与含聚(氧化烯)基的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聚(氧化烯)基,优选为由下述式(6)表示的基团。
-(OR61)p-(6)。
其中,R61表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p表示2以上的整数。作为R61,可举出:-CH2CH2-、-CH2CH2CH2-、-CH(CH3)CH2-、-CH(CH3)CH(CH3)-等。
聚(氧化烯)基既可以是由相同的氧化烯单元(OR61)构成的基团,也可以是由2种以上的氧化烯单元(OR61)构成的基团。2种以上的氧化烯单元(OR61)的排列,既可以是嵌段排列,也可以是无规排列。
硅酮系化合物:
作为硅酮系化合物,可举出:(甲基)丙烯酸改性硅酮、硅酮树脂、硅酮系硅烷偶联剂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改性硅酮,可举出X-22-1602(信越化学工业社制)等的硅酮(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亲水性材料)
微细凹凸结构的表面上,在要求亲水性(具体地,水接触角为25°以下)时,作为可以形成亲水性的材料的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优选使用包含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2官能以上的亲水性(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根据需要含有的单官能单体的组合物。
作为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羟基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琥珀酸/三羟甲基乙烷/丙烯酸的摩尔比1:2:4的缩合反应混合物、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Urethaneacrylate)类(Daicel-Cytec公司制:EBECRYL220、EBECRYL1290、EBECRYL1290K、EBECRYL5129、EBECRYL8210、EBECRYL8301、KRM8200)、聚醚丙烯酸酯类(Daicel-Cytec公司制:EBECRYL81)、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类(Daicel-Cytec公司制:EBECRYL3416)、聚酯丙烯酸酯类(Daicel-Cytec公司制:EBECRYL450、EBECRYL657、EBECRYL800、EBECRYL810、EBECRYL811、EBECRYL812、EBECRYL1830、EBECRYL845、EBECRYL846、EBECRYL1870)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为5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2官能以上的亲水性(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ARONIXM-240、ARONIXM260(东亚合成社制)、NKESTERAT-20E、NKESTERATM-35E(新中村化学社制)等具有长链聚乙二醇的多官能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一分子内存在的聚乙二醇链的平均重复单元的合计优选为6~40,更优选为9~30,特别优选为12~20。如果聚乙二醇链的平均重复单元为6以上,则亲水性变充分,防污性提高。如果聚乙二醇链的平均重复单元为40以下,则与4官能以上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相溶性变好,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难以分离。
作为单官能单体,优选为亲水性单官能单体。
作为亲水性单官能单体,可举出:M-20G、M-90G、M-230G(新中村化学社制)等的在酯基上具有聚乙二醇链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的在酯基上具有羟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官能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等阳离子性单体类等。
此外,作为单官能单体,也可以使用丙烯酰吗啉、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粘度调节剂;使对基材的附着性提高的丙烯酰基异氰酸酯类等附着性提高剂等。
对于单官能单体,也可作为将1种或2种以上的该单官能单体(共)聚合后的低聚合度的聚合物而混合于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作为低聚合度的聚合物,可举出:M-230G(新中村化学社制)等的在酯基上具有聚乙二醇链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铵甲基硫酸盐的40/60共聚低聚物(MRCUnitech社制,MG聚合物)等。
<电极基板的制造方法>
电极基板50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制造:使ITO等在基板主体52的表面蒸镀而形成透明导电膜后,图案化为所希望的电极图案而作为第1透明电极54和第2透明电极56。
<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的图像显示装置10中,因为触摸面板40在与液晶面板20(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周期为400nm以下的微细凹凸结构,所以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的相对面中的光反射受到抑制,图像的可见性优异。
此外,以上说明的图像显示装置10中,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并未被直接贴合,而是通过经由粘合部件30固定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从而间接地固定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因此,需要时易于将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进行分离。
据此,当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的位置发生偏移时,可以容易将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进行分离,且不废弃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的情况下,以规定的位置关系再次固定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
此外,组装图像显示装置10后,在触摸面板40或液晶面板20中的任一个发现缺陷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将固定了的触摸面板40和液晶面板20进行分离,且容易地对发现缺陷的部件进行更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高效地制造在欲将液晶面板20和触摸面板40进行分离时可易于分离、图像的可见性优异的图像显示装置10。
<其它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并不限于图示例的图像显示装置10。
例如,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并不限于液晶面板,还可以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CRT等。
此外,液晶面板并不限于图示例的液晶面板20,也可以是液晶面板20以外的公知的显示面板。
此外,触摸面板并不限于静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还可以是电阻膜方式的触摸面板等。
此外,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并不限于图示例的触摸面板40,还可以是触摸面板40以外的公知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
此外,也可通过将低反射膜贴合于触摸面板40的输入面上等,从而将微细凹凸结构设置于触摸面板40的输入面上。
此外,微细凹凸结构虽然在图示例中形成于低反射膜的固化树脂层的表面上,但也可不设置固化树脂层而直接形成于基材膜的表面上,也可不粘贴低反射膜而形成于触摸面板40的表面上。但是,如图5所示,从可以使用辊状模具70高效地形成微细凹凸结构的观点、和在微细凹凸结构破损时可重新粘贴低反射膜的观点来看,优选微细凹凸结构形成于低反射膜的固化树脂层的表面上。
此外,不粘贴低反射膜而在触摸面板40的表面上形成微细凹凸结构时,也可将触摸面板40的第2透明电极的表面形状设定为微细凹凸结构。
此外,液晶面板20也可在与触摸面板40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这种情况下,例如既可以隔着粘接剂层将上述低反射膜贴合于第1偏光膜24的表面上,也可以将第1偏光膜24的表面形状设定为微细凹凸结构。
此外,低反射膜并不限于由上述制造方法而获得的膜,也可以是通过由公知的方法(纳米压印、切削加工、蚀刻等)在基材膜的表面上形成微细凹凸结构而制造的膜。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阳极氧化铝的细孔的测定>
削去阳极氧化铝的一部分,在截面上蒸镀1分钟铂,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社制、JSM-7400F),在加速电压3.00kV的条件下观察截面,测定细孔间的间隔、细孔的深度。各测定分别测定50个点,求取平均值。
<固化树脂层的凸部的测定>
在固化树脂层的断裂面上蒸镀10分钟铂,与阳极氧化铝情况同样地观察截面,测定凸部间的间隔、凸部的高度。各测定分别测定50个点,求取平均值。
“实施例1”
<模具a的制造>
实施上述工序(a)~(f),获得表面上形成了具有周期(平均间隔)100nm、平均深度190nm的近圆锥状的多个细孔的阳极氧化铝的板状的模具a。
将模具a浸渍于OPTOOLDSX(大金工业社制)的0.1质量%稀释液中,风干一晚,使用脱模剂对阳极氧化铝的表面进行处理。
<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的调制>
将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社制):25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第一工业制药社制):25质量份、
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社制):25质量份、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社制):25质量份、
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BASF日本社制、“IRGACURE184”):1质量份、
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BASF日本社制、“IRGACURE819”):0.5质量份
混合,获得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
<低反射膜X的制造>
在模具a的表面上涂布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且于其上覆盖厚度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使用紫外线照射器(熔融灯(fusionlamp)D灯泡)以积算光量1000mJ/cm2隔着膜照射紫外线,进行活化能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A的固化后,从模具a分离,获得了在表面上形成了厚度7μm的固化树脂层的低反射膜X,所述厚度7μm的固化树脂层在表面具有由圆锥台形状的多个凸部构成的微细凹凸结构。
凸部的周期(平均间隔)为100nm,凸部的平均高度为180nm。
<电极基板的制造>
由98体积%的氩气和2体积%的氧化锡构成的0.4Pa的气氛中,通过使用氧化铟97质量%和氧化锡3质量%的烧结体材料的反应性溅射法,在厚度1mm的玻璃板的两面上形成了厚度30nm的ITO膜。
随后,将图案化为条纹状的光致抗蚀剂涂布于ITO膜的表面上,干燥、固化后,将其浸渍于25℃、5质量%的盐酸中1分钟,进行两面的ITO膜的蚀刻,形成将ITO膜图案化的透明电极。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
以低反射膜X、电极基板、以及厚度3mm的玻璃盖板用的玻璃板的顺序积层,在透明电极上接续检测部,组装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将据此获得的触摸面板嵌合固定于比该触摸面板尺寸大一圈的第2框体,并用第2框体支撑,以包围触摸面板的周围。
另外,将具有背光源的液晶面板嵌合固定于比该液晶面板大一圈的第1框体,并用第1框体支撑,以包围液晶面板和背光源的周围。
然后,使用粘合部件粘贴固定第1框体和第2框体,使得被第2框体支撑的触摸面板的低反射膜X被隔着隙缝与被第1框体支撑的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间接地固定触摸面板和具有背光源的液晶面板,组装图像显示装置。
作为粘合部件,使用在PET基材的两面上形成有丙烯酸系粘合剂层(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的、比第1框体的相对面和第2框体的相对面的宽度更窄的粘合部件。
粘贴位置设置于第1框体的相对面的整面和第2框体的相对面的整面上。
关于所获得的图像显示装置,一分离完用第2框体支撑的触摸面板与用第1框体支撑的液晶面板以及背光源之后,就可以不产生粘合部件的基材的断裂等的情况下将它们分离。
然后,再次固定已分离的触摸面板和具有背光源的液晶面板。具体地,再次使用粘合部件粘贴固定第1框体和第2框体,以使被第2框体支撑的触摸面板的低反射膜X被隔着隙缝与被第1框体支撑的液晶面板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并组装图像显示装置。已经确认,触摸面板、液晶面板的动作皆无问题,此外反射被抑制,获得鲜明的影像。
“比较例1”
除了不用第2框体支撑触摸面板、不用第1框体支撑具有背光源的液晶面板、使用粘合部件将触摸面板与具有背光源的液晶面板直接贴合固定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地组装图像显示装置。粘贴位置设定为触摸面板和液晶面板的周边。
关于所获得的图像显示装置,一分离触摸面板和液晶面板,没有发生粘合部件的基材的断裂等,粘合部件保持粘合于触摸面板的状态。
此外,观察已分离的液晶面板表面,虽然粘合部件所附着的部分上隐约可以确认第1粘合剂层的痕迹(残胶(糊残り)),但通过用乙醇擦拭液晶面板表面可以容易地除去残胶。
然后,一从触摸面板剥离粘合部件,粘合部件的基材就断裂,而无法从触摸面板分离断裂了的基材的一部分和第2粘合剂层。
此外,虽然尝试用乙醇除去触摸面板表面上残留的断裂的基材和第2粘合剂层,但是无法将其去除。
另外,因为无法从触摸面板除去断裂了的基材和第2粘合剂层,因此无法使用分离了的触摸面板和液晶面板来组装图像显示装置。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作为将触摸面板配置于正面的图像显示装置有用。

Claims (2)

1.一种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
图像显示装置主体、
支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第1框体、
触摸面板、
支撑所述触摸面板的第2框体、
固定所述第1框体和所述第2框体的粘合部件,
其中,
通过用所述粘合部件固定所述第1框体和所述第2框体,所述触摸面板被隔着隙缝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
所述触摸面板在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周期为400nm以下的微细凹凸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第1框体的与所述第2框体相对的面的宽度和所述第2框体的与所述第1框体相对的面的宽度,被定为所述粘合部件不会露出的尺寸。
CN201520868017.9U 2014-12-17 2015-11-03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1395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5191A JP2016115258A (ja) 2014-12-17 2014-12-17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255191 2014-12-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39517U true CN205139517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25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68017.9U Active CN205139517U (zh) 2014-12-17 2015-11-03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15258A (zh)
CN (1) CN2051395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8910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元件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016096A (zh) * 2016-10-31 2018-05-11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玻璃层叠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60314A (ja) * 2019-03-27 2020-10-01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4914A (ja) * 1999-03-29 2000-10-13 Ricoh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2007034736A (ja) * 2005-07-27 2007-02-08 Sharp Corp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2013125317A (ja) * 2011-12-13 2013-06-2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JP5610592B2 (ja) * 2012-06-18 2014-10-22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フィルム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8910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扩散元件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0488707B2 (en) 2016-07-27 2019-11-2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ffusion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016096A (zh) * 2016-10-31 2018-05-11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玻璃层叠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15258A (ja) 2016-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3779B (zh) 带有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KR101598729B1 (ko) 반사 방지 물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162726B2 (ja) 微細凹凸構造を表面に有する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09271782A (ja) 導電性透明基材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09031764A (ja) 反射防止物品、およびこれより得られる成形品、ならびにこれらを備えた自動車用部品
JP2010005841A (ja) 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
CN205139517U (zh)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13125317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TW201819194A (zh) 防污性膜
CN108369292B (zh) 防反射光学体的形成方法、显示面板及光学膜
JP2013125316A (ja)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性透明積層体、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129198A (ja) 成形体
JP6455127B2 (ja) 透明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271298A (ja) 防曇性透明部材、およびこれを具備した物品
JP2009258487A (ja) 交通安全施設
JP2013073334A (ja)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性透明積層体、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71205A (ja) 光学ミラー
JP2007301773A (ja) 表面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02322A (ja) 光学素子及び導電性光学素子
KR20150145253A (ko) 적층체
JP2014077040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微細凹凸構造体
TWI696874B (zh) 積層體
JP2011245767A (ja) 積層体、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物品
JP2015223725A (ja) 微細凹凸構造を表面に有する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759652B2 (ja) 粘着剤付き微細凹凸構造体および接合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No. 1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Within Japan Tokyo Chiyoda pill 1 chome No. 1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eiyo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