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3352U - 一种缓冲吸能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吸能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13352U
CN205113352U CN201520876013.5U CN201520876013U CN205113352U CN 205113352 U CN205113352 U CN 205113352U CN 201520876013 U CN201520876013 U CN 201520876013U CN 205113352 U CN205113352 U CN 205113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flange
buffer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760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玄
张仕锡
林衍飞
全海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760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13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13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133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吸能管,包括防护座、能量吸收管、储油容腔、法兰和并紧螺母;能量吸收管的一端套设有防护座;能量吸收管的另一端设为锥形端,锥形端的外侧套设有并紧螺母;能量吸收管在并紧螺母的内侧位置处套设有法兰;能量吸收管与法兰之间设置储油容腔。其能够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从而适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时的吸能目的,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安全和降低车辆的损害。

Description

一种缓冲吸能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吸能管。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车辆的行程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发生碰撞事故或车辆在车库内调度时出现的轻度追尾等情况,均需要有一种机构对乘员、车辆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目前,国内轨道车辆上普遍装配有吸能机构,其结构形式有很多种类,如刨削管式、压溃式、变形式和钢板变形式等,但其多存在难以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难以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的问题。
申请号为“CN201410093629.5”,公开号为“CN103818402A”,名称为“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包括防爬齿板、抗弯导杆、挤胀压溃管、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周边设置有切削片,所述抗弯导杆上套设有切削套,所述切削套位于防爬齿板与切削片之间。其虽然可以吸收冲击动能,但是其同样存在难以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难以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的问题。
申请号为“CN201210421911.2”,公开号为“CN103786741A”,名称为“轨道车辆用防爬吸能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用防爬吸能装置,由防爬器、吸能体和导向杆组成,在防爬器的前端面横向设置有多个防爬齿,吸能体由外罩板、前安装板、后安装板、多个筋板及吸能材料组成,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分别焊接在外罩板的两端形成箱形结构,多个筋板平行排列设置在箱形结构的内腔中,在箱形结构内填充有吸能材料,导向杆的前端部和防爬器固定在前安装板上,导向杆穿过箱形结构的内腔和后安装板并伸出一定长度,导向杆的后端部与支撑板滑动连接。其虽然可以防止在受力过程中产生垂向失稳,但是其同样存在难以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难以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的问题。
总体来说,现有的一些车辆缓冲吸能装置,多存在难以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难以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的问题,为此,需要一种缓冲吸能装置,解决上述问题,使其能够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从而适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时的吸能目的,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安全和降低车辆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吸能管,解决难以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难以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的问题,使其能够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从而适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时的吸能目的,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安全和降低车辆的损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吸能管,包括防护座、能量吸收管、储油容腔、法兰和并紧螺母;能量吸收管的一端套设有防护座;能量吸收管的另一端设为锥形端,锥形端的外侧套设有并紧螺母;能量吸收管在并紧螺母的内侧位置处套设有法兰;能量吸收管与法兰之间设置储油容腔。
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法兰的内孔设为锥形结构。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能量吸收管的锥形端与法兰的内孔通过锥面相互配合连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能量吸收管的锥形端设有外螺纹,法兰的内孔设有内螺纹,能量吸收管的锥形端与法兰的内孔通过螺纹相互配合连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能量吸收管从法兰的后端伸出。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防护座的前端设为平面结构。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能量吸收管与防护座通过螺纹相连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法兰的外侧面设有凸台。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能量吸收管设为圆形的中空管。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防护座前端的平面结构设为封闭端。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防护座设为具有封闭端的圆筒形。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防护座与车辆连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防护座连接在车辆的罩壳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吸能管,解决难以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难以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的问题,使其能够满足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从而适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时的吸能目的,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安全和降低车辆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吸能管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防护座,2为能量吸收管,3为储油容腔,4为法兰,5为并紧螺母,6为碰撞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显然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不同的变型和改型而不超出后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更宽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以下实施例具有例示性的而没有限制的含义。
实施例1:
一种缓冲吸能管,如图1所示,包括防护座1、能量吸收管2、储油容腔3、法兰4和并紧螺母5;能量吸收管2的一端套设有防护座1;能量吸收管2的另一端设为锥形端,锥形端的外侧套设有并紧螺母5;能量吸收管2在并紧螺母5的内侧位置处套设有法兰4;能量吸收管2与法兰4之间设置储油容腔3。
实施例2: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法兰4的内孔设为锥形结构。
实施例3: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2相似,所不同的是,能量吸收管2的锥形端与法兰4的内孔通过锥面相互配合连接。
实施例4: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3相似,所不同的是,能量吸收管2的锥形端设有外螺纹,法兰4的内孔设有内螺纹,能量吸收管2的锥形端与法兰4的内孔通过螺纹相互配合连接。
实施例5: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4相似,所不同的是,能量吸收管2从法兰4的后端伸出。
实施例6: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5相似,所不同的是,防护座1的前端设为平面结构。
实施例7: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6相似,所不同的是,能量吸收管2与防护座1通过螺纹相连接。
实施例8: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7相似,所不同的是,法兰4的外侧面设有凸台。
实施例9: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8相似,所不同的是,能量吸收管2设为圆形的中空管。
实施例10: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9相似,所不同的是,防护座1前端的平面结构设为封闭端。
实施例11: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10相似,所不同的是,防护座1设为具有封闭端的圆筒形。
实施例12: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11相似,所不同的是,防护座1与车辆连接。
实施例13:
一种缓冲吸能管,与实施例12相似,所不同的是,防护座1连接在车辆的罩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吸能管,其作为压溃变形式的缓冲吸能管,按照车辆的吸能指标要求,在车辆的前端和后端装配一定数量的吸能管,达到碰撞时的吸能目的。其用于轨道车辆的碰撞时的吸能目的,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安全和降低车辆的损害。即其通过钢管的压溃变形来达到吸能的目的。其防护座1用于和车辆的罩壳等连接,前端是平面,是和碰撞物接触的面。其并紧螺母5将能量吸收管2和法兰4紧紧的相互并紧,防止相互脱动。其工作原理如下:(1)通过法兰4将产品安装在车辆的前后两端,装配数量按照整车设计的吸能指标来定。吸能管的后端需要有一定的让位空间,方便能量吸收管2后退;(2)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护座1先接触到碰撞物,使能量吸收管2和法兰4相对运动,法兰4内孔是锥形的结构,能量吸收管2也将被压溃成此形状,并从法兰4的后端伸出。在此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的动能变为了分子热能和摩擦热能,达到了吸能的目的;(3)车辆发生碰撞的概率非常低,储油容腔3里面的油脂可以长久保留在产品内,防止法兰4和能量吸收管2之间锈蚀。

Claims (13)

1.一种缓冲吸能管,包括防护座(1)、能量吸收管(2)、储油容腔(3)、法兰(4)和并紧螺母(5);其特征在于:能量吸收管(2)的一端套设有防护座(1);能量吸收管(2)的另一端设为锥形端,锥形端的外侧套设有并紧螺母(5);能量吸收管(2)在并紧螺母(5)的内侧位置处套设有法兰(4);能量吸收管(2)与法兰(4)之间设置储油容腔(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法兰(4)的内孔设为锥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能量吸收管(2)的锥形端与法兰(4)的内孔通过锥面相互配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能量吸收管(2)的锥形端设有外螺纹,法兰(4)的内孔设有内螺纹,能量吸收管(2)的锥形端与法兰(4)的内孔通过螺纹相互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能量吸收管(2)从法兰(4)的后端伸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防护座(1)的前端设为平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能量吸收管(2)与防护座(1)通过螺纹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法兰(4)的外侧面设有凸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能量吸收管(2)设为圆形的中空管。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防护座(1)前端的平面结构设为封闭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防护座(1)设为具有封闭端的圆筒形。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防护座(1)与车辆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冲吸能管,其特征在于:防护座(1)连接在车辆的罩壳上。
CN201520876013.5U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缓冲吸能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13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6013.5U CN205113352U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缓冲吸能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6013.5U CN205113352U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缓冲吸能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13352U true CN205113352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68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7601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13352U (zh) 2015-11-05 2015-11-05 一种缓冲吸能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1335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6416A (zh) * 2016-05-13 2016-09-2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列车吸能防爬器
CN107380192A (zh) * 2017-07-13 2017-11-24 中南大学 一种耦合缩颈和胀裂变形的吸能装置
CN107650938A (zh) * 2017-09-25 2018-02-02 邓玉平 一种轨道车辆用缓冲吸能装置
CN108638987A (zh) * 2018-04-24 2018-10-1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压缩比内翻复合材料管冲击吸能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6416A (zh) * 2016-05-13 2016-09-2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列车吸能防爬器
CN107380192A (zh) * 2017-07-13 2017-11-24 中南大学 一种耦合缩颈和胀裂变形的吸能装置
CN107380192B (zh) * 2017-07-13 2018-11-16 中南大学 一种耦合缩颈和胀裂变形的吸能装置
CN107650938A (zh) * 2017-09-25 2018-02-02 邓玉平 一种轨道车辆用缓冲吸能装置
CN108638987A (zh) * 2018-04-24 2018-10-1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压缩比内翻复合材料管冲击吸能器
CN108638987B (zh) * 2018-04-24 2021-08-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压缩比内翻复合材料管冲击吸能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13352U (zh) 一种缓冲吸能管
CN205220579U (zh) 汽车保险杠吸能减震装置
CN104709208B (zh) 一种仿牛角结构的保险杠
CN202863357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102514588A (zh) 排障吸能装置及动车组头车
KR101898097B1 (ko) 철도차량 연결기용 충격흡수장치
CN204264083U (zh) 吸能盒、吸能机构、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CN104590178A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105172720A (zh) 一种多重缓冲的汽车保险杠装置
CN103174761B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碰撞溃缩结构
CN105329197A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吸能盒
CN205292666U (zh) 一种轨道车辆防爬器
CN202593428U (zh) 轿车用前防撞梁吸能盒
CN105270474A (zh) 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CN104999977A (zh) 一种五级渐进式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装置及应用
CN105216723A (zh) 一种家用轿车尾部防撞装置
CN205059490U (zh) 一种家用轿车尾部防撞装置
CN103072639A (zh) 一种应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的悬置装置
CN105216724A (zh)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CN205086845U (zh) 汽车吸能盒
CN204488703U (zh) 一种新型保险杠
CN204821430U (zh) 一种五级渐进式气液固耦合碰撞吸能装置
CN207902444U (zh) 蜂窝吸能装置
CN111055874A (zh) 一种多级主动伸出式列车防撞缓冲结构
CN112298256A (zh) 车辆防爬吸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