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30563U -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Google Patents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30563U
CN204930563U CN201520645661.XU CN201520645661U CN204930563U CN 204930563 U CN204930563 U CN 204930563U CN 201520645661 U CN201520645661 U CN 201520645661U CN 204930563 U CN204930563 U CN 204930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block
block portion
base portion
center line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456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于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Zhong Chuan Zip Fastener Access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30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30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8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spring-actuated locking member actuated by the pull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20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22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10T24/2566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including position locking-means attached thereto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10T24/2566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including position locking-means attached thereto
    • Y10T24/257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including position locking-means attached thereto having surface engaging element shifted by reorientation of pull tab
    • Y10T24/2571Resilient or spring biased element
    • Y10T24/2577Biased by distinct sp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及一拉动件;滑动件具有基底部、第一侧挡部、第二侧挡部、基座部、弹片构件及锁钩件,并且锁钩件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拉动件可活动地与锁钩件相互配合;其中,第一侧挡部的第一内表面与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第二侧挡部的第二内表面与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并且基座部的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第二侧挡部朝向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

Description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升定位效果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背景技术
常见服装的基本拉合元件不外乎使用钮扣或拉链结构。相较于钮扣,使用拉链结构拥有更好的使用性及较为坚固的结构特性,一般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及一拉链带,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作为拉链结构往复拉动的链接元件,使拉链结构未来应用在服饰及配件将更为普及。然而,公知技术中的拉链头定位于拉链带上的定位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借助于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提升拉链头定位于拉链带上的定位效果,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提升定位效果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件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弹片构件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弹片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所述锁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片构件,所述锁钩件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所述拉动件可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
更好地,所述弹片构件具有一卡固在所述基座部内的固定卡固部、一相反于所述固定卡固部且平行于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可活动接触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卡固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之间的弯折连接部,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及一位于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内嵌部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顶抵部,其中所述固定卡固部、所述弯折连接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依序相连以形成一U形弹片,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折连接部的宽度,且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
更好地,所述弹片构件被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遮盖片所覆盖,所述弹片构件具有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内的固定卡固部、一相反于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可活动接触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卡固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之间的笔直连接部,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及一位于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内嵌部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顶抵部,其中所述固定卡固部、所述笔直连接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依序相连以形成一平板状弹片,且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宽度、所述笔直连接部的宽度、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都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滑动件,其包括: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弹片构件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弹片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所述锁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片构件,所述锁钩件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
更好地,所述弹片构件具有一卡固在所述基座部内的固定卡固部、一相反于所述固定卡固部且平行于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可活动接触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卡固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之间的弯折连接部,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及一位于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内嵌部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顶抵部,其中所述固定卡固部、所述弯折连接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依序相连以形成一U形弹片,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折连接部的宽度,且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
更好地,所述弹片构件被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遮盖片所覆盖,所述弹片构件具有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内的固定卡固部、一相反于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可活动接触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卡固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之间的笔直连接部,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及一位于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内嵌部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顶抵部,其中所述固定卡固部、所述笔直连接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依序相连以形成一平板状弹片,且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宽度、所述笔直连接部的宽度、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都相同。
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所述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设置于一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拉链齿条及一第二拉链齿条的拉链齿结构上,所述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弹片构件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弹片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所述锁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片构件,所述锁钩件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所述拉动件可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一拉链齿承载件及多个固定在所述第一拉链齿承载件上的第一拉链齿,所述第二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二拉链齿承载件及多个固定在所述第二拉链齿承载件上的第二拉链齿,其中一所述第一拉链齿卡固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拉链齿之间,以形成一供所述定位部插入的间隙。
更好地,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符合下列关系式:S=(H2-H1)/2,其中S为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H1为所述第一厚度,H2为所述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外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
更好地,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使得所述定位部偏离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而靠近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
更好地,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区分成一第一主要内表面及一第一次要内表面,且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区分成一面向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的第二主要内表面及一面向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的第二次要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主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主要厚度,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次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次要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由于“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会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及“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会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并且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方式,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以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的设计,所以整体的所述拉链齿结构会稍微朝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方向偏移,使得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不会被遮蔽,而是可以准确对位于所述间隙。因此,当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以卡固在所述间隙内时,所述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将可通过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间隙的配合而准确被定位在所述拉链齿结构上。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钩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在拉链齿结构上进行滑动时的上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插入于间隙内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滑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滑动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Z
滑动件1基底部10
前端部101
后端部102
第一侧挡部11
第一内表面111
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
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
第一外表面112
第二侧挡部12
第二内表面121
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
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
第二外表面122
基座部13
贯穿式定位开口130
容置凹槽131
锁钩件14
定位部140
闪避切边1400
内嵌部141
顶抵部142
弹片构件15
固定卡固部151
可活动接触部152
弯折连接部153
笔直连接部154
宽度W1
宽度W2
宽度W3
宽度W4
遮盖片16
平板部161
弯折部162
拉动件2末端部20
可活动件21
拉链齿结构3第一拉链齿条31
第一拉链齿承载件310
第一拉链齿311
第二拉链齿条32
第二拉链齿承载件320
第二拉链齿321
第一厚度H1第一主要厚度H11
第一次要厚度H12
第二厚度H2第二主要厚度H21
第二次要厚度H22
第一对称中心线L1
第二对称中心线L2
几何中心点P
预定水平偏移量S
间隙g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借助于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有关“用于提升定位效果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可借助于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特此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揭示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提升定位效果的滑动件1(或称拉头、拉链头),其包括:一基底部10、一第一侧挡部11、一第二侧挡部12、一基座部13、弹片构件15、及一锁钩件14。
首先,配合图1至图3所示,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弹片构件15设置在基座部10内。锁钩件14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可活动地接触弹片构件15,并且锁钩件14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至图3所示,弹片构件15具有一卡固在基座部13内的固定卡固部151、一相反于固定卡固部151且平行于固定卡固部151的可活动接触部152、及一连接于固定卡固部151及可活动接触部152之间的弯折连接部153。另外,锁钩件14具有一相反于定位部140且设置在基座部13的一容置凹槽131内的内嵌部141及一位于定位部140及内嵌部141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可活动接触部152的顶抵部142。举例来说,固定卡固部151、弯折连接部153、及可活动接触部152依序相连以形成一U形弹片。另外,可活动接触部152的宽度W2大于弯折连接部153的宽度W3,并且固定卡固部151的宽度W1大于可活动接触部152的宽度W2。再者,配合图4及图5所示,第一侧挡部11具有一第一内表面111及一与第一内表面111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112,并且第二侧挡部12具有一与第一内表面111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121及一与第二内表面121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122。另外,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厚度H1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厚度H2。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4及图5所示,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区分成一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及一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并且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区分成一面向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的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及一面向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的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其中,如图4或图5所示,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主要厚度H11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主要厚度H21。另外,如图4或图5所示,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次要厚度H12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次要厚度H22。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4及图5所示,基底部10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L1,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L2。第一对称中心线L1会经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一几何中心点P(如图4所示),并且基座部13的第二对称中心线L2以相对于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方式,沿着一从第二侧挡部12朝向第一侧挡部11的水平方向,以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S。举例来说,基座部13的第二对称中心线L2相对于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预定水平偏移量S可以符合下列关系式:S=(H2-H1)/2,其中S为预定水平偏移量,H1为第一厚度,H2为第二厚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4或图5所示,以第一对称中心线L1做为对称基线的话,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外表面112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外表面122会对称设置在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两相对端。另外,以第二对称中心线L2做为对称基线的话,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的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的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会对称设置在第二对称中心线L2的两相对端,或者是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的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的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会对称设置在第二对称中心线L2的两相对端。再者,配合图4、图5及图6所示,锁钩件14的定位部140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1400,使得定位部140会偏离第二对称中心线L2而靠近第一对称中心线L1(如图5所示)。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提升定位效果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Z,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Z设置于一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拉链齿条31及一第二拉链齿条32的拉链齿结构3(或称拉链带)上,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Z包括:一滑动件1及一拉动件2(或称拉片)。
配合图1、图7及图8所示,滑动件1具有一基底部10、一第一侧挡部11、一第二侧挡部12、一基座部13及一锁钩件14。其中,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锁钩件14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并且锁钩件14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拉动件2可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例如拉动件2的其中一末端部20具有一可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的可活动件21。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8及图9所示,第一拉链齿条31包括一第一拉链齿承载件310及多个固定在第一拉链齿承载件310上的第一拉链齿311,并且第二拉链齿条32包括一第二拉链齿承载件320及多个固定在第二拉链齿承载件320上的第二拉链齿321。另外,如图9所示,每一个第一拉链齿311会卡固于两个相邻的第二拉链齿321之间。当其中一第一拉链齿311卡固于其中两个第二拉链齿321之间以形成一间隙g时,间隙g可供定位部140插入,所以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Z可通过定位部140与间隙g的配合而准确被定位在拉链齿结构3上。
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外一种用于提升定位效果的滑动件1(或称拉头、拉链头),其包括:一基底部10、一第一侧挡部11、一第二侧挡部12、一基座部13、弹片构件15、及一锁钩件14。
首先,配合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弹片构件15设置在基座部10内。锁钩件14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可活动地接触弹片构件15,并且锁钩件14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弹片构件15被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13上的遮盖片16所覆盖,并且遮盖片16包括一平板部161及一从所述平板部161的一末端向下弯折的弯折部162。另外,所述弹片构件15具有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13内的固定卡固部151、一相反于所述固定卡固部151的可活动接触部152、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卡固部151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152之间的笔直连接部154。再者,锁钩件14具有一相反于定位部140且设置在基座部13的一容置凹槽131(参阅图3所示)内的内嵌部141及一位于定位部140及内嵌部141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可活动接触部152的顶抵部142。举例来说,所述固定卡固部151、所述笔直连接部154、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152依序相连以形成一平板状弹片,并且所述固定卡固部151的宽度W1、所述笔直连接部154的宽度W4、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152的宽度W2都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如图4所示,本案由于“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厚度H1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厚度H2”及“第一对称中心线L1会经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一几何中心点P,并且基座部13的第二对称中心线L2以相对于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方式,沿着一从第二侧挡部12朝向第一侧挡部11的水平方向,以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S”的设计,所以整体的拉链齿结构3会稍微朝第一侧挡部11的方向偏移,使得贯穿式定位开口130不会被遮蔽,而是可以准确对位于间隙g。因此,如图9所示,当定位部140通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以插入于间隙g内时,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Z将可通过定位部140与间隙g的配合而准确被定位在拉链齿结构3上。
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
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弹片构件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弹片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所述锁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片构件,所述锁钩件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
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以及
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可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构件具有一卡固在所述基座部内的固定卡固部、一相反于所述固定卡固部且平行于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可活动接触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卡固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之间的弯折连接部,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及一位于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内嵌部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顶抵部,其中所述固定卡固部、所述弯折连接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依序相连以形成一U形弹片,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折连接部的宽度,且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构件被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遮盖片所覆盖,所述弹片构件具有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内的固定卡固部、一相反于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可活动接触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卡固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之间的笔直连接部,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及一位于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内嵌部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顶抵部,其中所述固定卡固部、所述笔直连接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依序相连以形成一平板状弹片,且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宽度、所述笔直连接部的宽度、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都相同。
4.一种滑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弹片构件及一锁钩件;
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弹片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所述锁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片构件,所述锁钩件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
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构件具有一卡固在所述基座部内的固定卡固部、一相反于所述固定卡固部且平行于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可活动接触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卡固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之间的弯折连接部,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及一位于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内嵌部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顶抵部,其中所述固定卡固部、所述弯折连接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依序相连以形成一U形弹片,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弯折连接部的宽度,且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构件被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上的遮盖片所覆盖,所述弹片构件具有一固定在所述基座部内的固定卡固部、一相反于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可活动接触部、及一连接于所述固定卡固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之间的笔直连接部,且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及一位于所述定位部及所述内嵌部之间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顶抵部,其中所述固定卡固部、所述笔直连接部、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依序相连以形成一平板状弹片,且所述固定卡固部的宽度、所述笔直连接部的宽度、及所述可活动接触部的宽度都相同。
7.一种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所述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设置于一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拉链齿条及一第二拉链齿条的拉链齿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
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弹片构件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弹片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所述锁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片构件,所述锁钩件的其中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
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以及
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可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一拉链齿承载件及多个固定在所述第一拉链齿承载件上的第一拉链齿,所述第二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二拉链齿承载件及多个固定在所述第二拉链齿承载件上的第二拉链齿,其中一所述第一拉链齿卡固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拉链齿之间,以形成一供所述定位部插入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符合下列关系式:S=(H2-H1)/2,其中S为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H1为所述第一厚度,H2为所述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外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使得所述定位部偏离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而靠近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区分成一第一主要内表面及一第一次要内表面,且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区分成一面向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的第二主要内表面及一面向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的第二次要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主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主要厚度,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次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次要厚度。
CN201520645661.XU 2015-08-05 2015-08-25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Active CN2049305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2605 2015-08-05
TW104212605U TWM524101U (zh) 2015-08-05 2015-08-05 用於提升定位效果的隱形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30563U true CN204930563U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98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5661.XU Active CN204930563U (zh) 2015-08-05 2015-08-25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75412B2 (zh)
JP (1) JP3203877U (zh)
KR (1) KR200485164Y1 (zh)
CN (1) CN204930563U (zh)
DE (1) DE202015105944U1 (zh)
TW (1) TWM5241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2531A (zh) * 2016-05-27 2017-12-05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USD804987S1 (en) * 2016-08-31 2017-12-1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Slider
CN107969768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04986S1 (en) * 2016-08-31 2017-12-1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Slider
TWD184796S (zh) * 2016-10-21 2017-08-1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拉鍊頭彈性件
CN110811083B (zh) * 2018-08-10 2023-07-18 Ykk 株式会社 一种用于双拉头拉链的辅助连接具、双拉头拉链、及物品
TWD201941S (zh) * 2019-01-29 2020-01-1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拉鏈頭彈性件
TWI678981B (zh) * 2019-04-03 2019-12-1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拉鍊頭組合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7313U (zh) * 1980-06-14 1982-01-14
JP3087254B2 (ja) * 1989-12-07 2000-09-11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サイズの均一な微細金属球の製造方法
JP2597539Y2 (ja) * 1993-08-31 1999-07-0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3439605B2 (ja) * 1996-07-31 2003-08-2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2000262309A (ja) 1999-03-17 2000-09-26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517536U (en) * 2001-05-30 2003-01-1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Slider structure of hidden zipper
US6591464B2 (en) * 2001-06-19 2003-07-15 Yu-Pau Lin Zipper slide of zip fastener
US8752253B2 (en) * 2010-08-11 2014-06-17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TWI480008B (zh) * 2013-05-20 2015-04-1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具有內表面凹陷特徵的帽蓋結構及拉鍊頭組合結構
TWI517801B (zh) * 2014-10-03 2016-01-2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提升定位效果的隱形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TWM503790U (zh) * 2014-10-03 2015-07-0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用於提升定位效果的隱形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2531A (zh) * 2016-05-27 2017-12-05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USD804987S1 (en) * 2016-08-31 2017-12-12 Ideal Fastener (Guangdong) Industries Ltd. Slider
CN107969768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75412B2 (en) 2017-10-03
US20170035154A1 (en) 2017-02-09
JP3203877U (ja) 2016-04-21
KR200485164Y1 (ko) 2018-01-10
KR20170000615U (ko) 2017-02-15
DE202015105944U1 (de) 2015-12-21
TWM524101U (zh) 2016-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30563U (zh)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CN105559263A (zh) 用于提高定位效果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US7650674B2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with automatic stopper
CN105559264A (zh) 用于降低摩擦阻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CN204191750U (zh) 用于提高定位效果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JP2014033963A (ja) 2方向から押圧可能なスライダーを有するカッター及びカッタ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04172676A (zh) 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DE602005001198D1 (de)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rinnen-profilleiste
CN107969768A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CN206542978U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CN110063550A (zh)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
CN107432531A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KR20090037519A (ko) 머리 핀
CN205831258U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CN204191751U (zh) 用于降低摩擦阻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TWI679948B (zh)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彈性件
CN209642837U (zh) 一种带有装饰条固定结构的电视机外壳
CN110063549A (zh)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
CN106705778B (zh) 一种钢卷尺挂扣
CN206420224U (zh) 冰箱门框装饰条及拉手的装配结构
CN220442068U (zh) 一种组合式针扣
CN205451688U (zh) 显示装置
CN209862913U (zh) 一种稳固型家具装饰便捷固定结构
CN205316638U (zh) 空调挂机的面板组件
CN210726865U (zh) 一种拉链齿牙及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4

Address after: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Zhongch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aoyuan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4

Address after: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le Coun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FANG ZHONG CHUAN ZIP FASTENER ACCESSO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ongchua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TaiWan, China